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巴西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8904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西国土面积居世界第5位,多数地区地形平坦,耕地和草场面积广阔, 平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以上,拥有优质高产良田3.88亿hm2,其中9000万hm2尚未开发利用,还有2.2亿hm2的牧场,为农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土地。
  巴西地处亚热带和热带,湿润多雨,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2000-3O00mm, 国内有亚马孙、巴拉那和圣弗朗西斯科三大水系,水力资源丰富,保证了农作物生长的水热需求。
  森林面积巨大,占国土面积的65%,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广阔的森林不仅是宝贵的林业资源,还能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利于巴西农业发展。总之, 巴西的自然条件适合各种农作物生长,是世界上少数适宜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国家之一。
  发展特点
  巴西农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以合作社为基础的产业化运作,以出口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持协调等。实践证明,这些发展模式对改造巴西传统农业结构,促进巴西农业现代化、国际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以合作社为基础的产业化运作。农业合作社是巴西主要的农业行会组织,其任务是向农户提供农业生产、农产品出门的咨询服务与技术帮助,组织个体生产者联合向国外市场销售农产品等。这些合作社组织以专业性合作社为主,相当于非营利性的民营公司,实行股份制,每个社员拥有一定的股份,但持有额有数量限制。农业合作社注重保护农民的生产自主权,带动了地方特色经济的发展。巴西现有各类合作社5500多个,涉及农牧业、消费服务、劳动、信贷、卫生、电力、通信等12个领域。合作社在推动巴西农业产业化、实现供销一体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与销售的规模化经营,形成了良性发展的格局。
  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农业经济。巴西出口的农作物品种主要有玉米、大米、大豆、蔬菜、小麦、烟草等,鉴于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巴西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突出。巴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出口创汇,采取鼓励和扶持农业出口贸易的政策,制定了一系列利于农产品出口的优惠措施,如农产品可自由出口,政府不加以干涉;按照市场原则指导农产品出口,政府不设定关税限制等。通过与其他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议,进行双边及多边贸易谈判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进口国针对巴西农产品的贸易壁垒,从而促进了巴西农产品的出口。大量农产品出口不仅提高了巴西的农业收入,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并且通过长期积累形成了品牌优势,促使巴西农业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
  以农业科技创新为动力。巴西注重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始终以科技为支撑,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农作物品种和产业。在农业科技研发中,以合理利用资源为原则,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标,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为核心,在选择适宜品种、培育优质高产作物、农业生物技术、作物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巴西就制订了国家生物技术计划,农业生物转基因技术研究较为成熟, 并得到广泛运用。此外,巴西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大部分农场都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不仅大型农场拥有各种自动化收割、播种设备,中小型农场也配备了各种依靠畜力或人力的小型机械。农业机械的大规模使用,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有利于农业集约化经营。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巴西农业服务体系健全,政府致力于为农民提供各种生产指导和技术支持。各种类型的农业联合体,是巴西主要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负责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其中供销合作礼负责向农民供应生产资料,为个人生产者和农场提供农产品包装、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服务,以及市场信息、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帮助;渔业合作社指导渔民购置渔业设备,对渔业产品进行深加工,并进行渔业产品冷冻、加工、运输等环节的技术培训;农村电气化合作社则筹集资金用于农村供电设施的修建,管理农业用电的收费和征税,推动区域性经济开发,以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持协调。巴西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但在此过程中,巴西非常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资源分布情况,对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统一部署,按照地域划分不同作物的种植区域,尽可能保证作物品种的多样性。同时设立若干资源保护区,禁止开发这些区域内的珍稀资源。大力推行植树造林,鼓励农民种植果树和经济林木,既能保护植被, 防止水土流失,又能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多种农业经济良性发展。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和水利工程建设,指导农民种植绿肥作物, 以改良土壤及增加土壤肥力,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推行“提高小农生活质量计划”,资金主要来自世界银行贷款,目标是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改变以往掠夺式的农业经营方式,促进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发展经验
  中国和巴西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学习、借鉴巴西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农业规模经营。中国与巴西都是人口大国,但巴西农业借助机械化生产,农业生产率大大提高, 已经基本实现了规模经营,这对中国有很大启示。一直以来, 中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的规模化发展,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由此可见,规模经营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巴西的实践可以得出,在人口众多的国家推行农业规模经营是可行的,关键是要达到较高的城市化水平,减少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并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使大量土地向农业经营大户集中,这是实现规模经营的必要条件。巴西农民数量较少,仅占全国人口的1/5左右,而且基本不存在兼业现象。但中国兼业农民数量庞大,农民工已达到相当规模,打工收入取代种植收入成为当前中国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这是中国国情下劳动力转移的一种有效方式,有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生计问题,促进农村土地资源集中。大量农民工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相对低价的劳动力资源,有利于提高城市化水平。因此中国应当适度提倡农民外出务工,为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创造条件。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巴西农业产业化进程有其鲜明的特征:尊重农民自主生产的权利,政府不作统一安排,政府的职责主要在于帮助农户销售产品,解决加工、运输、出口等问题。巴西农业产业化程度高,大部分农作物品种都实现了产销一体化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同时产业化经营往往能带动地区特色经济的发展,农作物主产区基本都拥有自己的优势产业。政府重视对农业的扶持,特别鼓励农业经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提供资金、技术、人才援助,政府也给予税收、投资项目等优惠政策,以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从巴西的农业产业化经验来看,要加快中国农业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化、规模化生产转变,必须在明确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的基础上,构建产业体系,提高比较效益。中国资源丰富,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稀土等的可开采量非常可观,因此应立足于资源优势,结合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培育各具特色的区域优势产业,并由此形成产业集群。建立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立法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防疫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等,发挥农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产业问的联系和合作,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成本。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发展对象,利用现代科技对初级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挖掘农产品的潜在效益,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模式 。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科技。现代农业发展必须与资源、环境发展相协调,注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这就要求发挥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巴西政府和科研部门非常重视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及技术措施, 限制对资源的过度开发,这为巴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尽管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处于较低水平,并且过去对环境开发过度,资源消耗惊人。因此,应在对中国农业资源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各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加强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特别是可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并加快科技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的转化速度。此外,借鉴巴西的农业技术推广经验,采取多种手段推动科技下乡,利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积极开展国际和国内合作。要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必须改变个体经营的松散模式,通过行业组织加强农业生产者之间的联合。巴西设有全国农业联合会、农业企业协会及巴西农业合作社等组织,主要负责监控全国农业发展动态,收集农民对农业生产、贸易的意见和建议,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向农民传授最新科技成果等。中国的农业协会和合作社起步较晚, 已经建立的农业组织也存在管理不明确、运行不规范等问题。政府部门应积极引导农民组建农业合作组织,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政策进行规范,帮助其不断壮大规模,并鼓励其跨地区发展。此外,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的农业发展都与国际市场息息相关,因而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巴西农业以出口为主,不仅解决了国内农产品的销路问题,出口创汇又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证。中国应立足国情,适当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管理经验、技术和人才,充分发挥中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扩大农产品出口,培育境外农业经济增长点,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国际占有率。
  巴西被誉为“21世纪世界粮仓”,农业发展前景广阔,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中巴同为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不仅应在生物技术、能源技术及农牧业生产技术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还应在农业发展政策、农产品国际贸易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建立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政策体系,促进两国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今年上半年,我国食用植物油加工行业总体保持稳定增长,但增速放缓,小品种油脂推陈出新,品种增加。国内原料供应略增,大豆进口小幅下降。食用植物油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加工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大型企业产能进一步扩张,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  行业发展特点  (一)总体保持稳定增长,增速放缓。上半年行业总体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规模以上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超过2000家,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15%
期刊
今年上半年,我国果菜汁及果菜汁饮料制造行业总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规模企业产量和销售收入持续增长,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  行业发展态势  (一)总体保持稳定发展。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果菜汁日益受到消费者欢迎,我国果菜汁及果菜汁饮料制造业稳步发展,行业规模逐年扩大,产量不断提升。上半年全国果菜汁和果菜汁饮料产品产量为超过1100万吨,增速超过10%。  (二)生产向优势产区集
期刊
中国最大的咖啡产区云南省即将迎来采收季。业界预计,新产季云南咖啡种植业或将再次遭遇“价格寒冬”,业内呼吁公众“多喝云南咖啡豆”,帮助咖啡种植户和企业度过“寒冬”。  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近日发布的通报显示,当前纽约咖啡期货价格维持在110美分至115美分之间。以此对照,云南咖啡豆的收购报价预计不会超过15元/公斤。  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的统计显示,2013年,云南咖啡种植面积已经突破140万亩,新产
期刊
“信息技术的普及对农村经济有很大促进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英国大力推进农村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有一半以上的农民通过使用互联网获得不同程度的收益。  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英国政府认为,信息技术的普及对农村经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极为重视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到2005年,英国电信已使全国 99.6%的电信交换所实现宽带接入。2011年英国宽带网已经可以接入全国 99%的家庭,成为G8
期刊
笔者近期在沪鲁豫陕赣渝等地采访了解到,当前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进入高速发展期,对推动农业组织化社会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爆发式增长背后所隐含的小、弱、假、散情况仍未改观,合作社发展面临先天不足、发育乏力等问题。专家和基层干部建议,合作社发展亟需量质并举、固本强基。  合作社成了空架子  笔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各地合作社发展普遍进入高速增长期。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上海市合作社以每年近千家的
期刊
据统计,截至10月27日晚间,沪深两市共有24家农业公司发布三季报,这24家公司中,有14家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赢利,其余公司则不同程度的亏损。虽然从公司数量上来看,大部分公司实现了赢利,但这24家公司的净利润累计总额,却亏损约1.5亿元。  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赢利的公司中,有两家公司去年同期为亏损;净利润亏损的公司中,有6家公司去年同期也为亏损。  净利润排序来看,最高者为登海种业,前三季度净利润
期刊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三季报显示,机构继续减仓白酒,而加仓的11家公司里,大众消费品就占了6家,火腿、榨菜等小食品依靠业绩成功地上演了一起“屌丝的逆袭”。  截至10月25日收盘,今年以来申万食品饮料指数跑输大盘2.5个百分点。但景气度持续向好的乳品、肉制品以及食品综合3个细分子行业却脱颖而出,年初以来分别上涨了1110.49%、61.01%、52.65%,而市盈率(TTM法)也随之水涨船高,分
期刊
本刊讯 第八届东亚峰会10日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闭幕,会议发表了《第八届东亚峰会主席声明》和《东亚峰会关于粮食安全的宣言》。粮食安全方面,会议强调,可持续的粮食安全是东亚峰会实现长远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本地区人民的生活有着直接影响。同时,粮食安全也与环境、能源、全球卫生和互联互通等东亚峰会关注的关键领域密切相关。会议指出,东亚峰会各国应根据当天发表的粮食安全宣言,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强保障
期刊
近年来,甘肃省玉门市为调整农业结构、治理风沙危害和改良荒漠盐碱地,利用高效节水模式推广枸杞种植,通过建设科技示范基地、补贴种苗、集中连片种植等方式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了生态增效、经济增收的“双赢”目标。据了解,目前玉门市花海镇大畅河农业示范区的5万亩枸杞已陆续进入盛果期,年产值将达到4亿元左右,采摘期能吸引上万名农民前来务工,同时带动了区域餐饮服务、物流运输、农资销售、劳务输转等行业的发展。
期刊
10月11日,“农批对接,自产直销——百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入驻山西裕吉丈子头农产品物流园直销洽谈签约活动”在裕吉丈子头农产品物流园举行。这是山西省农业厅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大力支持发展农民合作组织,积极发展鲜活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的有关精神,加强产销衔接,减少流通环节,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的有力举措。  为搭建农批对接合作平台,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