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势视角下“甄嬛”称谓语的社会语言学浅析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mpham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论文以Brown的称谓研究及权势关系理论框架及其相对性和动态性,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解读了电视剧《甄嬛传》中的主人公“甄嬛”称谓语的变化,分析这部作品中所反映的称谓语与社会权势地位变化的关系,以及在权势关系中由于甄嬛权势地位不同所体现的称谓语的语言变化。本文试图揭示社会语言学权势理论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性和理论的普遍性与实用性,期望能提高人们对社会语言学的认识。
  【关键词】权势 社会语言学 甄嬛 称谓语 语言变化
  一、引言
  社会语言学就是研究语言使用与社会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社会关系,社会背景不同,所以每个人所使用的语言也是千差万别,这些都能充分体现说话者一定的社会关系及社会背景。而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角色又催生了各种各样的称谓(address forms)。称谓语能够最直接地反映人们如何通过具有社会意义的称谓选用来体现各自在社会结构中的关系。因此,语言称谓系统研究具有深刻的社会学意义。
  社会语言学家的Roger Brown的权势与等同理论研究。
  权势关系社会心理学家Roger Brown和 Gilman所称的“权势”指的是一个人因某方面如体力、财富、年龄、地位等处于优势能够控制另一个人的行动。
  Brown 与Ford的研究还揭示出:称谓系统中的语义选择受到权势与同等语义关系的制约;因受文化的影响,支配非对称性选择的因素可以是年龄的大小、地位的高低、性别的不同等;称谓系统中的语义关系选择呈现出权势一方拥有首选权利的互动发展模式。
  二、“甄嬛”称谓语的“权势关系”和“同等关系”的社会语言学解读
  1.“权势关系”和“同等关系”视角下的“甄嬛”称谓语的分类:
  (1)权势与等同框架下体现权势关系的礼貌称谓语,包括尊称,谦称;“甄嬛”称谓语随其权势提高有其不同的名称:小主-莞常在-莞贵人-莞嫔-熹妃-熹贵妃-圣母皇太后。这些称谓语的变化充分的体现了甄嬛权势地位从下至上的变化。
  (2)权势与等同框架下体现权势关系的不礼貌称谓语,包括蔑称,傲称和詈称;
  例1:贱人:贱人就是矫情(华妃)
  从甄嬛对皇帝欲擒故纵、若即若离,被对手华妃得知,冷冷说出“贱人就是矫情”的语料分析得知,权势高于甄嬛的华妃才敢口出蔑视之语而毫不受后宫惩戒!这也充分说明了称谓系统中的语言选择受到权势的制约。
  例2:臣妾:臣妾若说是无心,皇上信吗?(甄嬛)
  甄嬛在皇上的面前一直都处于权势关系中劣势,除在私密空间所体现的等同关系的的中间称谓语菀菀与四朗,其余均以臣妾自称,这些都体现了甄嬛明智聪颖的社会语言权势交际原则,最终得以保身,享尽荣华富贵。
  2.权势与等同框架下体现体现等同关系的中间称谓语,包括昵称,谐称和平称。
  例1:菀菀:能有几分长得像宛宛,也算是你的福气。(皇上)
  “菀菀”是皇上与甄嬛在私密空间对“甄嬛”所体现的等同关系的的中间称谓语,它的运用则体现了近距离接触和情感增强所造成的权势关系。
  3.称谓的语言变化与权势关系。“语言,象社会活动的其他形式一样,必须与说话人的身份相称。同一个说话人在不同的环境,为了不同的目的,会使用不同的语言变体。”许多社会因素都可以影响到在特定场合下实际上应使用的变体。语言的变化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社会的变化为语言的变化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同时,语言的变化有其不同的动机。有的说话者想通过语言的变化改变与对话者之间的关系,缩短彼此之间的社会距离,追求一种相似的归属感;有的说话者则是通过改变语言的使用提高自身社会地位,改变社会身份,跻身上流社会,取得归属的认同感。(Wardhaugh:2000)。
  《甄嬛传》中他人对甄嬛的称谓的变话可知后宫嫔妃的名位是明显的社会标记,称谓语会随着社会地位的变化发生相应的变化。如甄嬛从莞嫔到莫愁师太到熹妃的称谓语的变化就体现了甄嬛的权势从兴盛到衰败再到兴盛的社会地位变化。
  三、结论
  本文重点分析了权势视角下“甄嬛”称谓语的权势与等同关系的体现。通过分析《甄嬛传》语料中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称谓语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从不同程度上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权势与等同关系在称谓语的选择上都会发生作用。权势概念下的各种支配性因素,包括年龄、辈分、社会地位、等级、职业的作用也有很大差别,其中社会地位、年龄和辈分的作用最为显著。此外,作为礼貌标记语,尊称和谦称保持了说话双方的距离;中间称呼语,如昵称和谐称拉近了双方的距离。虽然文学语言与现实生活还有一定区别,而且称谓语的使用也经历了巨大变化,有些称谓语已过时并被新的称谓形式所取代,但其使用的一般规律是不变的。作者希望通过本研究来推进称谓语的研究发展,为进一步研究日常言语交际和社会语言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Ralph Fasold.The Sociolinguistics of language[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8.
  [2]Ronald Wardhaugh.社会语言学引论[M].上海: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R.Brown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