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在校生数为1 884.90万人,其中本科生1 024.30万人 [1] 。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拟招生675万人中,其中本科生349万人 [2] 。因此,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本科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群体。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满足读者需求是资源共享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图书馆服务的最高境界。学生课外阅读能突破课堂教学和教材在时间、空间以及资料方面的限制,巩固和扩大课堂知识内容;能够开阔视野,进一步培养兴趣、爱好,发展智力,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研究当代大学生利用图书馆进行课外阅读的状况,意义重大。
本文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对2007学年-2010学年本科生借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本科生借阅图书倾向和需求特点,为地方综合性大学图书馆采购到与本科生阅读需求、教育发展相匹配的高水平图书提供依据,以便图书馆有的放矢地加强馆藏建设,改善图书馆服务。
*学年:每个学年的时间跨度从当年的9月1日到第二年的8月31日
**到馆率=本学年有借阅记录的本科生人数/本学年本科生读者总人数
从表1可以看出,从2007学年起,随着在校生规模的扩大,借阅读者人数逐年增加。年度借阅总册数(不包括续借次数)从2008学年开始,每年都保持在15万册以上。本科生读者年度到馆率基本维持在70%±5%。本科生读者年度借阅率以2007学年最高,达到21.41册,但后续年份的借阅率逐年降低。从表1数据看,虽然现代图书馆传统纸质图书借阅受电子图书的强烈冲击,但对于本科生而言,纸质图书仍然深受读者欢迎。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是一所以理工科学生居多的本科院校,2010学年理工科本科生占本科生总数的73.2%。但是由图1可见,该校本科生借阅图书中仍然以文科类图书(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分类,把A-K类图书作为文科类图书统计分析)居多,文科类图书与理工类图书(按《中图法》分类,把N-Z类图书作为理工类图书统计分析)的册数比比例接近1.9。2007-2010这4年的数据都反映出这一特点,文科类图书在本科生借阅图书中占有相当大比例。在今后的采购中,可以考虑这一借阅特点,按照一定的比例来采购文科类书籍和理工科类书籍。
2藏书增长情况与在校本科生人数
2007学年新进藏书种类增长率、藏书册数增长率远高于后续几年。当年度的借阅率也高于后续几年,且后续年份借阅率有下降趋势。这可能与新书采购量以及学生规模有关。从2008学年起,藏书增长率大幅降低,但是本科生在校人数和借书人数大幅增加。藏书增长幅度跟不上在校本科生人数增幅和借阅读者增幅,或许是借阅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从这方面考虑,有必要增加年度新书采购数量,保证每年必要的新书采购资金,以满足读者借阅需要。如果学校今后继续扩大本科生招生规模,相应增加纸质图书馆藏更是势在必行。
3 馆藏图书分类流通率与馆藏各类图书在馆藏中的比例
3.1 馆藏文科类图书分类流通率、流通量与各类图书在馆藏图书中的比例
馆藏文科类图书分类流通情况。
*2007学年-2010学年新增馆藏比例=(2010学年开始时该学科类目藏书册数-2007学年开始时该学科类目藏书册数)/2007学年开始时该学科类目藏书册数*100%
文科类图书流通率不均衡,流通量差别大,本科生读者对不同学科类目的图书需求差异大。语言文字类图书最受读者青睐,流通率始终高居各类图书榜首。文学类图书一直保持第二位的流通率。就流通量而言,则是文学类图书一直占据流通量的首位,语言文字类次之。外语类图书和文学类图书流通率、流通量远高于其他各类图书。2010学年流通率最高的文科类图书是语言文字类图书,其流通率为35.07%;而流通率最低的文科类图书是马、列、毛、邓类图书,其流通率只有4.01%,流通率差异大。语言文字类图书的流通率达到马、列、毛、邓类图书的8.75倍。语言文字类图书的流通率、流通量大,充分反映出我校本科生对外语学习的重视。
马、列、毛、邓类图书流通率、流通量呈现明显的逐年增加趋势。这与我校新成立人文与思想政治学院有关,且近几年该学院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而文教体育类图书流通率、流通量的增加则不仅与人文与思想政治学院在校学生人数有关,而且与整个在校学生规模有关。
图书分类馆藏占总馆藏比例与其流通率不匹配,存在馆藏量大,而相应的流通量不够大的情况。这说明图书馆藏结构不合理,需要优化。2010学年,占馆藏比例最大的图书类别是文学,然而流通率最高的图书却是语言文字类图书。语言文字类图书馆藏量只及文学类图书馆藏量的71.63%,馆藏种数则只有文学类图书的51.86%。但是语言文字类图书流通率却是文学类图书的1.32倍。
图书分类馆藏新增比例与年度图书流通率不一致,新增馆藏图书没有全部获得读者足够认同,需要提高图书采购工作质量。2010学年经济类图书年度流通率为10.89%。相比流通率排名第一的语言文字类图书,经济类图书的流通率只有语言文字类图书流通率的31.05%,在文科类11个学科类目图书中排名第八。但是在2007学年-2010学年,经济类图书新增馆藏比率较高,达到26.53%,排名第三,仅比排名第一的社科总论类图书新增馆藏比率低3.37%。2000年1月1日至2010年1月1日之间新增馆藏中,有31 638册文科类图书在2001年1月1日至2011年1月1日之间的流通次数为零。而在同期,有350本新进文科图书的流通次数超过100次。这充分说明提高采购工作质量的重要性。
3.2馆藏理工科类图书分类流通率、流通量与各类图书在馆藏图书中的比例
馆藏理工类图书分类流通情况。
与文科类图书类似,理工类图书流通率很不均衡,读者对不同学科类目图书的需求差异大。2010学年流通率最高的理工类图书是建筑科学类图书,其流通率为16.86%;而流通率最低的理科类图书是工业技术类图书,其流通率只有0.03%。建筑科学类图书的流通率达到工业技术类图书的562倍。这4年流通量最大的图书是数理化类图书,其次是计算机类图书。工业技术、水利工程和航空航天类书籍流通量每年都很小(只有航空航天类书籍在2010年的流通量达到35册),这可能与我校没有相关专业有关。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类图书、化学工业类图书、环境科学类图书流通率呈现下降趋势。农业科学类图书却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这与生态学院近几年一直扩大招生规模,在校生人数逐年明显增加有关。
图书分类馆藏比例与其流通率不匹配,说明馆藏量与相应种类图书的借阅量不成正比,藏书结构不合理。2010学年流通率最大的图书是建筑科学类图书,其馆藏量是无线电类图书馆藏量的95.51%,但其流通率却是无线电类图书的4.65倍。
图书分类馆藏新增率与年度图书分类流通率不协调,本馆新进图书没有完全得到读者青睐。水利工程类图书年度流通率在理工类图书中排名靠后,但其新增馆藏率很高,2010学年达到40.20%。与建筑科学类图书相比,水利工程类图书流通率只及建筑科学的4%,而水利工程类图书新增馆藏率却比建筑科学类图书新增馆藏稍高。2000年1月1日至2010年1月1日之间新增馆藏中,有25 379册理工科类图书在2001年1月1日至2011年1月1日之间的流通率为零。而在同期,有111本新进理工类图书的流通次数超过100次。这说明有必要采取措施提高理工类图书采购工作的针对性。
4文科、理工科本科生借阅情况
4.1 文科学生、理工科学生借阅图书总体情况
文科学生、理工科学生总体借阅情况。
另外,理工科本科生借阅社科类图书的总册数比理工类图书多。理工科学生借阅图书中,文科类图书与理工科类图书比例基本维持在1.42-1.50之间。这个数值与文科生的借阅情况相比,相对比较稳定。理工科学生借阅图书中,理工科图书约占其借阅总量的40%,到馆学生人均借阅社科书要比理工科书多3-4本。这说明就整体而言,我校理工科学生借阅图书种类跟所学专业具有相关性。理工科本科生借阅图书中,文科类图书多于理工科类图书,说明在以工为主的地方综合性大学,人文氛围仍然比较浓厚。即便是理工科学生,也十分注重人文修养。这同时也从另一方面说明高校图书馆除了具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对教学与科研具有重要作用外,同时也是大学生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4.2 文科学生借阅图书情况
4.2.1 文科学生分类借阅文科图书情况文科生所借图书以语言文字、文学类图书所占比例最大,这两项合计占所借文科类图书的比例达55%以上。其次是经济类图书和艺术类图书,分别在10.5-13.0%和6.4-8.3%。语言类图书占比大反映了我校文科生十分重视外语学习,文学类图书借阅占比大则反映了大学生在休闲、娱乐和文学修养方面的渴求,体现了图书馆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经济类和艺术类图书借阅量大则和我校专业设置有关,经管学院和艺术学院在相关图书类别借阅量较大。就总体而言,文科生分类借阅文科图书情况基本跟学习、专业有关。
*百分比:该类图书借阅量/文科类图书借阅总量
4.2.2 文科学生分类借阅理工科图书情况文科学生借阅理工类图书的量不大,以计算机、建筑科学、数理化学三类图书为主,这三类图书占文科生借阅理工类图书的79%以上。文科生借阅计算机类图书的量较大,反映了大学生对计算机的重视,意识到计算机技术的重要作用。数学作为公共基础课程,也有一定的借阅量。建筑科学类图书借阅量大,则主要是因为我校艺术学院学生借阅较多。
从总体上看,文科生借阅的图书,无论是理工类图书,还是文科类图书,都跟学习和专业有一定关系。
4.3 理工科学生借阅图书情况
4.3.1 理工科学生分类借阅文科图书情况理工科生所借文科类图书以文学类图书册数居首,语言文字类图书次之。这两类图书是理工科学生借阅文科类图书的主体,占所借文科类图书的65%以上。排在第三位的是历史地理类图书,排在四五位的是经济类图书和哲学宗教类图书。理工科大学生借阅图书中,文学类图书比例最高,表明理科大学生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反映了理工科大学生在休闲、娱乐和人文修养方面的要求,体现了图书馆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语言类图书占比大则反映了理工科大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充分重视。经济类和哲学宗教类图书有一定借阅比例,则说明当代大学生兴趣广泛。跟文科学生相比,理工科学生借阅经济、艺术类图书的比例明显偏低。
4.3.2 理工科学生分类借阅理工科图书情况理工科生借阅理工科图书中,数理化学类图书借阅册数牢牢占据第一位,占所借阅的理工类书籍总量的31%以上。这说明作为理工科基础课的数理化学类书籍深受理工科大学生欢迎,对他们的学习有所帮助。借阅量排在第二位的是计算机类书籍,占所借阅的理工类书籍总量的23%以上。借阅量排在前两位的图书类别的图书借阅量约占理工类图书借阅总量的57.1-60.5%。化学类、建筑类和机械仪表类书籍借阅量分列第三、四、五位,比例在4.2-9.5%。一般工业技术、轻工业与手手工、电工技术、电子学、金属学和环境科学等6类图书借阅量占理工类图书借阅总量的比例均在1.7-4.1%。以上这11类图书借阅总册数占总理工类图书借阅比例在92.0-93.9%之间,基本反映了我校的专业设置特色。这充分说明理工科本科生借阅理工类书籍跟学习和专业有关。医学卫生类书籍借阅量约占理工类图书借阅总量的2.1-2.6%,表明大学生对医学卫生类知识有一定兴趣。理工类书籍中矿业工程、水利工程以及航空航天类书籍借阅量很小,占理工类书籍借阅总量的比例均在0.05%以下,这可能与我校没有相关专业有关。
5 二级学院学生到馆率与借阅率
5.1 二级学院本科生到馆率
从图可以看出,同一学年内,各二级学院本科生到馆率差别明显。2010学年,到馆率最高的是外语学院,到馆率达到80.27%;到馆率最低的是计算机学院,其到馆率只有62.62%;计算机学院与外语学院相比,到馆率相差17.65%。同一个二级学院在不同学年,其本科生到馆率也有明显差别,其中生态学院学年间到馆率变化高达19.64%。学年间本科生到馆率变化达到10%以上的学院共有8个,低于10%的学院只有3个,其中计算机学院在这去4年中本科生到馆率变化最小,只有5.37%。从到馆率的角度看,图书馆扩大读者数量还大有余地,图书馆应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加强宣传,提升自身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引导更多的本科生到图书馆借阅图书,帮助他们拓宽知识面,夯实专业基础以及提高自身的修养。
5.2 二级学院本科生借阅率
同一个二级学院在不同学年,其本科生借阅率相差明显;不同二级学院在同一学年的本科生借阅率相差显著。在这4个学年中,除生态、外语和社科学院,其他各二级学院的本科生的借阅率都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从借阅率数据看,图书馆需要加强读者研究,找出不同学院间借阅率差异性大的原因,尤其是同一学院在不同学年间借阅率变化大的原因。这对于图书馆今后做好馆藏建设和服务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6 结 论
通过对本科生借阅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本科生的图书需求存在如下倾向和特点:① 虽然现代图书馆传统纸质图书借阅受到电子图书的强烈冲击,但对于本科生而言,纸质图书仍然深受其欢迎,纸质图书借阅需求量大。② 对于以理工科学生居多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如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本科生借阅图书中仍然以文科类图书居多。③从整体上看,本科生读者的借阅情况跟他们的学习和专业有关。学校有相关专业的图书类别,其流通量较无相关专业的图书类别要大。读者普遍对外语类、计算机类、文学类图书感兴趣。④ 同一学年内,不同读者群(如各院系)的本科生到馆率、借阅率差别明显。同一读者群(如各院系)在不同学年,其本科生到馆率、借阅率也有显著差别。
同时,我们通过对本科生图书借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馆藏建设存在如下问题:① 各类图书流通率不均衡,馆藏图书不能完全适应读者需求,需要优化馆藏图书结构。② 新增馆藏图书没有全部得到读者认同,需要调整采购思路,提高采购质量。近几年图书分类新增馆藏率与相应种类图书流通率不一致,新增图书比例较高的图书种类,其馆藏流通率存在较低的情况。
7 建 议
针对本科生借阅倾向、特点和图书馆藏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和措施,以加强地方综合性大学图书馆馆藏建设,改善图书馆服务:
纸质图书深受本科生读者欢迎,因此有必要增加新书采购数量,丰富馆藏资源,保证每年必要的新书采购资金,以满足读者借阅需要。如果今后在校生规模扩大,相应地增加纸质图书馆藏更是势在必行。
本科生借阅图书中,以文科类图书居多,在今后的采购中可以结合这一特点来加强馆藏工作。
图书分类流通率不均衡,提高图书流通率大有潜力可挖。今后可考虑适当减少一些流通率较低的图书种类的图书采购复本数,适当增加新购图书种数。
从总体上看本科生分类借阅图书情况基本跟学习及专业有关。因此,今后的馆藏建设可以充分考虑学校的学科建设情况,建立馆员、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选书的采访模式,做到科学合理采购,从而优化馆藏资源,提高图书采购资金的实际利用效果。对于学校没有相关专业的图书,可以考虑适当减少采购量或者不采购。若有读者需要借阅这方面的图书,可以通过馆际互借的方法来满足他们的需要。
从到馆率的角度看,图书馆扩大读者数量大有余地,图书馆应通过多种途径、方式,以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及时向读者通报本馆资源、服务等动静态信息,加强宣传,不断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引导更多的本科生到图书馆借阅图书。
图书馆应加强读者研究,找出不同读者群(如各院系)到馆率、借阅率差异性大的原因,尤其是同一读者群在不同学年间到馆率、借阅率变化大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切实做好今后的馆藏建设和服务工作,配合好学校的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
参考文献:
[1] 华商网.2011全国高考计划招生675万人 录取率超70%[EB/OL].[2011-04-14]. http://edu.hsw.cn/system/2011/04/14/050890655.shtml.
[2] 江苏省统计局.我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生在校生人数全国第一[EB/OL].[2008-11-15]. http://www.jssb.gov.cn/jstj/fxxx/tjxx/200903/t20090310_108922.htm
[作者简介]姜华清,男,1977年生,馆员,硕士,发表论文2篇。
郭宏伟,女,1967年生,本科,参考咨询部主任,发表论文8篇。
倪宁兵,男,1968年生,本科,副研究馆员,发表论文7篇。
卫菁,女, 1959年生,馆员,本科,发表论文数篇。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满足读者需求是资源共享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图书馆服务的最高境界。学生课外阅读能突破课堂教学和教材在时间、空间以及资料方面的限制,巩固和扩大课堂知识内容;能够开阔视野,进一步培养兴趣、爱好,发展智力,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研究当代大学生利用图书馆进行课外阅读的状况,意义重大。
本文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对2007学年-2010学年本科生借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本科生借阅图书倾向和需求特点,为地方综合性大学图书馆采购到与本科生阅读需求、教育发展相匹配的高水平图书提供依据,以便图书馆有的放矢地加强馆藏建设,改善图书馆服务。
*学年:每个学年的时间跨度从当年的9月1日到第二年的8月31日
**到馆率=本学年有借阅记录的本科生人数/本学年本科生读者总人数
从表1可以看出,从2007学年起,随着在校生规模的扩大,借阅读者人数逐年增加。年度借阅总册数(不包括续借次数)从2008学年开始,每年都保持在15万册以上。本科生读者年度到馆率基本维持在70%±5%。本科生读者年度借阅率以2007学年最高,达到21.41册,但后续年份的借阅率逐年降低。从表1数据看,虽然现代图书馆传统纸质图书借阅受电子图书的强烈冲击,但对于本科生而言,纸质图书仍然深受读者欢迎。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是一所以理工科学生居多的本科院校,2010学年理工科本科生占本科生总数的73.2%。但是由图1可见,该校本科生借阅图书中仍然以文科类图书(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分类,把A-K类图书作为文科类图书统计分析)居多,文科类图书与理工类图书(按《中图法》分类,把N-Z类图书作为理工类图书统计分析)的册数比比例接近1.9。2007-2010这4年的数据都反映出这一特点,文科类图书在本科生借阅图书中占有相当大比例。在今后的采购中,可以考虑这一借阅特点,按照一定的比例来采购文科类书籍和理工科类书籍。
2藏书增长情况与在校本科生人数
2007学年新进藏书种类增长率、藏书册数增长率远高于后续几年。当年度的借阅率也高于后续几年,且后续年份借阅率有下降趋势。这可能与新书采购量以及学生规模有关。从2008学年起,藏书增长率大幅降低,但是本科生在校人数和借书人数大幅增加。藏书增长幅度跟不上在校本科生人数增幅和借阅读者增幅,或许是借阅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从这方面考虑,有必要增加年度新书采购数量,保证每年必要的新书采购资金,以满足读者借阅需要。如果学校今后继续扩大本科生招生规模,相应增加纸质图书馆藏更是势在必行。
3 馆藏图书分类流通率与馆藏各类图书在馆藏中的比例
3.1 馆藏文科类图书分类流通率、流通量与各类图书在馆藏图书中的比例
馆藏文科类图书分类流通情况。
*2007学年-2010学年新增馆藏比例=(2010学年开始时该学科类目藏书册数-2007学年开始时该学科类目藏书册数)/2007学年开始时该学科类目藏书册数*100%
文科类图书流通率不均衡,流通量差别大,本科生读者对不同学科类目的图书需求差异大。语言文字类图书最受读者青睐,流通率始终高居各类图书榜首。文学类图书一直保持第二位的流通率。就流通量而言,则是文学类图书一直占据流通量的首位,语言文字类次之。外语类图书和文学类图书流通率、流通量远高于其他各类图书。2010学年流通率最高的文科类图书是语言文字类图书,其流通率为35.07%;而流通率最低的文科类图书是马、列、毛、邓类图书,其流通率只有4.01%,流通率差异大。语言文字类图书的流通率达到马、列、毛、邓类图书的8.75倍。语言文字类图书的流通率、流通量大,充分反映出我校本科生对外语学习的重视。
马、列、毛、邓类图书流通率、流通量呈现明显的逐年增加趋势。这与我校新成立人文与思想政治学院有关,且近几年该学院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而文教体育类图书流通率、流通量的增加则不仅与人文与思想政治学院在校学生人数有关,而且与整个在校学生规模有关。
图书分类馆藏占总馆藏比例与其流通率不匹配,存在馆藏量大,而相应的流通量不够大的情况。这说明图书馆藏结构不合理,需要优化。2010学年,占馆藏比例最大的图书类别是文学,然而流通率最高的图书却是语言文字类图书。语言文字类图书馆藏量只及文学类图书馆藏量的71.63%,馆藏种数则只有文学类图书的51.86%。但是语言文字类图书流通率却是文学类图书的1.32倍。
图书分类馆藏新增比例与年度图书流通率不一致,新增馆藏图书没有全部获得读者足够认同,需要提高图书采购工作质量。2010学年经济类图书年度流通率为10.89%。相比流通率排名第一的语言文字类图书,经济类图书的流通率只有语言文字类图书流通率的31.05%,在文科类11个学科类目图书中排名第八。但是在2007学年-2010学年,经济类图书新增馆藏比率较高,达到26.53%,排名第三,仅比排名第一的社科总论类图书新增馆藏比率低3.37%。2000年1月1日至2010年1月1日之间新增馆藏中,有31 638册文科类图书在2001年1月1日至2011年1月1日之间的流通次数为零。而在同期,有350本新进文科图书的流通次数超过100次。这充分说明提高采购工作质量的重要性。
3.2馆藏理工科类图书分类流通率、流通量与各类图书在馆藏图书中的比例
馆藏理工类图书分类流通情况。
与文科类图书类似,理工类图书流通率很不均衡,读者对不同学科类目图书的需求差异大。2010学年流通率最高的理工类图书是建筑科学类图书,其流通率为16.86%;而流通率最低的理科类图书是工业技术类图书,其流通率只有0.03%。建筑科学类图书的流通率达到工业技术类图书的562倍。这4年流通量最大的图书是数理化类图书,其次是计算机类图书。工业技术、水利工程和航空航天类书籍流通量每年都很小(只有航空航天类书籍在2010年的流通量达到35册),这可能与我校没有相关专业有关。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类图书、化学工业类图书、环境科学类图书流通率呈现下降趋势。农业科学类图书却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这与生态学院近几年一直扩大招生规模,在校生人数逐年明显增加有关。
图书分类馆藏比例与其流通率不匹配,说明馆藏量与相应种类图书的借阅量不成正比,藏书结构不合理。2010学年流通率最大的图书是建筑科学类图书,其馆藏量是无线电类图书馆藏量的95.51%,但其流通率却是无线电类图书的4.65倍。
图书分类馆藏新增率与年度图书分类流通率不协调,本馆新进图书没有完全得到读者青睐。水利工程类图书年度流通率在理工类图书中排名靠后,但其新增馆藏率很高,2010学年达到40.20%。与建筑科学类图书相比,水利工程类图书流通率只及建筑科学的4%,而水利工程类图书新增馆藏率却比建筑科学类图书新增馆藏稍高。2000年1月1日至2010年1月1日之间新增馆藏中,有25 379册理工科类图书在2001年1月1日至2011年1月1日之间的流通率为零。而在同期,有111本新进理工类图书的流通次数超过100次。这说明有必要采取措施提高理工类图书采购工作的针对性。
4文科、理工科本科生借阅情况
4.1 文科学生、理工科学生借阅图书总体情况
文科学生、理工科学生总体借阅情况。
另外,理工科本科生借阅社科类图书的总册数比理工类图书多。理工科学生借阅图书中,文科类图书与理工科类图书比例基本维持在1.42-1.50之间。这个数值与文科生的借阅情况相比,相对比较稳定。理工科学生借阅图书中,理工科图书约占其借阅总量的40%,到馆学生人均借阅社科书要比理工科书多3-4本。这说明就整体而言,我校理工科学生借阅图书种类跟所学专业具有相关性。理工科本科生借阅图书中,文科类图书多于理工科类图书,说明在以工为主的地方综合性大学,人文氛围仍然比较浓厚。即便是理工科学生,也十分注重人文修养。这同时也从另一方面说明高校图书馆除了具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对教学与科研具有重要作用外,同时也是大学生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4.2 文科学生借阅图书情况
4.2.1 文科学生分类借阅文科图书情况文科生所借图书以语言文字、文学类图书所占比例最大,这两项合计占所借文科类图书的比例达55%以上。其次是经济类图书和艺术类图书,分别在10.5-13.0%和6.4-8.3%。语言类图书占比大反映了我校文科生十分重视外语学习,文学类图书借阅占比大则反映了大学生在休闲、娱乐和文学修养方面的渴求,体现了图书馆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经济类和艺术类图书借阅量大则和我校专业设置有关,经管学院和艺术学院在相关图书类别借阅量较大。就总体而言,文科生分类借阅文科图书情况基本跟学习、专业有关。
*百分比:该类图书借阅量/文科类图书借阅总量
4.2.2 文科学生分类借阅理工科图书情况文科学生借阅理工类图书的量不大,以计算机、建筑科学、数理化学三类图书为主,这三类图书占文科生借阅理工类图书的79%以上。文科生借阅计算机类图书的量较大,反映了大学生对计算机的重视,意识到计算机技术的重要作用。数学作为公共基础课程,也有一定的借阅量。建筑科学类图书借阅量大,则主要是因为我校艺术学院学生借阅较多。
从总体上看,文科生借阅的图书,无论是理工类图书,还是文科类图书,都跟学习和专业有一定关系。
4.3 理工科学生借阅图书情况
4.3.1 理工科学生分类借阅文科图书情况理工科生所借文科类图书以文学类图书册数居首,语言文字类图书次之。这两类图书是理工科学生借阅文科类图书的主体,占所借文科类图书的65%以上。排在第三位的是历史地理类图书,排在四五位的是经济类图书和哲学宗教类图书。理工科大学生借阅图书中,文学类图书比例最高,表明理科大学生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反映了理工科大学生在休闲、娱乐和人文修养方面的要求,体现了图书馆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语言类图书占比大则反映了理工科大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充分重视。经济类和哲学宗教类图书有一定借阅比例,则说明当代大学生兴趣广泛。跟文科学生相比,理工科学生借阅经济、艺术类图书的比例明显偏低。
4.3.2 理工科学生分类借阅理工科图书情况理工科生借阅理工科图书中,数理化学类图书借阅册数牢牢占据第一位,占所借阅的理工类书籍总量的31%以上。这说明作为理工科基础课的数理化学类书籍深受理工科大学生欢迎,对他们的学习有所帮助。借阅量排在第二位的是计算机类书籍,占所借阅的理工类书籍总量的23%以上。借阅量排在前两位的图书类别的图书借阅量约占理工类图书借阅总量的57.1-60.5%。化学类、建筑类和机械仪表类书籍借阅量分列第三、四、五位,比例在4.2-9.5%。一般工业技术、轻工业与手手工、电工技术、电子学、金属学和环境科学等6类图书借阅量占理工类图书借阅总量的比例均在1.7-4.1%。以上这11类图书借阅总册数占总理工类图书借阅比例在92.0-93.9%之间,基本反映了我校的专业设置特色。这充分说明理工科本科生借阅理工类书籍跟学习和专业有关。医学卫生类书籍借阅量约占理工类图书借阅总量的2.1-2.6%,表明大学生对医学卫生类知识有一定兴趣。理工类书籍中矿业工程、水利工程以及航空航天类书籍借阅量很小,占理工类书籍借阅总量的比例均在0.05%以下,这可能与我校没有相关专业有关。
5 二级学院学生到馆率与借阅率
5.1 二级学院本科生到馆率
从图可以看出,同一学年内,各二级学院本科生到馆率差别明显。2010学年,到馆率最高的是外语学院,到馆率达到80.27%;到馆率最低的是计算机学院,其到馆率只有62.62%;计算机学院与外语学院相比,到馆率相差17.65%。同一个二级学院在不同学年,其本科生到馆率也有明显差别,其中生态学院学年间到馆率变化高达19.64%。学年间本科生到馆率变化达到10%以上的学院共有8个,低于10%的学院只有3个,其中计算机学院在这去4年中本科生到馆率变化最小,只有5.37%。从到馆率的角度看,图书馆扩大读者数量还大有余地,图书馆应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加强宣传,提升自身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引导更多的本科生到图书馆借阅图书,帮助他们拓宽知识面,夯实专业基础以及提高自身的修养。
5.2 二级学院本科生借阅率
同一个二级学院在不同学年,其本科生借阅率相差明显;不同二级学院在同一学年的本科生借阅率相差显著。在这4个学年中,除生态、外语和社科学院,其他各二级学院的本科生的借阅率都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从借阅率数据看,图书馆需要加强读者研究,找出不同学院间借阅率差异性大的原因,尤其是同一学院在不同学年间借阅率变化大的原因。这对于图书馆今后做好馆藏建设和服务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6 结 论
通过对本科生借阅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本科生的图书需求存在如下倾向和特点:① 虽然现代图书馆传统纸质图书借阅受到电子图书的强烈冲击,但对于本科生而言,纸质图书仍然深受其欢迎,纸质图书借阅需求量大。② 对于以理工科学生居多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如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本科生借阅图书中仍然以文科类图书居多。③从整体上看,本科生读者的借阅情况跟他们的学习和专业有关。学校有相关专业的图书类别,其流通量较无相关专业的图书类别要大。读者普遍对外语类、计算机类、文学类图书感兴趣。④ 同一学年内,不同读者群(如各院系)的本科生到馆率、借阅率差别明显。同一读者群(如各院系)在不同学年,其本科生到馆率、借阅率也有显著差别。
同时,我们通过对本科生图书借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馆藏建设存在如下问题:① 各类图书流通率不均衡,馆藏图书不能完全适应读者需求,需要优化馆藏图书结构。② 新增馆藏图书没有全部得到读者认同,需要调整采购思路,提高采购质量。近几年图书分类新增馆藏率与相应种类图书流通率不一致,新增图书比例较高的图书种类,其馆藏流通率存在较低的情况。
7 建 议
针对本科生借阅倾向、特点和图书馆藏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和措施,以加强地方综合性大学图书馆馆藏建设,改善图书馆服务:
纸质图书深受本科生读者欢迎,因此有必要增加新书采购数量,丰富馆藏资源,保证每年必要的新书采购资金,以满足读者借阅需要。如果今后在校生规模扩大,相应地增加纸质图书馆藏更是势在必行。
本科生借阅图书中,以文科类图书居多,在今后的采购中可以结合这一特点来加强馆藏工作。
图书分类流通率不均衡,提高图书流通率大有潜力可挖。今后可考虑适当减少一些流通率较低的图书种类的图书采购复本数,适当增加新购图书种数。
从总体上看本科生分类借阅图书情况基本跟学习及专业有关。因此,今后的馆藏建设可以充分考虑学校的学科建设情况,建立馆员、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选书的采访模式,做到科学合理采购,从而优化馆藏资源,提高图书采购资金的实际利用效果。对于学校没有相关专业的图书,可以考虑适当减少采购量或者不采购。若有读者需要借阅这方面的图书,可以通过馆际互借的方法来满足他们的需要。
从到馆率的角度看,图书馆扩大读者数量大有余地,图书馆应通过多种途径、方式,以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及时向读者通报本馆资源、服务等动静态信息,加强宣传,不断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引导更多的本科生到图书馆借阅图书。
图书馆应加强读者研究,找出不同读者群(如各院系)到馆率、借阅率差异性大的原因,尤其是同一读者群在不同学年间到馆率、借阅率变化大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切实做好今后的馆藏建设和服务工作,配合好学校的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
参考文献:
[1] 华商网.2011全国高考计划招生675万人 录取率超70%[EB/OL].[2011-04-14]. http://edu.hsw.cn/system/2011/04/14/050890655.shtml.
[2] 江苏省统计局.我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生在校生人数全国第一[EB/OL].[2008-11-15]. http://www.jssb.gov.cn/jstj/fxxx/tjxx/200903/t20090310_108922.htm
[作者简介]姜华清,男,1977年生,馆员,硕士,发表论文2篇。
郭宏伟,女,1967年生,本科,参考咨询部主任,发表论文8篇。
倪宁兵,男,1968年生,本科,副研究馆员,发表论文7篇。
卫菁,女, 1959年生,馆员,本科,发表论文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