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教学片段及点评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p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片段】
  师:第一遍读课文,我想看看你们词语掌握得怎么样了?(呈现词语)这些都是表示心情的词,谁能读好?(指名读)
  师:下面听老师读课文,拿出铅笔来,找一找表示心情的词语,画下来。(师范读全文)
  师:你是从哪部分内容找到这些词的?
  生:第2自然段。
  师:这是写我们在干什么?
  生:写我们在做风筝。
  师:这个词你是从哪儿找到的?
  生:在第3自然段。“风筝越飞越高……”这是从放风筝的过程中找到的。
  师:你真会学习。作者就是按这样的顺序写的: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同学们,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心情呢?(指名读屏显)
  师:“我们精心做着,心里充满了憧憬”。什么是“憧憬”呢?
  生:我查字典了,是向往的意思。
  师:(出示)这是小篆体中的“憧憬”,这图案像什么啊?
  生:像人的心脏。
  师:从心里感受到的,你体会得真好,是发自内心的向往。
  师:从哪儿能看出这是心里的向往呢?
  生:心里依然是美滋滋的。
  师:做风筝美滋滋的,那放风筝呢?
  生:放风筝也是快活的。
  师: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放风筝也是快活的?拿出笔画出风筝飞得高,飞得美的词。
  生:翩翩飞舞。
  师:风筝怎么样凌空飞舞? 我们一起读,分工读,绿色、黑色,谁愿意来读?(师生配合读)
  师:这“一托、一牵、一放”,放得真美。这“一紧一松”是为了什么呢?
  生:往下一拉,能飞得高,不会掉下来。
  师:这个“翩”字真够美,长长的羽毛,飘飘摇摇的,美不美啊?(出示字源)还认识这首古诗吗?大家一起来读读。(生齐读古诗《村居》)
  师:一个个小诗人真有味道啊!我们是怎么让风筝越飞越高的?
  生:从早晨飞到下午……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师随即出示“奔”的字源,讲解。练习写一写“奔跑”,师在田字格上指导,让生练习)
  师:放风筝是那样的快活,心里美不美啊?我们把这一段积累下来吧,老师给你配上音乐和画面。(生读)
  师:我们快活地放,我们快活地飞,它飞得越高,我们越开心。突然,飞来一阵风——(生接读)
  师:四处去找,找到了吗?我们忽然看到了这是什么呀?(出示水车图)
  生:水车。
  师:我先读。你们来读红色的字。
  师:日复一日,这个巨大的木轮,在和孩子们说着只要坚持就有希望。这一省略号饱含了太多太多的情。能用课文中的词说吗?
  生:快活、翩翩飞舞、大惊失色。(师补充:“憧憬、希望”)
  【点评】这是一个精彩的教学片段。宋老师紧扣散文中“我”的心情,将关键词语“揉进”教学,识字、解词与文本的解读有机融通在一起,立体地推进教学进程,让学生始终处在一个新奇的学习状态中,体验文中“我”的心情以及作者是怎样表达“我”的心情的。片段最大的亮点是识字与解词,尤其是对“憧憬”“翩然”和“奔”的教学。
  “憧憬”是内心的向往。宋老师没有仅仅停留在词典的解释上,而是富有底蕴地出示小篆体中的“憧憬”,篆体特有的方中带圆、圆中带方的奇趣首先吸引了学生,再加上象形的竖心旁,学生一下子就将部首与“人的心脏”联系起来,“发自内心的向往”这一点拨使这个词的形与义有了巧妙的统一。“憧憬”一词,由原先单一的陌生的符号化语词,变为充满生命活力的情景性语词。
  “翩”字是飘飞的舞姿。宋老师将这一难点的突破锁定在对“翩”字的理解上,“这个‘翩’字够美,长长的羽毛,飘飘摇摇的,美不美啊?”“翩”字字源的呈现,如同一幅翩跹的画,将学生视觉与想象完美融合,“快活”之感都融进了朗读中,这样就做到了语感和语理的统一。
  “奔”字是急跑的姿态。风筝“翩翩飞舞”的姿态是缘于“一托”“一牵”“一放”,缘于“一紧一松”,更缘于“我们”在“田野里拼命奔跑”。学生对“奔跑”一词并不陌生,“奔”的字源中,上半部分表现为一个人甩开手臂大步跨跃的样子,学生似乎能看到文中的“我们”也同样欢畅地急跑的姿态,这份“快活”之心情亦趋深刻。
  除了这一亮点外,这一片段还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发:
  1. 学生是他主,还是自主?新旧课堂的分水岭,就是看是否站在学生的视角设计学习。在这节课上,宋老师关注学习起点,学生自学课文,在朗读好表示心情的词语之后,学生找一找这些表示心情的词语并画下来体验,这是贯穿整个教学的设计主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倾听并思索。如果站在学生的立场,课堂再开放一些,通过主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阅读、去探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得到更好的锻炼。
  2. 阅读课是教课文,还是教阅读?教课文的重心是放在课文的内容理解上,教阅读的重心是放在阅读经验、阅读策略的建构上。《风筝》一课,如果是教课文,则可以按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这样的顺序来学习,最后体会坚持不懈地寻求幸福这一主题,但这仅仅做到了“了解事件梗概”,是无法使学生描述感受的。宋老师的教学则是在教阅读,着眼点放在教阅读策略上,让学生抓住心情这一主线,联系语言环境,生活经验,体会到憧憬、快活、垂头丧气等心情,做到了“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3. 语文课程是研究语言,还是学用语言?新课程将语文定位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上,宋老师注重积累、理解、运用语言文字,她不是就词解词,而是充分运用学生的语用经验。如在学习风筝凌空飞舞时,体会放飞的动作,“一托、一牵、一放”,这三个动作很直观,是学生都已经知道的,但对于“一紧一松”,如果没有放风筝的经验,则比较难于理解,宋老师只是轻轻一问“这“一紧一松”是为了什么啊”,有放风筝经验的学生自然就回答“往下一拉,能飞得更高”,这一连串五个表示动作的词语已经在运用中得到了积累。
  (本课教学实录由刘春桃根据录像整理;教学片段由魏星节选)
  (宋杨,天津市河西区水晶小学青年教师;魏星,本刊特约编辑、特级教师)
其他文献
目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合的危险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和剖析,并对其临床护理措施进行研究.方法:以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一年间在我院发生跌合的老年脑卒中患者42例作为研
探究性学习是教改中的一种创新性教学方法,通过采访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并获得创新能力,使语文课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充满生机和活力,全面强化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
期刊
目的:研究分析整体护理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腹泻患儿84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的对象.并根据随机数表法原理将其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
目的:探究高血压患者接受延伸护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8月收治的8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组,实验组44例患者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延伸护
目的:分析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应用急救护理流程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数字随机的方法.从甘肃省金昌市河西堡镇金昌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 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以我院2009年1月~2016年12月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分析患者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及预后;对
目的:分析将心理护理作用于儿童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童重症监护室6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征得家属同意后随机将6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
当前,心血管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在进行治疗的同时,加强临床护理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说护理工作的质量对于病人的健康所产生的影响也是相当直接的,本文重点对心血管内科
目的:探讨在急诊科护理中无缝隙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接收的急诊科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