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农村地区初中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研究

来源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hex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中注重问题提出的传统由来已久,如中国的孔子“学”“思”并重的思想和古希腊的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都强调了问题提出的重要性。随着问题提出研究的深入,国外学者将视角主要集中在学生问题提出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之间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教学模式研究,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评价方法研究;国内研究的重点是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现状的调查研究,学生提出问题与数学情境的研究,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评价方法的研究,学生问题意识与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措施研究,外国相关研究成果的借鉴。 全文查看链接   在表1中,学生看到代数式后想到的多是与方程、函数相关的内容,只有少数学生能进一步联想到与函数图像、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函数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这说明学生对基础性知识掌握较好,但缺少知识点之间的联结和深挖。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一、缘起:面对我们看到的  【镜头一】我校曾对学生做了一项“我最喜爱的教师”调查,其中有这样一题:“你希望或期待xx老师在哪些方面加以改进?”部分学生写道“希望xx老师在上课时不要喋喋不休讲个没完,期待xx老师在上课时能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  【镜头二】在学校开展的随堂听课活动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真会讲”,虽然不是“满堂灌”,但是教师讲授大概占据了70%左右的时间,以至于学生在课堂中
刘翔以12秒88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为中国人在田径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他的成功除了个人的运动天赋外,比赛用鞋的高科技含量也起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注:本文中涉及到的图标、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
北京的冬天,寒气逼人,凛冽的北风摇撼着整个城市。在刺骨的寒风中站在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实验二小”)的大门口,崭新的教学楼、可交互的信息发布屏幕,会让你感觉这是一所新建校,但当你真正了解了这所学校之后,你就会意识到,这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年轻”学校。  说它历史悠久,是因为实验二小建校于1946年,原名为清河制呢场子弟小学,后更名为清河第二小学、再与清宁路小学合并,正式命名为海淀区第二实验小
摘 要:分类讨论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在高中数学解题中是一种策略,常能使问题变的简单。但这种方法高中学生有时分不清,什么时候该讨论,或者见参数就讨论。本文就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常碰到的分类讨论在不同知识点中的应用做一简单叙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类讨论;应用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47 -02   分类讨论的思想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重要的
自我评价,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部分和实施过程性评价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信息技术教师的重视。自我评价若应用得当,就能成为开发学生潜能的工具,对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大有裨益。但由于自我评价能力非常难以培养,因而实践中往往会因为学生欠缺评价能力而使自我评价流于形式。为了考察方便,在课堂中最常见的是教师使用标准化测试的形式来开展学生自评,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忽略解决问题和创新实践的过程,窄化信息
(新沂市王庄中学 江苏 新沂 221421)    线性规划是现代数学中研究最优化理论的重要模型,中学讲“线性规划”是在学习了不等式、直线方程的基础上,利用不等式和直线方程的有关知识展开的,它是对二元一次不等式的深化和再认识、再理解。另外由于平面区域是由不等式(组)来表示的,因此线性规划必然与不等式、函数、方程、解析几何等知识的联系,简单线性规划问题在探求最优解的基础上,在知识交汇处试题灵活多
摘 要:本文从四个方面说明复杂、繁琐的等比数列求和问题,更加简单易求,并结合例题对各种题型的解题策略进行分析,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  关键词:等比数列;求和;公比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57 -02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5,给出了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q=1时,Sn=na1;q≠1时,Sn
一、高考定位  回顾2008~2012年的江苏高考题,圆锥曲线是重要内容之一,所占分值在25分左右,在高考中一般有2~3条填空题,一条解答题。填空题有针对性地考查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简单几何性质及其应用,主要针对圆锥曲线本身,综合性较小,试题的难度一般不大;解答题主要是以圆或椭圆为基本依托,考查椭圆方程的求解、考查直线与曲线的位置关系,除了本身知识的综合,还会与其他知识如向量、函
记 者:自信息技术被国家教育部列入普通高中必修课程之后,关于信息技术课程是否还会有会考、 能否进入高考以及怎么考等一系列有关信息技术课程总结性评价问题,引起了课程专家、省市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的关注。海南省率先将信息技术课程纳入2007年的高考,应该说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这对其他已进入实验区的省份是个有力的推动,也为即将大面积推开的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实验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作为海南省信息技术教研员,
一、现象剖析  作为一线教师,当我们精心准备了一节课,“自信”地走进课堂实施教学设计时,是否会遭遇到这种情况:刚呈现课题,许多学生就已经把教学的主要内容脱口而出,精心安排的探索活动毫无“用武之地”,教师教得满头大汗,说得口干舌燥,学生却兴趣索然;课堂表面上显得“一帆风顺”,但因为缺乏探究和思考的深度,学生如平地走路,并没有多少收获;各种“意外”随时搞得我们束手无措……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教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