对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探讨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1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工程施工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工程机械成为施工企业的重要生产力。然而,工程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制约着工程机械使用性能的发挥。为此,笔者根据工作实践,针对目前工程机械维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维修制度、维修模式、维修方式、维修工艺组织、维修管理、维修技术等方面分别提出一些建议性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机械;;维修管理;现场管理;管理对策;
  1、工程机械维修管理的现状
  维修管理是一项涉及范围广、人员多又相互联系的系统性工作,如运行情况的记录,维修间隔的控制,项目的实施。这其中包含了人、作业程序、检查落实、经济性分析控制等问题,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必将影响到最终实施结果。事实上,目前的管理现状很难适应客观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维修管理模式不合时宜。传统的计划预期检修制,不太顾及维修的经济性要求和经济管理。因而这种管理模式是生产型的,而生产经营型的维修管理不仅要考虑设备生产的需要,更要追求维修的经济型和维修的经济管理。
  (2)维修管理系统不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有些单位(尤其是基层单位)的管理机构没有全面的管理规章制度,或有制度而不能按制度执行,造成维修管理水平低下。
  (3)重使用、轻管理。例如:在日常管理考核、评比中,对设备管理的考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对维修管理的投入不足等等。
  (4)维修计划兑现率低。施工企业对下属机械使用单位的制约不够,使得修理计划兑现率低、施修工期难保证、修理不彻底、忽视施修质量等现象时有发生。
  (5)管理技术相对落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检测技术得不到广泛应用,对于制造精度越来越高、结构越来越复杂和控制技术越来越先进的现代设备,很难凭经验及时发现故障隐患。
  (6)安全管理不足。一些施工单位,忽视对机械设备的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技术档案不健全,安全装置管理不当,造成一些人为的安全事故,增大了企业的负担。
  (7)维修管理基础设施跟不上。有些较先进的设备,对配件的质量以及燃料、润滑油、液压油的质量要求较高,一些采购人员业务知识欠缺,责任心不强,购置了一些劣质配件和劣质油料,使一些较先进的机械设备,由于使用了劣质配件和劣质油料,造成机械设备的早期损坏,降低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
  2、维修制度和模式的现场管理对策
  由于工程机械的种类繁多、机型复杂、产地不一,制造工艺和材质的差异,不同机械运行状态、作业对象、作业环境及各施工单位的维修条件、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等的差异,使得工程机械的维修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种类型的工程机械在施工中的重要性及对可靠性的要求均不相同,而各种维修制度又各有所长,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故不宜千篇一律硬性推行某一种维修制度。国家和行业在维修制度的改革方面要坚持多样化、復合化、弹性化的原则,让企业自主选取适合自己的维修制度,这才是维修制度改革的最终目的。
  为了避免维修过剩和维修不足的局面产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不同的设备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让“不同的部件(系)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让“相同的设备在不同的应用场合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
  (1)不同的设备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目前,在施工现场应用较多的土石方机械和路面机械,多为液压、电子技术较先进的进口设备。这些设备结构复杂、技术先进,发生故障后修理较为困难,应以状态监测(检测)的维修模式为主;而一些小型简单机械,如钢筋加工机械、钻探设备、木工机械、破碎设备等,因其结构简单,发生故障后损失不大,可采用事后维修模式;对有关水泥混凝土加工、运输、浇筑和沥青土加工的设备,如水泥混凝土拌合站、水泥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水泥混凝土输送泵(车)、沥青混凝土搅拌站等,发生故障后将对生产和产品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就应采用计划预防修理为主、状态修理为辅相结合的维修模式,根据生产情况适时安排有计划的维修,并按一定的标准和周期对其进行点检。
  (2)不同的部件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工程机械各个零部件的工况、运动方式、可靠度要求等都不尽相同,对于那些结构复杂、技术先进的液压动力、控制、执行元件,应采用状态监测(检测)维修模式;对于那些高速运转部件或事关安全的部件如行驶设备的转向系、制动系、发动机等,应采用计划与预防相结合的维修模式;而如铲斗、挖斗、履带行走系及车架之类的部件,可采用事后维修模式。
  (3)相同的设备在不同的应用场合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通常认为,一旦确定出某设备故障的维修模式后,便可以在所有的同类设备上应用,事实上不能这么做。这是因为:首先,同类设备(甚至是同一设备)在不同应用场合,有着不同的期望性能,如满负荷工作和降负荷工作时的要求便不一样。其次,同类设备(同一设备)在不同的现场环境下发生相同的故障可能会有着不同的故障后果。例如:单独使用的设备与配套使用的设备其发生故障后的后果是不一样的;现场有备份的设备和无备份的设备其发生故障的后果也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在不同的现场环境下,工程对同类设备(同一设备)的可靠度要求是不一样的。
  基于上述原因,从经济角度来考虑,施工企业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同的设备在不同的应用场合采用不同的维修模式,以得到相应的设备工作可靠度。
  3、维修方式和工艺组织的现场管理对策
  (1)针对维修方式的对策。无论各个单位的维修方式如何变化,有一点可以肯定:从长远来看,今后维修方式的发展方向是:以状态监测(检测)和诊断为基础的多种维修方式的“有机”结合体。它的目标是: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减少修理次数,使用恢复手段将故障排除或抑制。它的方向是:逐步过渡到设备的“异体监护”之路。随着机械机电液一体化的出现,传统的“浴盆曲线”已经不能代替所有的故障情况了。多种故障率(失效率)的出现,使机械和零部件按照其不同的故障结构安排修理更具针对性和准确性。例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程机械的发动机、底盘传动装置、液压系统、电子操作及监控系统等,都按照其各自的故障结构模式,在运转期间采用定期、不定期的检测和诊断,初步掌握了磨损和劣化程度,因而使得将状态修理作为维修方式的主流完全成为可能。状态修理的采用,有效地防止了修理过剩或是修理不足的情况发生。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状态修理在修理中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但是不会完全取代基于时间周期结构的计划修理。对于那些大型固定设备,与安全生产紧密相关的部位,以及有些不便于采用状态监测(检测)的总成部件,仍然要适当安排周期计划性的修理与状态修理相结合。
  (2)针对维修工艺组织的对策。施工现场修理的重点是对机械突发故障的现场抢修。现场抢修是指在施工现场上运用应急诊断和修复技术,以恢复施工所需的基本功能为目的,迅速地对工程机械的损坏部分进行修复,使工程机械能够完成预定的任务或撤离现场。它的特点是:时间紧迫、环境恶劣、恢复状态的多样性。现场抢修的特点决定了修理的作业方法必然是多种多样的,它既可以是现有规程上规定的修理方法,比如总成互换修理、原件修复,也可以是临时性的修理方法,如配用、粘接、焊接、捆绑、拆拼修理、旁路等。在修理的劳动组织形式上,现场抢修一般可采用传统的综合作业法(包车修理法)。
  4、维修管理的现场管理对策
  无论维修制度是多么的完善,维修模式是多么的先进,维修体制是多么的健全,维修方式是多么的适用,离开了维修管理都不能得以实现。要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技术,将管理人员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准确地完成管理工作;制定严格的维修管理制度,确保维修质量;做好各项组织协调工作,减少矛盾,提高效率。另外,维修的实践证明,设备越是先进复杂,维修工作就越依附于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因而维修技术的发展重点之一,就是设备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其另外一个研究重点是不解体保养技术以及现场快速修复技术。
  (1)设备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的20多年里,在开发、研制检测设备仪器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200多家科研机构针对现代机械设备中的电气系统、电子自动监控系统的性能参数的测定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些成果为建立以后的机械自诊断系统奠定了基础,因而从长远来看,设备的自诊断系统将成为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重点。在现有互联网上建立基于VRML(虚拟现实建模语言)的设备远程监控与诊断系统。它可以让工程机械生产厂家实时了解到设备现场的运行状况参数。根据这些参数,故障诊断中心和专家就可以准确、及时地对机械的状况做出判断,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2)不解体保养技术以及现场快速修复技术。不解体保养技术以及现场快速修复技术是施工现场保证机械利用率的有效手段,因而一直是行业研究的重点。由于它们都是建立在新材料、新工艺的基础上的,因而建议行业在这些方面多做工作,以扩大不解体保养和现场快速修复的适用范围。
  5、结束语
  除了上述的对策之外,工程施工企业还可以在现场管理中从机械的各个使用方面入手,来减少机械维修工作的发生。
其他文献
混凝土因其本身的诸项有点而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随之而来的各种施工质量问题也接踵而来。如混凝土的裂缝、混凝土的蜂窝麻面、露筋、强度等问题。这位些问题轻则影响使用功能,重则造成严重质量事故。如果我们在日常质量施工中,违反了操作规程货设计规范二情况下,造成混凝土裂缝后,如何处理呢?不可能全部凿掉从新施工,只能能如何补救、治理,下面浅谈混凝土裂缝的防止及治理方法:  一、混泥土裂缝的防治原则  必须充分
期刊
超宽带(Ultra Wide-Band,UWB)多用户检测技术是超宽带通信技术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多用户检测技术目的是在传统检测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造成多址干扰的所有用户信号信息对多
本课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循环平稳理论在复杂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若干算法研究”和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基于多网融合技术的TD-SCDMA多模终端的研制及产业化”的研究
摘要:随着高速公路和城市桥梁的发展,对道路桥梁的防水问题应加以高度重视。本文新型防水材料TR环氧沥青防水粘结层和AMP-100二阶反应型桥面防水涂料的性能、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关键词:道桥施工 新型防水材料 TR环氧沥青防水粘结层 AMP-100二阶反应型桥面防水涂料 1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对高速公路和城市桥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道路桥梁的防水问题是其中一个显著
期刊
摘要:随着桥梁设计技术的进步,后浇接缝工艺在桥梁设计中展现着独特的作用本文通过阐述后浇接缝工艺在桥梁施工中的作用,说明了后浇接缝对桥梁施工的重要作用。  关键字:后浇接缝 桥梁施工  引言广西灵山三里江桥,该桥单孔长47米,宽7.5米,全长70米。拱肋分3段预制,重新设计配筋及钢筋布置,计算每段的吊装重量,重新绘制了施工图纸。拱肋两端段自重为8吨,中段9吨。接头用16号槽钢分割成角钢,加工焊接成偶
期刊
本文从研究GPS信号捕获方法出发,重点就时频域相结合的捕获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就GPS相关干扰系统中的序列捕获单元进行了详细的方案论证,给出了序列捕获单元的详细设计。
随着无线通信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获得的移动服务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多样化,WiMAX作为一项新兴技术,能够在比Wi-Fi更广阔的地域范围内提供“最后一公里”宽带连接性,由
摘要: 混凝土是一种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建筑材料,在我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分析了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与方法。    关键词: 工业建筑,民用建筑,混凝土,施工    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的工程构造  建筑物是指供生活、学习、工作、居住,以及从事生产和文化活动的房屋。建筑物按用途可分为三类:  1、民用建筑:指的是供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居住等类型的建筑。包括居住
期刊
随着人们对海洋探索步伐的加快,水下机器人在深海探测和海洋开发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计算机视觉系统是水下机器人获取周围环境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由于水下成像环
随着Internet技术和网络业务的飞速发展,以及计算机网络与电信网的日渐融合,网络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异构性日渐突出,单一的网络管理体系结构已很难有效地实现对网络的综合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