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做过一个实验:在条件相同的两个班级中,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教同一篇课文。甲班完全由教师讲授,乙班由学生自读、思考、讨论,一个学期后,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对两班同时进行测验,结果乙班优秀答卷占70%,而甲班占38%,尤其是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准确程度和对有些问题的理解深度方面,乙班远远超过了甲班。这个例子说明,学生不全是被教师教会的,而是经过学生思考、讨论、反思后自主学会的。由此可见,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促进了学生内在的发展与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根据有效教学的理念,本人在生物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现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一点体会。
一、自读课本、认知知识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教学,教学,要教会学生学。”经验告诉我们,变化是客观生活的规律,知识在不断更新,学生只有“会学”,才能产生应变的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目标。
高效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有效的引导,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课本时,应该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方法,使学生走上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比如,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用笔在课本上画出来,讨论题要简要地写出自己的观点,列举难理解的知识点和想了解的知识。这样,学生既自习了教学内容,又为合作学习奠定了基础。要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只需要一些技巧,而提出问题则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这是人类智能发展的最高境界。
二、小组合作、理解知识
合作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的对话,意味着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不仅要身体走下来,走近学生,更为关键的是心要走下来,贴近学生,才能把自己当做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与学生一同去探究,一起去收获。把话语权还给学生,要求教师改变自身的话语方式,采用学生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生活化语言,创设开放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与兴趣,同时为合作的展开提供操作平台,把课堂变成与学生平等交往的场所。
真正的合作学习要以独立学习为基础,只有在独立思考并形成自己的思想认识的基础上,才能积极参与合作,反思思考成果,从而再认识再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课本上的讨论题,二是难理解的知识点和想了解的知识。这样的小组合作,学生才有话要说,才真正参与其中,在兵教兵的过程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参与其中,指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但不能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每个小组应记录合作学习时所遇到的困难,为师生合作学习奠定基础。
三、师生合作、释疑知识
师生合作学习,师生对小组合作时出现的难点进行剖析。课堂中,当碰到自己不清楚的问题时,教师可以“真的糊涂”,真心地向学生请教;就是碰到自己清楚的地方,教师也可以“假装糊涂”,将解谜的过程推给学生。这样,不但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往往把超过老师当做一种无上的光荣,同时也赢得学生的尊敬,学生愿意把自己的困惑向老师倾诉,也愿意把自己的收获与老师分享。这一切,唯有在教师放下尊贵的架子,坦然面对学生的挑战以及自身的不足时,才会出现。
在教学“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一节时,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有:(1)长江中上游水域和中下游水域的禁渔时间为什么不相同?(2)土壤资源怎样更新?(3)什么是生物能?(4)废电池是否属于可回收垃圾?这些问题先请能解释的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同时,教师根据禁渔期、土壤知识,介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的知识;根据生物能知识,介绍清洁能源的知识;根据废电池知识,介绍垃圾分类回收的知识。通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改为“养山吃山,养水吃水”,更符合可持续发展观。
四、自主练习、运用知识
课堂练习,能有效地检验和巩固教学效果。对学生来说,可以及时地了解自己有没有达到学习要求。对教师来说,通过练习的反馈,能及时地吸取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有利于教师本人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技能,尽可能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去适应自己所面对的全班学生。
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题,心中有知识和能力目标,设计每一题都要有针对性,加强基础知识训练,突出重点难点。生物习题的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识图题为主。练习题的数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注重提高练习题的质量,减轻学生负担。
设计练习题,也要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本节课要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教者可设计一道简答题来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例如:对于污染来说,一个是“防”、一个是“治”,你认为现代工业生产应更侧重于哪一个?你所处的乡村、镇或城市采取了哪些减少污染的措施?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因此,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师生平等对话,互动交流,一步步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的,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的,教师为之。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高效的。
(如东县天一学校)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促进了学生内在的发展与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根据有效教学的理念,本人在生物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现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一点体会。
一、自读课本、认知知识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教学,教学,要教会学生学。”经验告诉我们,变化是客观生活的规律,知识在不断更新,学生只有“会学”,才能产生应变的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目标。
高效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有效的引导,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课本时,应该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方法,使学生走上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比如,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用笔在课本上画出来,讨论题要简要地写出自己的观点,列举难理解的知识点和想了解的知识。这样,学生既自习了教学内容,又为合作学习奠定了基础。要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只需要一些技巧,而提出问题则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这是人类智能发展的最高境界。
二、小组合作、理解知识
合作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的对话,意味着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不仅要身体走下来,走近学生,更为关键的是心要走下来,贴近学生,才能把自己当做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与学生一同去探究,一起去收获。把话语权还给学生,要求教师改变自身的话语方式,采用学生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生活化语言,创设开放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与兴趣,同时为合作的展开提供操作平台,把课堂变成与学生平等交往的场所。
真正的合作学习要以独立学习为基础,只有在独立思考并形成自己的思想认识的基础上,才能积极参与合作,反思思考成果,从而再认识再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课本上的讨论题,二是难理解的知识点和想了解的知识。这样的小组合作,学生才有话要说,才真正参与其中,在兵教兵的过程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参与其中,指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但不能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每个小组应记录合作学习时所遇到的困难,为师生合作学习奠定基础。
三、师生合作、释疑知识
师生合作学习,师生对小组合作时出现的难点进行剖析。课堂中,当碰到自己不清楚的问题时,教师可以“真的糊涂”,真心地向学生请教;就是碰到自己清楚的地方,教师也可以“假装糊涂”,将解谜的过程推给学生。这样,不但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往往把超过老师当做一种无上的光荣,同时也赢得学生的尊敬,学生愿意把自己的困惑向老师倾诉,也愿意把自己的收获与老师分享。这一切,唯有在教师放下尊贵的架子,坦然面对学生的挑战以及自身的不足时,才会出现。
在教学“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一节时,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有:(1)长江中上游水域和中下游水域的禁渔时间为什么不相同?(2)土壤资源怎样更新?(3)什么是生物能?(4)废电池是否属于可回收垃圾?这些问题先请能解释的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同时,教师根据禁渔期、土壤知识,介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的知识;根据生物能知识,介绍清洁能源的知识;根据废电池知识,介绍垃圾分类回收的知识。通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改为“养山吃山,养水吃水”,更符合可持续发展观。
四、自主练习、运用知识
课堂练习,能有效地检验和巩固教学效果。对学生来说,可以及时地了解自己有没有达到学习要求。对教师来说,通过练习的反馈,能及时地吸取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有利于教师本人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技能,尽可能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去适应自己所面对的全班学生。
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题,心中有知识和能力目标,设计每一题都要有针对性,加强基础知识训练,突出重点难点。生物习题的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识图题为主。练习题的数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注重提高练习题的质量,减轻学生负担。
设计练习题,也要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本节课要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教者可设计一道简答题来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例如:对于污染来说,一个是“防”、一个是“治”,你认为现代工业生产应更侧重于哪一个?你所处的乡村、镇或城市采取了哪些减少污染的措施?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因此,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师生平等对话,互动交流,一步步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的,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的,教师为之。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高效的。
(如东县天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