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神俑考

来源 :四川文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s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宋墓葬出土之人首鱼身俑、人首蛇身俑、人首龙身俑、猪首人身俑、鸟首人身俑、鳖首人身俑、牛首人身俑、马首人身俑、捧镜女俑、鼓及负鼓力士俑皆为道教雷神或与雷神有关之物。北宋中叶以后,不同形象的雷神相继以明器的形式在墓葬中频繁出现,与道教雷法的兴起和影响有很大关系。
其他文献
【正】一、回首当年栖凤楼这"栖凤楼"三字,是1951年吴祖光和新凤霞洞房的新居,由齐白石题的匾额。后来迁居北京朝阳门,旧匾已荡然,但老友和老戏迷们仍然这样叫。又过去了30多
过去婺剧乐队有五把交椅:正吹、鼓板、副吹、三样、小锣。正吹坐第一把交椅,因为正吹所掌握演奏的乐器多,有先锋、笛子、唢呐、徽胡等,确实不容易。
中国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它是包含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以及人物扮演等各种因素的综合性艺术。无论是戏曲演员的四种表演功夫(唱、做、念、打)和舞台表演的五种技术
二胡音色优美、表现力极强,是我们今天民族音乐中最主要的拉弦乐器。
自从《戏文》刊“补台”,天南海北传书来,纠偏补漏供资料,今日老夫再补台。2004年第四期《戏文》刊登了《越剧文献考》后,我对该文疏漏之处作了补充,第六期即以《为(越剧文献考)补
2001年10月10日是梅姐的38岁生日,她与27岁的中泰混血儿在游艇上共庆,被狗仔队逮个正着。
古代的“邛”究竟是族名还是地名,曾有一些不同看法。关于“邛竹杖”,也历来看法不一。文中对此作了探讨,认为“邛都夷”人属古濮越系民族,“邛竹杖”则由于年代久远现已不甚明了
胡巧红,对于浙沪一带的越剧迷来说,也许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然而,在苏南、苏中地区却有相当的名气。当年自称的“丑小鸭”,如今成了南通艺术剧院戏曲演出中心顶刮刮的“白天鹅”。
痴迷越剧廿余年,对范派情有独钟,尤其喜欢看吴凤花的戏。看她演绎的文臣武将,看她才子气盛惟妙惟肖的演艺,如温厚善良的许仙;少年气盛的杨宗保;雄心敢为的陆文龙;痴心多情的吴王;狂傲
浙江的戏剧艺术渊远流长,底蕴丰厚。浙江既是中国古老南戏的诞生地,又是全国第二大剧种越剧的故乡。越剧文献资料和越剧艺术同步发展,越剧出版物承载着越剧发展的历史。越剧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