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水那人那纸

来源 :中国三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er_l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传》所记载的“江汉沮漳”中漳河,发源于湖北省南漳县薛坪镇三景庄,流经远安、荆门,但与发源于荆山众多注入汉江的河流不同,漳河与沮水在当阳合流为沮漳河后是直接注入长江的.的确,漳河是一条有个性的河流.在源头地区,充沛的水资源和漫山遍野的毛竹成就了历史上多家造纸作坊.岁月流转,龙王冲村的漳河峡谷中,至今仅留下最后一家古法造纸作坊.rn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所在,夜不闭户;一家与世无争的手艺人,守着自己的家业;一个完整的古法造纸作坊,呈现着古人的智慧.
其他文献
锦里清飚报素商,内亭深院晚云凉.rn鹤胎漫忆青天香,龙秘犹传玉井芳.rn入镜灵漪江夏色,御风神冽洞庭香.rn翁源菊涧成虚语,几度临风寿羽觞.rn——明·朱让栩《菊井秋香》rn蜀王城,又称蜀王府,位于今日成都的天府广场-四川科技馆-成都体育中心一带.它以南京故宫为蓝本,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是明代最为崔巍壮丽的藩王府之一.rn秋高气爽的时节,晚风送来微凉,井中飘起幽香,眼前金菊井栏,正所谓“醉里乾坤,壶中日月”.诗的题目,也是当时的成都八景之一——菊井秋香.
期刊
买菌、吃菌之外,拣菌子也是个很有感召力的趣味活动.作为最直观深入的学习方式,拣菌子更是云南山区野生菌早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野生菌教育不会只局限于餐桌,而是扩大化到辨识、分拣、清理、烹饪以及与菌子相关的每一样上.以我为例,学习拣菌的年龄大约在五六岁,所谓的老师,不过是些比我大不了几岁的“大娃娃”,跟着他们三五次漫山遍野地跑下来,有些实物收获以外,常见的几种食用野生菌也略微可以辨识了,对于菌子的多发地点也就是菌山、菌窝子也有个大概的认知.把吃菌、拣菌获得的经验和见识,上升到科学严肃的研究层面,于我来说,已
期刊
在成都求学那会儿,常见一些矫捷的小贩穿行在车水马龙间,兜售汽车靠垫、公交卡包等零碎物件.而一到夏末秋初,这种营销就换了样:他们手指上竞挂着一串串含苞待放的花儿,色泽如玉,微带鹅黄,暗香浮动.
期刊
铺张一种食材,非宴莫属.野生食用菌即这里说的菌子,其品类并非一种,菌季里可以同时出现洋洋百种菌子,选择宽泛.以目前的烹饪能力,挑其中颇负盛名的一种,比如搞个鸡(瑽)宴、松茸宴之类的出来,似乎问题也不大.rn目前云南市面上最先流行起来的铺张菌子的饮食方式是菌火锅.菌火锅顾名思义就是集合不同种类的菌子一起炖煮.
期刊
“成都是个大茶馆,茶馆是个小成都”,最能代表成都休闲性格的不消说归茶馆.“走,口子上吃茶”是如影随形的生活方式,“茶钱该我的”是挂在口头的客套话.茶馆的生态绝不能简单用“喝茶”来概括,因为光喝茶太单凋乏味,唯有“吃茶”才味道长.
期刊
云南是野生菌的王国,几百种食用野生菌当中,究竟哪一种野生菌的受欢迎程度在云南排名第一?综合调查考证下来,虽然各地有各地的偏好,但有一种菌子在众多菌子里脱颖而出——鸡(瑽).rn鸡(瑽)是被云南官方志书最早记载的野生菌.从1455年即明景泰六年的《云南图经志书》开始,明正德年间的《云南志》、明万历年间的《云南通志》、明天启年间的《滇志》、清康熙的《云南通志》、清雍正的《云南通志》、清道光的《云南通志稿》、清光绪的《云南通志》,一直到民国时期的《新纂云南通志》,无一例外,对鸡(瑽)都有记载.
期刊
说起四大菜系中的川菜,就不能不提到成都.得益于两千年前建造的都江堰,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被称为天府之国.由于自然条件优渥、物产丰富,“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人民有大量时问和物产花费在美食烹饪上.在重庆直辖前的漫长岁月中,成都作为四川省会,荟萃了巴蜀各地的食材及烹饪方式.
期刊
云南所出的松茸一属,其实不止一种,有松茸、假松茸、青冈蕈、粗壮口蘑、黄黑褐口蘑几种,虽然外观粗看比较接近,细看却差别明显,对采集者和加工经营者来说,因为熟知并不很难辨识判断.rn20世纪70年代,我还在尾随“菌前辈”开始上山学着拣菌的那些年里,滇中一带的松茸还只是一种杂菌,甚至连个稍微正式些名称都没有,只能山寨鸡(瑽)的名号,等而下之叫做“臭鸡(瑽)”——该菌当时可以获得的最高待遇,可能只是偶尔被某根棍子幸运地扒开满头松毛,一见天日;更幸运些的,可能还会继续挨上一棍子或者一脚,短程旅行一下,避免生于斯长于
期刊
规矩为先谋定而动rn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rn右边是江水苍茫,左边是草木葱笼,在猇亭江边公园散步的人们,一定会被这样的美景撩拨诗兴.rn公园里,松下听涛、雨水花园、临江揽胜等多个分景错落有致,园中央,一座造型别致的雕塑格外“吸睛”,银色的圆规屹立在蓝色飘带上,寓意“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规矩立在母亲河上,表达着人们对一江清水永续东流的无限憧憬和美好展望.
期刊
滇中的昆明、玉溪、楚雄一带,菌季的开场标志无疑是见手青.云南百菌,关于吃菌子这件事情也会内卷——见手青不出场,不真正吃进嘴里,其它同期出现的菌子吃得再多,也不好意思对外宣称“吃着菌啦”.rn“吃着菌啦”,一句昆明常用口语,字面意思以外,一旦口风有变,转变成疑问句或是反问句,立刻凶神恶煞起来,程度相当于全国通用的“吃错药了”,经常用来向一切得意忘形、冥顽不灵的语言行为实施口头打击,情感内涵丰富,愤怒、讽刺、怜爱……都可能蕴藏其中.这句话里,“菌”所特指的菌子,就是见手青,云南人对这种菌子的复杂情感,由此可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