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三研,破解教学难点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102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亳州市举办城乡联动教学活动,我园的王琼老师承担了示范教学的任务。选什么内容适合农村幼儿园的特点呢?采取什么方法才能既体现新理念,又能对广大农村教师具有启示和引领作用呢?经过反复比较,多次思考,我们根据教材的进度选取了“6的组成”课题。关于数的组成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怎样让幼儿理解数组成的有序性、互补性和互换性,对此,我们运用一课三研,破解了这一教学难点。
  
  “一研”铺路
  
  第一研王老师安排了四个活动环节:导人课题一集体操作一引导发现一快乐游戏。第一环节,以猴妈妈刨花生引出课题,让幼儿用目测数群的方法说出刨了6颗花生。第二环节,请每个幼儿取出6颗花生分给猴哥哥和猴弟弟,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并记在记录纸上(提供的是一张白纸,幼儿记得较乱)。然后集体交流分的结果,教师板书。第三环节,首先是教师提议给分合式排队,引导幼儿发现数的分合的有序性,再引导幼儿发现一列数字逐一增大(减少),另一列数字就逐一减少(增大),得出“在一个总数分成的两个部分数中,一个部分数增大(减少),另一个部分数就减少(增大)”的互补规律。接下来请幼儿找出数字一样的两组,看看它们合起来都是几,揭示“在一个总数分成的两个部分数中,交换部分数的位置总数不变”的互换规律。第四环节,猴妈妈给每个幼儿准备一张数字卡片,请幼儿找出和自己合起来是6的小朋友做朋友,找得又快又对就能得到猴妈妈奖励的花生。
  试教活动一结束,我们就组织王老师和听课的教师进行评课。王老师先进行了反思,她认为自己高估了幼儿的能力,幼儿对观察抽象的数列关系没有多大的兴趣,只有三五个幼儿能随着教师的引导观察思考,其他幼儿的注意则处于游离状态。听课教师一致认为材料的选择适合农村的特点,花生很容易做到人手一份,便于让幼儿在活动中与材料相互作用,建构6的组成知识。但活动的细节需要调整,如记录纸设计成表格式的,操作的时间再长一些幼儿就能分、记得更好。最关键的是第三环节要充分考虑幼儿的特点,使幼儿能饶有兴趣地观察和思考,体会和理解数组成的规律。
  
  “二研”改进
  
  这次实施的操作活动,王老师为幼儿准备了画有表格的记录纸,给幼儿留有充分的操作时间。第三环节:第一步王老师以猴妈妈的角色表扬小朋友分得很好,就是排得有些乱,请大家帮猴妈妈有顺序地排列。幼儿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个个积极参与。第二步出示了6个磁性圆片表示花生,请幼儿说说可以分成几和几。教师边讲解边演示边提问:似如一边增加了一个,另一边就怎么样?再增加一个又怎么样?幼儿忽然发现了数量之间的增减变化,观察、思考、回答的积极性高涨,最后揭示互补规律。接着还进行了规律运用,如:假如知道6能分成1和5,就能推出6能分成2和几?第三步干脆请幼儿扮演猴哥哥、猴弟弟,分别持有数字卡,看看他们各分得几颗花生,合起来是几?交换位置后还是几?然后揭示互换规律。同时还进行了规律应用,如:假如知道2和4合起来是6,会立刻想到4和2合起来是几?最后的游戏环节,幼儿边找边唱《找朋友》歌曲:“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合起来呀是6,我们俩是好朋友”。活跃了气氛,巩固了所学。
  活动结束,我们又对第二研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王老师认为,调整后虽然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但还是觉得幼儿对三个规律的体会不太深,理解不太透。听课的教师一起出谋划策,就第三个教学环节提出如下改进意见:第一步幼儿光排,并不一定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排,因此重点是引导幼儿比较数的大小,然后根据数的大小进行排列,让幼儿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第二步感知的互补关系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关系,用磁性圆片虽然直观了很多,但指代不清,幼儿不一定能透彻地理解,最好能让幼儿直观地感受。规律应用也太难了,留待以后的活动涉及会更好。第三步猴哥哥、猴弟弟的加入,虽然幼儿非常感兴趣,但幼儿的注意力好像在猴子身上,并未注意数字的位置变化。因互换规律比较直观明显,建议还是采取观察发现的方法。
  
  “三研”优化
  
  王老师又在一个新的班级进行了第三研的试教。这一次在第二个环节幼儿操作后增加了同伴交流。第三个环节的第一步提出“你能帮猴妈妈有顺序地排一排”的问题后,根据幼儿的回答追问“你说怎样排”,然后顺应幼儿的回答,按幼儿说的顺序排列,边排边比“1最小排在最前面,2和1比怎样”,又边比边排“2比1大,所以排在1的后面”。接着问“下面该排几了?为什么要排3呢”,引导幼儿根据数的大小进行排列。排完后问幼儿“是按什么顺序排的”“除了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还可以怎样排”“那么先排几?为什么”,幼儿积极主动抢着回答,抢着去排。第二步请出了猴哥哥、猴弟弟的图片,以及分成1和5的6颗花生图片,问幼儿“你们看,谁来了,它们各分得几颗花生”“猴哥哥嫌它的花生太少了怎么办”,幼儿说出后教师一一演示,将猴哥哥、猴弟弟之间花生数量的增减变化非常直观地显现出来,帮助幼儿直观清楚地体会了数组成的互补规律。第三步引导幼儿观察6的5组分合式中,哪两组有一样的地方,幼儿回答后教师及时进行提升“它们的数字一样”。“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幼儿回答后教师再次进行提升“它们的位置不一样,但它们合起来都是6”,自然得出数组成的交换规律。然后又进行了规律应用:你知道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总数不变的规律后,假如看到1和5合起来是6,就知道5和1合起来是几?假如知道7和3合起来是10,那么3和7合起来是几?幼儿一一快速准确地作出回答。接下来的游戏幼儿边唱边找,既交了朋友,吃了花生,又巩固了对6的组成的认识。
其他文献
所谓连环跟进式教研,即反思性课例研究,教研组成员先一起研究预设活动方案。然后将预设的活动进行实践,再把实践所获得的反馈信息渗透到活动方案中再次进行调整、优化。下面是我们对小班创意制作活动“小小饼干师”的连环跟进式教研。    活动前教研采撷    ●关于活动的背景(关键词:兴趣点)  每天早晨喝豆浆时,我园给幼儿准备的饼干花样都不一样,长方形的椒盐饼干、圆形的奶油饼干、正方形的芝麻饼干、形象各异的
书法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现代素质教育教学发展。但是目前我国书法教育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农村学校的书法教育工作。本文结合现实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今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制定发布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  一是大力实施绿色建筑行动。自治区住建厅从政策法规、体制机制、规划设计、标准规范、技术推广、建设运营和产业支撑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推进绿色建筑,促进现代建筑产业化。下一步,将以政府投资的办公建筑、公益性建筑及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等为重点,依托中央和自治区级财政补助政策支持,引导项目建设有关主体设计、建造绿
Bфrnehave(译成英文,其名称是“Sports kindergartan”)是距哥本哈根市中心不远的一所幼儿园。幼儿园规模不大,仅有15名教师和80多名3~6岁的孩子。走进幼儿园,给人的直接印象是:(1)年龄大小不一的孩子在一起自由、自主地活动。在交流中得知,其实混龄教育在丹麦已成为幼儿园教育的一大特色;(2)幼儿园的环境布置自然而质朴。这与我们现在有些幼儿园在环境的创设和布置上一味地追求时
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教学环节,校企合作是保证其质量的关键。要通过校企共同制订实习方案,构建校企合作立体监控机制,通过过程共管,收集第一手材料,建立校企互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