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培养思维品质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boygogogo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数学教学越来越着重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是未来高科技信息社会中,能适应世界技术革命的需要,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须具有的思维品质。当前,数学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总趋势就是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必须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入手,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下面谈谈本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些见解。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探索精神
  勇于探索的精神是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没有这种精神是不可能有什么创造性思维的。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动机的形成,知识的获得,智能的提高,都离不开一定的数学情境。所以精心设计数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化过程。好的问题能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和创造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起的,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思维过程,创设思维情境,使学生在数学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原有的数学水平发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
  例如,本人在上《勾股定理》这一课时,先让学生欣赏由一个一个勾股图连接构成的奇妙美丽的勾股树,学生一下子“哇”的一声发出惊叹声,然后再让学生思考买电视机的尺寸问题:小丁妈妈买了29英寸(73.66厘米)的电视机,小丁回家量了一下电视机的长是59厘米、宽是44.2厘米,他认为一定是售货员搞错了,请你帮助小丁算一算是不是售货员搞错了。同学们马上动笔算了起来,突然有位同学说:“是搞错了,因为长度不对呀!”有几个同学马上反驳:“不对,29英寸指的是对角线。”我立即表示赞同,然后提出如何求对角线长。大家异口同声地说:“用勾股定理!”我再问:“那大家知道勾股定理是怎么来的吗?”回答:“不知道!”这时我接上说:“今天我们先来探索勾股定理。”就这样,很自然地引入新课,而且学生在整堂课中配合默契,并大胆探索。
  由此可见,教师平时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诱发学生积极思维很重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动手操作,安排独立思考的时间,并为学生创设自由想像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去探索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启迪直觉思维,培养创造机智
  直觉思维能力是以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依据,以大量观察资料为基础,对研究的问题提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或突然领悟的思维过程。任何创造过程,都要经历由直觉思维得出猜想、假设,再由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实验,证明猜想、假设是正确的,这种思维的训练就是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思维训练。
  课本里的定理都是从“正面”叙述和证明的,学生看到的是完美无缺的“成品”,他们往往不清楚其来龙去脉,特别是难以理解为什么要有这么多条件和前提,这一美妙的结果当初是如何找到的。因此,教学中,想办法让学生去探索目标,找出问题的关键之所在,一步一步地碰到困难,克服困难,再引导他们走向胜利的彼岸。学生自己“发现”的定理一定会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会应用得更自如、更普遍,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猜想和联想的能力。
  如有这样一道练习题:观察算式34+43=77,51+15=66,26+62=88,你发现了什么?
  有一位同学猜想: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互换前后的两个两位数的和是个位数与十位数相同的一个两位数;所得的两位数能被11整除……
  有同学马上帮他验证:74+47=121,说他的猜想成立。
  有同学提出:“那不一定!”立即有同学说:“你能找出一个式子说明猜想不成立吗?”刚才那位同学脸一下子红了,他绞尽脑汁想的几个仍然是成立的。这时我问:“你们能不能证明结论是正确的吗?”一位同学马上想到用字母来表示数字,他设a、b表示一个两位数两个数位上的数字,则(a×10+b)+(b×10+a)=11a+11b=11×(a+b),于是刚才的猜想得到了证实。
  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直觉猜想不要随便扼杀,而应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说出由直觉得出的结论。应“还原”直觉思维的过程,从理论上给予证明,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以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机智。
  三、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造思维能力。
  任何一个富有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要经过集中、发散、再集中、再发散多次循环才能完成,在数学教学中忽视任何一种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错误的。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面寻求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发散思维富于联想,思路宽阔,善于分解组合和引申推广,善于采用各种变通方法。发现思维具有三个特点: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对造就一代开拓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数学教学中可通过典型例题解题教学及解题训练,尤其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及多题归一等变式训练,达到使学生巩固与深化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的目的。
  1、组织一题多解活动,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向思考。培养学生求异创新的发散思维,实现和提高思维的流畅性。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解题思路,使不同的知识得以综合运用,并能从多种解法的对比中优选最佳解法,总结解题规律,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使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增强。
  2、设计一题多变的训练,促成学生思维的发散。一题多变是指在保持问题实质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变式改变问题的条件或问题的的结论,把一个问题化为梯度渐次上升的一个问题系列。培养学生的转向机智及思维的应变性,实现提高发散思维的变通性。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只有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大胆猜测、积极思维、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想像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或许“蜂王”会成为下一个像比尔·拉塞尔那样队员兼教练的人物。至少黄蜂总经理杰夫·鲍尔为了不交奢侈税一直银根紧缩,甚至在他裁掉拜伦·斯科特之后都舍不得请一个新教练,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同样,在我们的日常学生管理中,爱也是最美的语言,具有无穷的力量,爱学生越深,教育学生的效果就越好。因此在学校里,班主任要从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出发,从多方面、从日常小事、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对学生博大、真挚的爱去培养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班主任工作中师爱的必要性  1、只有爱学生,才能适应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要求。心理学告诉我们,良好的心境能使人的认识活动和意志活动
期刊
期刊
心理学家认为,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人的行为与动机相一致。,行为总是在动机的指引下向一定目标前进,而放弃共他方向,动机越强烈,人的行为目标也越明确。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现代化教育的质量,在一单方外就是引导学生的需要与学习行为。而这些行为的发生,离不开动机。  激发学习动机是完成学习过程的动力因子,动机来源于受教育者的内部需要和外部条件刺激。一般来说,
期刊
现代煤化工产业环保问题越来越引起相关研究人员的重视,本文通过对煤化工产业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三方面的研究,将现代煤化工产业制作和传统煤炭制作方式进行比较和分析,
摘 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学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了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问题。  关键词:应用 数学  一、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性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是我们学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初中数学大纲中指出:“要学生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适应社会日常生活
期刊
【摘要】:在进行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促使学生在情感上发生变化,在情感上对环境保护产生一种积极的、不由自主的认同态度。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倡建立和谐、自然的人际关系和豁达、平和、宁静的心境。  【关键词】:环境教育 环境意识  在古诗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这是一个能发挥语文的学科特点,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来进行这方面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点入手:  首先,在
进入初中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加之一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因此重视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这里仅对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要点及内容谈几点拙见。  一
期刊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各种物质文化的传播渠道、速度都得到扩宽与提速,社会成员对新鲜事物的消费需求与消费层次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目前各国政府都致力于对本国公民需求的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