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静脉一左肾上腺静脉分流术治疗青少年门静脉海绵样变相关的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g5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脾静脉一左肾上腺静脉分流术治疗青少年门静脉海绵样变相关的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方法自2004年6月至2012年2月采用脾静脉一左肾上腺静脉吻合的分流方法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相关的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9例,总结该术式的疗效。结果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无消化道出血,无肝性脑病发生。患者术后1周出院。结论门静脉海绵样变相关的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青少年患者左肾上腺静脉常常增粗,选择脾静脉一左肾上腺静脉分流术是合理、简单的手术方式。

其他文献
患者女,51岁.因体检发现脾脏肿物于2014年3月19日入院.患者3d前体检腹部B超发现肝左叶有一2.1 cm×2.0 cm类圆形无回声包块,边界清晰,后方回声尚清;脾脏厚度4.2 cm,脾上极膈下可见范围约4.6 cm×8.9 cm不均质较低回声区,边界不清.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其内可见血流信号.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以“(1)脾脏占位:脾血管内皮肉瘤?脾脏淋巴瘤?(2)肝左叶
期刊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后胰内假性囊肿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式.方法 检索2008年12月至2012年2月因各种原因于本院实施外科治疗的急性胰腺炎后假性囊肿病例共151例.其中17例为急性胰腺炎后胰内假性囊肿,占同期外科治疗的急性胰腺炎后假性囊肿的11.3%.回顾分析1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过程并进行随访.结果 17例患者中合并梗阻性黄疸3例,胰源性门脉高压7例,假性动脉瘤2例,行内引流8例,外引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头癌、壶腹周围癌、十二指肠癌的有效术式,但是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高达40%[1-3].其中胰瘘是术后引起腹腔感染、腹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而胰管内放置引流管能否减少胰瘘的发生,内引流与外引流对胰瘘的预防作用有没有差别,目前并没有形成共识[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9年至2011年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放置胰管内或外引流管的患者,对不同引流方式对术后发生胰瘘的
期刊
胆囊腺鳞癌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胆囊恶性肿瘤,大约占所有胆囊癌患者的1.4% ~10.6%[1].相关文献报道,这种恶性肿瘤侵袭性极高,预后极差[2].目前对于胆囊腺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楚.本文主要分析了胆囊腺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以期对其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期刊
目的 总结本中心26例跨血型肝移植经验,在复习文献的基础上,探讨血型不相容肝移植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395例肝移植患者病历资料,其中跨血型肝移植26例(血型相容17例,血型不相容9例).根据供受体血型匹配情况分为3组:血型相符(ABO-Id)组369例、血型相容(ABO-C)组17例和血型不相容(ABO-I)组9例.分析比较各组术后生存率以及胆道并发症、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FA)作为首选方案治疗直径≤3 cm单发肝细胞癌(HCC)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间,以RFA为首选方案治疗的184例≤3 cm单发HCC的临床资料.按照Livraghi标准分为可手术切除组(84例)和不宜手术切除组(100例).主要研究终点:生存率和安全性.次要研究终点:技术成功率、完全消融率、局部复发率、肝内再发率和肝外转移
目的 探讨肝癌合并右膈肌部分切除的适应证、手术方法、术中应注意的问题,总结肝癌侵犯右膈肌的外科处理经验.方法 对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1998年9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27例肝癌合并右膈肌部分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切除肿瘤直径5.0~15.0(平均8.5)cm,合并切除右膈肌面积9.0~50(平均28.5)cm2,手术时间110~250(平均165)min
目的 探讨我国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诊断方法、Bismuth-Corlette分型、病理类型、治疗方式、并发症及预后,以期指导临床.方法 以肝门胆管癌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进行检索.将所得22篇文献,共2280例HCC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临床资料分析及数据提取分别由两人完成.结果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prognostic score,GPS)是以炎症为基础的预后评分系统[1].近期研究证实[2-3],GPS评分也可以作为评测恶性肿瘤的预后指标.鉴于相关胰腺癌术后患者预后评估的研究少有报道,本研究探讨了术前GPS评分对胰腺癌术后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
期刊
目的 探讨miR-10b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8例(病理证实手术时发生转移32例,未转移26例)肝癌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qRT—PCR法检测miR-10b表达,分析miR-10b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转移组与非转移组肝癌组织中miR-10b表达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上调,在转移组肝癌组织中miR-10b表达水平上调程度尤为明显(P〈O.05)。miR-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