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东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传承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ha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音乐(又称粤乐),是流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及广府方言区的中国传统丝竹乐种,它曲调流畅优美,节奏明快清新,旋律婉转动听,内涵丰富,被称为“透明的音乐”,是岭南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瑰宝。
  一、广东音乐在本地区中学的传承现状
  从某种意义上讲,广东音乐是广东人民情感的寄托,它不仅真实地记录了广东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富于生活气息,而且寄托了文化的情思,其涵盖的情感和精神就是广东文化的灵魂与思想。这样的文化精品只有得到有意识的保护,才能不断传承发展下去。
  (一)广东音乐在广府地区学校的传承现状
  笔者所在学校是广府城乡地区结合部的一所普通初中学校,在对其中一个年级的四个班,共计141人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从小生活在本地区,环境对于学生了解广东音乐有一定影响,但平时圈子中能接触到的广东音乐民间乐器并不多;课堂教学对于普及广东音乐有一定作用。据了解,本地区原住居民较少,民间老艺人多已过世,外地外省居民对于广府音乐文化知之甚少也没有什么感情,使得传承和发展难上加难。
  综上所述,对于广东音乐在中学生中的普及工作非常有必要,而且还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二)广东音乐在发源地学校的传承现状
  广东番禺沙湾镇是广东音乐的发源地。据调查,广东音乐在沙湾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个别学校成立了民乐团,定期排练传统曲目,参加社会演出;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广东音乐的校本课程,使用自编的《广东音乐》校本教材;鼓励学生去民间采访艺人,跟着“私伙局”学习广东音乐。但这种情况在该地区不具普遍性,各种原因使得广东音乐在中学生中的普及度并不高,传承面较窄。
  二、广东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传承的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鼓励地方和学校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如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传承广东音乐?
  (一)结合现有教材,做系列性的欣赏普及课
  在义务教育教科书花城版《音乐》八年级上册、湖北教育出版的《艺术》八年级下册中,均纳入了广东音乐素材。教师可对广东音乐的起源、风格、代表人物和曲目、主要乐器以及现状等做足功课,或以时间发展为线,或以乐器介绍为主,或以经典曲目为串联,形成一系列的普及欣赏课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受广东音乐。
  (二)鼓励学生搜集身边资源,自主学习、资源共享
  第一,在发动学生之前,教师需要提前设定好学生搜集资源的大方向、具体内容、具体方法;设定好具有吸引力的相对公正的评价机制;设定好资料上交的时间、途径、保存和整理方法等,避免活动的盲目无效、事倍功半。
  第二,了解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民乐大师。星海音乐学院的“岭南音乐文化展馆”会定期举办岭南音乐文化活动,也可简介活跃在舞台的余其伟、卜灿荣、伍国忠、文传盈、余乐夫等民乐大师,鼓励学生去关注。
  (三)参与表演、通过实操来感受广东音乐
  让民族音乐文化传统成为音乐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球先进教学理念的共识。如何在课堂中让学生参与表演、通过实操来感受广东音乐?
  1.有谱参与
  首先,是曲目的选择。广东音乐多是描写生活的小情小景,多用乙凡调,“加花”“冒头”比较多,所以有些曲目并不适合加节奏进行演奏,如抒情性旋律的《平湖秋月》《双声恨》《柳浪闻莺》等,而节奏明快的《步步高》《春郊试马》《和尚思妻》《赛龙夺锦》等就比较适合。
  其次,是乐器的选择。广东音乐的主要乐器有三弦、高胡、扬琴、琵琶、洞箫、二胡、椰胡、大小唢呐、锣鼓等各类打击乐,这些乐器在普通中学较少有会演奏的特长生,所以要结合学生实际,选择容易上手的小件打击乐来进行实操。
  2.无谱律动
  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即将广东音乐用在奥尔夫教学法中,让学生在不同方式的律动中反复聆听和熟悉广东音乐。笔者以《春郊试马》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春郊试马》是一首欢快奔放的曲目,沿袭广东音乐传统的作曲手法,用围绕中心音向前转移的手法来推进发展。14—34小节的中心音是“5”,35—63小节中心音为“1”,64小节起转入“6”。可以用以下两种方式参与律动:
  第一种:以“中心音”为知识要点,让学生明白理论和乐句分段后,把学生分为三组,A组用筷子(模仿梆子),B组用筷子和A4纸(模仿鼓),C组用装了石子或豆子的饮料瓶(模仿沙锤),分别对应三段有“中心音”的音乐。随着音乐的发展,能够准确判断出中心音并清晰地用“乐器”给出音乐的节奏(节奏型随意,只要跟上节拍即可)。
  第二种:以“强弱对比”为知识要点,三类乐器的强弱对应关系为:“梆子—沙锤—鼓”分别对应“P—mf—f”。播放音乐,请学生根据音乐的强弱力度变化,准确判断是否要加入到音乐中来,并控制好手中乐器的音量。教师做指挥,对音乐的强弱变化辅以手势提醒。
  了解不如听赏,听赏不如实操;实操的目的又是为了多听赏、多了解;听多了、了解多了,耳濡目染自然会喜欢——这是将广东音乐搬上中学音乐课堂要坚信的一点。
  (四)请民间艺人进课堂
  当下广府地区依然有些民间老艺人,他们能够把握住广东音乐最微妙的特色和韵味,广东音乐就是他们流入身体的血液,不可割舍。如果有机会,可以邀请这些艺人到中学的音乐课堂来,通过零距离的接触,让学生感受民间传统音乐的魅力。
  文化需要传承,更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将本土音乐与现代教学手法相结合,让学生多了解甚至喜爱广东音乐,是一种职责;而不断探索和尝试的过程,也是一种乐趣所在。
  此文是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学音乐学科岭南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研究成果论文 荣获“中国梦·全国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大赛”贰 等奖。
其他文献
一、教材分析  《多么快乐 多么幸福》是上海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中的一首藏族歌曲,它是由羽调式转为商调式的歌曲,前8小节为羽调式,后8小节巧妙地转换为商调式,这在小学教材中是不多见的。歌曲由四个乐句构成,2/4 拍子轻快的节奏贯穿全曲,使歌曲旋律欢快活泼、极富动感。简练的歌词生动地描绘出藏族小朋友欢聚在一起的热闹场面和愉快心情。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但是,他
期刊
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这句话道出了“活着”的重要性。因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一切。我们不要“好死”,我们要“赖活”。可今天我所说的“孩子活着就行。”竟然是一个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要求。要求这么低?这么没有追求吗?这是一个合格家长吗?不是亲生的吗?……  我们都知道,每个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家长送孩子到学校是学习的,可这位家长竟然对老师没有教学要求。这到底是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了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这一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问题解决”的教学,从小培养小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他们面对的有关问题,是当前小学数学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小学数学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并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问题,
期刊
一年级孩子,单纯的像张白纸,我们把他们涂成什么样子,孩子们就变成了什么样子。作为一年级的数学老师,我认为:数学课堂上除了要保持孩子们旺盛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外,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孩子的未来发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考习惯。一年级数学是孩子们人生道路上真正意义的数学学习的起点,我们应该从数学头脑的核心——思维能力的培养开始,注重孩子良好的思考习惯,是我们一年级数学教师有益的尝试和必要的途径。  
期刊
安全演习是一项纳入幼儿园安全工作的一项常规活动。幼儿,这个特殊的群体,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手心呵护的生命之星,在每年进行的安全演习活动中,作为教师或者幼儿园管理者,是否看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安全演习活动,孩子们到底收获了什么?仅靠这么一两次的安全演习能否使幼儿心中建立安全意识;如何让安全演习真正发挥作用……其实,孩子们和教师在演习前后的一切表现已经告诉我们了。  3~6岁的幼儿,他们生理机能还很脆弱,
期刊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倡导。”从教以来,我始终摸索着语文实践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方向,从课外活动到语文实践活动。但此类活动不具备可操作性和理论的前瞻性,虽然活动种类繁多,却不利于学生素养的形成。在教师的眼中,此为副业,不属于教学内容;在学生看来,老师在给他们布置多余的课外作业
期刊
当今之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创新创造日新月异,科技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这一切,都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就要从基础教育抓起。朱镕基总理于1999年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科教兴国部分对教育特别强调指出: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
期刊
如果有人问我,爱是什么?儿时的我会说,爱是扑在父母的怀中撒娇;少时的我会说,爱是老师擦去我脸上的眼泪;成人的我会说:爱是关爱朋友,关心自己;为人妻为人母的我会说爱是付出,爱是在家中的默默操劳。如今,为人师的我更会意识到,爱是肩头上的一份责任……  本学期,学校新粉刷装修了教室,于是,我在班会课时向孩子们说:今年的教师节,老师不收一枝花,如果孩子们想表达对老师,对班级的爱,可以带一些绿植到校,美化教
期刊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教育大纲的要求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思维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已经深刻认识到素质教育将是小学教育改革的中心,而小学教育改革的关键是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新人才
期刊
音乐是指“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它最基本的要素是节奏和旋律”。人们常说:“没有美育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任何人都知道艺术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个人的修养。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音乐教师拥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神圣使命。教学目标的确立强调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节奏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并学会表达音乐。重在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