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真菌感染12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e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继发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方法

纳入2013年1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48例SAP继发真菌感染患者(感染组),选择同期72例无真菌感染SAP患者(无感染组)作为对照。分析感染组真菌感染的部位和菌种分布情况、治疗情况,以及感染组和无感染组的预后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对可能影响SAP继发真菌感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SAP继发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其预测SAP继发真菌感染的价值。

结果

感染组共计真菌感染部位74个,以呼吸道感染为主(25.7%);共分离出54株真菌菌株,均为念珠菌感染,主要为白色念珠菌(48.1%)。感染组中36例患者接受抗真菌治疗,其中20例(55.6%)死亡;其余12例未接受抗真菌治疗,其中6例死亡;总计26例(54.2%)死亡。无感染组中9例(12.5%)患者死亡。感染组与无感染组病死率比较(54.2%比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0,P<0.01)。继发真菌感染SAP组患者入院时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禁食禁水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深静脉置管时间,广谱抗生素使用种类和时间、住院时间、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以及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均高于无真菌感染染组[(16.92±5.70)分比(13.32±4.73)分,(16.38±6.87) d比(9.51±4.90) d,(15.65±9.68) d比(10.40±9.45) d,(19.48±10.43) d比(12.74±10.28) d,(4.13±1.02)种比(2.35±1.78)种,(30.54±12.94) d比(19.10±9.48) d,(36.10±26.27) d比(21.93±9.91) d, 6.00 d(0.00 d,21.75 d)比0.00 d(0.00 d,7.00 d),9.00 d(0.00 d,18.00 d)比0.00 d(0.00 d,0.00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1、-6.56、-3.08、-3.82、-6.86、-5.06、-3.95,Z=-2.71、-4.19,P均<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APACHEⅡ评分、禁食禁水时间、广谱抗生素使用种类是SAP继发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181、2.589、1.205,95%可信区间(95%CI) 1.036~1.347、1.409~4.757、1.060~1.3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广谱抗生素使用种类、禁食禁水时间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5(95%CI 0.596~0.794)、0.853(95%CI 0.784~0.923)、0.907(95%CI 0.798~0.923),3个因素的诊断临界值分别为17.5分、3.5种、11.5 d,预测SAP继发真菌感染的效能均较佳。

结论

呼吸道为SAP患者真菌感染的好发部位,以白色念珠菌感染最常见,入院时APACHEⅡ评分>17分、禁食禁水时间>11 d、广谱抗生素使用种类>3种的SAP患者后期易继发真菌感染。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末端驱动型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步态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9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训练组(21例)和对照组(18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偏瘫肢体综合训练、中频脉冲电刺激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减重平板步行训练,训练组接受末端驱动的下肢康复机
目的探寻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MFG-E8)在脑缺血后小胶质细胞极化的调控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选取C57BL/6小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为假手术组、缺血组、重组小鼠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rmMFG-E8)组和rmMFG-E8+科利维林(Colivelin TFA)组,每组10只小鼠。缺血组、重组小鼠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rmMFG-E8)组和rmMFG-E8+科利维林(Colivel
目的探讨经臀后侧入路行髂骨截骨扩大坐骨大切迹显露盆腔内上骶丛神经及骶丛神经汇合处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11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行经臀部后侧入路骶丛神经损伤手术探查或肿瘤切除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38.0±9.3)岁(范围:26~56岁)。骶丛损伤8例,其中全骶丛损伤4例,上骶丛损伤1例,骶丛神经汇合损伤3例;骶丛神经肿瘤2例。神经损伤或发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超过50%,其眼部主要表现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角膜神经病变。研究发现糖尿病角膜神经病变早于全身其他部位病变,可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风险评估和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有效帮助。糖尿病角膜神经病变的神经损伤修复及治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汇总近年国内外的研究进展,针对糖尿病角膜神经病变的解剖和功能改变、损伤及修复机制等进行总结
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引起的传染病已在全球大流行,社会各部门工作均受到了严重干扰。由于炎症性肠病(IBD)患者需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药物来控制和缓解病情,可能增加IBD患者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性。接种新冠疫苗是长期抑制新冠感染并保护患者免受新冠侵害的机会。近期,英国胃肠病学会就国外3种新冠疫苗在IBD患者中的接种发表了立场声明,但目前尚无中国IBD患者接种新冠疫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对大鼠脑梗死周边皮质脑红蛋白(Ngb)表达、氧化应激水平以及神经轴突再生的影响,初步探讨运动训练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观察组,每组12只。模型组及观察组大鼠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脑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大鼠进行同样手术操作,但术中不插入线栓堵塞大脑中动脉。观察组大鼠于术后24 h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近端骨纤维异样增殖症的手术治疗方式、临床效果及翻修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行手术治疗的26例股骨近端多骨型骨纤维异样增殖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男18例,女8例,平均年龄9.2岁(范围:5~16岁),其中1例为McCune-Albright综合征。15例患儿为首次手术,11例患儿为翻修手术;手术方式采用带锁髓内钉或儿童髋钢板固定。观察26
目的探讨辅助放疗对乳腺癌切除术后即刻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乳房重建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20年3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科接受乳腺癌切除术后即刻DIEP皮瓣乳房重建的185例患者的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3.0±7.8)岁(范围:29~61岁)。71例接受辅助放疗(放疗组),114例未接受术后放疗(对照组,其中2例为双侧重建),共187个皮瓣。记录两组
分子靶向药物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主要手段,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有效、安全地应用靶向药物,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根据相关临床研究及用药经验,历经多次讨论和修改,最终形成本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