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赶超战略研究评述

来源 :当代青年·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son168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技术追赶一直是我国学者和政府所关注的问题,只有实现技术上的追赶才有可能实现领先,最终真正由大国向强国迈进。要进行技术赶超,首先要了解技术能力,其次应研究技术赶超(提升技术能力以求追赶先发国家,最终达到超越)战略。寻找我国在技术赶超上的劣势,并学习其他国家成功进行技术赶超的经验,进行劣势扭转,达到赶超。
  【关键词】技术能力;技术赶超战略;协同创新
  一、技术能力的内涵
  Linsu Kim(1997)[1]曾给企业技术能力做出了明确的定义:企业在致力于消化、使用、适应和改变现有技术方面有效地使用技术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同样能够促使人们在变化着的经济环境中创造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洪勇、苏敬勤(2009)[2]根据Kim等人对技术能力的定义,结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认为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技术能力应为生产能力、技术改进能力、技术创造能力。周霞等(2011)[3]则认为企业的技术能力主要是指对原有技术的改造利用能力和对新的技术的学习与创造能力。在此基础上,魏江(2002[4],2006[5])提出这种技术创新的实现是附着在企业内部科技人员、制造设备、科技信息和创新组织中的所有内化知识存量的总和。安同良(2004)[6]提出改进创造出的技术要与其他资源相整合,并提出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的五阶段模式:技术选择、技术获取、消化吸收和技术改进,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技术能力获得了提高。谢钰敏,魏晓平(2010)[7]则认为企业技术能力是以技术知识为基础的能力集合,划分为获取能力、消化能力、转化能力和创新能力四个维度。杨俊祥、和金生(2011)[8]认为企业技术能力是一种知识资源的整合,是一种以技术发展为导向的具有行动指向的知识资源。
  二、国内外技术赶超战略研究
  (一)日本战略
  技术赶超分为技术追赶和技术跨越两个阶段,国内外学者对日本、韩国等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比较多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快速实现了经济、技术的赶超。生延超(2009)[9]研究发现:日本政府认识到了经济跨越的关键是具备技术能力,实现技术赶超,因此政府做了相关政策的大量倾斜。通过政府的努力与企业技术的提升,日本的技术赶超方式由模仿创新逐渐向自主创新演变,使得日本的经济持续增长。生延超(2010)[10]同时研究了日本技术赶超不同阶段的战略,发现其恢复阶段、腾飞阶段、赶超阶段三个阶段有不同的战略。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期的现状急需进行技术赶超改变现状,因此日本政府就开始采取措施,加强高新科技领域的创新活动,以培育自己的技术能力为根本出发点。曹平(2009)[11]对日本通过精心制定倾斜的产业政策进行了研究,发现为了保护技术赶超战略的有效实施,日本政府以保护“幼稚产业”为借口,设置各种贸易和非贸易壁垒,极力排斥外国竞争者进入本国市场。
  (二)韩国战略
  作为东亚地区技术赶超最成功的国家,韩国经验一直被众多学者所研究。(Keun Lee和Chaisung Lim(2001)[12]对韩国一些产业的技术追赶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后进国的技术赶超可分为3种模式:路径跟随型、路径跳跃型和路径创造型。王达政(2010)[13]通过对三星电子的案例分析,认为企业必须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基础比较差的企业可以采用路径追随型的技术追赶战略模仿创新;技术基础比较好可以采用路径跳跃型的技术追赶战略,进行中等程度的技术创新;技术能力比较强可以采用路径创造型的技术追赶战略。Mei-Chih Hu(2012)[14]认为三星和LG.Philips LCD的成功正是因为作为竞争者的两家企业联合生产使得韩国赶超了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LCD生产商。在追赶过程中,韩国大企业凭借扩大技术领域和公司规模对国家技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些企业的能力促成了后发国家的快速地创新和技术赶超。Michael Hobday等(2004)[15]对韩国领先企业转型的战略困境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企业的创新战略往往在执行有关的特定产品,而不是对“公司”全盘。生延超(2009)[16]研究发现韩国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基础科学研究,提升国家的技术基础;加大R&D投入和人力资源开发;为技术能力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由一个单纯依靠技术引进的后进国家向在多个领域的世界技术前沿占有重要地位的新兴工业国家的转变。
  (三)中国战略
  学习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可以更好地为我国现阶段技术赶超战略提供方向。中国很早就表现出了对技术赶超的认识:从魏源、洋务运动到文革后洋跃进的“购买”一个现代化一直到目前技术跨越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始终在寻找技术赶超的途径,力求缩短实现现代化时间,完成技术跨越、社会发展进程跨越(张晶,2006)[17]。许多学者都对我国追求技术赶超,制定宏观战略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胡卫(2008)[18]从产业层面分析了后进国家技术赶超的要素,并分析了产业层面技术产超战略的三种要素模式,即技术主导模式、研发主导模式和市场主导模式;成功实现技术赶超的国家往往以某一产业为突破口而后实现整体技术赶超, 因此产业层面的技术赶超是一国实现整体技术赶超的关键所在。吴晓丹、陈德智(2008)[19]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成长历程看,一般要经过技术依附、技术追赶和技术超越3个历史阶段。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技术引入期和成熟期是实现技术赶超的两个机会窗口。后进国家实现技术赶超战略既有必要,也有可能。实现技术赶超战略与国家、政府的体制有一定的相关性,韩国、台湾地区等的成功经验就充分说明了重视教育的必要性。生延超分析了三种技术赶超的模式路径:技术外溢、技术差距、和技术能力(2010)[20]。从技术能力的视角对产业技术赶超进行研究分析,对我国不同区域的赶超战略进行了分析研究给出建议:对东部区域,采取自主创新模式进行赶超;对中部区域,通过技术联盟、集群式创新来实现技术创新和突破,为技术赶超奠定基础;对西部区域,加大技术引进力度,鼓励企业结合引进技术的特点,注重技术的消化吸收,为技术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积累力量,并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能力发展体系建设。对不同区域、产业、行业要具体分析,进行战略选择(2009)[21]。   三、研究展望
  国内外学者对技术赶超战略有很多研究,但作为一项发展战略的制定,现在的研究针对现象的研究较多,缺少对赶超方式的整合研究。作为一项战略目标,技术赶超应该是针对整个产业或区域,我们现阶段应该针对企业、产业、区域乃至国家制定赶超战略进行整合资源,分析研究,进行战略的选择以及针对跳跃性等特定路径,什么时间选择跨越,什么时间选择连续都是我们当前的重点研究,充分调动自主创新积极性和协同模式,进行发展。
  【参考文献】
  [1]Linsu Kim .Imitation to innovation:the dynamics of Korea’s technological learning[M].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7.
  [2]洪勇,苏敬勤.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提升因素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09,22(4):12—22.
  [3]周霞,陈骁聪,景保峰.后金融危机时代科技型企业技术能力提升路径——基于战略创新视角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4):114—117.
  [4]魏江.企业技术能力论——技术创新的一个新视野[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45—47.
  [5]魏江.知识学习与企业技术能力增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6]安同良.企业技术能力发展论——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国企业技术能力实证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7]谢钰敏,魏晓平.基于知识转移视角的企业技术能力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0,(5):93—97.
  [8]杨俊祥,和金生.基于知识生命周期的企业技术能力演化研究[M].软科学,2011,25(3):51—56.
  [9]生延超.日本、韩国的技术赶超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09,(06):136—140.
  [10][16][21]生延超,要素的培育及技术能力的提升:日本技术赶超的实践与经验[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0,(2):26—29.
  [11]曹平.东亚后发地区企业技术赶超战略与中国的角色[J].改革,2009,(12):106—112.
  [12]Keun Lee,Chaisung Lim.Technological regimes, catching-up and leapfrogging:findings from the Korean industries[J].Research Policy,2001(30):459—483.
  [13]王达政.韩国企业技术追赶战略:以三星电子为例.黄石理工学院学报[J],2010,(2):48—53.
  [14]Mei-Chih Hu.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in the 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 industries of Japan, Korea, and Taiwan[J].Research Policy,2012,3(41):541—555.
  [15]Michael Hobday, Howard Rush, John Bessant,Approaching the innovation frontier in Korea:the transition phase to leadership[J].Research Policy,2004(33):1433—1457.
  [17]张晶.中国近代以来的技术赶超战略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1):153—155.
  [18]胡卫.产业层面技术赶超战略及其要素主导模式研究[J].软科学,2008,(5):65—68;80.
  [19]吴晓丹,陈德智.技术赶超研究进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11):236—240.
  [20]生延超.后发技术赶超研究述评[J].管理学刊,2010,(2):36—39.
  【作者简介】
  李霜(1988— ),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创新经济。
其他文献
【摘 要】1929年,以美国为源头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提供了一个历史舞台,胡佛政府和罗斯福政府在这个舞台上分演了不同的角色,两个政府的行为截然不同。他们应对危机的理念及各自施政举措的核心区别在于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和罗斯福政府的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  【关键词】经济危机;政府行为;转变;“自由放任”;国家干预  “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不是一次一般的经济危机,而是美国历史上
期刊
【摘 要】在Web2.0环境下,组织内部的知识转移已经逐渐向着更为开放、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本文选取了Web2.0应用中最具典型应用之一的——Wiki,进行研究。通过研究Wiki及Wiki特点,归纳总结基于Wiki的知识转移模型。  【关键词】Web2.0;Wiki;知识转移  一、引言  在知识引领未来的今天,能够掌握核心知识就是掌握了财富。知识的更新发展带来了社会的进步,如今,知识已经成为取得企
期刊
【摘 要】女权运动思想的深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交融,使得女性在职场上大展拳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当家庭和事业发生冲突时,作为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代表的女硕士研究生将如何权衡?本文采取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云南大学全日制在校女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从爱情与婚姻、两性观、事业与家庭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女硕士研究生对爱情与婚姻的看法、两性差异的认可程度、在家庭与事
期刊
【摘 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及能源压力的日益紧张,各国在面临能源危机时出台了各项政策以减缓能源危机,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的概念应运而生。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农业国家,大力倡导低碳农业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低碳农业的概述出发,分析了发展我国低碳农业的必要性,探究了我国目前发展低碳农业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并从宏观、中观、微观角度提出加强政策引导和政府职能、调整低碳农业产业结构、绿色小额信贷机制、科技兴
期刊
摘要:美丽乡村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则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手段。文章基于此,首先分析了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几点意义,紧接着分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手段,包括以丰富旅游类型为基础、以创新旅游产品为核心、以提升旅游服务为关键、以加强旅游宣传为保障等。  关键词:美丽乡村;合理古村落;旅游资源  长期以来,在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的影响下,我国农村发展远远滞后于城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出入境旅游人数不断快速增加。根据国家旅游局官方数据显示,预计2016年入境旅游1.38亿人次,同比增长3.8%;其中外国人2815万人次,同比增长8.3%。[1]作为旅游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酒店业迅速崛起,酒店也亟需外语特别是英语对客服务人员。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旅游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现行的旅游英語教学模式不优,存在脱离实际现象,酒店管理专业
期刊
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地理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地域文化中的“地域”可大可小,“文化”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  地域文化的“集”表现在区域周边以及外来文化对本区域原有文化的影响上,主要体现在“三性一化”上。第一,本身具有的个性化。对于一个地方来讲,地域文化就像是一个人的有不同的个性,个性化是地域文化最显著的特征。文化
期刊
摘要:南昌拥有丰厚的红色文化遗产,南昌高职院校可以立足南昌当地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充分利用南昌的红色文化资源条件,在开展红色主题课堂的基础上探索多样化的红色文化育人方式,让红色文化根植于学生内心,引领塑造具有理想信念、爱国情操及高尚品德的高职学生,培养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国情需要的新时代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红色文化;文化育人;高职院校  一、红色文化育人的内涵  红色文化是经过丰富的革命探
期刊
摘要:品牌接触点作为游客了解在线旅游企业品牌的重要渠道,对在线旅游企业的品牌形象认知、品牌偏好和忠诚有重要影响,是分析品牌传播效果的新视角。本文以国内知名的在线旅游企业同程网为例,在南京与上海进行问卷调研,了解游客在线旅游企业品牌接触点感知情况,识别其关键品牌接触点,并借助品牌接触点传播效果分析矩阵对在线旅游企业品牌接触点整合管理提出相应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在线企业品牌传播效率。  关键词:在线旅
期刊
【摘 要】20世纪中叶以来,环境问题已从国内走向国际,由区域性发展到全球性,国家所面临的环境灾难并不以政治边界所分隔,生态危机显示出了全球化趋势。一系列的跨界环境损害事故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作为国际法的重要主体,国家在跨界环境损害事故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确定事故中的国家责任是解决跨界环境损害的关键环节。  【关键字】跨界污染;环境损害;国家责任  为确保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各国均致力于高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