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学作品多元解读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xi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阅读占据着非常突出的地位。文学作品具有多义性特点,不同的读者对于同一文学作品有着不一样的理解与认识,这使得文学作品多元解读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必要内容。多元解读不但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语文课改的必然要求,研究初中语文文学作品多元解读意义非常重大。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学作品;多元解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学阅读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可以起到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沟通的桥梁作用,而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充当学习主体,需要进行独立思考、理解,教师仅起到引导作用。但是仔细观察我国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可以发现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依然起着主导控制作用,关于文学作品文本解读学习中,并没有体现出多元化解读,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受到很大限制,即便是有些初中语文教师进行多元化解读教学,也存在着解读失误的现象,使得文学作品的深意难以体现出来[1],所以对于初中语文文学作品多元化解读教学进行研究意义非常突出。
  一、初中语文文学作品多元解读的意义
  多元解读其实就是阅读主体通过吸收借鉴已有的知识体系内容,对于文本中的不同内涵进行情感体验,这其实是将读者与文本内容相互融合的一个过程。多元解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同时也有其自身的必要性[2]。
  (一)文学作品自身的特点需要
  作为具有特殊形象化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学作品,不但有着感性方面的认识需求,同时也有理性内涵,包含着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等不同方面的内涵,具有多重含义特征。一是丰富多彩的意蕴内涵。文学作品自身的魅力在于可以让读者自身去领悟作品中所包含的多重内涵,而不是将作品中的情感形态或者是价值观强加于读者身上。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读者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也是不同的,阅读《红楼梦》,有人体会到的是浓浓的深情,而有人体会到的则是深深的腐败;二是多样的形式。由于文学作品的内容类型众多,因此文学作品形式也是千差万别,基本要素主要有结构、体裁与语言。而体裁又包含着诸多的内容,初中语文文学作品体裁多为小说、诗歌、散文等,而形式不一的文学作品同样也需要进行不同方面的解读;三是主题多元化。文学作品通常会包含着不同方面的主题,因此我们在解读初中语文文学作品时,要从多元化角度出发,全面分析作品主题内容,而不能固执己见,有失偏颇。
  (二)初中生阅读方面的特点需要
  阅读也就是主体通过心理活动,对于文本中的情感内容进行感知、理解的过程,而初中学生由于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体系、情感体验能力与审美能力,因此对于相同的文学作品内容,不同的学生也有着不一样的理解与体验,这也是文本解读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初中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对于阅读已经有基本的认识与把握,可以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同时对于文本内容也会有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但是由于其生活阅历不多,因此文学阅读水平还需要继续提高。
  (三)初中语文课改方面的需要
  随着初中语文课改的推进,要求学生具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文本中获取对人生、社会有益的启示,可以将自己的情感体验描绘出来。这也体现出多元解读的内涵,要求初中学生在已有知识体系基础之上,联系生活与社会实践,通过多元解读,获得自己的独特体验。进行多元解读也是教学方式创新的本质,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所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作品多元解读学习能力不但是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同时对于整个社会发展进步意义非常重大。
  二、初中语文文学作品多元解读教学模式探究
  (一)阐述意义丰富的语言文字
  在中学语文文学作品中,语言文字多数都具有多义性,由于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不同,因此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意境中就会具有不同的含义,也就是词语的多义特点。此外,语言文字还具有朦胧性特点,而这一特点的存在也使得作品多元解读具有更为广阔的空间。如在“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中“红”一词表示桃花与少女的脸相互映衬而得到的粉红,“红”代表着少女的羞涩,让人读来身心愉悦。而在“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红”则映衬出与秋天萧瑟情景相反的勃勃生机,给人以美好之感,让人不禁驻足欣赏枫叶之美[3]。
  (二)分析复杂多面的人物形象
  文学作品中对于人物性格进行解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而文学作品中通常包含着性格非常复杂的人物形象,也正是因为人物性格特点的多变性,才赋予文学作品以独特的魅力,给读者留下更深的解读空间。而在分析解读人物形象时,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辩证地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二是要研究周围环境对于人物性格特点所具有的影响,而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种;三是要了解文学作品中描述人物性格的方法。在初中语文作品中,人物性格描述主要通过外貌、动作、神态、心理、语言方面的描写来表述出来。
  (三)品位含蓄模糊的意象组合
  意象主要指作者在写作中所用到的构思形象,主要运用想象、比喻、象征等不同表现手法把单一物象结合起来,从而赋予其理性与感性内容。由于意象在表达过程中用到了象征、隐喻表现手法,因此其内涵非常深远多样,具有模糊性与多元性特点,同时也为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而这也就为文学作品多元解读提供了前提条件。
  三、结论
  总之,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倡文学作品多元解读是大势所趋,有着很强的必要性。多元解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初中语文文学作品内容,同时也是语文教学课改的发展目标。相信随着我们对于多元解读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多元解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建榕.中学文学作品多元解读的实践探索[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
  [2]杨梦凡.人教版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3]杨笛.初中语文中的外国文学作品教学[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2(1).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本文以力标准机为对象,介绍了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计算自动控制系统,说明了系统的可拓展性,并就未来计量自动化,网络化发展了意见,强调了计量行业使用集成自动化系统的必要性.
本文主要介绍了压力变送器智能检定装置的组成及硬件、软件的开发和技术特点等.
\【摘要】本文从吕叔湘先生的“少讲多练”“教学生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等语文教学法三个方面阐述了吕叔湘先生的语文教学观及其对新课改的启示。由此可见,吕叔湘等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教育思想对当前新课程改革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吕叔湘;少讲多练;教学生学;新型师生关系;有活力的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小学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小学语文阅读量的多少和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着很大的联系。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方法很重要,要注意“精读、略读”,在读书的过程中也要选择经典的篇幅背诵下来。  【关键词】习惯;方法;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  学生对课本知识不感兴趣,在阅读的过程中只会按照考试的要求进行选择学习。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
【摘要】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要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接物和对待工作的良好习惯;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习技能的良好习惯;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良好习惯。咱们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咱们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社会里生活的一切良好习惯。”因此,我们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学到语文知识,提高语
丰产增收是养强群的目的。蜂群是蜜蜂繁衍后代的个体单位,强群标志着繁衍后代的个体成熟,要增殖新蜂群了。分出新群之前有一个阶段,养蜂人通称为“分蜂热”。此阶段蜂王与工蜂逐
【摘要】小学的语文古诗词教学不仅给学生传授了基本的语文知识,还着重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在信息化知识的时代,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尤其是它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激发了小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接下来主要探讨多媒体技术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和优化措施。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应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在新课改的突飞猛进下,传统的小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学习相对来说是较为枯燥的。为了从根本上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在阅读教学板块强化学生的读写能力。虽然读与写都是语文阅读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