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再观工业摄影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uich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们讨论工业摄影时,似乎有必要厘清工业摄影的概念,即何为工业摄影,其何时诞生,又在何时形成一个确凿的摄影门类。
  不久前我在旧书市场买了一本画册,是上世纪60年代的一本关于“金相摄影”比赛获奖作品的印刷品,收录了45幅各种合金制品的金相,那些黑白的、奇妙的、抽象的花纹使得整本画册充满着某种后现代的魔力,在我看来,这种魔力就只属于工业摄影。
  事实上,我们无需考证工业摄影作品在何时出现。从摄影术诞生的那一刻起,必然有人在有意无意中记录下工厂生产的每一个细节,而当工厂主意识到这些被记录下来展示机器的力量、效率以及宏伟的图片有利于客户对自己的产品有更好的认知作用,有利于建立自己的品牌并能更好地销售产品时,拍摄工业生产便被重视起来,乃至于有机会成为一个独立的摄影门类。这使得工业摄影从诞生伊始,就具备某种广告摄影的影子。
  工业摄影的拍摄,必须涉及到工业生产的两个最为重要的因素:机器与人。机器与人与构成了工业摄影的要素,我们从哪一个要素出发去拍摄,则构成了工业摄影作品的类型与风格。
  这不仅需要摄影师对摄影有足够的认识,也需要摄影师对工业有足够的认识。正如前文所说,摄影师站在设备、人、生产三者之中的哪一个角度来认识工业,形成了今天工业摄影两种不同的倾向:一是报道式的,一是艺术式的,这种“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式的矛盾,都在工业摄影的范畴之内,而真正需要警惕的,是由此引申出的另外两种倾向:田园挽歌式的乡愁与广告式的夸张。
  一直以来,我们很容易在摄影界看到两类工业摄影的作品,一类是拍摄已经停产的工厂,在断壁残垣与锈迹斑斑的机器间,停放着摄影师的灵魂,他们以这种作品来怀念自己的青春;另一类则充斥着飞溅的火花、广角镜头、俯拍、仰拍,千篇一律的“情感”。
  或许,今天我们许多的摄影师,其实并不具备工业思维,这大概是因为中国进入工业社会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建国后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力图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完成西方近三百年的工业化历程,这使得今天中国的很多人,身处工业社会,“灵魂”远远落后于身体。而随着工业化进程带来的种种负面因素,与后工业时代各种思潮的涌入,与落后于身体的“灵魂”共同作用,形成了前文所说的摄影界拍摄工业摄影的两大流派——田园挽歌式的乡愁与广告式的夸张。
  这两种“流派”,其实反应的是同一种心态,即面对工业化大生产时的手足无措,在既崇拜又恐惧的心态下,必须将其转换为另一种自己可以轻易理解的事物。尤其是田园挽歌式的乡愁,更具有某种欺骗性,然而,当我们将目光从那些摄影作品中的工业元素移向更深处,则是显而易见的传统审美情趣——向内而非向外,向后而非向前。
工厂 露西亚·日内瓦 摄

  这也是我在第二届中国沈阳(铁西)国际工业摄影大展中,选择阿拉斯戴尔·福斯特(Alasdair Foster)、克里斯蒂安·梅耶(Christian Mayaud)、托马斯·凯尔纳(Thomas Kellner)这三位国际摄影策展人的原因。
  阿拉斯戴尔·福斯(Alasdair Foster)特带来的展览“工业再演绎”,选择了来自三个不同的大陆的三位艺术家,透过镜头的艺术想象,探索各种有关工业的理念。三位艺术家的作品包含着工业的方方面面:亚历山德罗·切斯基博格(Alejandro Chasklelberg)着重描绘有濒临夕阳的工业场景;马库斯·莱昂(Marcus Lyon)则向观众展示工业全球化产生的规模与影响;罗杰·汉利(Roger Hanley)的作品以废弃的工厂为背景,借助各种外部数据信息,探索人的心理想象空间。克里斯蒂安·梅耶(Christian Mayaud)以“在艺术与文档之间”为主题,带来法国摄影创意协会四位摄影师参加本次展览,他们的作品代表了法国最典型的有关工业摄影的两个流派:吉尔斯·波林(Gilles Perrin)和克里斯蒂安·梅耶(Christian Mayaud)的作品主要体现作品的文档资料性,通过表现人与机器、 汽车、飞机等来体现工业的价值;劳伦斯·帕蒂考林斯(Laurent Petitcolas)、布鲁诺·冯塔纳(Portrait Fontan)则是通过造型艺术来体现对工业的情感。托马斯·凯尔纳(Thomas Kellner)则带来了九位摄影师共同描绘一幅欧洲工业的版图。这些作品既有历史的维度,又包含空间的宽广,以不同的角度,由外及内地描述出工业革命发源地——欧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在我看来,这三位策展人带来的三组作品,对于今日中国摄影人的意义,恰在于向我们展示出完整经历了300年工业化历程的国外摄影人,是如何看待工业与工业摄影的。
  最为典型的就是亚历山德罗·切斯基博格(Alejandro Chasklelberg)的摄影作品,这位出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摄影师,拍摄的题材多种多样,但其独特的夜间长时间曝光的技巧使其作品具有灵动的个性。此次摄影展展出的是他拍摄的苏里南制糖工厂的影像,虽然一样是拍摄日薄西山的产业,但被亚历山德罗·切斯基博格以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方式所演绎出的厂房与机器,并未呈现“田园挽歌式的乡愁”,而是对工业遗迹的重新挖掘与整理,摄影师在其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并非是个人情绪的简单表达,而呈现出对整个工业化大生产的探讨与反思。
  来自俄罗斯的摄影师露西亚·日内瓦(Lucia Ganieva)的作品,亦呈现出某种异曲同工。她拍摄的伊凡诺沃镇曾经是俄罗斯纺织工业的中心,由于他国廉价劳动力形成的激烈竞争,这里仅有少量工厂仍在运作。虽然摄影师说自己拍摄这组作品是“希望以此挽救这个即将消失的工业时代的最后一幅图景”,但作品中人物与其所处的环境——不同的纺织品,不同的机器与形象气质各异的女工,与当代俄罗斯和俄罗斯人形成某种映射,终归反映的是现在而非追忆过去。   而马库斯·莱昂(Marcus Lyon)的作品,则以全景式展现大工业场景的作品,展示出非“广告式夸张”的作品应如何拍摄。这位出生于英国,有着政治学教育背景的摄影师的作品,描绘了全球化的规模和影响,尤其是当今世界运送原材料、货物和人的庞大交通网络。也许是因为其所受教育的缘故,马库斯·莱昂并非简单的记录与呈现,而是分析与表现,利用简洁的画面创作出充满史诗感与个人印记的场景。
  正如马库斯·莱昂所惯于表现的那样,工业生产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吉米·斯蒂林斯(Jamey Stillings)与卢卡·扎尼尔(Luca Zanier)都在用摄影作品去表现一个体系是如何运作的。吉米·斯蒂林斯从2010年至2014年五年时间里,不间断的拍摄艾文帕太阳能电站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莫哈维沙漠的建造过程;卢卡·扎尼尔则从美学角度审视技术,他展示了一个现代生活所依赖的高度复杂的系统。两者都呈现出一个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却不为人所熟悉的体系,以完全的逻辑思维运行的世界在两位摄影师的镜头语言下,充满着未知的恐惧与致命的吸引力。
  这九位摄影师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今天我们的摄影人在拍摄工业摄影时的各种可能方向。
  工业摄影涵盖在其他丰富的摄影门类之中,在摄影与工业双重发展的推动下,其内涵与外延在经历着不断的蜕变,今天的工业摄影身上的“广而告之”功能正在逐渐消退,更多的呈现出纪实摄影的色彩,而同纪实摄影的“决定性瞬间”不同,工业生产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并且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其分工越来越精细,对工人操作的要求亦越加规范化,所谓的“决定性瞬间”大约常常沦为一个个相似的画面,或者我们可以借鉴莱辛在《拉奥孔》中所提到的概念来重新定义工业摄影。
  工业生产是在一个空间中不断运动的过程,而摄影则是一个个凝固时间的画面,如何用凝固的空间去表达时间的流动性,莱辛在《拉奥孔》里说,要找到事物运动中最富于暗示性的一刻,使观众在观看这幅画面时可以很顺利的想象到它在过去与未来的状态。工业摄影便是这样一个化动态为静态的过程。或者说,工业摄影需要具备某种雕塑感。
  摄影,是一项机械复制的艺术,换句话说,摄影本身,便具备某种工业属性。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的短短的四百年时间里,所创造的价值,或许已经远远超过之前的数千年,而它所造成的问题,也远远超过之前的数千年。当我们站在所谓的“工业4.0”的门槛之前,回首望去,在机器的喧嚣之外,又能看到什么?
  我们所看到、想到的,正是今天工业摄影应该拍摄的。
其他文献
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京举行。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令全国振奋,令世界关注。  11月13日下午,中国摄影家协会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座谈会,传达学习全会精神。会议围绕通过深化学习把摄影界的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按照《建议》要求,让摄影在建
柔和的焦外虚化和锐利的焦内成像是佳能EF 85mm F1.4L IS USM的成像特点,同时快捷的对焦和实用的防抖也相当令人满意。相机:佳能EOS 5DS R,镜头:佳能EF 85mm F1.4L IS USM,光圈:F1.4,快门:1/2500秒,感光度:ISO-250。佳能 EF 85mm F1.4L IS USM规格表  镜头焦距:85mm  最大光圈:F1.4  最小光圈:F22  镜头结
绝大多数情况下,拍摄自然风光需要一定的运气,所谓的“运气”往往是指遇到独特的气候及光影,比如红霞飞渡、彩虹挂天……但很多时候,好的天气难遂人愿,所以有经验的摄影师常说:“做一名全天候攝影师”。黄发敏就是一位可以在平淡的天气中拍摄不平淡照片的摄影者。例如《空山雪后》的天气并不理想,但是通过后期技术对雾气的强化处理,使原本灰蒙蒙的山景产生了浓郁的氛围,营造出空山雪后的意境;《秋林初雪》以俯视视角,使黄
不需要偏振镜或什么特殊装备,你只需要尽可能让手机贴近玻璃,并用手或深色外衣遮挡在镜头周围,就能将玻璃反光降到最低。  玻璃会反射光线,这是我们上学时都学过的常识,但如何消除反射的光线,你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吗?  对摄影爱好者来说,可能都听过利用偏振镜来去掉反光。这通常是针对严谨的风光摄影消除水面反光而言的,而对一般人来说未免有些专业,并且偏振镜这种附件并非人人都有。  如果我们善于观察生活就会发现
“熟悉”的电影镜头  提到电影镜头,很多摄影爱好者会感到有点陌生,特别是无法将其与适马联系起来。可实际上这家知名镜头厂商在提供我们熟知的摄影镜头同时,也有非常丰富的电影镜头产品线。所以,如果说到电影镜头,适马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那么电影镜头与摄影镜头有何不同?以画面感受来说,电影镜头对画质的要求更高。这主要体现在电影镜头更不惜工本地追求画面所有位置的高分辨率、低色散和低畸变表现。因此,以电影镜头
FIMO 1903高顏值界面FOMO 1903  iOS系统,18元  不得不承认,由于不用适配太多机型和系统版本,所以苹果的iOS平台上总有一些富有创意的个人或小团队开发者做出一些独特的App。FIMO1903就是其中之一。它主要用于拍摄黑白单色照片,界面模拟了古老的胶片相机——不仅有各种拨杆和按钮,还与齿轮联动,非常细致。在更改曝光数值时,画面上甚至还会模拟光圈叶片的收缩。拍完的照片也不是立刻
石台县  作为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生态环境优良,植被率高: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八十六,植被率达百分之八十八,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米达到45万个,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界定空气清新标准的35倍,被国家气象协会誉为“真正的天然氧吧”。  具有1400余年历史的石台县,其文化脉络源远流长。历史上孕育过晚唐著名诗人杜荀鹤、清末佛学大师杨文会、近代著名世界语传播者苏阿芒等名人志士;境内有古风盎然、玲珑奇巧的崇
某天,我接到一位摄影朋友的电话,不认识,自报家门曾经在国外当过报纸的摄影记者:“您是陈仲元吧?我得给贵刊提个意见,您那本杂志里边长期设了一个栏目,教大家如何修改照片,什么添个云彩呀,换个颜色呀,您这可不对呀!这不是教给大家作假吗?您倒是教点儿好儿啊!拼凑出来的照片还叫摄影吗?”  嚇,吓了我一跳!  我急忙解释说:您那新闻照片造不得假,可咱这是艺术摄影啊,美化照片是大家的需求,等等????  到底
梦幻洞宫 李隆智 摄念山梯田、岭腰生态  念山有1600多亩梯田,6000丘以上,一眼望不到边的梯田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每年五六月份梯田耕开之际和九十月份稻田黄时,是欣赏和拍摄梯田的最佳时节。  岭腰乐溪水利风景区风光旖旎,沿岸自然生态景观丰富多彩。有郁郁葱葱的千手观音柳、古香古色的锦屏古村落、宏伟壮观虎头际瀑布、悠长历史的杉木王等等。念山梯田春色 李隆智 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佛子山 李隆智 摄政和
飞思XF系列机身完完全全采用全新的设计,新的自动对焦平台,新的模块化选项,新软件和可自定义的触摸控制。XF系列机身采用新的HAP-1“HONEYBEE”自动对焦系统带来更好的连续自动对焦追焦体验。UI可触摸肩屏也是一大亮点,用户可以方便的自行调节参数设置。支持取景器模块,包括腰平取景。新相机依旧采用模块化设计,几乎所有部件都可以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