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欣赏中学会反思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zxhz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工作既包括传授知识文化,也承担着教育学生的责任,也就是“解惑”。这个“解惑”指目前教学中承担的德育任务。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想正处在一个萌发的阶段,对很多现实问题都缺乏具体的概念,如何通过对学生的欣赏,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反思,促使其反思能力的提升成為教学研究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教师;学生;欣赏;反思;对比
  欣赏是一种感悟美、吸取经验的过程,也是人生态度的积极体现。生活是一面镜子,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事物,它就会呈现美丽,反之则呈现丑陋。因此,在欣赏的目光和氛围中学习生活,我们会更加愉悦自信地做好我们该做的一切。而教师在学生享受欣赏的过程中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能够在欣赏他人和评价自我的对比中发现自身不足,引发反思,能使教学活动事半功倍。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一般认知发展包括认知能力的发展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深刻的反思活动。因此,通过引导学生在欣赏中反思自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实现自我的提升和完善。而如何使学生在欣赏中实现自我反思的目的,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两点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反思动力
  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有趣的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亲临问题焦点,自觉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反思热情,促发学生的反思需求。例如,在“图形的组合和拆分”的信息技术课上,学生正在欣赏之前绘制的图画,不少学生对其他同学大胆的绘制都发出了感叹声,还有偷偷表扬同桌的:“你看大家都觉得你画得好看!”“喂,你怎么想到的呢?”等。这时老师拿出一张绘制好的样图,稍稍地将头部进行了移动,发现画像中的人物五官和头部错位了,并让学生讨论要怎样才能够让头不再移动时,有学生说:“把五官依次移动就行!”老师微笑不做回答,这时又有学生说:“可以组合啊!”此时老师就让这位同学上台演示,并询问他怎么知道这个方法的,他非常腼腆地说:“我有提前预习。”此时,学生不约而同地响起了掌声。在这一过程中,老师首先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明确了学生思考的方向,并积极引导,以成功上台演示的这位同学作为欣赏肯定的对象,促进了学生在欣赏他人的过程中及时反思自己。由于反思智慧在心理学中属于自我评价体系,因此反思更多体现的是学生本人对认知活动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老师在进行反思引导时,需以学生个体为主,以达到学生的自我认同、自我觉醒、自我接纳、自我实现和自我袒露的目的。而在集体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在交流评价中深入思考,不仅对提高反思的实效性具有积极意义,也有利于学生间各种知识以及学习方法的相互补充,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创设对比环节,强化反思意识
  老师要帮助学生强化对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知识的多元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与策略等方面的了解,使学习过程充满了比较。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自我欣赏和欣赏他人的对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反思。这种比较、反思的过程,必然会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使个体的思维从狭隘走向广阔,从肤浅走向深刻,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变得更立体、更全面。例如,在上面提到的这节课中,首先大家对绘制的图像进行了欣赏,学生也意识到了他人在进行图像绘制时的用心和思维的大胆,从而对比自己的解题思路,这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其次,当这位预习过的学生上台演示组合方法后,学生的掌声也充分表明了他们对这位学生及其学习方法的欣赏,同时也反衬出了自身学习和方法上的不足,这也是一种反思的过程。而老师要深抓这几点关键对比,多问几个为什么,为学生提供“反思性”学习提纲:具体操作、对具体操作的反省与反思、在反思过程中进行转换或重组,从而培养学生的反思技能,使学生学会借助自身经验对他人进行客观评价,对自身进行直接反思,会解释描述性的资料,能对探究结果的意义做出判断,从而确保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性对比把握得更准确。而通过在欣赏中产生的对比,让学生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反思:(1)整体知识结构;(2)各个知识点及其之间的关系;(3)他人的解题思路和学习方法。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引导,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概念,降低学习的难度,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思路更加清晰,也能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使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强化反思能力。
  综上所述,要让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体验对他人成果和优秀之处的欣赏,从而更好地体现自身的不足。正如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所言:“人类有不同的思维活动方式。”这种思维实际上就是反思思维,它能够帮助学生对某个问题进行持续、深入、严肃的思考。而通过帮助学生欣赏,则能够促使他们调动反思思维,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编辑 张珍珍
其他文献
探讨了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微课程的应用。结合微课程目前的特点、应用及制作等,使微课程切实有效地服务于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
【正】 在《猜想与反驳》一书中,波普在批判主观真理观的同时,继承了塔尔斯基真理学说的合理部分,汲收了当代自然科学的新成果,创立了自己的真理理论。其内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发展,教学评价越来越多元化,教师不再以统一的标准对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进行评判,而是以学生在教学情境中的具体表现为依据,进行表现性评价。主要阐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生人群相当广泛,包括各种心脏病患者和正常健康人。其临床症状与预后并无平行关系。目前对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性期前收缩治疗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学考、选考课程。让学生能够在学考、选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是每个信息技术教师的重要任务。新课程改革后,课程的容量更多,操作难度更大,学生在学习时
【正】 政治体制改革需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最高标准。可是,生产力的内部矛盾通过哪些社会机制影响政治体制,政治体制要进行哪些方面的改革才能适应现代生产力,这是在理论上与实
低钾血症是持续性不卧床式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报道,腹膜透析患者低钾血症的发生率为22.2%~37%。低钾血症的存在与患
【正】 太平天国是信基督教、尊“皇上帝”的。这是他们在关于宇宙中是有神还是无神问题上的基本态度。不过,他们对“皇上帝”以外的封建神权、世俗迷信、佛道教神学等所谓“
摘 要:德育是新时期我国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要指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政治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新时期,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尤其是小学生,应当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教学;德育;有效性策略   教育是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软实力的因素之一,当代教育提倡全面教育与素质教育,德育是当中最重要的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