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想”和“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l405567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上我们欣喜地发现,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敢于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但很多学生“想当然”现象也在愈演愈热,动手前胸有成竹,动手时摸不着头脑,最后完成的作品、实验差距甚远。本文结合理论学习和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谈谈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在学生的“想”与“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一、让学生多一些实践机会,少一些“想当然”,体验“做”的乐趣
  当代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多,孩子成为全家的“中心”,不少学生在生活上由父母或祖父母“包打天下”,很少有亲自动手的机会。学习源于生活,试想,连鞋带都不会系的学生能制作出优秀的作品来吗?另外,现在的学生学业压力较重,家长还要给孩子安排兴趣班,但是很少有家长在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上进行投资,为了给孩子节省时间,孩子的实践操作多由家长替代了。
  杜威有句名言:“一个儿童要学习的最难的课程就是实践课,假如他学不好这门课程,再多的书本知识也补偿不了。”杜威从儿童的生活出发提出,学生从教师口中被动听来的知识不是真正的知识,教学就应以表现个性和培养个性,以自由活动和从经验中学为主,做才是根本。如果没有做,儿童的学习就没有依托,必然会抑制他们的创造才能,阻碍他们的自然发展。
  例如,在“做中学”《让乒乓球落的慢一些》这一节课中,学生提出很多让乒乓球落的慢一些的方法,如用热气球、用遥控飞机……问其思考的依据,较多学生会说是热气球、飞机能停留时间长。这样确实可以,但他们没想到现在是课堂,没有这些设备,无法实施。他们就是这样想当然,没有针对现实情境去思考问题。
  为此,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一些动手实践的机会。
  1.为学生创造实践和交流的平台,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活动经验。
  比如,让六年级同学设计一辆空气动力小车,比比谁的空气小车行走得最远。其实六年级的学生都能想到用气球作为动力,绑在废旧汽车底盘上就行了,并不难操作。一般情况下两三天后就有学生把作品送到办公室,还有一部分学生如果老师不再提醒,他们可能就此遛了。原因是什么,他们不会做,也懒得动手。对此,教师应把一些学生的作品拿到课堂,让学生进行评价,作品的優点有哪些,哪些还可以改进?也让学生表述操作过程,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样,学生有了充足的活动经验,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
  2.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会不断完善作品。
  心理学上讲,每个人自身存在的潜能是巨大的,每个人只要相信自己,而且能不断开发自己大脑的潜能,人人都能成功。因此,我对每个学生交来的作品都认真对待,分析优点,指出可以改进的地方,让学生明白动手制作是需要不断练习、不断完善的。在一次次尝试后学生发现:长气球本以为动力会更足,但做成的空气动力小车居然走不远;气球里的气不能一下子释放,吹嘴口要小一些,小车的重量要轻一些,还要减少摩擦……一次次的尝试、反思后他们也发现一开始的想法太理想化了,于是就自觉主动地想办法去改变,从而完善作品。
  二、教师多做些“下水实验”,少一些“想当然”,分享“做”的魅力
  《小学学科教学建议·科学》中建议:“教材上的观察、实验活动,教师在上课前要亲自做一遍,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实施。”其中之意,就是鼓励教师多做“下水实验”。但当下科学教师的课时多,材料准备花时多,还有认为小实验一看就会操作等想法,导致对“下水实验”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往往是拿了材料就去上课。
  如某老师执教自主研发的四年级“做中学”《用A4纸搭高塔》一课。课堂上,先使用多媒体出示一些塔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塔的基本形状,然后告诉学生今天要用一些A4纸来搭建一座高塔,并出示搭塔的要求。学生在明确要求后先动脑思考把将要搭的塔的形状画下来,再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完善将要搭的塔的形状,而后再动手制作。
  试教后发现一节课快结束了,搭成的高塔作品歪歪扭扭,能够站立在桌上的更少了,同时也发现整堂课学生都很兴奋,都很忙碌,都很认真,甚至在教师宣布结束时,很多学生还迟迟不愿放下手中的材料。
  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值得反思,这就需要教师在“下水实验”中进行预测。教师要充分预测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当操作或是影响操作时间的地方,并能对操作作适当的调整,使学生按照正常的操作方法开展,提高制作的成功率。而这种预测,只有在多次“下水”之后,才会逐渐完善。就说用A4纸搭塔,其实塔的底部设计就有很多学问,形状:圆柱体、三棱柱、长方体?三棱锥的底部到底行不行?半球形的底部行不行?底部一定要平……怎么再搭高?每一层如何保证高度?胶带连接(一定要平、粘牢),塔身一定要直,如何节约材料,小组合作分工一定要明确……
  由此可见,关注制作中的每个细节,将预设工作做到位,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下水实验”的实质就是一种精心备课,将更多的问题提前暴露,以便对课堂制作的每个操作都做到心中有数。教师以学习者的角色,设身处地的去实践,以探知水之深浅,从而使师生共同经历做的过程,在动脑思、动手做的过程中实现师生智慧的同生共长。
  三、唤醒学生独立思考,体验思考的力量
  陶行知说过:“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动脑又动手,才能有创造。”思考和动手是分不开的。离开独立思考,可以说,整个探究对学生来说是无效的,学生只是机械的模仿,只是一个旁听者,科学意识、探究能力等很难得到提高。毕竟,真正的学习并不是发生在学生的手上,而是发生在他们的脑袋里。
  1.创设情境,唤醒学生动脑思考。
  思维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没有问题学习就失去了魅力。对于学生来说,提出一些他们想解决而未解决的、富有挑战性的、趣味性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向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生动活泼地学习。如“做中学”《包装袋为什么扁了》一课,课前组织学生进行掰手腕游戏,x给胜出的一位学生奖励一瓶软包装的饮料。当学生喝完饮料后,学生们都发现包装袋扁了。再提问:是怎么扁的?是被吸扁了。追问:真的是被吸扁了吗?带着这样的问题进入课堂,学生能更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2.放缓“脚步”,教会学生思考。
  如“做中学”《你能让乒乓球落得慢一些吗》一课时,通过创设情境引入到课题“你能让乒乓球落得慢一些吗?”问题一提出,就有小手已经高高举起了,我们不妨让这些孩子先不着急,动脑再想一想,比一比谁的办法最多,并让学生把想法用图和文字记录下来。鼓励孩子用自己的符号进行记录,其实也是在反思自己探索的思路,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更细致地观察,更认真地思考。
  3.展现思维过程,发展学生思维。
  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如“做中学”《你能让乒乓球落得慢一些吗》一课,学生在动脑思考后,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而后在全班交流,并提醒其余学生注意倾听,听完后再提出建议。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通过多维的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想”与“做”都处在启蒙阶段,所以科学课教师要多动手实践,不断优化教学设计,讲究一些技巧,才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也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动手去实践,这样学生才能渐渐养成“思中做”“做中思”的好习惯。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关志强)
其他文献
复杂的数学内容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更不易让学生理解。由此,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学具是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它能够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有趣。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巧妙地借助学具,深化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借助学具发现数学的美,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以便更好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一、巧用学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都比较爱玩,对枯燥的数学有着一种抵触的心理,尤其是对一些数字更是毫
搞好再就业培训为下岗职工办实事九江市职工学校九江是一座以纺织、机械、石化和建材为主体的工业化城市,有职工约30万,其中下岗职工近3万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了一半多,大都缺乏
危险路段发生恶性事故.很多是道路线型 的不合理和道路安全设施不全等因素所造 成的。我国道路应该设置哪些安全防护设施,才 能在意外事件发生时保护车辆和人员?我国现行技术标
素有“水多泽园”之称的古城苏州,地处浩瀚无垠的太湖之滨,京杭大运河横贯其境,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河港密布,河网交织是苏州城的一大特点。“小桥、流水、几家”的秀丽
不论当代人对鲁迅作了多么高的评价,未来的历史家对鲁迅的评价将比今人高得多。何以故?是时空的距离使鲁迅的形象在后人的眼里显得比近在眼前或相距不远的当代人更为高大么?诚然
一个恶作剧的背后“老师,我的作文本被人扔在了女厕所的小便的凹槽里,而且是学校里要检查的作文本。”一个五年级的男生小A急匆匆地来向我报告道,“被我们班级女生小B用东西
据《中国建设报》4月10日报道,河南省人民政府已发出通知,全面开展县级以下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施这一改革的范围是,全省县级市(行署所在市除外)、县城的城区建成区和建制镇
“23条”之八、之十五:制定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应当密切结合自然条件,合理利用资源,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工程建设地
对大型高炉10天左右的封炉及复风操作进行了总结。详细介绍了封炉下休风料的过程,封炉后工作,送风前的准备工作,以及送风恢复过程,并总结出一些宝贵的生产实践经验。 The la
危机公关能为公关工作赢得美誉,但同时它也是公关工作中最难以掌控和把握的。企业遭遇公关危机时的处理方式可能会带来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总结近年来国内外企业在处理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