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眼视光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应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采取与医院、企业实施产学结合的联合办学模式等三个方面入手,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眼视光专业人才。
关键词:眼视光专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从2007年开始,笔者担任了长沙卫生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眼视光专业的教学和带教实习任务,深入教学实习第一线,了解了眼视光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笔者深深感觉到,如何针对市场变化和问题,培养应用型眼视光专业人才是高职院校所面临的迫切问题。
一、眼视光相关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情况调查
1.眼视光相关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统计数据,目前湖南省约有4000家眼镜行(店、公司),长沙地区约有600家眼镜行(店、公司)。按照行业要求,平均每家店应拥有2名视光师,而湖南省目前高级验光员仅有40多名,90%的从业人员未受过专业培训,加上全省二级以上医院眼视光中心98%以上为未受过专业培训的社会人员承包,导致的直接结果是,眼镜行业80%以上的屈光检查记录仅有验光结果,而没有进行视功能检查;验光不准确,眼镜装配质量不合格发生率很高,部分地区眼镜装配质量不合格率竟高达60%以上;有关眼镜的投诉很多涉及眼睛健康、视力保健、验配、产品质量等一系列问题。
2.高职院校眼视光专业人才培养情况调查
笔者对本校2007年毕业至今的51名三年制眼视光(中专)毕业生采用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目前从事工作种类、工作地点、对视光行业的看法等。从反馈结果看,51名中专毕业生中,目前有35人从事视光相关工作,占68.6%,16人从事营销或改行做其他工作,占31.4%。从事视光工作的35人中,30人对视光仍然感兴趣,其中27人表示愿意继续提高学历层次或加强专业培训。从眼视光专业市场新变化以及毕业学员调查问卷可以看出,湖南省包括长沙市在内对眼视光专业人才需求仍有较大缺口,迫切需要相關院校提高眼视光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层次,满足行业发展对高职院校眼视光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二、高职院校眼视光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策略
1.优化理论课程设置,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在制定眼视光专业培养方案时,应紧贴市场变化,一方面注重打牢学生理论知识基础,另一方面应与医院、大型眼镜店等相关院企联合设置实训实习等实践环节课程设置,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在基础理论课程设置上,要突出“厚基础、宽口径”的课程体系结构,将眼科学基础和视光学基础紧密结合,相互渗透与交叉融合,实行医理结合、多学科结合,使学生专业知识结构趋向科学合理。在实践环节课程设置上,建立起“校内演示模拟,校外实习实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校内校外的实践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强烈能力需求,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2.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培养模式,培养一支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医卫类高职院校教师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科学理论知识基础,但实际临床经验不足。一方面,高职院校要选派自己的相关专业如眼科、五官科老师深入医院、眼镜店等进修验光和配镜技术、眼镜装配技术等,使学校教师能够了解市场变化和最新技术,加强教师自身实践能力培养。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聘请院企医生、技师负责眼视光技术专业验光技术、配镜技术等专业课的理论讲授和实训,充分发挥其临床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优势,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市场就业需求、企业文化等情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积极适应市场需求,拓展院校与企业医院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
高职院校眼视光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是职业型、就业型,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积极拓展人才培养渠道,采取与医院、企业单位相互联合、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与医院、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实现人力资源、教学设备、教学场地等资源共享,签订学生实习、就业协议,采取订单式培养。例如,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建立由院校、医院和企业共同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使学校的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与行业、企业需求有机衔接;在学生就业和继续教育上,签订就业协议,提高就业率,为医院企业人才进行继续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能力素质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黄素宁,李东风. 坚持校企联合办学 培养眼视光技术专业实用人才[J]. 卫生职业教育,2011(10).
[2]王 林,刘 钰.对眼视光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9(12).
关键词:眼视光专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从2007年开始,笔者担任了长沙卫生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眼视光专业的教学和带教实习任务,深入教学实习第一线,了解了眼视光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笔者深深感觉到,如何针对市场变化和问题,培养应用型眼视光专业人才是高职院校所面临的迫切问题。
一、眼视光相关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情况调查
1.眼视光相关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统计数据,目前湖南省约有4000家眼镜行(店、公司),长沙地区约有600家眼镜行(店、公司)。按照行业要求,平均每家店应拥有2名视光师,而湖南省目前高级验光员仅有40多名,90%的从业人员未受过专业培训,加上全省二级以上医院眼视光中心98%以上为未受过专业培训的社会人员承包,导致的直接结果是,眼镜行业80%以上的屈光检查记录仅有验光结果,而没有进行视功能检查;验光不准确,眼镜装配质量不合格发生率很高,部分地区眼镜装配质量不合格率竟高达60%以上;有关眼镜的投诉很多涉及眼睛健康、视力保健、验配、产品质量等一系列问题。
2.高职院校眼视光专业人才培养情况调查
笔者对本校2007年毕业至今的51名三年制眼视光(中专)毕业生采用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目前从事工作种类、工作地点、对视光行业的看法等。从反馈结果看,51名中专毕业生中,目前有35人从事视光相关工作,占68.6%,16人从事营销或改行做其他工作,占31.4%。从事视光工作的35人中,30人对视光仍然感兴趣,其中27人表示愿意继续提高学历层次或加强专业培训。从眼视光专业市场新变化以及毕业学员调查问卷可以看出,湖南省包括长沙市在内对眼视光专业人才需求仍有较大缺口,迫切需要相關院校提高眼视光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层次,满足行业发展对高职院校眼视光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二、高职院校眼视光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策略
1.优化理论课程设置,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在制定眼视光专业培养方案时,应紧贴市场变化,一方面注重打牢学生理论知识基础,另一方面应与医院、大型眼镜店等相关院企联合设置实训实习等实践环节课程设置,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在基础理论课程设置上,要突出“厚基础、宽口径”的课程体系结构,将眼科学基础和视光学基础紧密结合,相互渗透与交叉融合,实行医理结合、多学科结合,使学生专业知识结构趋向科学合理。在实践环节课程设置上,建立起“校内演示模拟,校外实习实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校内校外的实践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强烈能力需求,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2.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培养模式,培养一支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医卫类高职院校教师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科学理论知识基础,但实际临床经验不足。一方面,高职院校要选派自己的相关专业如眼科、五官科老师深入医院、眼镜店等进修验光和配镜技术、眼镜装配技术等,使学校教师能够了解市场变化和最新技术,加强教师自身实践能力培养。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聘请院企医生、技师负责眼视光技术专业验光技术、配镜技术等专业课的理论讲授和实训,充分发挥其临床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优势,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市场就业需求、企业文化等情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积极适应市场需求,拓展院校与企业医院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
高职院校眼视光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是职业型、就业型,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积极拓展人才培养渠道,采取与医院、企业单位相互联合、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与医院、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实现人力资源、教学设备、教学场地等资源共享,签订学生实习、就业协议,采取订单式培养。例如,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建立由院校、医院和企业共同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使学校的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与行业、企业需求有机衔接;在学生就业和继续教育上,签订就业协议,提高就业率,为医院企业人才进行继续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能力素质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黄素宁,李东风. 坚持校企联合办学 培养眼视光技术专业实用人才[J]. 卫生职业教育,2011(10).
[2]王 林,刘 钰.对眼视光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