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粤督李鸿章“不奉诏”考辨——兼论东南互保之奠局

来源 :社会科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l19800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庚子五月二十九日粤督李鸿章致盛宣怀电文中所谓"廿五矫诏,粤断不奉",并非针对清廷五月二十五日"宣战"诏书,而是针对同日所发"集义民御外侮"谕旨.该谕经袁世凯电转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及盛宣怀后,盛宣怀立即致电刘、张、李,主张不必"拘泥"该谕,同时提出与各国互保东南的"补救"方案.张之洞率先对该方案表示支持,并加以补充,刘坤一随后跟进赞成,李鸿章则仅复以"廿五矫诏,粤断不奉",未对互保方案表示意见.而后经过盛宣怀居间在刘、张与李鸿章之间密集沟通,再加上刘坤一直接电李征询意见,李鸿章终于在上海道余联沅及盛宣怀等与各国驻沪领事最后协商东南互保约款前,表态愿意与刘、张采取一致行动.中外互保东南原则达成后,刘坤一方收到荣禄寄来"宣战"电旨,并传给余联沅、盛宣怀.在盛宣怀建议下,刘、张、李均主张坚持原议,东南互保大局由此奠定.
其他文献
国际舆论反映了国际社会对旅游目的国的综合评价,是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并通过缓解信息不完全、缩小文化距离和塑造国际形象等途径影响目的国入境旅游贸易.从国际舆论关注度和舆论褒贬度两个维度实证研究国际舆论对我国入境旅游贸易的影响.结果发现:国际媒体对我国相关新闻报道数量越多,报道内容和态度越积极,越有利于我国入境旅游贸易;国际舆论可以正向调节文化差异对我国入境旅游贸易的消极影响;从游客异质性效应来看,国际舆论会显著促进以商务旅游、观光休闲和务工为目的的来华游客人数,同时影响中长途国际游客入境人数;从新闻报道
基层协商民主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取决于推动其发展的动力系统和阻力系统之间的博弈.尽管,基层协商民主可持续发展具有来自党和政府积极发展协商民主的政策驱动、基层干部和民众的协商需求驱动、理论研究和媒体宣传的舆论动力以及成功的基层协商民主实践的示范引领动力等动力保障,但也面临"人走茶凉"的政绩思维影响、协商程序不规范的制度瓶颈、协商主体能力不均衡的主体性障碍以及协商成果落实难的效力窘境.要突破基层协商民主可持续发展的阻力和障碍,必须加强顶层设计,鼓励基层试点,强化监督问责,推动基层协商民主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
工资收入既可用来衡量贫富差距又能测试社会阶层的消费差异.这个看似简单的收入—贫富差距—消费差异的决定关系,在房价作用下产生变化.本研究使用超大、特大、大城市1998—2016年的面板数据,建立房价—贫富差距—消费差异构成的变量体系,使用固定效应动态面板估计的误差修正模型以及MG估计模型的方法,分析房价对贫富差距以及由此产生的消费差异影响,探求房价与收入关系对贫富差距和社会阶层消费差异所形成的"双轨"作用机制.一方面,房价对居民收入进行强制性再分配,由此产生的贫富差距效应通常被收入差距衡量所掩盖.另一方面,
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是信息化时代社会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应当从实践的立场出发对"三化"实践的历史演化、相互关系和实践意义做出认真考察和深入分析.网络化的本质是人与人、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的互联,主要展开的是主体之间的关系;数字化的本质是人利用还原为数字的信息实现对对象(社会、自然和心理)的认识、利用和控制,主要展开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智能化的本质是通过智能机对人类主体或专家系统的思维模拟,主要展开的是人类主体同客体的关系.要把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同网络技术、数字技术、智能技术区分开来,前者是人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