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其预防对策研究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其预防对策。方法:收集的72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标本,根据血液标本是否出现溶血现象进行分组,溶血组和非溶血组各36份血液标本;使用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查常见的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包括碱性磷酸酶(ALP)、血糖(GLU)、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氨酰转肽酶(γ-G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酸(UA)、乳酸脱氢酶(LDH)、尿素氨(BUN)、肌酐(Cr),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差异性。结果:溶血组的ALP、GLU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非溶血组,TBIL、DBIL、γ-GT、ALT、AST、UA、LDH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溶血组;上述两组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UN、GLU、Cr表达水平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可影响大多数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检验结果,临床生化检验中应合理处理血液标本,避免血液标本出现溶血现象。
  【关键词】 临床生化检验 溶血现象 预防对策
  临床生化检验是指利于医学检验技术分析人体血液标本中的检验指标及病症因子,通过对比标准值,从而达到诊断病情、判定疗效及观察预后的效果[1]。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和实验数据主要用于揭示疾病基本原因和机制,再根据发病机制建议合理的治疗,对于某些特异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也能提供筛选试验加大准确度,在监测疾病的病情好转、恶化、缓解或复发的方面,也能很好的辅助评价治疗效果。但由于血液检验全自动化,在血液标本处理过程中易出现溶血现象,可影响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检验结果;但关于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程度尚缺乏有效研究。对此,本研究旨在分析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其预防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选取我院检验科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集的72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标本,根据血液标本是否出现溶血现象进行分组,溶血组和非溶血组各36份血液标本。
  1.2 研究方法
  溶血组的血液标本,采用木棒将血块捣碎,放置于-40℃环境中进行冻结30min后,取出血液标本进行融化,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分离,转速为4000r/min,离心5min,将溶血血清分离;非溶血组的血液标本在常温下放置60min后,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分离,转速为4000r/min,离心5min,将血清分离。
  1.3 临床生化检验项目
  使用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验常见的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包括碱性磷酸酶(ALP)、血糖(GLU)、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氨酰转肽酶(γ-G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酸(UA)、乳酸脱氢酶(LDH)、尿素氨(BUN)、肌酐(Cr),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差异性。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溶血组的ALP、GLU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非溶血组,TBIL、DBIL、γ-GT、ALT、AST、UA、LDH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溶血组;上述两组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UN、GLU、Cr表达水平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在临床生化检验中,溶血现象是指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外渗的过程;血液标本有物理化学因素的刺激处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溶血[2]。大量研究表明,溶血现象作为临床生化检验的独立影响因素,可干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准确检验生化检验项目水平。随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广泛应用于检验检验生化检验项目,在采用真空管采集血液标本过程中及血液标本处理分离血清过程中,易出现溶血现象,红细胞逸出物对临床检验结果造成严重影响。刘海燕[3]等研究认为,血液标本处理方式对血液标本的溶血会造成影响,红细胞受损性溶血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显著低于正常水平。李春艳[4]等研究指出,溶血现象可影响ALP、GLU、TBIL、DBIL、γ-GT、ALT、AST、UA、LDH表达水平,导致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降低。本研究中,溶血组的ALP、GLU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非溶血组,TBIL、DBIL、γ-GT、ALT、AST、UA、LDH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溶血组;上述两组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张艳萍[5]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提示溶血可影响大多数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检验结果。对此,在临床生化检验中应合理处理血液标本,避免血液标本出现溶血现象,对于提高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在血液标本的采集、处理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做好采集前的准备工作,准确把握血液标本的采集时间、采集部位、采集标本量;压脉带捆绑程度应适当、不可反复穿刺、确保抽血注射器和保存器皿无菌干净、血液标本可直接冷藏处理;在血液标本采样后,应尽快进行血清分离处理,完成临床生化检验。
  综上所述,溶血可影响大多数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检验结果,临床生化检验中应合理处理血液标本,避免血液标本出现溶血现象。
  参考文献
  [1]张长庚,严香菊,姚新洁等.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的探讨[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4,21(4):487-488.
  [2]陈滔.溶血标本影响肝功能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4,12(13):60-60,61.
  [3]刘海燕.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的观察及预防对策[J].当代医学,2011,17(27):33-34.
  [4]李春艳.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探究120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9):288.
  [5]张艳萍.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06(29):135-136.
  作者简介:朱珠 1984.12.07 女 检验师 籍贯皖合肥 本科 研究方向 临床生化检验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 :探讨对住院治疗的妇科急腹症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2013 年 9 月~ 2014 年 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120 例妇科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 120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 60 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
【摘 要】 目的 研究分析舒适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我院2015年2月-2016年6月收治的83例在我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将8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42例,对照组为41例。患者年龄平均为28-67岁(47.5±2.3)。研究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舒适性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性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护理。两组患者基本资
【摘 要】 目的:探索首发高血压患者给予心理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5年2月间本科室接收的首发高血压患者200例,根据随机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成参照组(n=100)与护理组(n=100)。参照组患者提供常规临床护理服务,护理组则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情绪状态变化。结果:护理组患者干预后的SAS与S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参照组(
目的 了解中宁县小学生营养状况,加强对学生的膳食指导,为开展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综合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中宁县城镇和乡村各3所小学共计8765份学生体质检查资
【摘 要】 目的:对妊娠糖尿病孕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体会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随机的方式将全部孕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患者15例。给予对照组孕妇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融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以及药物方面的治疗护
【摘 要】 目的 探讨案例式教学在急救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3级护生90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护生采取传统实验教学方法,观察组护生在急救护理实验中引入案例式教学方法,分析评价两组护生的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生在认知(C)、情感(A)、精神运动(P)等三个领域的各项内容评价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案例式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