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如何提高公寓式住宅集中供热系统热利用效率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现有的供热调节种类及其主要性质,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多个角度与方面探讨了提高公寓式住宅集中供热系统热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望有助于相关工作的实践。
关键词:公寓式住宅;集中供热系统;热利用效率;提升
1、前言
作为一项实际要求较高的实践性工作,公寓式住宅集中供热系统热利用效率的提升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公寓式住宅集中供热系统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该项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2、概述
我国城镇建筑单位面积供暖能耗是同纬度国家的2~3倍,提高集中供热系统热利用效率是建筑节能工作中可以挖潜的重点途径之一,降低建筑供暖能耗的关键,在于降低建筑物供暖耗热量,改善集中供热系统的调节,以避免局部过热造成的热损失。传统垂直单管顺流室内供热系统的改造意义重大。我国传统的室内采暖系统形式主要是沿用前苏联的上行下给的垂直单管系统,也有一部分垂直双管系统。无论就分户计量还是分室调节,垂直式系统都不能满足计量供热的要求。据有关资料统计,占目前城镇11亿m2供热面积约60%的居住建筑,其室内采暖系统形式基本都是垂直单管系统。因此,为使国家的计量收费政策能够顺利实施,就必须提高旧有建筑供热系统的热利用效率。我国居民的主要居住方式是大量的公寓式建筑,而目前工程中大量采用的单管串联式末端方式最容易出现局部过热现象,国内研究认为供水温度过高,部分房间散热器面积过大,超过设计计算要求的散热面积,存在着室内某根立管或某栋建筑水流量偏大的问题。
3、现有的供热调节种类及其主要性质
目前我国国内的供热系统主要分为三种温度调控形式,下面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介绍:(1)集中调节。集中调节的操作方法比较简单,只需要在供热的源头进行好温度的控制即可,这种便捷的调控方式比较适合在城镇中的小区,方便管理大规模的用户供暖温度;(2)局部调节。所谓的局部调节相比较集中调节而言就灵活了一些,主要在单独的热力站或者用户热源的连接处进行温度的控制,这种局部调节的方式既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且操作起来也相对简单,因此有一定的应用空间;(3)个体调节。所谓的个体调节,顾名思义,就是用户根据自身的需求在供暖设备处进行的自动温度调节处理方式,例如用户在暖气片、暖风机等处进行的单独调节都属于个体调节的范畴,这种调控方式最大的优势即满足个体的不同需求。需要强调的是,三种调节的方式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即使是统一进行供热的系统,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个体调节,当然小区的物业也可以根据小区居民的具体需求进行局部调节,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灵活处理。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更加有效地节约能源,供热公司在进行集中供热和集中调控工作时,应该随着外部温度的变化而有所调整,否则恒定的供热标准在气温较高的时间里是一种能源的浪费,在气温较低的日子里又不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直接影响了整个供热公司的服务质量。
4、提高公寓式住宅集中供热系统热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4.1质调节
在进行质调节时,运行时循环流量始终保持设计值不变,只改变供暖系统的供水温度。这种调节方式,网路水力工况稳定,运行管理简便,采用这种调节方法,通常可达到预期效果。集中质调节是目前最为广泛采用的供热调节方式。优点:采用质调节,对于集中供热系统,由于网路供水温度随着室外温度升高而降低,有利于提高热源的经济性,节约燃料,而且操作简单,只调节水溫,不必调节流量,热力工况较稳定。缺点:由于在整个供暖系统中,网路循环水量总保持不变,消耗电能较多。同时,对于有多种热负荷的热水供热系统,在室外温度较高时,如仍按质调节供热,往往难以满足其他热负荷的要求。例如,对连接有热水供应用户的网路,供水温度就不应低于70℃。热水网路中连接通风用户系统时,如网路供水温度过低,在实际运行中,通风系统的送风温度也过低,这样会产生吹冷风的不舒适感。在这种条件下,就不能再按质调节方式,而采用其他调节方式进行供热调节了。
4.2量调节
就是将采暖期按室外温度的高低分成初寒期、严寒期和末寒期三个区间,根据水的潜热与流量成正比的概念,对于每个时期热水的流量即指室外温度低的寒冬区间中保持大的流量,使用流量大的循环泵;在室外温度高的初冬和末冬区间保持小的流量,使用小一点的循环泵。量调节的缺点:水力工况稳定性差,实用性差。量调节虽节约水泵电耗,可在流量较小时容易引起严重的热力工况垂直失调,因此流量不断改变实现很困难需要进一步研制推广。
4.3分段改变流量调节
把整个供暖期按室外温度的高低分成几个阶段在室外温度较低的阶段中管网保持较大的流量;而在室外温度较高的阶段中管网保持较小的流量。在每一个阶段内,网路均采用一种流量并保持不变,同时采用不断改变网路供水温度的质调节,这种调节方法叫分阶段变流量的质调节。采用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与纯质调节相对比,由于流量减少,网路的供水温度升高,回水温度降低,供、回水温差增大。但从散热器放热量的热平衡来看,散热器的平均温度是保持相等的,因而供暖系统供水温度的升高和回水温度的降低的数值是相等的。这种调节方法综合了质调节、量调节的优点,既能省电,又能避免热力工况失调。
4.4间歇调节
属于一种辅助的运行调节方式。常见的方式是:在初末寒期,热源为单台锅炉的采用间断运行,热源为多台锅炉的在不同时段减少运行台数,而循环水泵连续运行的方式,即所谓的“停炉不停泵”方式。在严寒期,则采取24h连续供暖的方式。在室外温度达到设计值时,热源连续供暖,随着室外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少运行时间。它的前提是假设热源能在额定出力的情况下制定运行时间。如果热源达不到额定出力,将不能保证用户的供热质量。事实上要想使设备满负荷高效率的运行,没有一套完整的监测和管理办法是绝对办不到的。故本调节方法实际上也很少被采用。
实际上,究竟采用哪种方式更为合理,不能一概而论。对于热电厂供热系统,汽轮机抽气量的大小和抽气压力的高低都会波及电能的输出,节约燃料,故应对供电和供热综合效益进行对比分析。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提高公寓式住宅集中供热系统热利用效率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实践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公寓式住宅集中供热系统热利用效率提升工作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其关键环节与重点要素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实施措施与方法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林伟健.试论集中供热节能减排技术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1):60-62.
[2]王继国.试论集中供热锅炉节能减排问题及对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7(01):115-116.
[3]陈超.日本的建筑节能概念与政策[J].暖通空调.2016(21):88-89.
关键词:公寓式住宅;集中供热系统;热利用效率;提升
1、前言
作为一项实际要求较高的实践性工作,公寓式住宅集中供热系统热利用效率的提升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公寓式住宅集中供热系统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该项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2、概述
我国城镇建筑单位面积供暖能耗是同纬度国家的2~3倍,提高集中供热系统热利用效率是建筑节能工作中可以挖潜的重点途径之一,降低建筑供暖能耗的关键,在于降低建筑物供暖耗热量,改善集中供热系统的调节,以避免局部过热造成的热损失。传统垂直单管顺流室内供热系统的改造意义重大。我国传统的室内采暖系统形式主要是沿用前苏联的上行下给的垂直单管系统,也有一部分垂直双管系统。无论就分户计量还是分室调节,垂直式系统都不能满足计量供热的要求。据有关资料统计,占目前城镇11亿m2供热面积约60%的居住建筑,其室内采暖系统形式基本都是垂直单管系统。因此,为使国家的计量收费政策能够顺利实施,就必须提高旧有建筑供热系统的热利用效率。我国居民的主要居住方式是大量的公寓式建筑,而目前工程中大量采用的单管串联式末端方式最容易出现局部过热现象,国内研究认为供水温度过高,部分房间散热器面积过大,超过设计计算要求的散热面积,存在着室内某根立管或某栋建筑水流量偏大的问题。
3、现有的供热调节种类及其主要性质
目前我国国内的供热系统主要分为三种温度调控形式,下面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介绍:(1)集中调节。集中调节的操作方法比较简单,只需要在供热的源头进行好温度的控制即可,这种便捷的调控方式比较适合在城镇中的小区,方便管理大规模的用户供暖温度;(2)局部调节。所谓的局部调节相比较集中调节而言就灵活了一些,主要在单独的热力站或者用户热源的连接处进行温度的控制,这种局部调节的方式既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且操作起来也相对简单,因此有一定的应用空间;(3)个体调节。所谓的个体调节,顾名思义,就是用户根据自身的需求在供暖设备处进行的自动温度调节处理方式,例如用户在暖气片、暖风机等处进行的单独调节都属于个体调节的范畴,这种调控方式最大的优势即满足个体的不同需求。需要强调的是,三种调节的方式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即使是统一进行供热的系统,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个体调节,当然小区的物业也可以根据小区居民的具体需求进行局部调节,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灵活处理。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更加有效地节约能源,供热公司在进行集中供热和集中调控工作时,应该随着外部温度的变化而有所调整,否则恒定的供热标准在气温较高的时间里是一种能源的浪费,在气温较低的日子里又不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直接影响了整个供热公司的服务质量。
4、提高公寓式住宅集中供热系统热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4.1质调节
在进行质调节时,运行时循环流量始终保持设计值不变,只改变供暖系统的供水温度。这种调节方式,网路水力工况稳定,运行管理简便,采用这种调节方法,通常可达到预期效果。集中质调节是目前最为广泛采用的供热调节方式。优点:采用质调节,对于集中供热系统,由于网路供水温度随着室外温度升高而降低,有利于提高热源的经济性,节约燃料,而且操作简单,只调节水溫,不必调节流量,热力工况较稳定。缺点:由于在整个供暖系统中,网路循环水量总保持不变,消耗电能较多。同时,对于有多种热负荷的热水供热系统,在室外温度较高时,如仍按质调节供热,往往难以满足其他热负荷的要求。例如,对连接有热水供应用户的网路,供水温度就不应低于70℃。热水网路中连接通风用户系统时,如网路供水温度过低,在实际运行中,通风系统的送风温度也过低,这样会产生吹冷风的不舒适感。在这种条件下,就不能再按质调节方式,而采用其他调节方式进行供热调节了。
4.2量调节
就是将采暖期按室外温度的高低分成初寒期、严寒期和末寒期三个区间,根据水的潜热与流量成正比的概念,对于每个时期热水的流量即指室外温度低的寒冬区间中保持大的流量,使用流量大的循环泵;在室外温度高的初冬和末冬区间保持小的流量,使用小一点的循环泵。量调节的缺点:水力工况稳定性差,实用性差。量调节虽节约水泵电耗,可在流量较小时容易引起严重的热力工况垂直失调,因此流量不断改变实现很困难需要进一步研制推广。
4.3分段改变流量调节
把整个供暖期按室外温度的高低分成几个阶段在室外温度较低的阶段中管网保持较大的流量;而在室外温度较高的阶段中管网保持较小的流量。在每一个阶段内,网路均采用一种流量并保持不变,同时采用不断改变网路供水温度的质调节,这种调节方法叫分阶段变流量的质调节。采用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与纯质调节相对比,由于流量减少,网路的供水温度升高,回水温度降低,供、回水温差增大。但从散热器放热量的热平衡来看,散热器的平均温度是保持相等的,因而供暖系统供水温度的升高和回水温度的降低的数值是相等的。这种调节方法综合了质调节、量调节的优点,既能省电,又能避免热力工况失调。
4.4间歇调节
属于一种辅助的运行调节方式。常见的方式是:在初末寒期,热源为单台锅炉的采用间断运行,热源为多台锅炉的在不同时段减少运行台数,而循环水泵连续运行的方式,即所谓的“停炉不停泵”方式。在严寒期,则采取24h连续供暖的方式。在室外温度达到设计值时,热源连续供暖,随着室外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少运行时间。它的前提是假设热源能在额定出力的情况下制定运行时间。如果热源达不到额定出力,将不能保证用户的供热质量。事实上要想使设备满负荷高效率的运行,没有一套完整的监测和管理办法是绝对办不到的。故本调节方法实际上也很少被采用。
实际上,究竟采用哪种方式更为合理,不能一概而论。对于热电厂供热系统,汽轮机抽气量的大小和抽气压力的高低都会波及电能的输出,节约燃料,故应对供电和供热综合效益进行对比分析。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提高公寓式住宅集中供热系统热利用效率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实践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公寓式住宅集中供热系统热利用效率提升工作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其关键环节与重点要素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实施措施与方法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林伟健.试论集中供热节能减排技术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1):60-62.
[2]王继国.试论集中供热锅炉节能减排问题及对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7(01):115-116.
[3]陈超.日本的建筑节能概念与政策[J].暖通空调.2016(21):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