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能蓄势,行胜于言

来源 :产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h4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制产业地图,擘画发展蓝图,产业为城市的存续发展提供动力来源,但审视和解析现代城市的产业发展脉络时,需跳出原有逻辑,换以全新的视角。
  如今,信息技术与数字化给各个产业领域带来的改变清晰可见,当万象之物皆成为“互联网+各个产业”发展的风口,有数字化赋能加持的各个产业向高质、高效迈进将有望成为常态。
  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研发投入最为集中、创新最为活跃、应用最为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技术创新领域,在国家政策和技术演进的多重助力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疾,成为支撑诸多省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中,获赞“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地标城市”的成都,“有定位清晰的产业功能区规划,有集智聚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有龙头企业带动引流的上下游产业链,有国家实验室、科研机构及院校构建的研發阵列”,创新引领、龙头带动、集群成链、协同融合之势显著,近年来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质的提升与量的飞跃并行。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产业发展并没有“天花板”之说,造成产业发展迟滞不前的“天花板”实则是业者的思维与区域、城市及载体的暮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快速涌现和迭代更新,正引发电子信息产业格局的深刻变革,而该领域的技术密集属性,又决定了其产业新赛道的竞争将是涵盖顶层设计、产业基础、配套设施、空间设置、营商环境、研发力量、创新氛围等区域综合实力的展现与较量。
  此时,深研国际国内科技和产业动向,培育创新生态、加大研发投入才是实现突破的关键之举,让电子信息企业有意愿、有实力成为自主创新的主力军,方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直奔中高端。为避免陷入“大而不强”的尴尬,城市在产业谋篇布局时,对“完备度”“配套率”的思维需渐次替换为对“创新力”“执行力”的关注。
  沉淀、创新与探索,东风劲吹之下,如何塑造产业新优势?在电子信息产业的新赛道上,容不得踌躇与观望,应跳出传统路径依赖,利用好区位、人才、技术、政策等现有优势,以“强芯”“铸魂”之姿,提高产业价值链地位,踏实走稳“中国智造”。
其他文献
在成都最繁华商圈之一的春熙路,一条长200米的街道上,就密集分布着3家整形美容机构。连成都的出租车司机也感慨,“就这几年的时间,大街上突然多了很多整形医院。”“打飞的”来成都做医美成为越来越多外地年轻人的游玩新风尚。  作为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医美产业市场广阔,吸引各大城市在这项产业上狠狠发力。2017年,成都率先提出将成都市打造为全国领先、全球知名的“醫美之都”。2018年2月,成都市通过《成都
期刊
在固始汗去世后的70多年时间里,和硕特汗国并没有因为它的开创者逝去而衰落,而是由固始汗的三个妻子所生的十个儿子及其子孙为主,在青海游牧地上重新构建了封建秩序,形成了大大小小的世袭封地和世袭封建领主。这种情形,世称“十台吉”领牧青海。
期刊
艺术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待挖掘的资源富矿。艺术没有标准,市场、资本和消费群体却并不盲目,“艺术+旅游”的新业态在不断的演变中逐渐达到所有环节的良性循环,从艺术温床到文旅热点,多种形态的共生、共进、共赢需要精巧的设置与持续的施行,以“艺术”之名为文旅产业赋能,应是充分梳理在地资源后的“点石成金”。  以艺术为名的城市“变形记”  旅游业和城市的发展建设相辅相成,世界城市化的发展史已经力
期刊
基于当前情况,我国提出要构建现代金融体系。改革、开放、创新是重点。首先,改革要做的事情很多,最重要的,就是要进一步推動市场化改革。当前金融抑制指数为0.6,表明政府干预的程度在全世界而言还是相对比较高的,要进一步降低政府对金融体系运行的一些干预,过去这些干预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将来这个问题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大。  具体而言,比如市场化的风险定价问题。政府监管部门每年都要求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增加贷款
期刊
新中国建立后,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开拓者们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柴达木绿洲已相继建起德令哈、香日德、诺木洪、格尔木等大型国营农场,成为青海春小麦生产的重要基地。  那么,清王朝至民国期间的柴达木农垦究竟怎样呢?笔者认为,那时尚处在设想阶段,虽有倡仪,也不过是纸上谈兵,收效甚微。限于记载的缺乏,只能从清朝前期说起。
期刊
尽管中国的出口导向战略,取得了成功,但伴随这个战略的成功,一系列问题出现了:一、国际市场容纳能力有限;二、产业体系抵御外部冲击能力下降;三、自主创新动力不足;四、资源跨境跨时错配。中国发展战略需有所调整。  国际市场的容纳能力需改善。中国经过40多年的努力,重要产品出口在世界总出口中占比越来越高。事实上,十多年前野村的关志雄先生就提出过这个问题。例如,2018年中国在办公和电信设备、电子数据处理和
期刊
自1978年以来,从各基本生产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的启动先后、规模演变、体系进化等逻辑看,先是进行了资金有偿使用的市场化改革,再是推进了劳动力要素的市场化配置转变,最后才触及到土地要素的市场化改革攻坚,至今才刚刚开始。  最早开始的是资本要素的市场化改革。1979年以前,国有企业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的来源是财政无偿拨款;从1980年起,先在实行利润留成制度的部分国有企业进行征收固定资金占用费的试点;从
期刊
2020年我国资产管理市场规模已达122万亿元,较2019年增长近10%,百万亿规模的资产管理市场中,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私募、互联网等各路资金竞相施为。在火热的市场形势中,冷静思索“钱从哪里来”“钱到哪里去”“如何精准投放到有前景的行业”是必然之举,因而,“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有条件沿着更为规范化、智能化和普惠化的方向发展下去。”  百万亿市场的大时代  资产管理是否离普通民众很远?对此业
期刊
以人力资源密集、设备技术硬核闻名的建筑行业亟待以数字化转型来应对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更加严苛的环境监管。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数字化技术与建筑工程和空间场景的融合日益深化,智慧建筑、智慧城市、智慧工地、智慧建筑生态圈等数字化概念逐渐兴起并予以呈现,在此过程中,需要厘清不同的建筑业态在数字化转型时的差异化需求,以及产业上下游的协同努力。  “基建狂魔”的数字羽翼  工業、建筑和移动交
期刊
当前,数字化浪潮方兴未艾,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日新月异,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交织演进,网联、物联、数联、智联迭代发展,数字科技融合应用重塑产业发展方式已成为共识。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亦明确提出“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通过研究产业数字化内涵及发展趋势,分析国内外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