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看“市长”?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4157225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水稻产量维持在1.9亿吨的水平,实际需求则在1.8亿吨左右,这种供略大于求的态势却未能阻挡水稻价格今年的狂飙突进,原因何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程国强此前撰文表示,自2008年起,政府连续三年提高小麦和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格,向市场发出强烈的托底信号,市场因此逐步形成了粮价只涨不跌的预期。产区农民惜售心理日益增强,售粮节奏出现明显变化。以过去三年的粳稻和白小麦为例,2008年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购价分别是每斤0.82元和0.77元,2009年涨至0.95元和0.87元,今年再次提高至每斤1.05元和0.90元,粳稻和白小麦的国家最低收购价比2008年增长了约28%和17%。
  农民不看“市场”看“市长”的心态转换已经越来越明显。黑龙江省黑河市金秋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今年收获的大豆预计超过3万吨,这个合作社并不着急把这些大豆卖出去。2008年,国家临时收储的大豆价格是每斤1.85元,2009年涨至每斤1.87元,今年政策虽然还没有出来,市场预期收储价格将达到每斤1.90元左右,金秋合作社农民的心理价位也顺势涨至每斤1.9-2.0元。
  除了国家最低收购价连续提高影响市场预期外,大量粮源掌握在有关部门手中对市场的价格预期也有影响。据统计,2008/2009年度,国家共计划收购临储玉米4000万吨,实际收购了约3574万吨,占到全国玉米产量的20%左右。以即将在10月12日举行的临储玉米拍卖为例,只有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省的饲料加工及养殖企业获准参与拍卖,而大量需要玉米的南方地区加工企业则不得参与,这样做实际上刺激了南方地区玉米价格的上涨。
  2007年以来,政策性收购的粮食品种逐年增加,除了原来以水稻和小麦为主,现在玉米、大豆、油菜子都列入了收储范围,与之相对应,政策性收购的粮食数量也日渐增加。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的数据显示,2007年政策性粮食收购数量为2941万吨,2008年增加到6911.5万吨,2009年达9876万吨,全国粮食总量以5亿吨计算,政策性粮食数量占的比例在2009年达20%左右。
  如此之多的粮食进入国库,改变了农产品市场的游戏规则。以前,加工企业可以自主决定原粮的收购数量和价格,现在越来越仰仗国库,而部分国库拖延粮食出库、乱收费的现象依然屡禁不止,这让加工企业宁愿以更高价格去争抢市场上有限的粮源,来保证持续稳定的粮源供应,控制价格预期的难度也就更大。
  如将上述现象归结为农产品的去市场化,其实是事出有因。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国际农产品价格暴跌,有关部门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扩大政策性收购粮食品种,保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避免农民的利益受损,然而副作用也难以忽视。以大豆为例,2008-2009年,国家收购了约500万吨大豆,由于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至今未出库,以每吨3700元的价格计算,占用的资金达到185亿元,如果加上其他粮食品种,动用的资金更多。
  业内人士建议,可学习美国的农业补贴制度,农户依据种植面积和常规产量以及最低保护价计算当年的预期收入,农户实际收入如低于预期收入就可获政府补贴。以这种补贴方式运作,收储和加工企业可根据市场价格买卖农产品,有涨有跌,不会形成单边价格上涨预期,同时农民收入能得到保证,且国家不需要投资建立仓库和存放农产品,在资金压力上更小一些。
其他文献
中化集团竞购加拿大钾肥(Potash)案又有最新变数。加拿大咨询局日前公布了一份针对Potash收购案的分析报告称,中化参与竞购Potash将给当地政府带来严重负面影响。这一代表着当地政府意旨的报告,几乎宣告了中化竞购Potash走进了死胡同。  而加拿大媒体援引接近中化的消息人士称,中化可能做出重大让步,以此来减轻加政府的顾虑。就在昨日,印度媒体报道称,中化已在接洽印度国有矿产商NMDC,拟联合
据记者昨日从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肥)行业分会获悉,“十二五”期间,国产钾肥产量可基本满足国内需求的下限水平,中国钾肥进口过半的日子将会结束。这是近日钾盐(肥)分会与青海盐湖集团等国内几家主要钾肥生产企业,对行业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后做出的判断。  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肥)行业分会会长李刚告诉记者,近日他们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农业部等部委和主要生产企业的有关负责人,对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进
“我是在质疑声中出发的。”在位于广州龙归郊区的一处厂房改造的冷藏仓库里,丁谋并不否认自己的创业是一次冒险之旅——他将水果搬上网,做水果B2C。稍微有点经验的人都知道,生鲜在电子商务里无异于是块最难啃的骨头,如不成功,就没有回头路。   偏偏,他就要从这块最难啃的骨头下手。除了网购的便利性,在丁谋眼里,自己的机会更在于定位走进口水果营养搭配及配送的高端路线,甚至,水果只是他电子商务里的“头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