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初探

来源 :中学课程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hlesl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教版教材以统筹整合的方式把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演变过程分开来讲,对历史教师的资源整合能力、课堂驾驭能力以及学生的思维整合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使学生深入透彻地学习历史,是历史教师在新的教学形势下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试以“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课为例,探讨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 历史 课堂 教学 效率
  近几年,高中历史课程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相应的改革要求,传统单一单调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时代的历史教学。
  一、师生双向准备,做好课堂讨论
  现代模式的教学不再也不应该是教师的一言堂,应该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激发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在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掌握历史知识。课堂讨论是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激发发散思维的最佳方式之一,为了使课堂讨论达到最好的效果,在上课之前,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好准备,对课堂知识有全面的认识和独到的理解,这样在讨论的过程中才能有话可说,才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在课堂讨论开始之前,如果想让学生对课堂讨论的问题有所准备并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教师就要在预习环节里把课堂上涉及的问题展示给学生,给学生推荐精心准备的参考资料,让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不至于盲目地看书;对于稍微有难度的问题,教师可以提供思考点,启发学生,让学生明确思考方向。
  课堂讨论的环节更需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在上课之前,把学生分成三到五人一组,每组确定好一个代表作为本组的发言人,由发言人负责汇集并明确组内成员的意见并在班上展示本组对问题的讨论结果,其他组内成员可以做补充。一个小组发言完毕,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的可以由本组的发言人提出不同意见或者质疑,大家综合评议,明确问题答案。如果遇到组内成员分歧较大的问题,可以由发言人在班内提出来,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解决。每一位学生都要在认真研读教材与参考资料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发言材料,每一位学生都要做好发言的准备。要求学生的发言要做到观点明确、论述充分、论证有力、态度认真大方。
  要想让学生充分地预习,做好课堂讨论,教师必须精心准备要讨论的问题。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的诞生。”教师推出的问题既要全面涵盖所学知识点,又要深入挖掘历史现象的本质。
  如在学习“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课时,要让学生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自秦以来一直以中央集权为主,而中央集权制度首先要解决的便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以下表格掌握我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学生做完表格之后可以在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地方政治制度演变体系。
  从这个纵向的演变体系中,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我国政治制度从汉至元的历史演变。然后再设计相关的问题,横向探讨,充实学生的知识体系。如针对两汉时期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就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汉初为什么实行郡国并行制度?郡国并行制度给汉代社会带来了什么危害?汉朝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这些问题涉及汉朝郡国并行制的各个方面,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既能纵向联系秦朝的政治制度,又能横向透彻地了解汉朝的政治制度。
  除了以上所说的注意全面涵盖知识点以外,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命题风格的新颖化与命题思路的多角度化。历史知识往往被学生冠以死板、沉闷的标签,设计一些灵活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更能激起他们的兴趣。
  比如在探讨关于西汉初期丞相权力对皇帝权力构成威胁的问题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皇帝,你会如何保障你的权威?”讨论中,学生可能想出很多保障权威的办法,如设立能与丞相制衡的官职,让他们都直接对皇帝负责;充分任命布衣丞相,在朝中提倡言论自由,让官员甚至老百姓参与议政等。如果在西汉就开始提倡言论自由,那么历史将会改写。“一石激起千层浪”,智慧的火花就在学生的自由发挥中被点燃。
  二、善用文本史料,促使学生深层思考
  高中生学习历史不能再以了解某个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为目的,而应该注重让学生透过历史现象,深层次地挖掘历史的本质,思考各种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发生背景及深层原因等。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理清本课所学的历史年代、事件、重要人物等内容之外,还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当时的社会现实,分析社会现象。而思考这些问题要从哪里寻找依据呢?答案就是教材内外可供参考的文本史料。
  作为历史教师不能一味偏重于教材外搜集到的史料,其实教材上给出的很多史料对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如“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课开篇就有一段不错的史料:“汉初仿秦实行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王。后来,诸侯王势力逐渐强大,对朝廷构成威胁。汉景帝纳谋臣晁错的建议,削减诸侯国势力。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联络六个诸侯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起兵叛乱。‘七国之乱’震惊朝廷。景帝杀掉晁错,刘濞仍不退兵,扬言‘我已为东帝’,景帝只好派兵出征,平定叛乱。事后,汉朝不断削弱诸侯王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从这段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汉朝政治制度与秦朝的异同,即汉朝的郡县制与秦朝的郡县制是一脉相承的,不同之处就是汉朝还同时设立分封制度。汉初诸侯王的权力足以与朝廷抗衡,这就形成了西汉初期中央与地方诸侯王之间必然会有的矛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地方权力足以与朝廷抗衡的问题随着“七国之乱”的平定被解决了吗?没有解决的话,汉景帝之后的皇位继承者又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
  由此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从资料中总结历史现象,从阅读中深入思考历史原因与发展方向,明白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走向。
  教材外的文本史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下列几则材料能够充分体现出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脉络。
  材料一 艺祖(宋太祖)继位之一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曰:“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材料二 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
  ——康有为《拟免跪拜诏》
  材料三 1912年初的一天,有位80多岁的萧姓盐商,从扬州来南京求见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孙笑着起立和他握手。老先生却放下手杖,欲行三跪九叩大礼。孙连忙将他拉住,请他坐下说:“现在已是民国,不再行这一套了。”并亲切地和他交谈:“总统是国民的公仆,是为全体国民服务的。”老先生问:“总统若是离职呢?”孙说:“总统离职后,就和百姓无异了。”临走时,老先生高兴地说:“今天我总算见到民主了!”
  ——摘编自吴剑杰《中国近代思潮及其演进》
  根据这些史料,设计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课有关的各种问题。首先学生可以很容易概括出从汉至清君臣相见礼节的演变过程,然后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历史演变反映出的本质问题。经过讨论,学生应该能很容易地得出结论:大臣地位越来越低下,以致丧失基本人格;皇权独尊,专制主义政治走向极端。看似复杂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本质问题,在一则材料中就这样轻松地解决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很好。除了单独地利用教材内外的史料外,还可以把教材内外史料有机结合,对于教材中典型却简略的材料,教师可以利用资料对原文进行补充;教师还可以在备课过程中准备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史料。傅斯年先生曾说:“史学就是史料学。”历史教学要充分合理地使用文本史料,通过史料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创新教学策略,突破难点问题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教学创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历史教学要不断创新教学策略,让历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在合理、新颖、有效的教学模式中得到很好的解决。
  首先,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沟通知识与智慧的桥梁。历史课堂如果一味地灌输知识,必然变得呆板、沉闷,所以教师要培养教学策略创新意识,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创新。
  其次,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钻研教材,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教师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帮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扩展、加深到课堂教学的重难点问题上,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解决学习中的难点问题。基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可以把“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的重点设置为“汉元时期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演变的史实”,难点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明确了学习重点,有准备地去突破难点,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最后,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善于利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学习,有效突破学习难点。在教学中,首先应该掌握课堂教学的主线,例如本课教学的主线就是中央与地方在权力拉锯战中斗争形式的变化和中央集权得到加强的过程。明确了这两条主线也就明确了课堂教学的线索,围绕着这两条主线再横向地展开追问,找到地方机构的演变、中央官制的演变、选官制度的演变等枝条,把所有问题有机组合起来进行分析,明确中国古代的治国方针与策略,从而深入理解本课的教学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不仅要采用通过新型教学媒介活跃课堂等表面化的形式,还要深入历史学科教学的本质,真正做到从学科上创新,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学到的更多。
  参考文献
  [1]涂英.浅谈“五步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人教版“辛亥革命”教学案例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11).
  [2]王鉴.课堂重构: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
其他文献
摘 要: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笔者从构建美读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讲究指导技巧和优化自我评价四个方面论述了培养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氛围 兴趣 技巧 评价  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大力倡导践行自主、合作、探究三大学习方式。”可见,在实施
期刊
摘 要:新课改实施后,高中美术教学呈现出多样发展的趋势,美术课程的设置更加系统宽泛,不仅有基础性的美术史课程,还有如绘画、雕塑、设计、书法、摄影等专业技能的选修课程。更加强调课程的弹性化,也就是学生的自主选择性更强,更能贴近学生的兴趣爱好。高中阶段的学生具备很强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在美术教学中增加摄影课程供学生选修会备受欢迎。  关键词:摄影 教学 高中美术  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生活质量的大幅提高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学生在平时作文和平时随笔中所体现出来的迥然不同的文笔特点,探讨如何让学生在“身披枷锁”的情况下 “心舞自由”,创作出美文和高考佳作。  关键词:考场作文 平时随笔 限制性 枷锁 自由  在十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师生涯中,笔者发现每当布置作文,学生就开始唉声叹气,写出来的作文要么是语言枯燥材料老套,要么就是辞藻华丽中心不明。如果你认为他们没有写作的天分,那你就错了。翻开他们平时的随笔,优
期刊
摘 要:在写作教学中,常常会发现有些学生受范文和教师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写出来的文章循规蹈矩、呆板且无新意,显然这不是学生的心声。语文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写作技巧,帮助学生架构故事的情节,还要以鼓励、启发、引导等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表达自己真实的灵魂。这就要求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利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吐露真心真情,逐步爱上自由落笔。本文从少些教导,多些启发;不拘形式,注重内容;亮点挖掘
期刊
摘 要:中国梦是强国梦、富民梦、复兴梦,我们个人的梦想只有在中国梦的引领下才会更有意义。中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成员。只有在学生时代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并追求积极健康的梦想,才能在将来真正担负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重担。本文从中学生的思想观念现状、中学生和中国梦的关系出发,探索和挖掘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关于中国梦内涵和外延的知识点,探讨通过课堂教学运用这些知识点来潜移默化
期刊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伴随着教学的全过程。如果能将反思常态化,对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将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人教版历史(七上)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教学目标的制定、呈现形式及目标达成等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就是一节课所要完
期刊
摘 要:高中地理是一门与生活实际、未来发展紧密联系的学科。高中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将教学从课内拓展到课外,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来完成学生的全面认知,引导学生发现和体会课外探索、认知、实践的价值和意义。高中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应重点抓好扩大地理课堂,寻求地理学习的空间;创新地理课堂,构建合作学习的模式;走出地理课堂,培养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激活地理课堂,实施思想教育行动四大环节。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外实
期刊
摘 要:当前不少高中学生的英语成绩无法提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词汇量的匮乏,学生在听力、阅读等环节中总是遇到不熟悉的词汇,导致无法理解其内容,最终给错答案。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应该开展得精彩纷呈,多元共促,具体的方案有构建多样化的情境,开展词汇教学;利用多元化的思维,拓展词汇教学;探索多样化的方法,活学活用词汇。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词汇教学 多样化情境  多元化思维 多样化方法  词汇可谓是英语
期刊
摘 要:离子键是高中化学中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笔者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抽象的知识变为生动形象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想象表象,从而加强学生化抽象为具象的能力,提高其理论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离子键 教学设计 化抽象为形象 电子式  一、教材分析  化学键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的第三节。这部分知识在必修模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
期刊
摘 要:数学是以一个个鲜活的问题作为开展教学的线索和思路的,但毫无耦合关系的单一问题并不能自发起到引导学生思维的作用,它需要依靠一定的情境展现,需要有一个肥沃的土壤供其生长、发光。所以,本文将着重探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中职数学 课堂教学 问题情境 创设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教师通过精心设置一定的环境,将教学所围绕的主要问题渗透其中,以情境带动问题发展,以问题启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