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一学生数学成绩的因素及应对策略的探究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zzss11223344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从影响高中数学成绩的因素和应对策略两个方面,对实现初高中数学学习的对接进行探讨。
  关键词:影响 高一学生 数学成绩 因素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025-01
  部分初中阶段数学成绩相当优异的学生,升入高中以后数学成绩却大幅度下降。学生也很为此感到烦恼:自己仍然按照初中的学习方式、按部就班的听课、做作业,并参考了更多的课外辅导资料,也做了很多练习题目,可是成绩不但没有提升,反而不断下降。学习的压力、家长的焦虑进一步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导致这部分优秀学生日渐对数学学科产生了畏惧和厌学心理。作为一个高中数学教师,通过自己对初、高中教材的研究,以及对初、高中教法、学法的不同,寻找造成以上状况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1 影响高中数学成绩的因素
  1.1 初、高中数学教材差异较大
  初中数学教材的编排最突出的特点是通俗、具体,题型相对比较简单,对学生的思维高度要求较低。由于初中三年知识量和深度要求都不要,教材在每个知识点上都配备了大量的练习题。只要教师结合数学学科特点,进行学练结合,尤其是注重训练,学生即使不理解知识点也能掌握每种题型的解题方法。高中数学教材突出特点:概念多、抽象性强,注重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即逻辑思维。而且数学知识之间表现出梯度大的特点,更进一步增加了学习的难度。教材的特点,决定了初中的反复训练的学习方式不能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需要,导致学生一时迷失了数学学习的方向。
  1.2 课外辅导资料的误导
  参考教辅,辅助学习,已经成为学生从小学养成的学习习惯。家长、学生会在开学前到书店选择名校或者自己喜欢的教辅资料,但是,由于对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学生买的许多资料并不适合学生的学习,有的仍是采用大题量的题海战术,遵循熟能生巧的老思路,造成学生学习方向的错误;有的表现出训练题偏难,没有一定数学专业水平的人无从下手,更不要说刚升入高中的学生了。这些不科学的引导,都会让学生的学习进入一种不正确的轨道,甚至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1.3 学习方法的不科学影响学习效果
  由于受初中“圈养式”教学方式的影响,进入高中后还保持着初中的学习习惯:严格按教师的思路去思考,认真做好每一处笔记,不敢越雷池半步,且满足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导致学生的思路狭隘,思维受阻;还有另一个极端,只听讲不做笔记,从表面看课堂参与积极性很高,课堂收获却有限;还有学生习惯自学,课堂不听讲,导致课堂的难点理解模糊,不能适应高中题型的多变的特点。学生这些不科学的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直接影响了数学成绩和数学素质的提高。
  1.4 学生的心理素质对学习的影响
  高中学生大多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升学和来自家庭方面的压力。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的期望已经成为他们的巨大心理负担,学习上的一点倒退都能引起学生内心巨大的波澜。升入高中后,由于学习难度骤然增加,一部分学生不能适应这种变化,数学成绩会出现一定的下滑。许多心理脆弱的学生承受不了学习上遇到的挫折,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甚至产生的畏难心理。这种负面情绪的产生,会加剧数学成绩的下滑,导致学生产生“我不是学数学的材料”的自卑感,从而放弃在数学上的努力。
  1.5 教师态度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态度、言行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高中教师常常会有一种普遍的感觉:新接手高一,比带高三毕业班还要累。这是因为,高一阶段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还存在一定的错位。有的教师喜欢反复向学生强调高一阶段学习的重要性,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起到反面作用。有的教师习惯将高一学生与自己刚送走的毕业班比,总觉得这些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甚至智力方面都不如以前的学生,并会在言语态度上有所表示,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自信。
  2 应对策略的探究
  2.1 循序渐进做好数学学习的过渡
  高一数学教师要研究初高中教材的异同,并制定帮助学生实现从初中学习到高中学习的过渡教学措施,辅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同时,高一第一学期教学进度不可过快,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备教材、备学生,与他们一起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确定适当的期望值。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节奏、改变教学方法,做到“教”与“学”的合拍。教师还要结合高一学生还具有初中生擅长形象思维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课本中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顺利实现初高中学习的对接。
  2.2 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并养成课前预习、课堂专心听讲并主动思考,课后及时总结、独立完成作业,且要善于质疑解难,合理进行课外拓展,促使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课前预习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已有知识水平和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为课堂听讲预设重点。专心听讲指学生及时接受教师传达的知识信息,也指通过简单的语言交流,形成师生思维的交流。课后训练与课堂学习保持一致,能保证思维的连贯性和递进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3 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教师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巧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已学过知识去解决新问题。这样的思维训练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非常有益的。在教学中应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变“传授”为“探究”。其中组织课堂讨论是一种使用较普遍的有效方法。这样培养的学生敢于提問题、敢于批判、敢于质疑、思维敏捷。不受老师讲解的束缚,可为发散思维的培养创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同时,适当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法多用”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现代教育强调知识结构与学习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可能会遗忘,但思维品质的培养却会让学生受用一生。
  2.4 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学习数学
  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以自己的丰富专业知识、高超的授课能力以及对学生的亲和力,赢得学生的尊重、信任和爱戴。教师还要主动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特别是对于数学学困生,要充分创造机会主动接触他们,多给他们温暖和亲情,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通过自己的言行去打动和感染每一位数学差生,让学生因为喜欢数学教师而更加喜爱数学学科。
  参考文献
  [1] 李仕良.影响高中学生数学成绩差的因素及解决的对策[J].中学理科:综合,2007(5):20-21.
  [2] 娄成信.高中生数学成绩下滑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24):323.
其他文献
参与式教学法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本文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回顾三个方面介绍了我校如何开展参与式教学,并结合现状,提出了一些新问题,希望师生共同努力解决问题,最终达
<正>~~
期刊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和教材编写的形势发展,贴近生活的文章逐渐成为中职语文教材中的新元素.在文质兼美的总体标准下,中职语文教材有体现时代精神,反映行业信息,展现社会生活,描
作者田 婧 孙庆国 王海龙本论文系该课题阶段性成果。  立项部门:黑龙江省教育厅  课题类别: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专项项目  课题名称:诱导启发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园艺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编号:JGZ201202414  课题主持人:田婧  作者简介:田婧(1975-),女,沈阳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植物保护方面教学与科研工作。E-mail:sunbangba
传统礼仪在我国接近失传,"礼仪之邦"已经是有名无实,坐公交不排队,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根本不顾及别人感受。在国外就有只用中文写着"不要乱扔垃圾"的牌子。千古礼仪之邦竟然发展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小学数学的知识都是较为简单的,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课堂中需要时刻保持注意力,跟随教师的课堂指
《新课程改革》的出台为中职语文教学找到了新出路,中职语文教学应朝着应用化、职业化发展。本文以中职教育的整体特点为切入点,力图找到一种新型的语文教学模式来适应中职教
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给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保障,校园文化作为与他校区分的标识是证明与检验学校精神建设的重要指标。本文以如何构建良好校园文化为内容,从校园文化基本理
自1999年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逐步发酵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众多原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学生就业相分离。本文提出就业传导机制这一新的概念,
【正】 “有眼的人生活在天堂上,没眼的人生活在地狱里”,刚刚摘去眼上纱布的老教师高恒长对山西省副省长薛军说:“我现在就活在天堂上。” 五保户老人秦日宝紧紧握着薛军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