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族女性婚礼服创新设计探讨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_orac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华夏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婚礼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婚礼服因婚礼而出现,随着婚俗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的演变并发展。随着民族意识的不断提高,汉族传统服饰越来越显现出其他服饰不可比拟的优势,民族传统服饰的传承和弘扬得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汉族有着自己的华美服饰文化,其中婚礼服最具特色。文章从婚礼服设计理念、原则、元素及方法方面论述现代女性婚礼服的创新设计及其创新方法,针对我国婚礼服设计及发展趋势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关键词:婚礼服;设计;汉族;女性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中华服饰文化同样是构成世界服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经历了五千年的文明沉淀后,无论在着装观念上,还是服装审美和服装样式上,都呈现出了千姿百态的景象,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服饰宝库。在服饰文化发展的漫长岁月里,既有傳承延续,又有不断的创新。几千年来,中华服饰的发展通过取其精髓去其糟粕之后,逐步形成了中华民族所独有的服饰文化特征。
  1汉族女性婚礼服概念
  婚礼服(Wedding dress),新郎新娘结婚礼仪服装。中国自古以来重视婚姻礼仪。周代《诗经》有新娘“衣锦娶衣”的描述。汉代曾采用12种色彩的丝绸设计出不同身份的人穿用的婚礼袍服。唐代将贵重的钿钗礼衣(发簪金翠花钿,身穿大袖衫长裙,披帛),用作新娘礼服。现代婚礼有的穿传统民族服装的衫、袄、旗袍;有的穿西式婚礼服,即新郎穿西装,新娘为裙装。裙装面料多采用缎子、棱纹绸等面料,一般为白色,象征新人洁身自好。新娘配用露指手套,手握花束,头戴花冠,花冠附有头纱、面纱①。
  区分婚纱和婚礼服,现在所说的婚纱(wedding gown)指的是结婚仪式及婚宴时新娘穿着的西式服饰,婚纱可单指身上穿的服饰配件,也可以包括头纱、捧花的部分。婚纱的颜色,款式等视乎各项因素,包括文化,宗教及时装潮流等,起源于西欧,一般为白色,寓意真诚和圣洁②;而婚礼服则包括婚纱和中式婚礼服,色彩和款式是多元和多变的。近年也有许多人将其他颜色的西式晚礼服作为婚礼服使用,中式婚礼服主要指当下市场上作为婚礼服的旗袍或中式对襟(斜襟)袄裙,颜色多为大红色。
  台湾学者王关仕在其编写的《仪礼服饰考辨》序言中提到,“服饰之事虽微,然而属历代礼仪典制之所系。”③也就是说,服饰一直和礼仪制度联系在一起,是区别礼仪的一种形式。从夏商时期,礼制建立,冠服制度的出现,到周代的完善,一直到清朝,冠服制度都是属于“礼制”的范围,是礼仪的一种表现形式。众多礼仪当中,又数婚礼显得格外的重要。婚礼是一切“礼”的根本,是纲常伦理的基础,所以自古以来人们把婚姻缔结看作人生的重大事件。在我国,婚姻一直被赋予礼制的意义,传统婚礼服中蕴含着繁复的政治思想理论和丰富的文化价值。汉族传统婚礼服在历史变迁中既有传承也有变异,每个时期都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纵观华夏婚礼,古代婚礼服制式主要有三种。分别为“爵弁玄端——纯衣纁袡”、“梁冠礼服——钗钿礼衣”、“九品官服——凤冠霞帔”。
  2现代汉族女性婚礼服创新设计探讨
  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时尚资讯的变幻,婚礼服一直在传统与时尚之间平衡。伴随着人们对婚礼服个性的需求,婚礼服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具有时代特点,局域特色的礼服形式。例如2008年的奥运时尚风,将奥运的风情融入婚礼服设计中;张肇达在MarkCheung高级时装定制中针对马术项目的婚纱设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设计中融入了皇家马术的元素。蔡月美一直倡导将中国元素融入到现代婚礼服设计中,赋予现代审美下的婚礼服饰以民族特色。
  3设计理念
  我国女性婚礼服设计要走出民族特色的道路,就不能盲目的抄袭或模仿,应结合国内市场的消费特点,设计符合本国市场,体现民族精神的婚礼服。我们要追寻古代婚礼服饰的外在形式,并且吸取民族文化中的元素和精神,和现代设计想融合,设计出符合现代审美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婚礼服饰,既传承了汉民族的服饰元素,又融合了现代设计中的风格,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又要符合现代人审美观念,既要表达出东方古老文明的含蓄气质,又要让传统变得时尚。
  4设计元素
  设计师的灵感来源于方方面面,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设计元素,将这些丰富多彩的灵感归纳和加工成设计要素是成功设计的第一步。作为服装设计元素来讲,形形色色,丰富多彩。一般设计师在选择元素并加以利用的时候大都运用到服装设计要素中,比如轮廓、比例与线条、色彩、图案及装饰手法、面料及细节设计、历史参考、当代潮流以及对时装的市场、档次与类型的考虑。
  廓形。婚礼服的流行与变化,主要表现在服装轮廓造型。常见的有A、H、X、T、O等型。外轮廓是服装整体结构,是款式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外轮廓确定之后,内部的解构设计可以有多种变化。
  色彩。色彩是视觉第一要素,服装设计中的色彩是服装中的明显特征,也是最能表现心理、情感,最容易被感知的设计要素。婚礼服的色彩设计上更加注重的是整体的协调之美。在汉民族传统礼服文化中,红色象征“喜庆、吉祥”。红色作为婚礼服设计的一个要素,是区别于西方式婚礼服最明显的特征。
  图案。图案对服饰来说已经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在婚礼服创新设计中体现民族传统色彩,不仅同构色彩来体现,图案纹样也是极其重要的。我国通过图案祈求吉祥安康的方式由来已久,发展到明清时期更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女性传统婚礼服上的吉祥图案纹样可谓是丰富多彩,犹如浩瀚海洋,我们完全可以从其中获得不竭的创作元素和灵感来源。
  装饰手法。汉族女性传统婚礼服作为礼服,其制作工艺极为精湛。镶、绲、嵌、绣等中国传统服饰的工艺手法在其中得到充分体现,但由于制作周期太长,费时费工,很快在现代西方服饰文化的冲击下在现代服装中渐渐消失。然而婚礼服作为女性的嫁衣,它的重要性和独特性不言而喻,而将传统工艺在婚礼服上巧妙运用,既能为礼服增添特色,又不失为传承文化的一种方式。   面料。对于服装设计来说,面料的选择常常是成功设计的必要因素。它包含了服装设计的视觉和感官的双重因素。服装的廓形也常常会受到面料及其特性的影响。可以用作婚礼服的面料很多,作为婚礼服的面料选择应考虑款式的需要,面料的材质、性能、光泽、色彩、图案以及门幅等,均需切合款式的特点与要求。由于礼服注重展现豪华富丽的气质和婀娜多姿的体态,因此大多用光泽性材质,柔和的光泽有助于显示礼服的华贵感。传统的汉族女性婚礼服一般采用天然纤维面料如真丝。另外,还要注意面料的二次再造设计。
  综上所述,继承传统文化的创新设计不仅仅是从民族服饰吸收优秀的养分,还可以吸收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其他文化艺术精髓,如:年画、陶瓷纹样、书法艺术、扇子、建筑、庭院、木器雕刻等等元素都可以启发我们的设计灵感,使之融合在婚礼服的整体造型中。但关键是要从浩瀚的文化精华中去提炼、整理而转化成为婚礼服设计的语言。
  5设计方法探讨
  (1)对婚礼服设计而言,设计拓展的要素是必不可少的。设计要素包括廓形、比例与线条、功能、细节、色彩、面料、图案与装饰工艺、历史参考、当代潮流以及时装的市场、档次与类型。廓形的设计,我们要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廓形是否饱满,是否充分,都可以在服装的样式和轮廓中表现出来,在设计中,可以选用补充材料(如衬垫),或者是不同质感性能的面料来影响礼服的廓形。历史参考并结合流行。
  (2)深挖和消化传统民族元素,突出中国人文精神的设计。吸收传统元素的婚礼服创新设计不是传统元素的复制,而是要消化传统文化,领略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将其灵活运用到服装上,关键是一个“神似”,要让人第一眼就感觉是中国人的东西。2009年NE·TIGER以中国传统国画之泼墨丹青手法创作出写意牡丹为背景,彰显09华服“国色天香”之主题,完美诠释了“人中画中人”之“不以言传旨意会神通”的唯美艺术境界。
  (3)面向国际,有选择的吸收先进的服装设计理念
  婚礼服设计不能固守自身的传统,要把传统文化内涵植入到设计作品中,用现代的观念来体现时代精神。设计要能把实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创造性地融入服装中,丰富婚礼服的文化蕴意,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值。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单纯优秀的传统文化,已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在以充分的时尚性体现传统元素的基础上,还要将汉族传统元素与各种不同理念、资源进行整合。
  6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成熟起来的消费者对服装产品的要求方式管理改变,从原来的对品质和功能等方面的要求开始流向对时尚潮流与品牌的追求。婚礼服领域,消费者开始追求品牌的文化底蕴,追求产品风格的个性化成为消费市场的主要特点,也由此带来民族风设计、中式礼服设计等新的服装设计思维。
  产品的主要卖点是通过独到的产品设计来实现的,创新是设计的灵魂。我国汉族女性婚礼服设计要走一条属于自己的民族特色的道路,必须要深深的扎根于传统婚礼服文化的土壤中,在吸收西方服饰文化的精髓的基础上,蕴融中国文化精髓,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成为婚礼服潮流的领导者,而非追随者,这才是中国婚礼服创新设计的出路所在。
  注释:①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第45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②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55001.htm.
  ③王关仕.仪礼服饰考辨[M].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7.
  参考文献:
  [1]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
  [2] 华梅.中国服装史[M].上海: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3] 卞向阳.服装艺术判断[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
  [4] 胡梅芳.民族服饰要素与创意.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 刘晓刚,王俊,顾雯.流程·决策·应变——服装设计方法论[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
  [6] 刘元风.服装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7] 赵超.云想衣裳:中国服饰的考古文物研究[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
  [8]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第45卷)[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9] 王关仕.仪礼服饰考辨[M].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7.
  作者简介:王静(1984—),女,山东人,硕士研究生,供职于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研究方向:服裝造型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在对现阶段城市雕塑作品创作中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地域文化与城市雕塑设计之间的关系,说明地域文化在城市雕塑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城市雕塑设计者在城市雕塑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期不断提高当代各大城市的城市雕塑质量。  关键词:地域文化;城市;雕塑创作  现阶段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雕塑作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元素,被各大城市广泛采用,
近年来,方言土语越来越多地向报纸"渗透",特别是地市级报纸,从副刊到新闻版,从内容到标题,"铺天盖地"席卷而来。而这种相对轻松的写作方式,不仅为年轻记者所接受,也给向来严谨的
在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地市报在地域性和技术上的局限性决定了其新闻监督之路更加难走,如果不能紧跟时代步伐、大胆创新、寻求突破,地市报的舆论监督之路将会越走越窄。整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明代陵墓建筑装饰艺术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2012SJD760079  摘要: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南京钟山营建的孝陵,在形制上作了重大改革,成了我国古代陵墓建筑发展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朱棣以后诸帝更将陵墓集中于北京昌平天寿山麓,形成了气势磅礴、举世罕见的帝陵组群,形成了世界建筑史上极为独特而壮丽的一页。本文本着对中国传统文化
到2007年底,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年销售收入由5年前的3亿元上升到10亿元,其中除广告、发行以外的多元收入占近50%,集团总资产由6.6亿元跃升到20亿元。2006年以来,经宁波市国资委审定的
众所周知,报纸新闻媒体已越来越重视图片新闻,从过去的图文并茂,到图文并重,进而到现在的图文并联的报道形式,不仅增强了平面新闻的可读性,还带给读者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更能提升新闻
正如突发事件的应对已经成为考验政府执政能力的—个重要方面一样,做好突发事件报道也是衡量一个新闻媒体综合实力、组织指挥水平和新闻队伍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报道的好坏和水
有一件事印象颇深。几年前,笔者所在的《秦皇岛晚报》热线接到一个匿名电话,反映当地饭店的泔水流向私人炼油窝点。为此,两位记者连续数日每晚在当地一家大型酒店前“蹲坑”,终于
近年来,以湖南经视频道《都市一时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安徽电视台经济频道《第一时间》、江西卫视《都市现场》等节目为代表的一批关注百姓生活、反映百
核心提示:2007年9月12日,湖南湘潭县响塘乡金湖村金湖组村民杨应君和她的丈夫黄敢与往常一样,接送17个小孩到湘锰小学读书,其中有他们6岁的女儿黄丹。当日7时20分,杨应君正组织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