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中见真,微中知著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123987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细节,就是指文学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位,它是构成艺术整体的基本要素。也有人认为细节描写是指对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称细节是“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魔术”。人们读什么作品(特别是小说),往往很兴奋、很激动,特别是那些思想光芒彻照肺腑的细节,那些艺术芳醇醉迷魂灵的细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久而久之,故事情节淡忘了,甚至书名都忘却了,可那些精彩的细节描写仍然鲜明灿烂地镶嵌在记忆中。精彩的细节描写常常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
  细节描写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任何成功的作品,任何重大的主题,任何生动的情节,都必须依靠一定的细节描写体现出来。真实的细节描写是丰富情节、增强艺术感染力,使人物性格生动、突出的手段之一。一个画龙点睛的细节如果用得恰到好处,就能使人物性格增添异彩,富有生气,就更加鲜明、具体、生动。文学作品是以形象的生动性、具体性打动读者的,因此就必须有具体的,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描写。一篇小说,如果抽掉绘声绘色的细节描写,它就不会有感染力,离开细节去刻画人物,只能塑造出没有灵魂的偶像。
  施耐庵的《水浒传》(七十一回本)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中学及高职教材都简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其中主人公林冲因受高俅陷害为“刺客”,无辜发配沧州,来到沧州后被安排到天王堂当看守,遇到旧知李小二。不久,陆虞侯又贿赂沧州的管营、差拨,设计调林冲接管草料场,欲借机烧死林冲。林冲被逼无奈终于手刃仇人,报仇雪恨。学习这篇课文时,人们的注意点几乎都放在了本章节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人物性格实现“从逆来顺受到被逼反抗的根本转变”以及“多角度的关于风雪的景物描写”等几个方面。其实,笔者以为本章节中,作者看似信手拈来的关于细节的描写却充分展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如果我们细细咀嚼品味,好似暗香盈袖,令人心旌摇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细节描写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和铺垫、伏笔的作用。
  
  一、刻画人物性格
  
  小说中林冲在闲走间遇见旧知李小二,在回答小二“恩人不知为何事在这里?”时,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后来到了小二家里,林冲又说:“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们两个。”林冲本是由于高俅生事陷害才吃了官司刺配到沧州,但与小二谈及此事,对高俅的陷害与侮辱,他表现得异常平静,把事情归咎为自己“恶”(冒犯、触怒)了“高太尉”;甚至自称“罪囚”。这里最为充分地表现了林冲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性格特点。“恐怕玷辱”小二夫妻,则恰好体现了林冲的心地善良,善于为他人着想的一面。再有“林冲因见他两口儿恭敬孝顺,常把些银两与他做本钱”,则再次突现了林冲慷慨大方,乐善好施。
  而林冲在被安排接管了草料场后,初见那“四下里崩坏,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的草屋时,他还想“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过得一冬;待到沽酒途中看见一所古庙,林冲也不忘“顶礼”:“神明保佑!改日来烧纸钱。”这里,恶劣的风雪天气和艰苦的“囚犯”工作环境,林冲都心平气和地全盘接受,而且林冲还打算叫人修理草屋,说明他是做好充分思想准备,做了长远打算,安心做他的“囚徒”的,这也再次说明他性格的“随遇而安”和“逆来顺受”。甚至林冲还要虔诚地请求神明保佑他能保全性命,顺利服满刑期,早日回东京与家人团聚。
  此外,林冲发现草厅被雪压倒,他“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确定“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方才“依旧把门拽上,锁了”离开。以上一系列看似细小的动作恰恰都表现了林冲对待工作的细致谨慎和尽心负责。这里的细节犹如电影的特写镜头,好似一幅画的细部。作者用准确的语言把林冲离开草场时一系列局部动作加以特别突出、强调,从而将那一表象分外强烈地诉之于读者的想象力,在心中唤起具体而丰满的艺术形象。
  最后林冲杀死陆谦回到庙里的几处细节也不容忽视。带上“毡笠”是为了抵御风雪;“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喝酒是为暖身,酒来不及温热而吃尽是因为“血案”在身,表现了林冲因时间紧迫要赶快逃身的心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说明林冲再也无意也不能在此安心做“囚徒”;只“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枪”是林冲作为军人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放弃的随身武器,也是他将来面对复杂多变形势的必备防身用品,所以万万不能丢弃。这些细节都在昭示:林冲在血的事实面前,他忍辱求安的幻想彻底破灭,杀死仇人后决绝而去!
  
  二、推动情节发展
  
  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不仅较生动地表现了人物性格,而且还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林冲购买尖刀细节和接管草料场途中古庙的安排都有助小说情节的发展。陆虞侯等人在酒店密谋杀害林冲的情节被李小二发现,并被及时告知林冲以后,“林冲大怒,离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呆在身上——”,正是买了这把尖刀,林冲才一连在沧州城里城外,大街小巷寻找了五日,一无所获之后“自心下慢”了。“尖刀”是林冲上街寻敌报仇的武器,寻敌未果的情况下,这把尖刀就伴随着林冲接管了草料场;而最后,林冲果然也是用这把尖刀结果了陆虞侯。林冲在完成了与老军的交接任务以后因“觉得身上寒冷”想要“沽些酒来吃”,“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作者安排古庙这一细节,看来似乎很不经意,其实却巧妙地体现了作者设计匠心。林冲对古庙的顶礼膜拜不仅表现他当时安心“囚徒”生活的思想状态,而且为此后因草厅被大雪压塌而无容身之处暂时借宿古庙埋下伏笔。而林冲“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一处细节描写又推动情节进一步发展,下文陆虞侯等三人放火回来,欲进古庙躲避风雪而不得只能在门外“庙檐下立地看火”说话,林冲才有可能听到陆虞侯等纵火杀人全过程,最后林冲怒火冲天,终于手刃仇人,报仇雪恨,故事情节趋向高潮,同时也完成了林冲性格由“逆来顺受到被逼反抗的根本转变”。
  
  三、铺垫、伏笔作用
  
  铺垫和伏笔是小说创作中常用的写作手法。铺垫是对行将来临的事物的衬托。伏笔是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之事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就为下文做铺垫与为下文埋下伏笔的作用来看,这两种写作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有相通之处,都有为下文服务的共同目的。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部分,许多细节描写也都起到很好的铺垫和伏笔的作用。小说中林冲在街上遇见李小二,小二告诉林冲“——权在营前开了个茶酒店”,这个“茶酒店”的地点作者实在选得精彩!因为是在“劳营”前,林冲才得以遇见小二;而后来林冲才能与小二经常往来;也因为在劳营前,陆虞侯等人才能在此和管营、差拨借喝酒之际密谋杀害林冲之事,也才有可能被小二觉察阴谋。而李小二怀疑陆虞侯等人阴谋时与老婆商量,老婆建议找林冲认一下时,李小二断然否决,理由是“你不省得,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这处细节描写与下文所写林冲听说以后的由“大惊”到“大怒”买解腕尖刀的表现作很好铺垫。此后小说中对这把“尖刀”多次提及,“尖刀”的伏笔作用十分明显,因为也正是这把“尖刀”最后终于实现林冲“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的铮铮誓言!笔者最欣赏文中关于“葫芦”的描写,这个葫芦是草料场老军留给林冲的,“你若买酒吃时,——三二里便有市井”。此后林冲因觉天气寒冷想要沽酒来喝,便“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信步投东”,在酒店,也是这个酒葫芦,林冲得到店主认可,在喝酒之后又“买了一葫芦酒——把花枪挑着酒葫芦——仍旧迎着朔风回来”。酒葫芦的出现以及林冲因沽酒逃脱草厅压塌之灾,又在庙中喝酒听到草场着火之声等都为下文情节的发展起了很好的铺垫和伏笔的作用。而最后林冲报仇雪恨之后,这个酒葫芦也终因完成了它短暂的历史使命而被林冲丢弃退出读者的视眼。笔者以为这个酒葫芦是林冲安心“享受”他的“囚徒”生活的象征,而最后林冲因杀陆谦等人彻底与“囚徒”生活决裂,所以他连“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义无反顾地走上与权贵统治对抗的道路。
  纵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细节描写,作者精选那种特别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本质的细节,不仅真实,具有生活的实感,而且十分典型,能反映出人物和时代的某些本质性的特性,同时还成为情节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独立化。作者对细节的处理之巧妙,令人折服。
其他文献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有着悠久的传统和历史。正因为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在文学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在长期发展的进程中,古代诗歌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今天仍有着无可比拟的美感教育作用。也正因为如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歌,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表明古代诗歌的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人民教育
期刊
摘 要: 本文对线性系统从时域、复域和频域进行了稳定性分析,总结了控制系统的主要判据,并借助MATLAB及控制工具箱对线性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分析过程简单,结合实例验证了其真实性、有效性,同时应用MATLAB设计控制器,对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进行了改善。  关键词: 线性系统 稳定性 MATLAB 控制系统校正    引言    稳定性是系统能在实际中应用的首要条件。因此,如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并
期刊
摘要: 本文针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状况,提出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循环互动的教学方法,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共振,构建有效的英语教学课堂,从而真正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 互动教学 和谐教学 教学共振    目前,由于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高职院校生源复杂,学生英语基础比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有的学生甚至对英语失去了兴趣、信心,选择逃避、消极的学习态度。因此,高职英语的教与学陷
期刊
摘要: 在被动语态结构中,如果要表明 “被……”时,人们通常使用介词by。但在许多英语被动结构中,我们会看到使用介词with来表示“被……”。因此,经常有学生为此感到困惑,这两个介词在用法上究竟有什么区别?主要区别在于:(1)在被动语态结构中,by既可以用来表示执行动作的工具,也可以表示动作的执行者, 而with则仅仅用来表示执行动作的工具。(2)在过去分词作表语的“被动结构中”,习惯上用介词wi
期刊
摘要: TPR教学法提倡把言语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身体反应动作来教授外语,符合儿童语言发展规律。教师在应用TPR教学法进行教学时需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帮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英语。  关键词: TPR教学法 儿童英语教学 特点及优势 教学方法 注意问题    一、TPR教学法的概述    近年来英语教学呈现低龄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幼儿园也已进行英语教学。儿童教育专家及有关人士一致认为
期刊
摘 要: 19世纪的美国经济发达,基督教在社会中的影响日渐增长,人民的宗教热情不断高涨。在美国社会中形成了向世界推广基督教,传播美国现代文明的热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卫三畏在家族、学校、社区等因素的影响下成为了一名虔诚的基督徒,他在美国文化传统中形成了独立、坚韧的个人品质。这一切促使卫三畏成为一名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播美国现代文明和基督教福音。这也成为他观察中国的出发点。  关键词: 卫三畏 基督
期刊
摘要: 根据高校教育评价体系的多元化理念,本文就我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优指标作了一些客观的分析,并提出建立与教学改革要求相适应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指出多元化设计围绕高职院校教学特点展开,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高职院校的竞争能力,对“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课堂教学质量 评价 多元化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
期刊
摘要: C语言涉及的概念和规则较多,使用灵活,是一门难学也难教的课程。本文总结了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应当引起注意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法,以促进C语言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C语言 程序设计 教学研究    1.C语言的特点  C语言是计算机软件开发领域中流行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它使用灵活、功能丰富、表达力强、生成目标程序质量效率高、可移植性好、语法简洁精妙,很便于描述算法,同时还可以方便
期刊
摘要: 小说要达到“叫好又叫座”的效果,不但需要高超的艺术手法,更需要一个精彩的故事支撑。讲故事简单,但是讲好一个故事就比较难了,故事貌似简单其实具有无限的嵌套性和丰富的层次感,小说需要故事而生存,要给予故事以养分必须有新鲜和动人心魄的弯弯绕绕。本文以“偶然—突变—崇高”这一通俗小说的叙述模式着重分析虹影小说《上海王》的精彩之处。  关键词: 故事 叙述 偶然 突变    小说要达到“叫好又叫座”
期刊
在中学教育战线上耕耘已经三十年了,回想起这三十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走过的风风雨雨,不禁感慨万千。“教师是一份奉献的职业”,“学生成长,教师有责”,在这些年来,我一直遵循这样的话,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地耕耘着、收获着、快乐着。“教师是一份特殊的职业”,“学生成长,教师有责”,因为他的教育对象是人,所以,在这个职业上我又一直在探索着、奉献着、感悟着。“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志育才终不悔”,我既然选择了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