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贝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gz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应用分析厄贝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同症患者55例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对照组用缬沙坦分散片进行治疗,研究组用厄贝沙坦片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血压值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54%,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治疗前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性较小,通过治疗后血压均有所下降,研究组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组,同时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治疗而言,相较于缬沙坦分散片,厄贝沙坦片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血压控制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高?
  关键词:厄贝沙坦片;缬沙坦分散片;原发性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269-01
  高血压是当前我国患病率最高?并发症最严重的慢性疾病之一,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是其重要的特征?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治疗高血压疾病成为了国内外医学研究人员重点研究的课题?合理用药?有效控压是降低高血压的重点,也是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在治疗过程中怎样选择更加有效?更加安全的药物成为了医务人员共同追求的目标?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对55例原发性高血压选择厄贝沙坦片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并与缬沙坦分散片治疗的同期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其目的是为了探究厄贝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影响及临床价值?现将详细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共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卫生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接诊的高血压病人中选取110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女性患者27例,男性患者28例,年龄43—73岁,平均年龄(65.25±5.27)岁,患者病程为1年-10年,平均病程(5.26±1.25)年;研究组55例,女性患者29例,男性26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64.89±5.52)岁,患者病程为1年-10年,平均(5.31±1.04)年;对比两组患者病程?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使用缬沙坦分散片(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350,80mg/次,1次/d,口服)为对照组进行治疗,使用厄贝沙坦(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3912,0.15g/次,1次/日,早晨口服)为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不得服用其他降压药物?
  1.3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效:患者舒张压恢复正常,或虽然没有恢复正常但是下降幅度>20mmHg[1]?②有效:患者的舒张压恢复正常,或未恢复正常但下降幅度在 10~19mmHg 之间,或收缩压降低幅度> 30mmHg?③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选择SPSS17.0统计软件完成对相关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并通过卡方检验相关计数资料?当P<0.05时,表示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研究组显效22例,有效30例,无效3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4.54%;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29例,无效11例,临床总有效率为80%,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值对比
  两组治疗前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性较小,通过治疗后血压均有所下降,但是研究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组(P<0.05)?
  2.3不良反应
  研究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眩晕?头痛等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对照组患者也出现了眩晕?头痛?恶心?呕吐?水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3%?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社区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成为了世界重要工作卫生研究课题?在我国人群中高血压患者所占比例较大,并遍布各个年龄段?各个职业阶层,每年高血压致死人数不断增长,因此选择一种疗效显著并不良反应少的药物是治疗的关键?厄贝沙坦是一种Ⅱ受体亚型 AT1 拮抗剂,选择性高,能够将血管紧张素—肾素系统进行阻断,从而切断了组织的受体AT1,从而隔断体内水钠潴留,及血管收缩和重构使得血压下降[2]?缬沙坦分散片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其能够有效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特异性受体ATI,使得血管外周阻力逐渐降低,从而血压不断降低?然而根据相关文献报道缬沙坦分散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同本文研究结果相一致,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水肿?头痛?眩晕等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药物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对比分析厄贝沙坦片和缬沙坦分散片治疗原发性老年高血压的效果显示,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厄贝沙坦片适于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友华,黄安文.非洛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探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2):44.
  [2] 朱洪霞.依那普利与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对比研究[J].求医问药,2012,3(10):58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4年3月到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溃疡性结肠炎1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依据硬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患者各87例,观察组患者予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对照组仅予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肠粘膜修复的情况?结果:经不同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4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260-01  抗精神病药物容易引起高催乳素血症,是因为抗精神病药物对多巴胺能通路的阻断缺乏特异性,它们阻断了漏斗—结节DA通路的D2受体,则刺激催乳素的大量分泌?Bushe和Shaw[1]对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及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调查发现,女性患者高催乳素血症的发生率为50%,男性为25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修复膜用于口腔粘膜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口腔黏膜缺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患者60例,进行常规性治疗;联合组患者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腔修复膜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组患者的口腔修复情况?患者满意度?愈合时间等明显优越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排除重症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严重药物过敏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在儿科肺炎治疗中的使用状况及治疗时间效应,旨在提高小儿肺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200例小儿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和记录小儿肺炎的抗生素应用状况及不同药物治疗的时间效应?结果:小儿肺炎患者常用的抗生素依次分别为青霉素(43.5%)?氨苄青霉素(39.5%)?头孢曲松(24.5%)和头孢呋辛钠(19.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结肠癌合并肠梗阻采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强化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1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60例,根据营养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外营养,观察组给予丙氨酰-谷氨酰胺强化肠外营养?比较两组初入院?术前1d及术后7d的白蛋白与前白蛋白?围手术期淋巴细胞变化?術后感染情况?结果:两组在入院初?术前1d,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阿奇霉素在治疗急性肠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76例急性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好转时间?退热时间?止泻时间?结果:①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1.57%,观察组治疗效果非
期刊
摘要:目的:为了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治疗的效果,降低疾病的再次复发率,本文对两种药物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将2012年09月至2013年09月本院所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按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甲组与乙组,其中对甲组患者采取GnRH-a药物进行治疗,而对乙组患者采取孕三烯酮药物予以治疗,且对两组患者的臨床效果?复发率等情况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米非司酮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我院3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应用米非司酮,与32例同时期患者术后不应用米非司酮的术后复发情况?结果:以有效?基本有效?复发作为疗效评价标准,米非司酮组有效率明显高于未用药组,而复发率低于未用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1.2方法  保守手术(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42例,半保守手术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腺苷钴胺耳周穴位注射对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给予常规治疗加腺苷钴胺耳周穴位注射;对照组52例,给予口服激素?改善内耳微循环以及高压氧等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d,治疗后观察听力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 69%(43/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15%(3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期刊
摘要:目的:对林可霉素在临床上采用输液时的药物反应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采集我院在2012年3月—2013年12月期间应用林可霉素的临床病例资料610例,选取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林可霉素的药物反应?结果 采集的临床资料中,因林可霉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剥脱性皮炎?蛋白尿?过敏性休克等?结论:林可霉素可能会引起胃肠道反应,结肠炎病史患者慎用;林可霉素还可能引起过敏,甚至休克等不良反应,应当根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