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医药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大气环境的污染,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发病率逐年递增,越来越多地影响人生活质量和健康。经过研究证实COPD的发病率和环境污染有密切的关系。空气颗粒物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其中PM2.5对人健康危害最大。研究表明PM2.5可引发诸如哮喘、COPD肺部不适和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对慢性肺疾病患者特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有严重的影响。本文总结了近年来PM2.5对COPD致病机理以及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期望为将来该方面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PM2.5;环境污染;致病机理;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R56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7)04-41-03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近年来,大气污染特别是空气颗粒物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健康。已有研究发现证实空气颗粒污染占整个空气污染的76%。随着研究的深入,空气颗粒物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和危害逐渐被披露出来,研究表明空气颗粒物污染显著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几率,还增加了肺部炎症、心脏病、中风、眼部疾病、结核病、冠脉疾病等疾病的风险。其中空气污染,特别是PM2.5对COPD的影响引起了公众以及科学家的广泛重视。本次研究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大气污染与人体疾病、PM2.5的致病机理研究进展、PM2.5对人类健康产生的影响和引发的疾病进行以下阐述,旨在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与PM2.5环境污染的相关性,为临床疾病的治疗以及预防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1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组肺部慢性气流阻塞性疾病的总称,中文简称“肺慢阻”英文简称COPD。COPD现已成为全球最流行的慢性疾病之一,它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包括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进行性气道阻塞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目前,临床尚未明确其临床发病机制,但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生与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等诱发的炎症反应相关。目前普遍认为COPD主要是由呼吸道细菌感染和各种环境因素造成。COPD近年来已经成為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目前全世界大约有6亿人患有COPD,但随着它的发展到2020年它将成为人们第三大主要死亡病因。
  2大气污染物与人体疾病
  学者孟紫强等采用半参数广义相加泊松回归模型(GAM)进行研究,在控制了混杂因素,如时间长期趋势、季节趋势、气象因素、日历效应等影响的基础上,分析了沙尘暴频发地区大气中PM2.5与呼吸、心血管系统疾病日门诊人数的关系,结果发现两者存在较强的相互关联。另一位学者刘宏炜等对2004~2009年上海一医院收住入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病例进行收集,发现在不同的组别中(按入院后肺功能检查结果分成轻度、中度、重度3组),COPD和大气污染严重程度均呈现强烈的正相关。随着国民经济和工业的不断发展增长,我国城市空气污染问题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随之凸显出来,并且污染类型由燃煤型污染逐步转变为交通和燃煤混合型污染,空气污染问题已经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严重制约作用。据对2014年上半年我国74个城市的天气状况进行统计,发现达标天数比例仅在11.7%~97.2%之间,空气污染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39.7%,其中轻度污染占24.1%,中度污染占8.1%,重度污染占5.8%,严重污染占1.7%。截止至2014年,我国城市尤其是北方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仍是颗粒物,对大气污染颗粒物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为PM2.5,其次为PM10和03。
  3 PM2.5的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PM2.5可通过呼吸进入机体,通过血液循环形式导致肺部的炎性改变以及全身性的免疫性疾病。PM2.5可以诱导肿瘤坏死因子以及白介素-6的生物学活性,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炎性反应以及相关疾病的症状加重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大鼠的肺部纤维化可由二氧化硅以及BLM诱导发生,肺纤维化大鼠的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显著升高。肿瘤坏死因子的作用加速放大了炎症级联反应。总之,肺部炎症介质包括IL-6和TNF-α等多种细胞因子由PM诱导产生后可以引起炎症性肺损伤和炎症级联反应,进而诱导产生COPD。
  4 PM2.5对人类健康产生的影响和引发的疾病
  4.1 PM2.5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影响的研究
  有国外研究者探究过空气中不同粒径颗粒和气态污染物诱发不同年龄人群患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情况,他们对位于Helsinki,Finland的户外检测站从1998~2004年收集的对NO2、CO以及一些颗粒空气污染物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针对日常污染物水平和医院急诊数量之间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患有支气管哮喘<15岁的儿童;15~64岁的患支气管哮喘和COPD的成年人;>65岁的老年人。当污染天气发生3~5d之后,儿童的支气管哮喘接诊开始增加,主要与以下污染物有关:极小粒子(<0.03mm),Aitken(0.03~0.1mm)、沉积物(0.1~0.29ram)。PM2.5主要与气体污染和与交通排放相关(7.8%,95%C13.5to12.3)。对于支气管哮喘和COPD并发的老年患者,患病因素主要是较大颗粒物,空气污染物,PM2.5,且无任何延滞反应。只有污染物富集和较大颗粒物是成年支气管哮喘和COPD患病因素。对于儿童来讲,与交通排放相关的PM2.5的支气管哮喘诱发作用具有滞后性,而对于成年人和老年人,不同的污染物的作用都是急性的。这些研究表明,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空气污染对呼吸道疾病的诱发机制和对应的诱发污染物是不同的。
  4.2 PM2.5危害人身体健康增加人类死亡率的研究
  有研究者对在医疗数据库收录的截止到2011年5月的110篇同行评议时间系列研究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系统的审查和分析,以评估PM2.5和每日死亡率和住院率的范围以及疾病和年龄之间的关联证据。他们通过分层分析地理区域来确定的全世界的证据和调查小研究偏见,最终基于23个总括性死亡率的评估,得出PM2.5每增加10μg/m3就会增加1.04%(95%CI0.52%~1.56%)死亡的风险。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大的区域变化(0.25%~2.08%)。对呼吸道疾病的影响则更大于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分别为1.51%(1.01%~2.01%)和0.84%(0.41%~0.41%)。他们还发现,在单个城市和多个城市中的研究结果有一定程度的偏差,于是就有人对偏差方面进行了研究。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环境的变化,人们健康受气象因素和环境因素对的影响逐渐加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大气PM2.5浓度增高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本文总结了现在PM2.5对COPD的致病机理以及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为将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目前,国内对该方面的研究只处于起步阶段,应该尽快在动物模型以及影响机制方面展开研究,以寻找更好的治疗和解决方法。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上下颌扩弓联合固定矫治器矫治错骀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进行上下颌扩弓联合固定矫治器矫治结束的患者,矫治前后分别对每位患者进行模型测量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矫治后,上下颌牙弓宽度和牙弓周长增加,差值最大为前磨牙区,其次是磨牙区,然后是尖牙区,上颌最大增加量为(4.51±1.8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前后上下颌牙弓长度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佛山市南海区医疗机构新生儿病房的建设现状、资源分布和服务能力,为进一步促进学科规范管理和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对佛山市南海区开设产科的各级医疗机构开展全面的现状调查研究,填写调查表后汇总分析。结果佛山市南海区17家开设产科的医疗机构中,开设产科但未开设新生儿科或新生儿病区的有1家(5.9%),设立新生儿科病床但归属于儿科的有11家(64.7%),独立设置新生儿科的有5家(29.4%),
期刊
[摘要]目的调查中医治未病在区域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随机选取姜堰区域内前来健康体检或咨询的人员计217人进行访谈与问卷填写,调查受访人员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情况。结果75.12%的居民能正确理解“健康”,78.34%的人对中医治未病有一定认识,并认为治未病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健康与亚健康者,79.72%的人认为治未病主要用于预防,90.32%的人认为体质可调,77.88%的人
期刊
[摘要]目的采用高压氧治疗方法对早产儿脑内损伤进行诊断,对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我院在2013年10月~2016年10月间筛选出4570例新生儿,观察组缺氧性脑损害患儿336例,采用常规加高压氧疗法进行治疗,同时对有效性及安全性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缺氧性脑损害患儿总有效率达到92.9%且安全性高,轻度患者在短时间发挥起效的例数较多,作用效果明显。结论加用高压氧疗法用于缺氧性脑损害患儿辅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应用高危妊娠患者围产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就诊我院进行孕检的高危妊娠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高危妊娠患者围产期的收缩压、舒张压、并发症发生率、SAS、SDS评分等。结果 观察组高危妊娠患者护理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欣母沛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CS)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UAPH)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198例,按照随机对照试验法(RCT)分为两组,对照组99例运用欣母沛联合宫腔填塞纱条治疗;观察组99例采取欣母沛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止血、疗效。结果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传统解剖钢板联合自体植骨与锁定钢板非植骨疗法在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中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差异。方法选择东莞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3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予以锁定钢板非植骨疗法,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解剖钢板联合自体植骨疗法;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Bohler、Gis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钴铬合金烤瓷牙与二氧化锆烤瓷牙在牙齿修复上的效果。方法 选取68例在我院行烤瓷牙修复的患者,就诊时间均为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就诊患者为死髓牙变色、前牙四环素牙变色、前牙间隙、缺损及釉质发育不全等,将入选者随机分为二氧化锆组(n=34,44颗牙)与钴铬合金组(n=34,45颗牙),二氧化锆组采取二氧化锆烤瓷冠修复,钴铬合金组采取钴铬合金烤瓷冠修复,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
期刊
[摘要]目的 对我院2016年第二季度感染细菌感染分布及药敏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4~6月临床科室送检的标本,采用法国梅里埃ATB微生物和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分布特点、耐药性。结果 2016年第二季度收到住院部细菌培养标本共计4324份,所送标本检出病原菌513株,检出率为11.9%,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88株,占3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细节化护理干预在改善产妇睡眠状况、负性情绪及减少产后出血量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8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06例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细节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匹茨堡睡眠量表评分(PSQI)、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VAS疼痛评分、产后出血量及患者满意率。结果 护理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