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画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其中工笔重彩、写意重彩、岩彩等重彩画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人们尝试将中国画由古典形态转为现代形态.这些当代重彩画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画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其中工笔重彩、写意重彩、岩彩等重彩画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人们尝试将中国画由古典形态转为现代形态.这些当代重彩画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以“色彩”为中心的语言形式,都从被文入画长期忽视的“色彩”出发,重新探寻中国绘画本体的语言表达形式[1],力求回归丹青绘画的传统观念,通过拉近中国画传统表现语言与时代情境的关系,以各自的形式完成重彩画的当代转型.其中“写意重彩画作为一种艺术范畴,既不同于文人画的正宗图式,也不同于重彩敷色的民间样式.它是在民间艺术和壁画的图式经验,西方绘画色彩和线条的构成知识,以及中国文入画家的创作境界三者的交汇中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艺术样式”.[2]写意重彩画以传统绘画为基础,使用的主要技法是由传统的“积墨法”发展而来的“积色法”,它与水墨写意形成互补,以新的形式延续了传统绘画的独特性.写意重彩画是介于工笔与写意之间的一种中国画形式,它保留着水墨的书写性与写意性,较之工笔重彩更加随性与自由.而人物画家戴少龙就是当代写意重彩画中具有代表性的实践者之一.
其他文献
关于油画在中国的传入,早在明代就有相关记载,但直到20世纪初,中国对西方油画方才开始全面系统地学习与引进.历经半个世纪两代油画家的努力开拓,油画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新
例1:患者,男,20岁.因左胸刀刺伤3小时入院.查体:血压14/10kPa(105/75mmHg),左胸第五肋间腋前线2cm伤口,双肺呼吸音清晰,心音有力,律齐.胸透:正常.门诊给予清创缝合、抗炎等治
患者,男,48岁。因反复发热、乏力、纳差3月,咯血、双下肢浮肿15天入院。入院3月前开始出现发热、乏力、纳差、双膝关节疼痛,于当地医院按“上感”治疗症状时好时坏。入院半月前出现颜面
吐鲁番阿斯塔那225号墓中所出沙州豆卢军军府文书所记栽的吐谷浑可汗归唐事件时间当在大足元年(701)二月或之前不久,与《资治通鉴》记栽的武周圣历二年(699)七月丙辰吐谷浑归
患者,男,45岁。因乏力、纳差40天入院。自述17天前开始出现先由左手三个手指开始,后延及左上肢体强直性抽搐,发作频繁约10分钟一次,每次持续2~6分钟。发作时神志清楚,不能说话,头眼向左侧偏斜,左
患者,男,55岁。因腹痛、腹胀、淋巴结肿大1月,于1995年11月24日前来就诊。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肝剑下1cm,消瘦,慢性病容,精神差。实验室检查:Hb96g/L,WBC2.9× 109/L,外周血片:嗜酸性粒细胞 2%,嗜碱性粒细胞 2%,原淋2
Patie
患儿,女,13 岁,家居农村。因反复双踝膝关节肿痛3月,发热1月,双下肢皮疹15天入院。入院查体:发育正常,消瘦,贫血貌,面色苍白,双小腿胫前可见对称散在分布稍高出皮面的压之不裉色皮疹。唇苍白
家族性咽反射缺失十分罕见,现将我院收治的一个家系报告如下。 患者,女,65岁,退休干部,因左侧肢体无力1+天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查体:BP165/90mmHg(22/12kPa),余生命体征正常,心肺(-),肝脾肾(-)。神经科查体:神
作为先锋派代表作家的余华,从一登上文坛开始,其语言就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其语言特色总的可以概括为幽默与反讽.各种修辞的运用及客观简洁的白描则是他表达幽默的方式;通
摘 要:结合实际,重点阐述了服务外包中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服务外包;知识共享;影响因素 知识共享,就字面意思而言,即是分享知识,是一种交换的活动,透过彼此之间的互动、对谈及交流来分享知识,共同达到组织的目标。通过建立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知识共享评估体系,来提高知识共享理论的现实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只有对其过程和活动进行有效的测量,才能科学地指导企业管理活动。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首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