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你吃上一辈子的,往往第一口感觉都不怎么样

来源 :意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an198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第一次吃鱼腥草(又叫折耳根,不用教我了)的时候,反应和绝大多数人完全一样。那是一种完全无法描述的滋味,会让你怀疑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情,以至于要用这种可怕的味道来作为惩罚。它就像是把一万条鱼身上的腥味全部浓缩在短短的白莖里,你一口下去,脸瞬间会变成绿色,觉得下一秒钟自己就会倒地气绝身亡,而满天的鱼还在不断落下来,落下来,落下来……
  但在当时我并没有选择,因为那是亲子时光,按照今天都市生活里流行的话来说,我应该还是个幼儿园大班,或者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大约5岁,和父亲一起住在云南寻甸的军事基地里。晚饭后,父亲经常带着我出去走走,教我辨识各种植物,以及在丛林里生存的诀窍。
  有一次,我们吃完晚饭出门,父亲随手一指,说:走,去爬山。然后,我们就花了两个小时爬上5公里外的一座山头。在山头上,父亲发现了一棵漆树。在以前,人类是用这种树分泌出来的树液作为油漆的。他问我:渴吗?我点点头。于是他摘下漆树的嫩叶,递给我:吃掉。然后我就开始嚼这些树叶子。他又问我:苦吗?我又点点头。父亲说:苦就会有口水,有口水就不觉得渴了。
  父亲是理科生,逻辑上没毛病。
  所以,当我们在田埂上挖出带着红泥巴的鱼腥草时,我就隐约觉得不是太妙。果然过了一会儿,父亲在河水里随便洗了一下之后,就递过来一截鱼腥草,说:吃掉。我吃了第一口,就诚实地把一截烂草吐了出来:是臭的。父亲很认真地告诉我:很香的,你慢慢嚼,会发现越嚼越香。就这样,我对着面前一条山洪泛滥的红色大河,仔细地嚼着嘴里的魚腥草,试图努力感受一下这东西是怎么个香法。但我很快就绝望了,还是鱼腥味。
  对于我这个70年代的小朋友来说,亲子时光就是吃树叶和草。
  自从我父亲发现了基地周围有鱼腥草之后,这玩意儿就彻底赖在我家餐桌上不走了。
  父亲没有停止过他的测试。凉拌鱼腥草不好吃,那么就拿去炒肉,于是肉就像是从鱼嘴里抢出来的一样,没法吃了;他又觉得这是因为鱼腥草生吃味道太烈,就用开水焯一下再拿出来凉拌……
  我大概是吃到第十次,甚至是第二十次的时候,突然开悟的。那天我们没有新做鱼腥草,上一顿的还没吃完,放在调料里浸泡了一整夜,酱油和醋的颜色都渗了进去。我用筷头挑了一根出来,突然发现我对恼人的鱼腥味已经不在意了,除去这种味道,鱼腥草本身真的有一种香味,而且真的是越嚼越有滋味。就这样,我和鱼腥草结下了不解之缘。到现在为止,我已经吃了三十多年,依然没有厌倦。甚至,我尤其热爱野生的鱼腥草,虽然“身材”非常瘦弱,但味道更为浓烈,远比人工种植的过瘾。
  我在网上每次谈到鱼腥草的时候,总有许多人表示无法接受,认为它的味道简直就是可怕,并且逼迫我说一下究竟好吃在哪里。那么,请允许我说:很香的,你慢慢嚼,会发现越嚼越香。
  (从容摘自微信公众号“槽边往事”图/张艺馨)
其他文献
没进白驼山前,我的生活一片黑暗。像高墙投下的阴影,即使站在宅院中央,脖颈伸长成鹤,还是看不到外面的春光。墙外有棵杏树,一年春天,风格外温柔,花苞越过墙头,惹人极了。我站墙角愣神。母亲也留心到了,款款走来,掖裙角,抱我闻。我闭眼,刚嗅到一种清奇馨香,花苞就被莫名的狂风摧落了。我转身,见父亲醉醺醺倚门扇上,左手拎着一玉壶酒,右手还保留着神驼雪山掌姿势,眼睛红得要杀人。当天,杏树就被刨了。伐木声仿佛野兽
拿一堆类似木匠使用的锯子、钻头、钉子等工具,将头颅敲个洞,细微区分出各司其職的区域,精准切除病灶又让那部机器重新正常运转。不能不说,脑外科,神一样的存在。  我有个同事的女儿,聪明美丽,二十多岁开颅,一去不还。还有个年轻人,脑手术时刀尖偏了一丝儿,就永远失去了视力。  因此以下这番个人体验,极其珍贵。  她是个中学语文教师,还原当初,犹如恐怖片。  她这台手术做了十一个小时,在她的意识里只是一瞬间
同里是个天生适合复盘的地方,尽管同里已经举办了那么多年的围棋天元赛决赛。记得有一年前往同里观战,是古力脱颖而出初登黑白大位的那年。对局室里,才在天元宝座上坐了一年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像是不经意间遗落了冬季的萧条,似是委婉地随着冬季慢慢的脚步,在悄然跟随瑟瑟寒风的和煦春风的转身间,在街头,在小巷,
那是我刚走进讲堂,教室里一阵惊呼:“哇塞”!“帅呆了他!”我顿时面红耳赤,心想自己是真的帅到惊呆了他们?还是这些孩子故意嘻唰我?  细细端详,不少男生在言行举止上模仿着我。女生窃窃私语:“姜老师好帅啊!还不知道有多少女孩子追他呢?他有没有女朋友啊?”……诸如此类的话,我听到只能装聋作哑。  我也常常在课堂上发现有几道奇异的目光,那目光既出神又迷茫地盯着我。下课后,身后总传来几个女学生的声音:“姜老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把一根稻草这样的小事做彻底,最大的世界就会向你敞开。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年轻的福冈正信重新思考人生,为何小鸟能在空中自由飞翔,而人类却要每日为衣食奔波?为何原本自然
家父兴之所至,或有所感触,即以诗表述。这诗作,家父曾手抄五部分送子女。2002年7月由海宁市档案馆以《宇苍诗存》为名出版,是我放置案边,时常阅读的。每读一次,就有新的感叹
学术界一般总是把贝克莱与王阳明作为剖析主观唯心主义的标本,并在他们之间简单地划上等号。其实,他们两人理论上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本文拟就王阳明、贝克莱在认识论上的
与牛同车眼看到国庆节了,我走出打谷场,通讯员叫住了我,说有我的电报。我狐疑地拆开电报纸,眼泪夺眶而出,上面写着:弟病重速归。太阳一下子变得惨白。可以说我是很少哭的,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