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肿物合并胃底肿物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ok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历介绍   本例患者男性,67岁.主诉:间断腹痛1个月.现病史: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痛,可自行缓解,无恶心、呕吐、发热;5 d前腹痛发作时排黑便1次,量约300 ml,2 d前腹痛加重,伴有发热、腹胀,发病以来精神弱,睡眠饮食差,大便1次/3~4 d,体质量减轻约4kg.既往史:脑梗塞病史1年,无后遗症。

其他文献
2009年10月14日,美国肿瘤研究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和国际抗癌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Against Cancer,UICC)共同制定的公布了更新的第七版,引发肿瘤医生极大关注[1].今天,AJCC肿瘤TNM分期系统已广泛地被各个国家的研究者以及肿瘤登记机构所采纳,成为适用于各个学
期刊
正常排便需要含有一定量膳食纤维的胃肠内容物以正常速度通过消化道各段,及时抵达直肠,并能刺激直肠肛管,诱发排便反射.排便时盆底肌群协调活动,完成排便.以上任何一个环节障碍,均可引起排便困难,出现便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如长时间用力排便、直肠胀感、排便不尽感,甚至需用手法帮助排便。
期刊
目前还没有研究证实腹腔镜胃切除术包括胰周淋巴结清扫技术的可行性。为了评价腹腔镜胃切除术及根治性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胃癌的可行性,本研究重点观察腹腔镜胃切除术和开腹胃切除术各自的胰腺相关并发症,观察腹腔镜胃切除术后这种并发症是否会增加。
期刊
目的 探讨染色体9p21区域杂合子丢失(LOH)及相关的P16INK4A(CDKN2A)抑癌基因的表达与胃肠间质瘤(GIST)侵袭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微卫星分析方法检测51例GIST标本中9p21区域D9S1751、D9S1846、D9S942和D9S1748 4个微卫星位点的LOH现象,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D9S942位点相邻的CDKN2A抑癌基因产物P16蛋白的表达,分析P16蛋
目的 探讨等离子前列腺电切系统治疗直肠瘢痕性狭窄的操作技巧、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用类似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的方法对7例直肠癌治疗后(行经腹腔低前切除术5例,三维适形精确放疗2例)出现的低位瘢痕性直肠狭窄患者行直肠内瘢痕切除术,以扩大肠腔、解除梗阻.结果 7例患者共行12例次手术,其中行1次手术者3例,行2次手术者3例,3次手术者1例.切除直肠瘢痕组织约5~15 g/例,手术时间平均41(25~50
远端胃癌D2根治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传统开腹手术,其对进展期胃癌的重要性已获得充分肯定[1].然而,这一术式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可行性在世界范围内只有少量确定性报道[2-3].主要原因在于胃周解剖的复杂性所导致的腹腔镜下淋巴结清扫的技术门槛.而后者是评价手术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4].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自2004年实施这项术式以来,逐步积累了实施腹腔镜D2淋巴结廓清的经验,基于腔镜下解剖观察和思考,形成
期刊
自1881年Billroth完成世界上第1例胃切除手术至今,胃十二指肠手术已从单纯切除病灶向追求更合理的手术方式及更少的手术并发症方面发展.如何在根治病灶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胃十二指肠手术的安全性,减少十二指肠残端瘘等严重并发症,仍是值得探索的课题[1].浙江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自2003年开始,对493例胃十二指肠手术采用浆膜切开结扎加荷包包埋来闭合十二指肠残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期刊
结直肠癌是一个越来越受到关注的全球性人类健康问题[1-2].在中国和印度的新兴中产阶级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正以每年平均5%的速度增长;在西方国家,由于社会老龄化等原因,未来20年估计发病率将达30%左右[1-2]。
期刊
目的 研究人群中结直肠肿瘤的分布特征,并探讨其对结直肠癌筛查工作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全国肛肠医疗中心2004年10月至2009年6月进行的17 939例结肠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结直肠肿瘤的性别、年龄及部位分布特征.结果 共诊断结直肠肿瘤4450例(24.8%),其中结直肠息肉3410例(19.0%),结直肠腺癌1040例(5.8%).肿瘤检出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肛瘘是一个"恼人"的病,对患者是难忍之疾、难言之痛,直接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在临床上,复杂性肛瘘的治疗一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如何提高肛瘘治疗成功率、减少复发和避免肛门功能损伤,令医生进退维谷;另一方面,"百花齐放"(西医外科疗法、传统医学疗法和新出现的生物治疗方法)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的交织和互补,令人眼花缭乱.但是,从结果看,肛瘘的治疗效果还远不能令医生和患者满意,还需要更多地进行探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