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大棚中农业物联网的应用

来源 :农业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39667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蔬菜大棚中农业物联网应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突出表现在农业物联网基础设施成本较高,专业农业物联网技术人才匮乏及专业农业物联网技术人才匮乏等方面,且提出蔬菜大棚中农业物联网应用的相关建议,以期能够充分发挥农业物联网的应用优势,提升蔬菜大棚种植的质量,持续增加农民的收入。
  关键词:蔬菜大棚;农业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S6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1033015
  物联网技术作为蔬菜大棚智能化转型的必要条件,能够加速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脚步,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与农业管理模式,对现代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现代蔬菜大棚中农业物联网的应用,能够对农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持。本文将结合蔬菜大棚中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带来一定借鉴价值。
  1 蔬菜大棚中农业物联网应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业物联网在蔬菜大棚种植中的应用,能够通过智能化技术对蔬菜大棚种植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其积极影响价值突出。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难以全面彰显农业物联网应用的价值,其影响因素突出表现在农业物联网基础设施成本较高,专业农业物联网技术人才匮乏及专业农业物联网技术人才匮乏等方面。
  1.1 农业物联网基础设施成本较高
  农业物联网传感器能够对蔬菜大棚中的土壤温度、湿度等进行测试,对农业种植活动的深入开展能够产生重要影响[1]。但是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与管理期间,多存在着农业传感器价格较高、后期维护成本费用较高等问题,只是农民的意愿不强,农业物联网难以在农业大棚种植期间得到推广应用。
  1.2 缺乏规范统一的应用标准体系
  蔬菜大棚种植过程中,需要基于植物的特征、生长的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传输信息传感器标准不一致的情况下,传输的信息则缺乏固定标准,实际的网络传输效果也会受到较大影响[2]。纵观当前我国蔬菜大棚农业物联网生产的实际情况来看,标准制定处于相对零散的状态下,且未能够基于市场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物联网市场呈现出分割的状态,服务费用相对较高,阻碍着物联网的应用与发展。
  1.3 专业农业物联网技术人才匮乏
  农业物联网技术对人才的专业能力、知识掌握要求较高,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农业基础知识,还需要对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等有所了解[3]。在实际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很多高校均难以达到标准要求。在这种问题影响下,专业农业物联网技术人才比较匮乏,影响着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深入推广。
  2 蔬菜大棚中农业物联网的应用
  蔬菜大棚中农业物联网的应用,可以通过加强政府引导,探索成熟的商业模式;实施技术指导,构建物联网标准体系及注重人才培养,打造专业的人才团队等方式,构建持续性的发展发展模式,实现农业物联网的深入推广。
  2.1 加强政府引导,探索成熟的商业模式
  蔬菜大棚种植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价值,建立农业物联网应用管理小組,构建部门联动机制,组织科研院校、相关信息企业等参与其中,为农业生产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增强农业种植户的专业知识掌握能力。
  农业发展期间需要将农业物联网技术充分融入其中,构建适合于农业发展的商业运作模式,使更多的蔬菜大棚种植者能够了解到大棚种植期间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优势[4]。
  2.2 实施技术指导,构建物联网标准体系
  现阶段我国需要积极展开农业物联网标准化建设活动,制定明确的物联网管理标准体系,借助传感器获取更多的农业信息,借助物联网中传感器统一性分析产品的生产、使用等相关数据。
  2.3 注重人才培养,打造专业的人才团队
  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培养,故而需要提升农业物联网技术人才的培养,可加强基层农业物联网的宣传与指导活动,且联合各个基层农业推广站展开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全面学习农业物联网的相关技术、操作规范等,结合当前蔬菜大棚种植期间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农业物联网有效解决问题。
  3 结语
  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使传统农业发展形势向现代农业发展形势转变。农业物联网作为新兴的信息技术,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结合农业蔬菜大棚种植的实际情况与需求进行深入分析。
  参考文献
  [1]徐德华,唐娟,张俊.农业气象物联网在蔬菜大棚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16(20):80-82.
  [2]胡英强,徐逸寒,樊继刚,等.农业物联网技术在设施蔬菜建设中的应用初探[J].上海蔬菜,2014(4):11-12.
  [3]毛晓雅.谁让农业变得如此“智慧”——天津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印象[J].福建农业,2014(5):60-63.
  [4]吴应朝.助力三农发展共享物联时代——新疆移动助力兵团农业信息化发展[J].兵团建设,2011(14):56.
  作者简介:姚淑杰(1977-),女,吉林省德惠市人,中级农艺师,本科,研究方向:农业种植、园艺、农业技术推广。
其他文献
摘 要:南岳树木园营建石斛种质资源库,共收集引种石斛植物70种,其中国产种62种,国外的8种,初步探讨了石斛属植物在南岳的引种栽培方法、经验及管理措施,并就今后发展的方向与研究的重点及应用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指导本区域内利用石斛资源有所帮助。  关键词:石斛植物;引种栽培;种质库基地;南岳衡山  中图分类号:S718.4-33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1
摘 要:巍山县红雪梨产业要想获得高效发展,要做到提质增效。本文在分析红雪梨的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提质增效措施,这些措施来自科学技术的运用、品牌创建、巍山县红雪梨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融合3个方面。  关键词:巍山红雪梨;现状;提质增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S157.4 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631046  1 产业现状  巍山红雪
摘 要:2018年3—7月,在百色市百育镇对广西恒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智友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西金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南宁市桂福园农业有限公司、广西万川种业有限公司5家企业联合体新选育的水稻品种(组合)进行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特优676、特优9983比CK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乾两优野丝占、中智优161比CK增产达显著水平,为初选的较好品种。  关键词:2018年;早稻;品种;区域试验  
摘 要:采用高温聚合法制备聚葡萄糖,以合成产物中各组分含量为检测指标。本文研究了反应温度、酸含量、反应时间、真空度等因素对聚葡萄糖合成的影响,确定了聚葡萄糖最佳合成工艺为:在反应温度170℃、柠檬酸用量1%、反应时间120 min、真空度100 kPa的条件下,得到的聚葡萄糖含量高于93%,产品色度低,口感良好。  关键词:聚葡萄糖;高温聚合;色度  中图分类号:TS202.3 文献标识码:A D
摘 要:自动站气象站仪器的维护对于自动站的正常运转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仪器的维护维修是作为业务员的一项重要工作。仪器故障的判断和处理以及数据的质量控制都是为了使获得的数据具有完整性和代表性。  关键词:自动站;维护;故障判断;实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TH76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207  在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气象不断发展壮大的今天,自动化观测
摘 要:苜蓿作为重要的牧草品种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不仅在畜牧业被广为利用,在学术界也被学者广为研究。苜蓿品种繁多,草质优良,营养价值更是作为最主要的优势资源被人们热衷。乳酸菌青贮作为高效利用苜蓿的营养价值为畜牧业谋福利主要手段之一,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与研究。本文就我国苜蓿发展状况及苜蓿的相关知识入手,就乳酸菌对青贮苜蓿饲用价值的影响进行阐述。  关键词:乳酸菌;苜蓿;青贮;营养价
摘要:15%茚虫威SC系杭州绿普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杀虫剂,为明确该药剂对甘蓝小菜蛾使用的防治效果、亩用剂量及对作物的安全性等。2013年6月我们在浙江省文成县大镇苔湖村垄船进行了小区药效试验。  关键词:小菜蛾;甘蓝卷心菜;杀虫剂  中图分类号:S4819文献标识码:A  试验名称:15%茚虫威SC防治甘蓝小菜蛾  试验作物:甘蓝卷心菜(Brassica oleracea var.botry
摘 要:我国是农业大国,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其生产水平会直接影响我国粮食的安全水平。本文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促进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在农村地区不断推广,提高玉米生产水平。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833098  1 玉米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1.1 地块的选择  玉米是一种适应力很强
摘 要:茶叶是浙江省开化县传统的经济作物。开化是“中国龙顶名茶之乡”。 随着开化龙顶名茶品牌的确立,茶叶生产逐步由大众茶向名优茶转变,但生产管理一直都处在无序、分散、低档次的作坊式阶段,优越的自然条件并不能产生良好的经济优势。本文以长虹乡为试验基地,针对开化县茶产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提升对策,为进一步发展开化茶产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茶产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
摘 要:对生物堆肥中的高温纤维素分解菌进行筛选及分离纯化,探索其对纤维素的降解能力及生物学特性,研究对应的菌种特性,使其纯化利用于现代堆肥技术中以促进东北黑土地的修复,改善土壤团粒结构。采用透明圈法,筛选出此生物堆肥中的高温纤维素分解菌;纯化培养后比较其纤维素分解效率。通过筛选及分离纯化共获得有效菌种5种,分别命名为G1到G5,其中G2的滤纸失重率最高,可达70%,G1的滤纸失重率最低,为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