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实施以来,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师生交往互动教学成为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一致关心的问题,目前,在生态课堂上仍然存在师生互动环境不佳、学生参与度不高、师生互动效果不佳等问题,我们认为,这就要在营造"生态环境"、注重学生参与度策略的改变及教学策略改变为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师生互动;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623.5
小学数学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学科,数学的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还要兼顾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等。近几年,随着新课标的广泛实施与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师生互动与交流受到广泛的关注。如何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加强师生互动,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就对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对小数学生态课堂师生交往动动做几点思考。
一、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师生交往互动的要求
生态课堂是以生态学理念营造的,和谐、自主、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课堂。它是近几年被提出来的,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注重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成为课堂的主人。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用不着教",指的就是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生态课堂要求不仅要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还应以自主为基调,通过"师"与"生"间的相互交流、思想的传递,达到课堂上的"生态"平衡。这就要求小学数学的教育工作者要在课堂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充分引导学生去思考,而不是单纯地教授学生知识。
二、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师生交往互动目前存在的问题点
(一) 师生互动环境不佳
我们在对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学生座位摆放中发现,多数学校仍保留传统的秧田式摆放,并没有实旋U型、半圆形式,这种传统秧田式摆放仍旧以教师为课堂的中心,学生为听授者,不利于师生间的互动。
(二) 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有的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学生没有明确合理的分工,组长没有起到教师助手的作用,小组学习成了优秀学生的展示的舞台,其他学生成为听众,并没有使全部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
(三) 师生互动效果不佳
在对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我们发现,师生间的互动效果不理想。有的教师仍然采用老式教育方法,作业反馈形式较为单一,师生互动仍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为主,没有达到有效的互动,更谈不上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三、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师生互动的几点思考
(一) 营造生态课堂"环境"
我们建议,可以改变传统秧田式的课桌摆放形式,改为U形或半圆形,教学过程中,教师多走入学生当中,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可多采用多媒体等较为先进的技术,教学手段多样,通过直观的表现,为学习内容营造"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取"生活情境"联想法,唤起学生原有的经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进行乘法学习时,我们以六一儿童节作为背景,全班要摆放鲜花,一个花台横放6盆,竖放5盆,可以摆放几盆?
(二) 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
1. 让学生"说数学"
"说数学"是指进行数学交流,这是为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构建的平等、自由的平台。这里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的关键点。比如说,在进行"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学生多受到"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影响,在数的个位上来找答案,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一起讨论,寻找答案。孩子的思维比较活跃,在交流过程中,能够很快走出思维的误区,通过对"能被3整除的数"的汇总,发现问题点。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自己来说出自己的发现。
2. 让学生"做数学"
"做数学"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使学生获得大量感性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拓展学习思维。如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时候,我们让学生自己制作三角形道具,教师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用剪刀平移推导,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充分动手,加深了记忆,比单纯由教师讲解,学生领会更容易记住。
3. 让学生"用数学"
数学是一个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新课标也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出发,让数学与生活实践充分结合。在数学生态课堂的学习中,师生与生活资源的互动,通过对生活实践的回顾,让学生充分理解学习内容。如在学习"小数的加减法"的时候,以到超市帮妈妈买文具为例,以铅笔0.75元一支,问如果现在有10元钱,可以买多少支。有的学生有生活经历,就开始积极的思考。还可以让学生拿出超市购物的小票,自己来复习、检验课堂学习的效果。
(三) 注意教学策略的改变
1. 注重教学主体的个体差异性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教学,使每个小组形成一个"小班",教师应深入到每个小班当中,可以充分了解每个同学的学习进展,这样可以针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促进共同提高。
在小组学习中,注意合作的培养,各小组组长在领会课堂知识的时候,要对同组同学进行指导,通过小组成绩作为小组考评的标准,拉动其他同学的学习。
2. 注重交流互动形式的多样性
采用多种交流形式,如自主倾诉式交流、复述式交流、体验感悟式交流、争辩式交流、总结式交流等。自主倾诉式交流主要是指让学生自己通过运算,得出结论,将自己的思路告知大家,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时候,备感骄傲;复述式交流是指学生将操作过程用语言表述出来;体验感悟式交流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将在小组合作的切身感受、体验倾诉出来,从而深化理解;争辩式交流是让学生通过辩论的形式,使思维发生碰撞,可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吸引力;总结式交流是在以上几个交流后,对所学内容达成共识,形成总结的交流形式,这种交流形式可升华学生所学的知识点。
总之,新课标实施以来,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更为重视师生交往互动,其互动形式要注重生态课堂"生态环境"的营造,注重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及教师教学策略的改变,以提高师生互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冯晓萍.数学生态课堂中的多维互动情智共生[J].小学教学研究.2012,8:38-39.
[2]陈惠芳.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师生交往互动的新思考[J].上海教学科研.2011,4:68-69.
[3]杨雪,关文信.互动共生:生态哲学视域下课堂教学环境的内在机制[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2010,6(23):98-99.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师生互动;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623.5
小学数学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学科,数学的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还要兼顾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等。近几年,随着新课标的广泛实施与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师生互动与交流受到广泛的关注。如何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加强师生互动,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就对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对小数学生态课堂师生交往动动做几点思考。
一、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师生交往互动的要求
生态课堂是以生态学理念营造的,和谐、自主、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课堂。它是近几年被提出来的,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注重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成为课堂的主人。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用不着教",指的就是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生态课堂要求不仅要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还应以自主为基调,通过"师"与"生"间的相互交流、思想的传递,达到课堂上的"生态"平衡。这就要求小学数学的教育工作者要在课堂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充分引导学生去思考,而不是单纯地教授学生知识。
二、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师生交往互动目前存在的问题点
(一) 师生互动环境不佳
我们在对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学生座位摆放中发现,多数学校仍保留传统的秧田式摆放,并没有实旋U型、半圆形式,这种传统秧田式摆放仍旧以教师为课堂的中心,学生为听授者,不利于师生间的互动。
(二) 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有的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学生没有明确合理的分工,组长没有起到教师助手的作用,小组学习成了优秀学生的展示的舞台,其他学生成为听众,并没有使全部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
(三) 师生互动效果不佳
在对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我们发现,师生间的互动效果不理想。有的教师仍然采用老式教育方法,作业反馈形式较为单一,师生互动仍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为主,没有达到有效的互动,更谈不上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三、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师生互动的几点思考
(一) 营造生态课堂"环境"
我们建议,可以改变传统秧田式的课桌摆放形式,改为U形或半圆形,教学过程中,教师多走入学生当中,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可多采用多媒体等较为先进的技术,教学手段多样,通过直观的表现,为学习内容营造"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取"生活情境"联想法,唤起学生原有的经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进行乘法学习时,我们以六一儿童节作为背景,全班要摆放鲜花,一个花台横放6盆,竖放5盆,可以摆放几盆?
(二) 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
1. 让学生"说数学"
"说数学"是指进行数学交流,这是为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构建的平等、自由的平台。这里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的关键点。比如说,在进行"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学生多受到"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影响,在数的个位上来找答案,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一起讨论,寻找答案。孩子的思维比较活跃,在交流过程中,能够很快走出思维的误区,通过对"能被3整除的数"的汇总,发现问题点。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自己来说出自己的发现。
2. 让学生"做数学"
"做数学"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使学生获得大量感性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拓展学习思维。如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时候,我们让学生自己制作三角形道具,教师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用剪刀平移推导,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充分动手,加深了记忆,比单纯由教师讲解,学生领会更容易记住。
3. 让学生"用数学"
数学是一个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新课标也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出发,让数学与生活实践充分结合。在数学生态课堂的学习中,师生与生活资源的互动,通过对生活实践的回顾,让学生充分理解学习内容。如在学习"小数的加减法"的时候,以到超市帮妈妈买文具为例,以铅笔0.75元一支,问如果现在有10元钱,可以买多少支。有的学生有生活经历,就开始积极的思考。还可以让学生拿出超市购物的小票,自己来复习、检验课堂学习的效果。
(三) 注意教学策略的改变
1. 注重教学主体的个体差异性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教学,使每个小组形成一个"小班",教师应深入到每个小班当中,可以充分了解每个同学的学习进展,这样可以针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促进共同提高。
在小组学习中,注意合作的培养,各小组组长在领会课堂知识的时候,要对同组同学进行指导,通过小组成绩作为小组考评的标准,拉动其他同学的学习。
2. 注重交流互动形式的多样性
采用多种交流形式,如自主倾诉式交流、复述式交流、体验感悟式交流、争辩式交流、总结式交流等。自主倾诉式交流主要是指让学生自己通过运算,得出结论,将自己的思路告知大家,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时候,备感骄傲;复述式交流是指学生将操作过程用语言表述出来;体验感悟式交流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将在小组合作的切身感受、体验倾诉出来,从而深化理解;争辩式交流是让学生通过辩论的形式,使思维发生碰撞,可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吸引力;总结式交流是在以上几个交流后,对所学内容达成共识,形成总结的交流形式,这种交流形式可升华学生所学的知识点。
总之,新课标实施以来,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更为重视师生交往互动,其互动形式要注重生态课堂"生态环境"的营造,注重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及教师教学策略的改变,以提高师生互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冯晓萍.数学生态课堂中的多维互动情智共生[J].小学教学研究.2012,8:38-39.
[2]陈惠芳.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师生交往互动的新思考[J].上海教学科研.2011,4:68-69.
[3]杨雪,关文信.互动共生:生态哲学视域下课堂教学环境的内在机制[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2010,6(23):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