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探讨

来源 :地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zhaozhi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浅层地温地源热泵系统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在欧洲和北美等国家已经进入实用阶段,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种传热模型理论,主要应用于乡村无其它能源供应的独立别墅区。为促进我国浅层地温能资源高效合理开发利用,应尽快加强开发研究工作。本文主要探讨了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浅层地温能 原理 开发利用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 P34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355-1
  1浅层地温能概述与利用原理
  1.1浅层地温能概述
  浅层地温能是指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一般小于200 m)范围内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低于25℃的热能。该范围内温度与地表气温存在常年温差而形成的能量,正是由于这一温度差的存在,我们才能把它变成供暧、制冷的热冷源。由于浅层地温能的温度大大低于传统地热的温度,所以不能直接利用,它需要热泵来提温(供暧)或降温(制冷),而传统地热能可以直接利用于供热或发电等,传统地热能只分布于地热田中,而浅层地温能分布于广大地区。
  1.2利用原理
  浅层地温能被利用的实质是冬、夏两季地层中比较恒定的温度与外界空气的温度存在较大的反向温差。地源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水与地温能进行冷热交换,冬季把地温能中的热量“取”出来,供给室内采暖,此时地温能为“热源”;夏季把室内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中,此时地温能为“冷源”。热泵系统按照室外换热方式不同可分为三类:(1)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图1);(2)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图2);(3)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2浅层地温热能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浅层地热能利用较传统地热资源利用发展晚,且涉及多领域、多行业,开发利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2.1工程前期未进行浅层地热能资源勘查评价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强制要求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进行工程场地现状调查,并对浅层地热能资源进行场地勘察。然而,很多工程设计前都没有进行勘察工作,一方面在地下水地源热泵不适宜区采用了此换热方式,造成系统建成后产生耗电量大、系统COP低、运行不稳定、回灌困难,甚至系统报废等问题;另一方面根据其经验布设换热孔,导致大量浪费。
  2.2设计参数依据不足
  部分地源热泵工程由热泵提供方进行设计,一些商家在设计时,完全凭借经验,以最简单的估计模式去设计系统,不少企业在设计时并没有做负荷分析,只是简单地选择一个经验数据。由于设计参数依据不足,导致一些系统设计出现“大马拉小车”或者设计负荷不足的现象。
  2.3缺乏可靠的技术支撑
  地下水回灌技术不够完善,成井工艺有待提高。地下水地源热泵工程的成井口径、填砾层厚度、滤水管类型及滤料的选用对回灌量均有较大影响,大多数施工单位未掌握回灌井施工技术,造成许多井不能正常回灌。部分用户取水系统的设计、安装存在一些问题。部分用户设备安装不配套。热泵系统安装密封性差,回灌困难,大部分单位每年都需洗井。
  3浅层地温热能开发利用有效对策
  3.1进行浅层地温能资源调查评价
  虽然浅层地温能资源具有分布广泛、储量巨大、埋藏较浅、可就近开发利用等特点,但开发方式、系统设计、利用效果则受当地地质、水文地质、气象、气候等条件制约,表现在不同地理位置,岩土体热物理性质各不相同,导致换热效率相差悬殊,导致一些工程节能效果不显著。因此,应按照《浅层地热能地质勘查规范》尽快统一开展浅层地温能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圈定适宜区,为今后可持续、高效合理利用浅层地温能资源、编制专项规划提供依据。
  3.2加强监督管理和环境监测
  由于地源热泵系统需要连续循环换热,势必改变原有温度场、化学场和地下流场。另外,水源热泵系统对地下水的氧化还原环境、地下水微生物的平衡和水质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关部门应强制要求在建设热泵工程时设计监测孔,对不同深度的地温、地下水水位和水质、地面标高等项目实施长期监测,及时掌握地温变化动态、水土质量和地面变形情况,防止产生地质环境问题。
  3.3加强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效能实验研究
  岩土体热物理性质是浅层地温能资源量和热泵运行效率的关键因素,因此应加强对各种岩土体结构、地层的热物性参数、浅层地温能成因机理以及换热过程的实验研究和模拟分析,建立相应的传热模型,为地源热泵工程设计提供正确可靠的技术数据。
  4结语
  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对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改善我国现有能源结构、促进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周爽.浅谈浅层地温能[J].吉林农业c版,2011,(12):248-248.
  [2]蔺文静,吴庆华,王贵玲.我国浅层地温能潜力评价及其环境效应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3).
  [3]卫万顺,李宁波,冉伟彦等.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中的关键问题研究[J].城市地质,2009,4:1-5.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科技发展,水利水电工程的测绘工作越来越离不开先进技术的帮助,GPS技术的应用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水利水电的测绘过程中,GPS技术使得测绘结果的精确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节省了测绘的时间,提高了测绘效率。  [关键词]GPS 水利水电工程 测绘 应用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317-1  在我国现代的水利水电的工程测
期刊
[摘要]随着城镇环境建设,加强小城镇的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对于改善当前小城镇的河道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小城镇的河道环境治理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河道环境综合整治未能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本文主要是对当前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进行小城镇的河道环境综合整治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小城镇 河道环境 综合整治 探讨  [中图分类号] X
期刊
[摘要]下庄铀矿田是我国最大的花岗岩型铀矿田,本文在简要阐明下庄矿田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总结下庄矿田基础资料和前人的研究认识,对下庄矿田铀矿的物质来源、运移、富集成矿进行了初步探讨,对矿田内下步寻找更多、更富、更大规模的铀矿床有一定现实意义。  [关键词]下庄铀矿田 铀矿化类型 物质来源 富集成矿  [中图分类号] P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32
期刊
[摘要]我单位主要是为齐鲁石化、山东铝业、博汇造纸、东岳化工等大中型企业供水,生活用水占很小的比例,从2002至今陆续为以上企业供水,管线自2010年以后由于混凝土管质量问题,经常爆管,已抢修多次,因此,对于供水管道抢修对水质再次污染进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供水管道 抢修 水质再次污染  [中图分类号] X5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344-
期刊
[摘要]对区域农业气候资源的研究是当前农业资源研究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最近几年,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而气候资源又由于多种原因不断发生着变化,这更为区域农业的发展造成了新的影响。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是区域农业气候资源研究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本文以此技术为基础,对当前农业气候资源(主要是农业干旱气候资源)进行了量化研究。  [关键词]GIS 区域农业 气候资源 量化 干旱  [中
期刊
清晨暖暖的阳光洒在青藏高原高耸的雪峰之上,高原之上,天清云淡,和风拂过,牧歌悠扬。雪山上的高山融水和着昨日降下的雨水,潺潺地流向地势更低的地方,汇聚成一条条的溪流,千溪汇聚成河,水势如龙,浩浩汤汤,奔流赴海。  也许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河流上游的水很清澈,但到了下游,水就会变的浑浊,例如黄河。这和环境污染或多或少有些联系,但其影响的直接因素是河流水体中携带物质的多少。很多老一辈的人会有这样的经验,
期刊
[摘要]现代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人类生产活动、经济活动等均对城市地质环境产生影响,由此而产生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也日益严峻。本文基于城市环境岩土工程视角,讨论其概念、内涵及相关环境问题,从城市建设的实际角度出发,提出防治城市环境岩土工程的技术对策与环境对策,以促进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推进低碳经济发展进程。  [关键词]城市环境 岩土工程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X3 [文献码] B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淮北地区浅层地热能项目的调查与评价,阐述了浅层地热能地质环境监测系统的应用,这项工作不仅关系到项目本身的完整性也真实的体现了可再生资源的数据建设对于可再生资源的开发的可持续和重要性。  [关键词]地热能 监测系统 应用  [中图分类号] P31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343-1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及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
期刊
[摘要]文章主要从2013年在俄罗斯坠落的陨石开始探讨陨石的一系列奥秘,从而对宇宙的奥秘进行深入的探索。  [关键词]陨石 成分 鉴别 奥秘  [中图分类号] K826.1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326-1  2013年2月15日上午9点多,俄罗斯中部城市萨特卡附近一位天外来客——陨石,披着耀眼的光环来到美丽的地球村。据相关新闻报道:“监控摄像头记录下
期刊
[摘要]制备了壳聚糖( CTS)- 聚硅酸硫酸铁( PFSS) 复合絮凝剂。考察了复合絮凝剂组成、投加量、pH 值以及沉降时间对皂素废水深度处理的影响,通过絮凝试验,得出最佳工艺:复合絮凝剂(CTS-PFSS)投加量为12 .5mg / L,pH 值的范围为 7.0,沉降时间为 15 min,在此条件下COD、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 93.9%和93. 3%。  [关键词]壳聚糖 聚硅酸硫酸铁 皂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