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训练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ple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在于运动,体育教学是实践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就体育课业余训练而言,不同于学校的体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肩负着向上级学校输送合格体育专业人才的初级训练,所以在训练中,既要 “育体”更要“育心”。
  一、德育在体育训练中的重要意义
  人要以德为先,无德何谈做事。像有的队员出名后不可一世,酗酒闹事、打架斗殴、吸毒…屡见不鲜。体育训练中把德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是非常必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德育教育可谓重中之重,因为“最终代表人类进步和文明高度发达的绝不是原子弹和经济指数,而是道德指数。”(《中国教育调查》)人们常说:智育抓不好要出次品,体育抓不好要出废品,美育抓不好要出低档品,德育抓不好要出危险品。特别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教育,不仅要使队员们有知识、会做事、更重要是会做人。所以,我们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抓好队员们的德育渗透,帮助他们把握好人生的行为方向。为输送体育专业人才的后续训练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体育训练直接渗透对学生意志品质形成的作用
  体育业余训练是对学生进行信念、信心、毅力与意志教育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队员形成长久耐力和抗挫能力的摇篮。队员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在长期的训练中锻炼了他们克服困难,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提高了他们不甘落后的进取、拼搏精神,并在众多的大赛中造就了一批具有凝聚力的群体。
  体育训练是在教练的指导和队员的参与下,按照训练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学习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培养思想道德品质,是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因此,我在训练中,不仅仅是技术、技能的传授,而且还要进行品质、思想的传授。因为体育训练内容本身就包含着德育因素,训练时如何在原有基础上抓住每一个环节,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队员品质和性格特征,激发每个对员的潜能及对队员世界观的形成至关重要。例如:我的队员张浩生在单亲家庭,与父亲生活,时常吃不上饭,我就有意识的与他接近,经常关心他,给他带吃的,有病帶他去医院,还送给他衣服和鞋,向待自己家孩子似的,我发现他变得乐观起来,乐于帮助他人,训练也积极努力了。在去年县运动会上,投掷比赛获得小学组冠军。看到他的进步,我很为他高兴。
  体育训练是通过受教育者身体操练的方式进行的。对受教育者直接进行“育体”,使队员在训练中养成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这正是体育在思想教育方面的独特功效。我在训练中注意结合训练内容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意志品质的教育与培养,使队员养成坚忍不拔、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充分挖掘运动员的潜在能力。通过体育的具体活动训练,去影响队员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和行为方式,对他们自觉性和果断性的形成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效果。例如,队员在参加县运会市运会乃至省运会时,就需要参与者具备一种责任感和集体感。在组织这些活动时,我有意识的关心和协助队员形成良好的团结协作的集体荣誉感和积极参与精神,用集体荣誉感对他们进行感化教育,用集体的氛围和舆论引导队员自觉维护集体荣誉感和利益,从而使他们养成对各种不良行为进行批评和抵制的良好风气。训练中针对缺乏锻炼毅力和勇敢进取精神的队员,我通过跳箱、中长跑和跨栏等项目培养队员勇敢、进取以及果断的精神。进一步加强队员的组织纪律性并通过长期不懈的严格要求来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自制力。
  三、处理好体育训练与德育渗透关系
  在体育训练中进行德育渗透,教练可根据不同对员,根据不同情况,运用不同要求,采取不同方式多元化的在体育训练中进行德育渗透。常用方法:有谈话、引导、榜样、锻炼、熏陶、竞赛、评比、表扬和批评、奖励和处分等等在众多方法中,可适当采用 。另外,应充分考虑体育训练的特点枯燥乏味,通过角色模仿和情境的过程活动,发展队员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以及走、跑、跳、掷、攀登、爬越等基本活动能力。针对现在独生之女多的特点,多采用鼓励、奖励、表扬但不乏批评的方法来处理好“育体”与“育心”的关系。只有通过不断的深化和渗透,寓德育于体育中,才会使之认识“健康第一”,生命在于运动的真谛,形成为崇高事业而锻炼的思想品质,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一代新人。才能做好输送体育专业人才的基础工作。
  总之,重视体育训练的德育渗透势在必行,充分发挥体育训练的独特作用。抓住业余训练的有利时机把训练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既有利于促进体育训练,又有利于培养新世纪的有用人才。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因此,语文教学除了承担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以外,还承担着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这个基本任务。  那么怎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閱读能力呢? 通过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
期刊
【摘 要】初中语文有效教学,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情景创设;注重对教材的准确把握;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方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教学;学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学的有效性,并且逐渐发展为一种科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行有效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也产生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但由于客观條件的制约,怎样才能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真正
期刊
【摘 要】小学体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一部分,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它有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在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呈现了不少问题,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体育课看似多姿多彩,实际却没有发挥出它的功效。本文笔者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了小学体育课存在的共同问题,谈一谈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身体素质;游戏  小学体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甚至在《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
期刊
【摘 要】其实,高考就是一次选拔性考试,对于数学科来说,它是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能力,即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运算能力的考查。因此教师在组织高考复习时,始终应以夯实“三基”,提高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夯实基础,在能力的提高上有所突破,以达到应试的要求和水平。笔者在高三数学总复习中,总结几点关键攻略,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高三数学;总复习;教学;关键攻略 
期刊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是指小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以外进行的各种听说读写的具体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空间不足的条件下,作为教师有拓展时空的责任,尽早深化并且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在语文方面的综合素养。在这个过程中,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具有积极的效果。  一、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语文能力的基本因素是听说读写,人们交流思想都离不开它们,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应着重从听说读写诸方面加强指导,指导
期刊
【摘 要】小学英语高年级阅读教学 势在必行,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学生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要分低中高阶段实施,不能一概而论, 在课堂教学中关于阅读的几点环节建议, 同时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阅读的必要性;实施环节;不良习惯;课外读物  很多人认为:小学生的词汇积累量少、知识面较窄、语法知识欠缺,不适宜开展阅读教学,阅读是单词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可以的,是初中高
期刊
【摘 要】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外在监督的自动化了的行动方式。随着新课程的到来,强调“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我们体育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改变课堂教育的方式,通过各个途径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体育;体育锻炼;习惯;课堂  《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
期刊
【摘 要】对于要参加高考的理科生来说,物理无疑是他们心中最畏惧的一个科目,学好物理并不容易,物理这个科目博大精深,是最为悠久和古老的科目之一,物理蕴藏了世间万物的无穷奥妙和变化,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学好物理对于学生们日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很多学生都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导致物理成绩并不是十分理想,本文为学生们带来一个高效的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关键词】高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等基本能力”。  一、提高数学教师对数学素养重要性的认识  当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从教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无论在教学技能、还是在专业知识上。这些虽是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目标,同时也是对数学教师数学能力的要求。作为数学教师应当具有比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目标更高的能力水平。
期刊
【摘 要】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效方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生物高考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更加注重对学生应用生物学原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历年的高考来看,实验往往是学生答题的一个瓶颈,是决定学生得分高低的关键,因此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研究,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更有利于应对高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