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究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11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改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遇到很多难题,但更多地是看到,新课改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有利方面,在具体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我们要不断创新采取全新的教学方法来解决:
  一、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新变化
  新课改已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我们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难题,但更多地是看到新课改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新变化。新课程实施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的教材观、学生观、教学观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逐渐变化,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教师评价方式变得多元化,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1.教师难以适应新课改。参与实施新课程的学校和老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意义目标和改革的方法的理解和行动表现出来很不平衡,特别是一些偏远学校的教师的素质以及素养与新课标的新教学理念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是课堂教学中存在穿新鞋走旧路的现象。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有的小组合作学习纯粹是为合作而合作,只考虑合作的形式而未能考虑合作的目的,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对于此话理解有误差,致使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只看到学生在探究,而探究出了什么,学生掌握了什么,却无法考证,这种探究,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数学游戏而已,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
  2.学生学习评价缺少个性化。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在课堂上要经常适当地表扬鼓励学生,如果一些学生确实提出了有创见的问题,或者有明显的进步,积极的表扬是适当的。但有些学生仅仅是回答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或者重复别人的发言,那么一成不变的表扬就有违发展性评价的初衷了。
  3.课堂教学方式较陈旧。在数学学习中,有的教师,直接将一个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漫无边际的思考,学生没有目标,讨论研究很长时间,却得不出什么结论,致使不少学生将数学学习与游戏等同起来,这样的教学无疑是打着课改的幌子,走的是老的教学路子。而与之相反的是,不少教师由于担心学生思考不出结果,于是小心翼翼地看到,学生稍有困难马上进行指导,看似启发学生思考,实则是将生动活泼的探索过程变成了变相地灌输,不利于学生学习。
  三、新课标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策略
  1.更新观念、改变教法。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要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首先必须从教师的教学开始。(1)备课:变只单纯备课为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课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对学生的学习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解决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培养学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2)上课:变硬套教案为生成性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方式,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首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制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
  2.活跃思维、改变学法。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而拙劣的学习方法如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低,学生的智慧得不到发挥。所以,如果我们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那我们的教学也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1)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避免机械性学习,实现有意义的学习。现代教学论强调要实现有意义学习,强调理解对知识保持和应用的作用,即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而学习,而是为了应用而学习,不是为了对单个知识点的掌握而学习,而是为了实现对知识点间的贯通性理解而学习,这些均需要我们变传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实现有意义学习的关键。(2)要鼓励学生多说。首先,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求异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定势的作用有积极和消极性两种表现,我们应该利用积极性作用,克服消极性影响。在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既要培养解决类似问题的定势,形成知识迁移的一般性规律和方法,又要形成在遇到用习惯方法难以解决的有关问题时能够从其他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意识与能力。
  3.充分利用传统教学方式结合新的有效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创造出更生动的情境。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给传统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深得教师的重视。我们当前的教学模式仍不可能脱离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只能作为辅助的方式,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精彩纷呈,适于学生的发展。
  总之,教学作为一种有目的的认知活动,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其他文献
西藏拉萨市城关区当巴小学  【摘 要】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所以在教学中要巧用多媒体,使它真正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功用,要做到:因材巧用多媒体,适时选用多媒体,让课堂教学具有实效性。让学生乐学、会学、博学、勤学,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想象力,促进创造力的发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
21世纪是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以计算机为主的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之中。隨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新的科技产品、先进的硬件和软件,越来越多地进入教育领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思维从问题开始,问题又从情境中产生。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性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根据目前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该如何创设良好的物理教学情境呢?  一、问题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1、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具有科学性。物理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教师
【摘 要】本文针对高三百日冲刺阶段语文高耗低效的现状,运用有效教学理论,从教学实际出发,探索阅读教学的规律,梳理指导学生早读,构建了以“三部曲”为框架的早读教学模式,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品质与阅读能力,促进高三百日冲刺阶段语文早读的有效性的提升。  【关键词】高三语文 百日冲刺 有效早读 三部曲 教学策略  语文课堂,特别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更显其重大的意义。而早读是学生每天接触语
德育情境是德育过程中,教育者依据德育目标和原则,通过某些方式设置的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环境与氛围.德育过程要充分挖掘可利用的时空条件,创造良好的德育校园情境、教学情境和
幼儿园的孩子最喜欢的就是区域游戏了,在区域角里幼儿可以自由结合、自由的畅想。因此我们班级设立多处区域角,希望通过区域角及区域角材料的投放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和学习教育实践证明,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言语交际和言语调节能力等均处于“整蓄待发”的阶段,只需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教育条件,幼儿语言及阅读能力就能得到迅速的提高。因此在各个区域角中老师都
西藏农牧区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喜欢新鲜的事物,仍保留学前期儿童爱玩的特性,仍对游戏保留着浓厚的兴趣,甚至企盼游戏活动。他们很难集中精力,在正常情况下听老师讲课,聚精会神的状态只能保持15分钟左右。但是,如果要组织他们做游戏,就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延长他们注意力的集中地时间。基于这种认识,要重视做好“幼小衔接”,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来组织学生积极学习,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