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与国家安全

来源 :柴达木开发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996115122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全球化作为一个热点问题,已成为人们研究和谈论问题过程中颇具解释力的概念和切入点。正如吉登斯所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已成为大多数政治讨论和经济论辩的核心问题。”同样地,在国家安全领域近年来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也只有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讨论才可能找到深刻的切入点和经得住论证的解释力。
  
  一、传统国家安全的内涵
  
  “国家安全”一词来源于美国,由美国专栏作家李普曼在1943年首次提出。美国学界把这一概念界定为有关军事力量的威胁、使用和控制。可见国家安全概念一产生就几乎成了军事安全的同义语。追根溯源,主要是在传统农业国家漫长的发展史上,国家政权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上的,而自然经济排斥自由贸易和商业竞争,当权者为了维护统治必然通过各种途径抵制国际国内贸易,最终程度不同的闭关自守成为各国的必然选择。再加上当时交通条件、通讯技术等方面的落后,贯彻这一政策并非难事。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国家间缺乏相互依存的利益关系,一国利益就局限在所辖领土之内,而国家安全是国家利益的安全,传统的国家安全也只局限在维护其国内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及对国外有效扩张上。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保证该国所辖的土地和人口安全,亦即维护国内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和有效抵御外界的侵犯。再加上当时尚未形成有效的国际协调,国家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遵循的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国家对所辖土地和人口的保护及对外扩张,军事成为惟一可使用的手段。一个国家占据军事优势就能够保证国人的生存条件,就意味着国家安全。
  
  二、非传统安全地位的凸显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依据国家安全领域中出现的新情况,人们把军事安全称为传统安全,把军事以外的安全威胁称为非传统威胁。包括能源危机、金融风险、生态恶化、人口爆炸、传染病蔓延、恐怖主义及跨国犯罪等。这些威胁靠传统的军事手段已难以解决。可见,目前国家安全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军事安全,而是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即非传统安全。下面是笔者试图以全球化为背景分析非传统安全的成因。
  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分工的领域日益拓宽。不可否认,这种经济的跨国合作有利于社会资源在更大市场空间里获得最优化配置,使各国都能获得比较收益,这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强大生命力之所在。而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已是众所周知。其中一个重要的副产品就是使原本属于一国范围内的资源、环境、人口等社会、经济危机很容易跨越国界,从一个国家扩展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以经济方面为例,从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到2002年的阿根廷经济危机,都是从一国开始,然后迅速波及周边国家。这些危机给相关国家带来了经济衰退,至今仍有一些国家尚未摆脱这一阴影,足见其危害之深。再如有组织犯罪问题,不仅其暴力犯罪带来了众多的人员伤亡,而且走私毒品、军火、人口等制造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造成国家的外交矛盾和直接军事冲突。有组织犯罪每年高达近6000亿美元的洗钱活动,既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也为大量腐败的滋生提供了温床。恐怖主义问题更是危及到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它在造成直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同时,也引起人们心理上的极大恐慌,严重影响到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秩序。
  意识形态对立的淡化、对民主制度的广泛认同及相伴随的政治全球化,使国家所遭受的传统军事威胁程度大大降低,同时一些非传统威胁凸显。冷战结束以后,原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选择了西方民主制度,而中国、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对外开放的市场经济道路,积极推进和平外交政策,这使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大大缓和了。同时,许多传统国家也依据自身实际建立了各自的民主制度,进一步消除了发达国家的误会和偏见。在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主体的时代背景下,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把发展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目前,虽然仍存在一些军事冲突的热点地区,但世界大战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军事对峙的条件已不复存在。
  如果说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使频繁的国际交往成为必要的话,那么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化的交通为其提供了可能。为了使国际交往健康、有序地运转,制定区域性或全球性的规则就成为必要的了。西方国家凭借自己的先发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垄断了国际规则的制订与执行权。这种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双重角色,可以名正言顺地剥削后进国家;使自己获益匪浅。但同时也导致了世界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与之伴随的饥饿和贫困导致了大量全球问题的出现,尤其是非传统威胁的增多,如恐怖主义的滋生、传染病的蔓延、跨国犯罪等。
  以因特网技术为标志的信息全球化及相伴随的文化全球化对传统国家主权造成强烈冲击。因特网技术使拥有主权国家的政府对信息的主导能力下降,首先是控制信息传播的能力减弱。从一定程度上说,目前因特网的发展使国与国之间长期以来用界碑、界河、铁丝网构筑的国界逐渐模糊了。有人认为:因特网长期发展下去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民族国家主权意识淡化,这种观点不是没有依据的。如果在因特网上的跨国信息流动不平衡,只是某个国家单方面占据优势,那么传统主权观就会受到冲击,进而危害国家安全。而网络信息这种资源恰恰是不可能用国家边界能够保护的。如果因特网上的信息“主权”控制在发达国家手中,发达国家就可以随心所欲地侵占其它国家的信息资源,把别国的信息资源据为已有。美国未来学家耗夫勒认为,来来世界政治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的人手里,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和信息发布权,达到暴力与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同时,因特网以其虚拟化特征,最大限度地将世界不同地域;具有不同利益的人们连接起来。随着因特网在全球的快速普及,网上数以亿计不同国度的人们逐渐会形成类似的生活习惯和趋同的价值观念,对本民族的归属感会淡化,在心理上国家的界限也逐渐模糊,也就是所谓的文化全球化了,总之,以上论及的现代科技伴随的跨国信息流动的不平衡和文化全球化带来的非传统威胁给现代国家的国家安全提出了挑战。
  
  三、国家安全的演变趋势
  
  综上所述,全球化的发展,使国家的安全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下面就国家安全的演变趋势作一总结。
  国家安全由单一的军事安全演变为包括军事安全在内的综合安全。由于全球化的影响,国家安全威胁的来源趋于多元化,非传统威胁日渐增多。毋庸讳言,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军事安全仍将占据国家安全的核心地位,多元的国家利益必须以军事为后盾才能得到维持和保证。同时还应当意识到,军事 安全的维护也必须有国家的经济安全、信息安全等非传统安全的保障和支持。如同“蝴蝶效应”,国家安全的任何一个小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国家安全的其它方面甚至整个国家安全局势。因此,我们应抛弃传统的单一军事安全观,树立新型的综合安全观。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新形势下,经济安全有取代军事安全成为国家安全核心的趋势。当今世界是个竞争的世界,而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经济优先是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必要选择。与此相对应,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经济安全也变得愈加重要,也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经济安全已成为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核心。应当强调的是,在世界军事安全形势仍不十分明朗的情况下,军事安全的核心地位仍将继续下去。但可以预见,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政治多极化的日益巩固及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逐步贯彻,经济安全的核心地位终将成为现实。
  国家安全的疆界由地理疆界扩展为虚拟疆界。因特网及信息全球化的发展,既为信息资源的共享创造了条件,也带来了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网络的开放性,为敌对国家的信息入侵提供了几乎不设防的“边境”。在因特网时代,国家安全的疆界已从地理疆界扩展到虚拟疆界,这种疆界不是以传统的地缘、领土、领空、领海来划分的,而是以带有政治影响力的信息辐射空间来地分的。日益增多的网络安全事件,给各国军事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带来了巨大威胁,信息安全及难以捉摸的无形边界已经对国家整体安全形成了巨大影响。由于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飞速发展,国家间经济利益彼此交融,这种国家利益的相互渗透,使国家安全的疆界也相应地随之虚拟化。
  国家安全的行为主体由政府垄断转向以政府为主导、大众广泛参与的多元形式。传统国家安全是以军事手段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不受侵犯,由政府直接主导,对广大国民来说,并没有直接参与。而在当今时代,非传统国家安全涉及到经济、文化、能源、跨国犯罪、恐怖主义、走私等诸多领域,其行为主体不仅仅包括政府,更重要的是广大国民的参与,国家安全的边界就在他们对外交往的言行中,人人都成为这个虚拟边界中的一分子,都成为国家安全的守望者。
  个体安全日益受到重视。由于国家安全的主体逐步多元化,社会团体及公民个人表达这方面的意愿,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制度性安排的庇护,个体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及国际社会在考虑国家安全问题时一个分量逐步增加的参照系。”以往,人们在看待传统安全时,更多考虑的是国家整体的安危,比如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防范外敌入侵等;现在,公民个体的政治权利、少数利益集团(如少数民族)的意愿表达、甚至国家内部不同区域的权利要求(如文化特色的保护),都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得到更充分(有时甚至更夸张)的表现。
  
  四、对现状的几点思考
  
  美国的国际责任。面对非传统威胁的增多,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理应担负起更多的责任。但美国却表现出了明显的自私:面对不断恶化的全球生态环境,美国表现出不屑一顾的傲慢态度,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在世界贫困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美国却在与世界贫困的斗争中表现吝啬,作为最富有的大国,在西方国家反贫困承诺的排行榜中却位居倒数第二:面对恐怖主义威胁,美国却以解决传统安全、即军事安全问题的手段来对付。尽管世界上很多国家政府和有识之士主张,对于恐怖主义这类非传统安全问题,主要应以解决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手段来应对,特别是应该把反恐与共同发展、缩小贫富差距等问题联系起来,找到综合治理的办法。然而美国却大搞单边主义,以“反恐”为名,用传统的军事手段力避可能挑战美国的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出现。于是美国反恐出现了明显的“扩大化”倾向,其一是从打击“针对美国的恐怖主义”扩大到打击“世界各地所有的恐怖主义”;其二是从打击恐怖主义扩大到打击美国所认定的所有“邪恶政权与势力”。最终使国际安全局势更趋复杂化。
  缺乏有效的国际安全保障体系。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但迄今仍未能改变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这种相互依赖和无政府状态决定了国家的安全困境并给国家安全带来许多不确定的变量。由于缺乏军事安全的国际保障机制及国家间的互信机制,加上美国等少数国家称霸世界的战略野心,今天世界传统威胁的程度虽然降低了,但各国对抵御传统威胁的投入却在不断上涨。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表的年度报告指出,2002年世界军费开支比上年增加6%,2003年的增幅则达到6.1%的新高,此后虽有所降低,但2005年世界军费的增速仍超过3%。各国对传统威胁投入的增多就会影响其对非传统威胁的投入和重视。非传统威胁的日益多样化、复杂化,使不少国家的安全陷入风险和不确定性之中。从2003年的非典防治到近来的禽流感蔓延可以看出,世界公共卫生体系是相当脆弱的,在抵御非传统安全的其他方面也大抵如此,这不能不引发人们的担忧。
  非传统安全问题增多和变异。全球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它在不断地发展与深化,非传统安全问题也在不断地增加,这与目前相对脆弱的安全保障体系极不适应。非传统安全威胁与传统安全威胁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如果非传统安全威胁长期积累,在一定时期内得不到有效控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导致国家之间的冲突或战争,最终走向以传统军事手段解决的道路。几年前的阿富汗战争就是典型的例证。
  值得欣慰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多数国家,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推进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面对非传统威胁,主张国际合作、标本兼治,这种代表时代要求的新型的“综合安全观”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未来的希望。
  
  注释:
  ①《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英)安东尼·吉登斯,第30页,郑戈译,北京大学出版社、三联书店,2000年版
  ②重视非传统安全研究,王逸舟,《人民日报》2003年05月22日第7版
  
  参考文献:
  [1]《全球化与当代社会》,鲍宗豪,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10月第1版
  [2]《国际政治——理论研究、历史概观、战略思考》,时殷弘。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3]《国际政治学概论》,李少军,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
  [4]《全球化与民族国家》,贾英健。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
  [5]《全球政治与全球治理——政治领域的全球化》,[德]鸟尔利希·贝克等著。张世鹏等译,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作者单位:河南洛阳工业高专社科系)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人数及GDM发病率的年龄分布特点,以及不同户籍孕妇GDM发病率的差异。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建立孕产妇健康卡并进行系列产检的28 644
宴饮图位于棺侧板的中部,由135个男人组成,其中7人盘腿坐于左侧的地毯上。4人或立或跪于大帐房前。图中右侧第一人手举酒杯,向帐房内的男女两位显贵人物敬酒,而帐房内的男女二人
1957年1月10日,巍巍的唐古拉山北坡上,蠕动着三四公里长的一个汽车队。  路上的积雪有五六寸厚,有的地方达二尺左右。坡陡路滑,车子大部分挂在二档上行进,速度很慢。整个车队像一条灰色的巨蟒,盘旋着向海拔5300米的山顶游动。  今天,这支车队从山北的温泉兵站出发,计划翻过唐古拉山,晚上到山南的安多兵站宿营。两站之间相距152公里(当时唐古拉未建兵站),要不是这么一座大山横亘中间轻轻松松按时到站没
积极参与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推进优势资源的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循环和有序利用,对于促进天峻的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大漠苍茫,地野天荒,这是上世纪50年代初柴达木盆地的自然景观。
食品质量安全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着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切实履行好生产加工领域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能,是质监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去年以来
数据显示,我国慢病患者已超2.6亿人,其中高血压患者超过2亿,每5个成年人中至少有1人患高血压;糖尿病患者9700万;血脂异常者2.5亿。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率的85%,导致
2005年年初,在省委组织部的安排下,笔者参加了“中国高级公务员经济管理赴港研修班”。在香港的18天时间里,一边听讲座,、边参观,对香港的经济制度、政府机构、人文环境有了初步了解,尤其是香港的管理制度、创新意识和思想观念给我留下了深刻影响,使我拓宽了工作思路,对做好政府办公室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就香港学习培训的收获,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从创新、管理和思想三个方面谈个人的粗浅认识。
目的探讨家庭访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采用抛硬币分组法,将2013年3月~2014年6月在我院治疗且临床痊愈出院的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