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视角:从西方文学审视新时期中国油画思潮

来源 :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i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油画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态在其出现之初,其语言系统和审美标准就深深地浸透着西方特有的人文背景,不断地映射着人类思想、思维及语言的精华.著名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精辟地论述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指出:“人类并不仅仅生活在客观世界中,也不仅仅像一般人所理解的那样生活在社会活动中,而更大程度的是生活在特定的语言之中,语言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表达媒介.”[1]与文学以叙述文字作为载体一样,绘画以其符号表达着历史语境、社会变化和人文思想等的影响.中国自主引进西方油画始于20世纪初期,在过去百余年间,中国油画无论在艺术语言、精神内涵及审美标准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涌现出许多与西方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流派,成为20世纪中国美术的重要历史景象.尽管如此,当代中国油画时代性命题的出现,与西方文学之间是否依然存在一种精神内涵的映射或者隐喻呢?这是一个值得去探讨的问题.
其他文献
会议
该文报道了甘肃省7364名妇女的月经初潮年龄,其中23岁以下者6164名,50岁以上者1200名。23岁以下者同时测量身高、体重、胸围6296名。调查结果表明,23岁以下的平均初潮年龄显著早于50岁以上者。以身高、体重
会议
会议
文章回顾了新中国美术创作中对党的“一大”题材的历史还原.由于党的“一大”先后在上海和嘉兴两地召开,对两地会址及会议场景的表现成为新中国美术作品中对党的“一大”题材
井冈山在革命历史长河中,早已不是一座地理意义上的山脉.它承载着传承井冈山精神的意象,具有纪念碑式的革命意涵.以井冈山为主题的美术创作将井冈山精神铸入图像之中,用视觉
会议
该文探讨了向月飞行的非同平面轨道的发射时间和选择轨道参数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