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设计及预期目标

来源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mu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财政部和卫生部新增国家重大医改专项、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由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作为项目主管单位、国家癌症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作为项目承担单位和国家级技术管理单位.这是继2005年国家将农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肿瘤登记项目、淮河流域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纳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之后,近3年内惟一增加的有关癌症防控的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是应城市中越来越严峻的癌症发展趋势及中国政府积累的越来越成熟的癌症早诊早治技术的大势,而采取的重大决策;同时,也是中国政府惠及城市居民的又一重大举措.笔者现就该项目的设计蓝图及预期目标作一介绍。

其他文献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不争事实.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4次评估报告指出,过去100年全球地表温度已升高0.74℃,预估21世纪将继续升高1.1 ~6.4℃[1]。
期刊
目的 评价蚊孳生水体周围居民疟疾休止期划范围服药措施对疟疾的控制效果.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07年3月选取淮河沿岸及其以北地区疟疾高发的6个县,每县根据2006年病例数将自然村分为5层,每层抽取1个自然村,即每县抽取5个自然村,共抽取30个自然村.每个自然村调查300 ~500名对象,合计12 860名.将每个县的5个自然村按区组随机化法分配到3个处理组中,其中,干预1组有9个自然村
目的 采用基于准种分析的HIV暴露后感染溯源检测技术调查一起疑似输血传播HIV案件.方法 采集可疑传播链上3例HIV感染者(编号T1~T3)及作为对照的13例已知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编号C1~C13)的血样,共计16份血样.提取血浆RNA后,进行逆转录套式PCR扩增,对扩增成功的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利用BioEdit 6.0.7和MEGA 4.0软件分析基因序列,计算基因离散率、构建系
目的 探讨母乳喂养与被动吸烟的交互作用对儿童哮喘及哮喘样症状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在辽宁省7个城市各抽取1所小学和2所幼儿园,共25所小学和50所幼儿园,对所选学校所有在此居住满2年的31 049名儿童的喂养方式、居住环境、被动吸烟等情况及呼吸系统疾病与症状的信息进行收集.采用Glimmix回归模型分析母乳喂养与被动吸烟的交互作用对儿童哮喘及哮喘样症状(持续咳嗽、持续咳痰、喘鸣现患、过敏
美国最近研究表明,每88名儿童就有1名为自闭症(ASD)儿童。为证明母亲孕期吸烟与后代自闭症之间的关联,Kalkbrenner等开展了一个大型的病例一对照研究,该研究基于美国人群监测系统——自闭症和发育异常监测平台(ADDM),其研究对象来自于美国11个州,处于ASD监测系统下的633989名儿童。
毒物与疾病登记管理处(Agency for Toxic Substances and Disease Registry, ATSDR)主要关注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对公共卫生产生的影响,信息资源主要包括废物站的公共卫生评估、特殊有害物质相关健康咨询、卫生监测和注册、有害物质紧急排放应对措施、支持公共卫生评估的应用研究、信息的形成和传播,
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耐药株的出现使得流感临床治疗,尤其是对重症病例的合理用药变得更为棘手,必须及时对流感病毒开展耐药性监测以获得科学依据.从目前的监测情况看,A型流感病毒对烷胺类药物(仅对A型病毒有效)已存在普遍耐药,且临床上已建议不再使用烷胺类药物防治流感,故WHO建议烷胺类药物耐药性监测不应成为各国流感中心目前监测的主要任务[1].时下流行的流感病毒大多依然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
期刊
第二期中国《国家合作战略》旨在对WHO在快速变化国家中的作用进行调整,并与中国《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联合国发展援助框架》的时间保持一致,本《国家合作战略》涵盖2013-2015年这一相对较短的时期。中国卫生部表示,中国与WHO的合作将致力于减少公共卫生服务的地区差异,向西部欠发达地区倾斜。中国将在WHO的支持下更多地参与全球卫生,为全球卫生发展作出贡献。《中国一世界卫生组织国家合作战略
目的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大鼠孕期苯并[a]芘暴露后仔鼠肝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探讨对仔鼠肝细胞毒作用机制中具有核心调控作用的基因和信号通路.方法 选取体重220~250 g SPF级雌、雄性SD大鼠各32只,以随机数字法1∶1比例合笼,将受孕雌鼠分为低、中、高3个染毒组和1个溶剂对照组,每组8只.在孕期第3 ~17天连续灌胃,苯并[a]芘染毒浓度分别为0.75、1.50、3.00 mg/kg,构
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感染引起的钩体病是全世界流行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由于钩体病通过疫水迅速传播,因而是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重点检测的传染病[1-2].中国自然灾害频发,且不少地区是钩体病流行疫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数据显示,贵州省近年来钩体病发病率虽然有所下降,但病死率却呈上升趋势.贵州省地处山区,地质、洪涝等自然灾难严重,因此,对钩体病宿主动物的监测及了解钩体病病原学特征对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