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诗教品质,促进儿童生命成长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lldong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诗教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产物,是传承千年的优良传统,适合儿童天性,于儿童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教学实践中,应以诗歌的方式传承诗教,以课程的方式推进诗教,以融合的方式延展诗教,从而提升诗教品质,促进儿童生命成长。
  关键词:诗教儿童生命成长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课题“基于跨界融合的诗教活动课程实践与理论研究”(编号:Bb/2018/02/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具有“缪斯本能”,是诗性的生命存在。然而这种诗性主体特征稍纵即逝,需要呵护。钱理群教授认为,诗教“不仅适合儿童的天性”,而且在保护、开启与培育儿童的自由想象力方面能够发挥特殊的作用。儿童心灵自由的保护与培育,是“生命中最伟大的事件”,这对于儿童生命个体的终身发展以及民族精神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钱理群.呼唤“诗教传统”归来[J].教育文汇,2005(10):4950。
  充分发掘诗教价值,努力提升诗教品质,让诗教成为儿童成长的“伟大事件”,是教育的必然追求。
  一、 以诗歌的方式传承诗教
  《尚书·虞书》曰:“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语言凝练,想象丰富,富有音韵美。着眼诗歌特点,以诗歌的方式传承诗教,是我们的应然选择。
  (一) 于吟咏间得诗韵
  叶嘉莹认为,古典诗歌以兴发感动为主要特质。诗歌的兴发感动可以由作者传达给读者,而读者要得到这种感动,还应学习诗歌的读诵和吟诵。她强调,吟诵的目的并不是一种技能的训练,而是透过诗歌吟诵,养成一种富于联想与直感的心灵的品质和能力。
  叶嘉莹.叶嘉莹说诗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15:25。曾国藩也谈到,对古诗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采其深远之韵”。高声朗诵可以畅其气,密咏恬吟可以得其韵。诗歌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音律之美,需要朗读吟诵加以体会。
  因此,诗歌教学应该多一点声情并茂的诵读,少一点条分缕析的讲解,指导学生吟诵涵泳,咀嚼体悟,激发共鸣,体会韵味。当然,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还要注意丰富诵读形式,配乐诵读、分角色诵读、按平仄吟唱等都是很好的诵读方法。
  此外,还应重视诗歌的背诵与积累。海外学人刘铭绍认为,读诗“除了复古,别无他法”。这里的“复古”即背诵。经典诗歌的学习离不开背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统编语文教材更是将小学阶段需掌握的古诗文增加到129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小学生正处在记忆力最强的时期,多读、多背有助于汲取传统文化精髓,激发文化向往。
  (二) 于想象中入诗境
  古典诗歌言约意丰,跳跃腾挪,意境深远,意趣盎然。只有通过充分的联想和想象,才能真正走进诗歌、感受诗境,体会诗句深邃的意蕴和含蓄的情感,实现与诗人的情感共鸣。比如,高鼎的《村居》用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与神韵,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由“醉”字展开联想与想象,感悟诗境——
  师你知道诗里的“醉”是什么意思吗?
  生“醉”是陶醉的意思。
  师是啊,这里的“醉”是陶醉、沉醉的意思。诗里,谁醉了?
  生杨柳醉了。
  师孩子们,请闭上眼睛,现在你就是一棵柳树,站在小河边,站在春风中,是什么让你醉了?你在干什么?
  (伴随舒缓的音乐,学生闭眼想象。)
  生柔柔的春风把我吹醉了,我在春风中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生细细的春雨让我醉了,我喝着甜甜的雨水,喝着喝着就醉了。
  生小河让我醉了,我对着河水照镜子,觉得自己是最美的。
  ……
  师孩子们,原来杨柳是醉在迷人的春景里了呀!咱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诗——(学生齐读“拂堤杨柳醉春烟”)再读读这首诗,还有谁也醉了?他又在干什么呢?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小草醉了,它伸了个懒腰,傻乎乎地笑了。
  生黄莺醉了,它亮开嗓门唱起春天的歌。
  生风筝醉了,它摇摇晃晃地飞在蓝天上。
  生诗人一定也醉了,他看着放风筝的孩子们,都忘了回家了。
  生我也醉了,醉在美丽的春天里了。
  师是啊,我们大家都醉了,醉在乡村美丽的春景里了。让我们一起读出我们的沉醉吧!
  通过想象,学生进入了诗歌恬淡美好的意境,和诗人一起醉在春光中,醉在乡村美好的生活里。
  (三) 于晤面时会诗心
  诗歌为兴发感动之作,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周汝昌《千秋一寸心》言道:“以我之诗心,鉴照古人之诗心,又以你之诗心,鉴照我之诗心。三心相鉴,真情斯见;虽隔千里,欣如晤面。”
  周汝昌.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讲唐诗宋词[M].北京:中華书局,2008:46。解读诗歌,需要切己体察,走进诗人的心灵。只有与诗人“晤面”,才能真正体会李白的飘然、杜甫的沉郁、陶渊明的隐逸,才能读懂璀璨文字背后一颗颗不朽的诗心。
  比如《江雪》,学生通过朗读吟咏、想象画面,能够感受漫天雪花、飞鸟绝迹、人踪全无的环境之凄凉,也能感受一舟、一竿、一人的孤独与寂寞,却还不能读懂柳宗元敢于抗争的内心独白。特级教师许习白执教时,就采用了与诗人“晤面”的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柳宗元的内心,感受那份孤傲与抗争——
  师有人说这是一首藏头诗,藏着作者的——
  生千万孤独。
  师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呢?(课件出示柳宗元简介)请大家默读古诗,联系柳宗元生平,思考,为什么说诗中蕴藏着“千万孤独”?
  (学生联系永州人烟稀少、柳宗元被贬十年受到种种迫害和磨难等情况,交流对“千万孤独”的理解。)   师革新运动失败,柳宗元的政治理想随之破灭,他被贬到瘴疠横生、偏远贫苦的永州,一去就是十年。联系时代背景,我们读到了他的孤独寂寞。不过,我们只能读到孤独寂寞吗?再用心读一读,也许你会读出新的感受。
  (学生再读后交流。)
  生我感到作者很坚强,大雪天没有躲在家里,不怕寒冷,出来钓鱼。
  生我感到诗人很孤傲,有一种敢于同大自然抗衡的决心。
  师你为什么觉得诗人很孤傲?
  生他被贬十年,依旧不肯屈服。你们迫害也好,折磨也好,我还是我。
  师诗人仅仅是与大自然抗衡吗?
  生与迫害他的人抗衡。
  师你真了不起!老师给你换一个字。
  (板书:抗争。)
  许习白.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江雪》教学实录[J].教育视界,2017(7):2426。
  这里,许老师链接柳宗元简介,帮助学生了解诗的写作背景,勾连作者、古诗与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得以在深度读悟中与柳宗元“晤面”,进行跨越千年的灵魂对话。
  二、 以课程的方式推进诗教
  尽管统编教材已经增加了诗歌量,但传承诗教,仅仅依靠教学课本中的诗歌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诗歌素养需要日积月累,通过较长的时间来涵养,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课程意识,以课程的方式推进诗教。
  (一) 序列化校本课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低、中、高年级学生阅读诗歌的要求不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感悟能力也有明显差异。尊重学生认知发展规律,遵循课标要求,梯度开发的校本化诵读课程,可以关照学生整个小学阶段,使诗教成为一项序列化、可操作、可评价的系统工程。
  许多学校在校本化诵读课程建设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自主开发编写校本教材,或选择适合的读物实施诵读课程,都是可行的。我校的做法是,以年级为序列,优选经典古诗词,开辟每日15分钟左右的晨读午诵时间,诵读内容为每周一首古诗词、一段国学经典。学生通过一周的反复诵读,基本都能熟练背诵。
  (二) 个性化班本课程
  在班级开展的个性化诗歌诵读课程则更具灵活性,既可以贯穿整个学期或学年,也可以是阶段性微课程的整合。阶段性微课程往往围绕一个主题,一线串珠,巧妙整合,主要有以下三类:
  一是以季节为主题的微课程。以春、夏、秋、冬四季为主题,选取具有鲜明季节特点的诗歌,将诗歌诵读与季节观察体验相结合,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于诵读中积累,感受时节的美好,感悟诗歌语言的独特魅力
  秦美娟.以课程的方式推进诗教[N].江苏教育报,20190308(3)。。比如,以“春”为主题,围绕“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等节气开发经典诵读微课程,精心设计“走过‘惊蛰’”“‘春分’如诗”“诗意‘清明’”“趣话‘谷雨’”“咏梨花”等诵读活动,将经典诵读与了解节气物候、习俗相结合②③
  秦美娟.以课程的方式推进诗教[N].江苏教育报,20190308(3)。,在诵读诗歌的同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增进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
  二是以诗人为主题的微课程。“知人论世”是诗歌学习的重要方法。《孟子·万章下》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不同诗人的作品往往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同一诗人的作品风格也会因处于人生不同阶段而发生变化。以一位诗人为主题,选取其不同时期的作品,并链接诗人所生活的年代、境遇、背景等等,引导学生以发现的眼光去探寻,从诗歌“外部”向诗歌“內部”不断渗透,从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②。比如,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我们在高年级开设了以李白为主题的微课程“走近李白”,分为五个板块:初识李白、诗仙李白、游侠李白、酒圣李白、凡人李白(具体安排详见下表)。每个板块精选李白的代表性作品,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讨论交流、诵读展示等多种形式,逐步加深对李白的了解,充分感受李白诗作的魅力,激发诵读和积累更多李白诗作的兴趣与热情。
  三是以意象为主题的微课程。意象是传递诗情、诗意的载体,以意象为主题是常见的微课程实施方式。“柳”作为古诗中的常见意象,被诗人们赋予不同情思:以柳写景,描摹春色;以柳赠别,抒发离情;以柳喻人,绘描形象;以柳感怀,寄托愁思③……我们根据“柳”的不同内涵重组古诗,分为三个板块:《读绘篇——柳丝如烟春色美》板块,诵读含有“柳”意象的《咏柳》《绝句》《村居》等春景诗,并让学生画一画诗中的春天,感受春天的美景;《读演篇——折柳赠别情意浓》板块,诵读含有“柳”意象的《送元二使安西》《青门柳》《离亭赋得折杨柳》等送别诗,并让学生演一演诗中送别的情景,感受真挚的情谊;《读写篇——断肠烟柳寄愁思》板块,诵读含“柳”的《春夜洛城闻笛》《淡黄柳》《闺怨》等思乡、闺怨诗,让学生代替诗中人写一写心里话。如此,带领学生在诵读中体会“柳”传递的不同情感,激发更深的探究欲望。
  此外,我们还可以以诗歌主旨、写作手法等为母线开发微课程,让学生在品读与比较中加深理解与感悟,在交流与碰撞中实现与“诗心”的融通。
  三、 以融合的方式延展诗教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传承诗教的方式也应因时而变,通过多元延展,提质增效。
  (一) 诗画融合
  宋代苏轼认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元代杨维桢在《声诗意序》中进一步解读:“东坡以为诗为有声画,画为无声诗。盖诗者心声,画者心画,二者同体也。”诗歌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将诗歌幻化成画面,并将自己所想象到的意境画出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感悟会变得直观、可感。在实践中,我们逐步摸索出诗书画、画缘诗、诗与画等多种诗画融合的方式。诗书画,即让学生工整地书写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并配上图画;画缘诗,即让学生欣赏图画,由画面联想到古诗,背诵出来;诗与画,即让学生创作儿童诗,并配上图画。通过诗画融合,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而且越发地亲近、热爱诗歌这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 诗乐融合
  自古“歌”“诗”同源。朱光潜认为,“诗歌是有音律的纯文学形式”。充分发掘诗歌的音律美、节奏美,将诗歌与吟唱、舞蹈相结合,引导学生欣赏、传唱经典,可以促进诗歌再流行。央视大型诗词文化类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以古老诗词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创新方式掀起了全民“诗词热”,就是一个有力的例证。因此,教学《送元二使安西》,在学生读通、读顺诗句后,我播放了曹轩宾演唱的《别君叹》。陕西方言的吟唱,配以幽幽古琴之韵,盛唐的离愁扑面而来,胜过千言万语的讲解。
  (三) 读写融合
  在诗歌诵读与积累过程中,学生难免“兴发感动”,此时,可以引导学生“我手写我心”,将对古典诗歌的领悟用儿童诗或记叙文的形式写下来,进而,将阅读诗歌时迸发的灵感写成新的诗行。比如,有学生在学习《清平乐·村居》后,写下《林间·月下》,诠释“醉里吴音相媚好”的美好;有学生读了泰戈尔《金色花》后,写下《桃花的微笑》,深情款款地诉说对妈妈的爱;有学生将自己参与幸福公益行动的感受写成小诗,传递“温暖他人,幸福自己”的力量……读写结合的方式释放了儿童的情感与天性,引发了儿童诗意的想象与表现,激活了儿童的灵性与诗性。
  (秦美娟,江苏省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副校长。南通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南通市小学语文专家委员会委员。曾获江苏省阅读教学竞赛一等奖。)
其他文献
从教二十余载,在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上,一直有一群人默默关注着我,无私帮助着我,悉心托举着我……他们是助力我专业成长的“神秘人”,是我生命中的贵人。
为了进一步深化书籍装帧中的设计材料学的研究,将节约型观念引入设计思维,本文深化研究了书籍装帧艺术中存在的过渡设计现象、类型及现实的根源,通过类型分析和比较研究,对书
从侗族文化内涵与艺术特征分析侗族文化特点,对侗族的服饰布艺、民食餐饮、民居建筑、民族信仰等艺术特点进行分析,探索侗族文化与当下品牌相结合的发展路径。侗族文化品牌的
2018年,苏格兰政府发布《一起学习:苏格兰关于家校联合、家长投入、亲子共学和在家学习的国家行动计划(2018—2021)》,这是在对2006年《苏格兰学校法(家校联合)》进行评价与
新旧矛盾交织,使社会管理变得日益复杂。信访机构在现有的体制和机制下无法应对大量复杂的社会矛盾,随着第三方力量的逐渐介入并在信访领域日益"大显身手",在信访机构打造一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各种新技术与新工艺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应用广泛,其中,BIM 技术的应用在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效率方面意义重大。本文主要研究了BIM 技术的相关内
浙江英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吹塑托盘具有耐用、环保、承重能力强等优点,可按客户需求定制不同规格和款式。公司研发和生产的吹塑不碎托盘使用高强度、高分子的HDPE作为
高职艺术设计相关专业常常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工作室建设,在工作室中采用企业生产实践中的真实案例作为项目教学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艺术设计工作室不同于一般的实
立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家长育儿能力、家庭生活品质的现状,打造“尚真家教”线上、线下课程。线下课程的推进:结合家长学校,开设家教讲座;共建家校社合作机制,开展各类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