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助力城市文化建设实践探索

来源 :河北科技图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bo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为促进全民阅读,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助力城市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公共图书馆在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具有文化载体、城市文化象征以及文化建设基地的作用。以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助力城市文化建设的实践为例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城市文化建设;滨海新区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0.0039
  1 引言
  
  城市文化建設是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的助推器,是现代化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公共图书馆在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是基础性的公益文化服务机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主力军作用,一直以来都承担着全社会文化信息传播的重任。因此,公共图书馆有责任、有义务不断整合自身优势资源,提升服务水平,开展全民阅读,创建书香城市,助力城市文化建设。公共图书馆作为基础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信息服务,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了城市文化软实力。因此,公共图书馆有效地助推了城市文化的发展,在现代城市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公共图书馆助力城市文化建设的价值和作用
  
  城市文化的特征、水平和模式,最终都会在公共空间的内涵和结构、规模和数量中得到体现[1]。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文化发展的重任,需要不断地有效推动城市文化建设。
  2.1 公共图书馆是城市文化的载体
  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博物馆、美术馆等其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共同发挥作用,共同承担起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中国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的责任[2]。“十三五”期间,国家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社会风尚,保障公民的基本公共文化权利。公共图书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和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3]。公共图书馆是从古代的藏书楼发展而来的,收集了古往今来的重要文献资源,是人类文化遗产的宝库。这些文献资源是人类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对研究历史具有重要作用,为城市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4]。公共图书馆向所有民众开放,服务对象广泛,包括不同职业、年龄和文化程度的读者。公共图书馆向普通民众提供了探索知识、再教育、自我学习等诸多种类的文化产品和娱乐文化活动,提高了民众文化修养,推动了城市文化建设。因此,对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功能进行拓展和延伸,可以使公共图书馆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5]。
  2.2 公共图书馆是城市文化的象征
  从建筑角度来说,公共图书馆是城市的一个重要文化设施。作为市民文化娱乐休闲的重要场所,为了更好地吸引大众,设计师会融入更多的设计理念,从而使其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很多城市的公共图书馆显然已经发挥着这样的作用。从自身形象的角度来讲,图书馆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展示,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城市的文化品位、文化含量、文化积累往往是通过其折射出来的[6]。当今世界,现代化城市大都是文化发达的都市,公共文化设施齐全完备,文化产业发达,拥有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文化剧院等文化标志性建筑物。公共图书馆是传播文化知识的公共设施,保存着社会重要的文化遗产,起着传播知识、传承优秀文化和提高市民文化素质的作用。因此,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水平、普及程度、利用效果往往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文化、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国内外不断涌现出一批外表设计独特、功能齐全、现代化的公共图书馆,例如,赫尔辛基的新中央图书馆Oodi、英国不列颠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新加坡国家图书馆,以及我国的国家图书馆、苏州图书馆和苏州第二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深圳图书馆、广州图书馆、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中新天津生态城图书档案馆等,无不向世人展示着国际大都市的风采与魅力。
  2.3 公共图书馆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基地
  公共图书馆是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基地,在城市建设中承担着文化建设的重任。公共图书馆在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保障基础服务高品质的同时,不断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内涵,创新服务模式,开展更丰富的阅读推广活动,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承,引导全民阅读大环境,助力城市文化建设。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有助于普通民众养成阅读和利用图书馆的习惯,同时促进民众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从而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素养,建立文化自信,彰显文化品质。目前,各级公共图书馆实现无闭馆日,全面免费服务,服务对象也具有了广泛的社会性,使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参与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如讲座、读书会、论坛、沙龙、展览、创意文化活动等等,创建全民阅读氛围,建设书香城市。
  3 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助力城市文化建设实践
  
  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自2017年10月开馆以来,备受国内外关注。图书馆不断发挥其资源、建筑特色优势,做好基础服务,创新、创意服务内容和方式,提升内涵,打造了天津滨海新区特有的文化品牌。同时,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程中,滨海新区图书馆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助推着滨海新区城市文化建设。
  3.1 发挥建筑特色优势
  从一个图书馆读一座城市,从一座城市读一种文化,优秀的图书馆必定是优秀城市的“专著”。天津市滨海新区图书馆在建筑设计上非常有创意,被称作“滨海之眼”,吸引了很多民众走进图书馆。图书馆的中庭是整个建筑的核心,作为共享空间,34级白色波浪型平台构成的“书山”营造出超现实的梦幻空间。在这里,人与书、空间与符号,共同构成了独具文化特质的新型场景。整个中庭空间体现了“观乎天地,无限延伸”的超现实未来图书馆概念,多层次多角度不断变化的视觉冲击力传导了图书馆“助推社会发展第三空间”的价值理念。 滨海新区图书馆已成为了天津城市的文化地标,国内外著名媒体把它誉为“世界上最酷的图书馆”“每个爱书人梦寐以求的地方”“全球终极图书馆”,称其改变了大众对图书馆已经衰落了的看法。美国《时代》周刊将滨海新区图书馆列为2018年世界最值得去的100个地方之首,也是著名的网红打卡地。   滨海新区图书馆是滨海文化中心一期工程“五馆一廊”中最先开放的设施,也是天津市最大的文化综合体当中最主要的公益性文化机构之一。从建筑设施到服务环境,新馆的落成无不改变着滨海新区文化的氛围,世界各地的民众走进滨海新区,展现城市文化名片的价值。滨海新区图书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新需求,积极探索文旅深度融合,成为中国当代图书馆最具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地标,为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成功案例。
  3.2 以优引优,开展全民阅读
  建筑特色优势是先天条件,使其成为了文化地标。滨海新区图书馆以此为突破口,不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引导民众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创建全民阅读的氛围,提升内涵服务,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发挥持久高强度的渗透作用。滨海新区图书馆开展了诸多丰富的阅读推广活动,包括读遍书山品牌阅读推广活动、滨海市民文化讲堂、社区小讲堂、同心讲堂、新技能课堂、沉浸式话剧、音乐沙龙——你的第一场音乐剧、交响音乐读书会,以及“成长·创意·特色”为定位的展览、学海微学院、书山阅读营、SUNDAY绘讲故事屋等。2018-2019年举办活动千场,累计受众60万余人,从场次到参与人数较之新馆开放之前增加了近三倍,与读者黏合度不断增加,聚集了大批阅读爱好者,引领更多人开始阅读。
  滨海市民文化讲堂是滨海新区图书馆主办的公益讲座主要品牌,定位是立足本馆平台和合作的社会资源,面向广泛读者,传播先进文化。讲座开设理论、生活、节日三个主题系列,并与多部门合作开展活动,如与滨海新区区委宣传部合作开设“滨海基层民生课堂”,与天津市社科联合作开设“理论超市”。同时,以“主题订制+兼容开放”的形式提供精准服务。在定制单位中,机关、学校对滨海市民文化讲堂关注度较高,图书馆邀请天津市社科联专家资料库的优秀讲师,开设了“竹枝词里的天津风物”“诵读经典爱中华系列讲座”等百余场,传承了优秀文化,发挥着意识形态引领的作用。另外,2019年7月为丰富滨海新区市民夜晚文化生活,滨海新区图书馆与各书友会、读书会合作,组织晚间读书活动,开设了学海微学院主题阅读推广活动,通过导读分享、交流讨论的形式,加深读者对书籍的理解和感悟,提升阅读能力,增进个人成长。学海微学院第一课与王玉兴书友会合作,书友们共读《孟子》 ,品读经典文化,共同分享和体会孟子的思想与智慧。
  滨海新区图书馆的全民阅读交流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利于民众学习文化,掌握阅读技能,提升文化素养,滋养文化品质。
  3.3 创意服务,引领城市文化
  滨海新区图书馆利用建筑创意和活动形式创新等为滨海市民和儿童推出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和活动,吸引了大量读者走进图书馆,爱上阅读。
  一是利用建筑造型特点结合空间服务创新理念,打造了阅读分享与书目推荐为主的跨界融合阅读推广活动——读遍书山,分为“荐读”“品读”“朗读”三个板块,内容连贯、递进展开。既有作家作品的分享会和赏读会,又有普通读者走进直播间的书目推荐、面对面的线下品读会,更有各个层级朗读爱好者的精彩朗读,聚集了一大批阅读爱好者,组建了书山书友团队,一定程度上起到滨海新区文化的风向标作用。图书馆的创意活动还有引领社会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插画展,书山上上演的交响音乐读书会、沉浸式话剧、读书快闪等一系列活动,增强了公众对文化需求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读者体验感不断提升。
  二是滨海新区图书馆已经建成三级服务网络体系,以滨海新区图书馆为总馆,街镇分馆和居村基层服务点全面覆盖,构建15分钟图书馆服务圈,总体建成内容丰富、参与便捷、运行活跃的体系化服务网络。汽车图书馆流动服务作为基层服务点的有效补充,为居民送去最贴近的服务。2019年4月23日运行至今已覆盖全区近33个社区、基层点,包括没有建立图书馆基层服务设施的农村和城市社区、偏远学校、基层部队、密集型企业等,已服务500余次,借阅近7 000册图书,服务人数达到了近万人。三级服务网络的构建,让居民就近享受到阅读服务,通过流动服务车对文化活动的宣传,市民能够更多地学习和参与,提升了整体文化素质。
  三是在滨海新区政府的支持下,滨海新区图书馆与中国著名作家蒋子龙老师的团队合作,建立了馆中馆—蒋子龙文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与社会组织合作的创新实践,进一步推动天津改革开放文学品牌发展,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文学馆内珍藏了蒋子龙先生著作出版的书籍,以及蒋先生发表在报刊、杂志上的文学作品、曾获得的奖杯、证书等,更有蒋子龙先生的文学创作手稿,通过展示让读者走进文学创作的广阔空间,体会文学的力量,以创作出更多的有关滨海新区的文化作品,助力新区城市文化建设。
  4 公共图书馆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途径思考
  4.1 创建现代化城市文化空间
  现代城市文化区别于传统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它能为人们接受、处理、传递文化信息,提供较之先前远为广阔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公共空间[7]。图书馆作为城市开放型的公共文化空间,服务空间有着独特的文化氛围,具备了强大的公共领域的功能,成为市民日常文化生活的最佳选择。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是滨海文化中心一期工程“五馆一廊”中最先开放的设施,也是天津市最大的文化综合体当中最主要的公益性文化机构,每天读者络绎不绝,从2017年10月开馆至今,接待了读者访问人次已达500多万,日均读者入馆6 000多人次。滨海新区图书馆塑造了最受欢迎的城市文化空间,为滨海市民提供了高品质的文化场所,文化自信逐步彰显。
  4.2 完善图书馆服务体系
  随着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逐步走向成熟,已经逐步保障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平等性和均衡性,成熟的经验有苏州模式、嘉兴模式、深圳的“图书馆之城”等。滨海新区2017年制定并启动《滨海新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区总馆、街镇分馆、居村基层服务点三级图书馆服务体系,创建滨海模式。滨海新区图书馆作为区属公共图书馆首当其冲,目前已经具备街镇分馆、机构分馆20余个,基层服务点300多个,辅助的汽车图书馆流动服务也已经制度化。完善的图书馆服务体系是确保居民平等享有公共文化服务的保障,也是提升居民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从而提升城市文化的整体水平。   4.3 构建个性化服务平台
  个性化服务平台的构建是精准服务的重要手段,图书馆作为公共服务空间,需要不断满足公众多元的文化需求。“滨海之眼”和“书山”组成的中庭区域是滨海新区图书馆不一样的空间,独具个性,为那些于生活之外眺望诗和远方的读者提供了个性交流空间。另外,传统的阅读空间便是读者安静读书的圣地。2018年开始,滨海新区图书馆不断拓展服务功能,馆中馆——音乐图书馆、蒋子龙文学馆相继对外开放,未来的人工智能馆也在规划中,让音乐爱好者、文学爱好者、人工智能崇尚者都可以在书海中畅游,让我们的城市文化更加多元和丰富。
  4.4 大力开展创意服务
  图书馆创意服务是指运用图书馆特色服务模式将各种知识进行创造性的融合提升并传递给读者,使图书馆成为储备、传递和利用创意的平台。图书馆创意服务的理念就是通过图书馆服务使读者把自身的想象力和创意转化为可实践的活动,从而激发读者想象力、指导实践并创造价值。公共图书馆要利用创意服务充分挖掘馆员和用户的隐性知识,并将隐性知识社会化和显性化[8],让城市文化建设具备新颖性和独特性,发挥城市文化发展的支柱作用,推动城市文化建设走向更高的水平。滨海新区图书馆的建筑创意、空间拓展功能创意、活动创意,无不吸引民众参与到阅读中来,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有力支撑,使这座建筑具备长久的生命力,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发挥长效作用。
  5 结语
  
  公共图书馆把自身具备的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延伸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9],通过创建现代化的城市文化空间,不断发展创意服务,打造完善的高质量图书馆服务体系和个性化服务平台,在城市文化建设中传承与创造出优秀的文化底蕴,努力助力城市文化建设,公共图书馆必将更多地服务和造福于社会。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其资源优势和平台优势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圖书馆转型发展的多样化进程中,图书馆要利用新技术,发挥好、利用好、开发好我们的服务平台,主动融入城市文化服务体系,助力城市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杨贤林.公共图书馆推进城市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1):18-2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EB/OL].[2020-02-02].http://www.gov.cn/xinwen/2016-2/26/content_5152772.htm.
  [3] 杨洪江,彭春恒.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定位与使命[J].大众文艺,2015(18):211-212.
  [4]张兰兰.公共图书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定位[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4):276-277.
  [5]张纪影.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图书馆主体服务功能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4(5):19-23.
  [6]宋军,王军.积极发展西安公共图书馆 推进城市文化建设[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6):42-44.
  [7]胡小武.城市共享空间的“共享价值”与“社会创新”——纽约公共图书馆的启示[J].河北学刊,2019(2):180-186.
  [8]王敏,徐宽.美国图书馆创客空间实践对我国的借鉴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12):97-100.
  [9]张岩.公共图书馆与城市文化建设——深圳图书馆参与深圳学术文化构建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13,3(2):73-77.
  作者简介:潘丽凤(1981-),女,硕士,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读者服务与阅读推广。
  (收稿日期:2020-02-30 责任编辑:张静茹)
  Abstract:As public welfare cultural service organization, public libra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nationwide reading promotion,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urban culture construction. Public library has the functions of culture carrier, urban culture symbol and the culture construction base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culture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actice of urban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Library, and proposes several ways of public library participating in urban culture construction.
  Keywords:Public Library; Construction of City Culture; Binhai New Area Library
其他文献
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公共图书馆在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和传承红色基因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新时代公共图书馆需要着力探索如何优化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容和形式、拓宽红色文化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模式,让红色精神深入人心,实现其自身价值。介绍了广西桂林图书馆红色文化资源建设和红色文化服务推广的实践案例,对当下公共图书馆红色文化服务的现状进行了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红色文化
期刊
摘要:口述历史与真人图书馆在公共图书馆服务领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文章基于邯郸市图书馆开展“口述邯郸文化历史”真人图书馆服务实践,研究口述历史与真人图书馆的有效整合方式,解决口述历史只能在实力雄厚的大型图书馆开展和普通读者不便参与、限制广泛推广利用的问题,激发口述历史在中小型公共图书馆服务实践中的生命力,促进记忆资源建设的开展。  关键词:口述历史;真人图书馆;记忆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8.
期刊
摘要:丹麦社区图书馆通过建立Gellerup社区中心的方式,提供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的社区信息服务。利用网络调查方法,阐述丹麦Gellerup社区中心的设立、社区中心的战略规划以及合作机构与服务内容,对我国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创新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社区图书馆;社区信息服务;机构合作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
期刊
摘要:口述史资源建设能有效拓展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范围、完善高校学科知识体系建设及促进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发挥。调研了国内部分“双一流”高校口述史资源建设情况,并以北京协和医学院图书馆院士口述史资源建设实践为例进行了探析。提出口述史资源建设的举措,包括推进口述史资源建设流程科学化、规范口述史资源采集标准化、提倡各单位联合共建共享以及凝聚一批有情怀的图书馆馆员。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口述史;资源建
期刊
摘要:图书馆总分馆制源于西方,经过近几十年的创新发展,已成为一种较成熟的图书馆服务管理模式。我国图书馆界近年来也开始进行总分馆制建设,并不断探索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延伸和拓展。实践表明在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统一规划与管理,跨界整合图书资源,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大力发展文化志愿服务,推动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的延伸和拓展。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目标。建好农家书屋,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是实现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结合湖北省农家书屋建设实践,对省级及省级以下公共图书馆发挥业务主导特长,建好农家书屋助力乡村振兴,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乡村振兴;农家书屋;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
期刊
摘要:高校阅读推广活动有其特殊性,应根据高校服务教育教学及读书育人的需求构建一定的模式,便于大范圍推广。唐山学院图书馆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出了定制式阅读推广模式、嵌入式阅读推广模式以及社团分享模式。文章就新型阅读推广模式的效果、适用性及存在问题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推广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
期刊
摘要:挖掘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是当代图书馆的使命之一。文章详细阐释了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华夏复兴,衣礼偕行”汉服文化推广活动开展情况,分析其在思路定位、过程实施等方面的创新实践探索,以期对高校图书馆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践行中华传统文化爱国教育以及打造新时代图书馆形象等方面提供实践借鉴。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中华传统文化;文化育人; 阅读推广  中图分类号:G258.6;G252
期刊
摘要:将青少年学生的数字阅读活动与信息素养技能学习相结合,提出一种交互式的信息素养培育模式。通过依托小组合作完成一系列趣味性强、有挑战性的数字阅读活动,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正确检索知识和内容,学习运用检索技巧和信息工具。该活动在培育青少年学生的深层思维阅读与高阶能力信息素养的同时,有效激发了青少年学生的求知欲望,对青少年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信息素养;数字阅读
期刊
摘要:通过网络调查法和文献调研法对东莞图书馆读者留言事件的发生过程和影响效果进行分析。以东莞图书馆读者留言事件为切入点,分析东莞图书馆对读者留言事件开展营销服务成功的原因,提出了图书馆开展事件营销的建议。  关键词:突发事件;图书馆;事件营销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1.0037  0 引言  近年来,图书馆界对营销服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