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展新颜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nn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中央作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以来,上犹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政治责任扛在肩上,倾全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与目标对表、与问题较真、与时间赛跑,体现了“上犹担当”。
  ——至2018年底,全县45个“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已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0.78%;
  ——全县告别了透风漏雨的土坯房,喝上了干净水,用上了稳压电,卫生厕所成为“标配”;
  ——新修的各级道路1000多公里,四面八方的“山门”全部打开,自然村100%通水泥路;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6835元上升到2018年的10489元,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梦想可期……
  这块曾经被视为落后贫瘠的土地,如今已换新颜。
  “一边倒”推进脱贫攻坚
  作为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上犹县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也造成了上犹县发展基础差、底子薄,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生活比较困难。近年来,上犹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用最大的投入,坚决兑现如期脱贫摘帽、同步全面小康的庄严承诺。
  坚持把最好的政策资源向脱贫攻坚倾斜。2015年以来先后召开183次各类会议研究、调度脱贫攻坚工作。切实抓好县级顶层设计和精准部署,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的文件,量身制定了产业、就业、教育、健康、安居、兜底保障、整村推进、基础设施、生态保护、金融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精准识别(退出)、贫困村退出、精神扶贫等重点专项行动方案。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脱贫攻坚中的主导作用,统筹整合各类资金,优先保障扶贫工作,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19.45亿元用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坚持把最强的人员力量向脱贫攻坚聚集。嚴格落实脱贫攻坚党政“一把手”负责制,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县、乡、村三级书记一起抓,逐级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构建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坚持把优秀干部、精干力量派往脱贫攻坚主战场,实行县领导挂点包乡(镇)、单位驻点包村、帮扶干部包户的“三包”责任机制,全县112个县直(驻县)单位、11个市派单位、4个省派单位和1个中央部委机关,向131个行政村派出了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推进脱贫攻坚的力量体系,其中近三成第一书记是科级干部,其余全部是单位后备干部和骨干力量。强化党建引领作用,选优配强和稳定乡村基层干部队伍,提高村干部待遇,培育致富带头人,以“党建+”模式助推精准脱贫,把政府的支持、市场的推动、社会的力量整合起来,形成了决战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坚持把最多的时间精力向脱贫攻坚投放。制定了从县委书记、县长到一般帮扶干部的12类人员责任清单和阶段性任务清单,全面推行一线办公,各级责任人按照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抓落实,全部下沉到挂点的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在一线听取意见建议、研究政策措施、解决疑难问题。在推进结对帮扶工作中,落实“765”结对帮扶制度,县级领导帮扶7户、科级干部帮扶6户、一般干部帮扶5户,全县2901名帮扶干部实现了结对帮扶贫困户和走访联系非贫困户双向“全覆盖”。县委书记带头遍访贫困村,县党政主要领导、县委副书记挂点深度贫困村。
  坚持用最严的纪律作风为脱贫攻坚护航。围绕促进“三个落实”,制定了《上犹县精准扶贫工作效能问责暂行规定》等多个脱贫攻坚配套文件,全面加大监督考核力度,做到落实责任有抓手、追责问责有标准、激励考核有措施。深入开展“改作风、提效率”行动,常态化开展上户抽查、明察暗访、视频曝光等督查,大力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怕、慢、假、庸、散等问题,2018年以来,处置扶贫领域问题线索100条,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1人,问责47起92人,通报典型问题84起301人。坚持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干部选拔任用先过精准扶贫关,2016年以来,全县提拔重用扶贫一线干部75人,树立了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
  聚焦“靶心” 围绕高质量脱贫精准发力
  为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上犹县以产业扶贫为抓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做到户户增收有门路。该县重点发展油茶、茶叶、蔬菜等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全县8105户贫困家庭自主发展了产业,占贫困户总数的62%。发挥龙头企业、大户和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引导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资源资产资金入股等形式,增加资产性、工资性收入。目前,全县专业合作社增加至526家,实现了产业合作社链接贫困户全覆盖。
  在紫阳乡长岭村的茶树菇基地,一朵朵洁白的茶树菇破袋而出。吃过早饭,贫困户方路明如往常一样来到大棚,检查了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后,又麻利地开始采摘茶树菇。“气温高时,三个简易棚一天能采100多斤茶树菇。”方路明说,“仅务工收入每月就有2000元,今年有希望脱贫了。” “村里正打算买一台烘干机,把新鲜茶树菇加工成干菇。”说起产业的后续发展,村支书刘勋建信心满满。
  走进上犹县社溪镇,记者实地感受了一波“社溪风光”:严湖村500亩大棚蔬菜基地、蓝田片2万亩油茶基地、沙塅万亩桂花苗木基地……乡乡有产业、村村有基地的局面俨然成为上犹县精准扶贫的生动缩影。
  有活干,有收入,脱贫才有希望。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上犹县还坚持把就业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最直接、最有效的路径,探索出“车间+贫困户”“农业+贫困户”“能人+贫困户”“单位+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小微企业+贫困户”的就业扶贫“6+1”模式,让贫困群众就业有岗位、创业有舞台。   在伏坳村,贫困户参与当地农业基地食用菌采摘,可获得劳务收入;参与食用菌栽培管理,还可获得利润分红,平均年收入在5000元以上。
  家住东山镇清湖村的贫困户邱满妹,原先在家务农,收入勉强维持生活。如今,她在县里光电产业扶贫车间里上班,收入比较稳定。
  据了解,上犹县独创的“6+1”就业扶贫模式,被国家人社部推荐申报评选“全球减贫原创案例”,全国、全省、全市的流动现场会先后在上犹召开。目前,六大平台链接就业1.13万人。
  发挥优势 推动脱贫成效全面提升
  作为全省生态扶贫试点县,上犹县充分发挥生态优势,积极探索生态扶贫新路子。一是开展生态搬迁扶贫。投入超过3亿元对阳明湖库区进行了立体式、系统性的综合治理,阳明湖核心景区以船为家的“水上漂”渔民全部转产上岸,实现了库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与精准扶贫有效结合。二是开展生态农业扶贫。全县建成万亩以上高产油茶基地4个、千亩以上农业产业基地36个(其中油茶产业12个),2万多户农户参与油茶产业发展;完成低质低效林改造2.76万亩,落实公益林面积55.15万亩,1万多户农户受益。三是开展生态旅游扶贫。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和生态优势,以“赣州市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平台建设为契机,推动生态旅游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走出一条以旅带农、兴旅富农的旅游扶贫新路。2016年以来,直接带动167户590人投身旅游扶贫开发,户均增收6600元。乡村旅游已成为老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引擎”。
  整洁的乡间游步道、漫山的生态茶园、清澈见底的小溪……漫步在上犹县梅水乡园村,清新怡人,一拨拨游客在此尽享乡间美景、沁人茶香等。园村美丽嬗变,是上犹县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理念,大力实施生态扶贫的一个窗口。
  除了大力发展生态扶贫,近年来,上犹县始终把扶志、扶智、扶勤、扶德贯穿于脱贫攻坚全过程,通过开展农民素质教育、美丽乡村创建、清洁家园建设、乡风文明培育、创业就业服务、典型评选表彰等志智双扶“六大行动”,鼓励和引导贫困群众勤劳致富,向“等靠要”为主要特征的“贫困顽疾”宣战,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贫穷的土壤,实现“精神脱贫”与“物质脱贫”同频共振。
  一是注重正面引导。充分发挥“乡间夜话”“集中扶贫日”和新闻媒体作用,深入开展“感动上犹人物”“我的脱贫故事”“脱贫攻坚我先行”“脱贫攻坚看上犹”等系列活动,大力宣传和表彰脱贫攻坚先进典型人物和事例,用身边事影响身边人,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信心,引导贫困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2018年以来,全县共开展“乡间夜话”“我的脱贫故事”活动2800多场次,实现了131个行政村、2452个村民小组全覆盖。二是注重反向约束。大力开展乡风文明行动和“赣南新妇女运动”,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作用,加强乡村道德教化,对高额彩礼、厚葬薄养、赌博败家、子女不赡养老人等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对好逸恶劳、不愿脱贫、威胁要挟、不赡养老人等现象加大道德谴责和依法惩处力度,传递扶贫不扶懒的政策导向,引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只要有志气、有信心、有干劲,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爬不上去的坡”,在上犹县采访期间,记者一行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语。我们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乡亲们脸上洋溢的喜悦和幸福。
  尽管已经脱贫摘帽,但上犹县的干部群众都没有松口气的想法。下一步,上犹县将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坚持思想不松、队伍不散、政策不变、力度不减,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为实现2020年全面同步建成小康和加快推進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相信,上犹县一定能在新时代不断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近年来,吉安县紧紧抓住产业扶贫这一关键,通过人才培育、政策扶持、带头示范等多项举措,以创业致富带头人领办产业为龙头,推动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到2018年底,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0.8%,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6586元,增至9061元,增长率为2
期刊
一、主要做法  (一)善搭台,扶贫车间应运而生。扶贫车间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用工灵活、管理简易、带动群众脱贫能力强等特点。对此,玉山县及时谋划,主动出击。县分管领导多次召集县扶贫办、农业农村局及就业局等相关职能部门,深入到南山、四股桥、岩瑞等乡镇调研,听取基层对扶持发展扶贫车间的意见建议,专门制定出台了《关于创办扶贫车间的实施意见》,从厂房建设、设备采购、金融贷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按照每吸纳一名
期刊
2018年9月,按照上級要求对德安县驻村第一书记进行调整,选派了陈大朝为高塘乡高塘村驻村第一书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陈大朝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聚焦脱贫目标,强化精准导向,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扎实推进驻村扶贫和结对帮扶等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调整心态 扎根农村苦干  自从被选派到高塘村为驻村第一书记,陈大朝就意识到驻村帮扶是一项比较复杂难做的工作,可以
期刊
在国务院扶贫办对口支援与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石城县坚持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实现高质量、确保可持续”要求,下足“绣花”功夫,创新扶贫举措,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截至2018年底,石城县贫困发生率降至0.8%,29个“十三五”贫困村全部退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573元,较上年增长13.5%,增幅列江西省第一,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
期刊
消费扶贫,一头连着贫困地区,一头连着广阔市场,它的最大特点是运用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扶贫过程中,为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注入内生动力,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产业持续发展 。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力实施消费扶贫”,并且明确了开展消费扶贫的总体要求、主要举措和保障措施。  《意见》实施以来,江西省各地结合农业优势产业发展,
期刊
黄溪村地处马坳镇南部,距修水县城20公里,省道柯龙线与修平高速傍村而过。全村辖11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720户、3214人,属国家级贫困村。  近年来,黄溪在修水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实施下,坚持走产业富民之路不动摇,通过不懈努力,该村从弱变强、从国家级贫困村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该村先后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江西省美丽宜
期刊
响应政策发展休闲农业  “之前我一直在外面,现在父母也年纪大了,我就和另外几个同在外地的老垦后代商量,打算回乡发展休闲农业。他们听了我的提议后立即表示赞同,觉得这是符合三产融合的好方向。”郝春说。此外,郝春表示,食品安全越来越受重视,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是大势所趋。就这样,他们来到金湖乡大塘村,成立了江西东方锦程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和共青城共青源再生稻专业合作社,在推出“共青源”再生稻的基础上,逐步推
期刊
江西省永新县曲白乡是偏僻边远的山区乡,地广人稀,共有农户2048户8286人。截至目前,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281户1159人,已脱贫247户1080人,未脱贫34户79人,贫困发生率为0.95%。2018年顺利通过国家、省、市、县的有关脱贫成效考核评估,成功实现脱贫摘帽。  在摘帽之后,靠什么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该乡立足村情民情,积极实施农旅结合,产业富民战略,为推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效作了有益的
期刊
榆林,古称“上郡”,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叉地带,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绵延曲折的明长城穿境而过,九曲黄河浩浩荡荡,毛乌素沙漠苍凉壮美,塞上古城独具风韵。  这是一片富饶的土地,地下煤气油资源储量在全国举足轻重。1984年,新华社一篇《陕北有煤海质优易开采》的报道,披露了神木发现大煤田的消息,榆林拉开能源化工大开发的序幕,从此迈上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陕西省神形兼
期刊
心怀梦想,外出打拼小有成就  1992年,贫寒的家境使肖高龙在高中毕业后,和众多农村孩子一样,走上打工的道路。刚出校门的肖高龙,身无一技之长,只能在菜市场做批发和屠宰生意。不甘平凡的肖高龙一直思考如何才能干出一番事业。  2004年,肖高龙为了心中的创业梦来到萍乡市,成立陶瓷公司并进军服务行业,但由于对市场的不了解,创业之路并不顺利。不过,多次挫折也让他对市场有了初步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