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2》“后厨”李立宏:“烹饪”馋死人的好声音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播出后,解说李立宏“火”了。如今,一听到他的声音,很多人立马就会想到片中各种色香味俱全的美食,还有吃货惊呼,“听他说话就会饿”。甚至还有人把他的解说称为“美食版的动物世界”。也许你还不知道,从《阿凡达》的杰克、《墨攻》的革离到《名侦探柯南》的目暮警官,他配音的影视角色有数百上千位。但是,从《舌尖》开始担任食物类纪录片的解说员,他还是第一次。没想到,从此却一炮走红,现在找他配音的广告商和影视导演,更是应接不暇!
  与“舌尖”总导演是同学
  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火遍全国。这部专门介绍美食的纪录片不知唤醒了多少饥肠辘辘的胃,也不知多少人为美食后面那个宛转悠扬、充满磁性的声音着迷。“细的拉面在面粉中跳跃、刚出锅的黄馍馍冒着热气、柔嫩的鱼肉在锅中翻滚……”它将食物“做”出了诗意的味道,这完全要归功于那个“好声音”。
  前不久“舌尖2”播出后,人们又惊奇地听到了这个神秘而又熟悉的声音。不少人开始在网上寻找这位“隐身人”,其实纪录片里旁白浑厚而后磁性的声线主人,就是李立宏。
  李立宏是地道的老北京人,最爱吃京城的各种民间特色小吃,去各个地方,也会更关注当地小吃。和“舌尖”总导演陈晓卿一样,也是个“超级吃货”。但后来干上配音这行,却和他从小就喜欢朗诵有关。
  李立宏的小学是在东城区府学胡同二小念的,他很喜欢语文,后来上中学成了语文课代表。有一次少年宫要给语文老师培训朗诵,葛兰、齐越等大家都来了,老师因临时有事,就把唯一的票给了他。就是那次培训,让李立宏一下走进了朗诵世界。从那以后,他参加各种朗诵的课程、兴趣班,还和一些同学模仿起译制片的配音。课余时,几个人找来翻译好的文学剧本,分好角色,围坐在录音机旁,边配边录下来。但这种有模有样的模仿仅仅停留在喜爱上,直到李立宏面对人生的第一次选择。
  该考大学了,北京广播学院 (现中国传媒大学)的招生简章发到学校教务处,同学看到后,就告诉了他。好玩的是,李立宏从没想过考广播学院,甚至连这个学校在哪都不知道,但架不住周围人的极力怂恿便决定试试。没想到一考即过,进入广该院播音系,“我现在都很感谢那些同学,相当于推着我参加了考试。”后来,他和同宿舍的李易都成为配音界的大腕,而巧合的是,《舌尖》总导演陈晓卿则是隔壁摄影班的同年级同学。
  1986年李立宏毕业后,留在母校成为一名教师。一边踏实教书,一边从事最爱的配音工作,在圈里虽不算特别活跃,但从播音到配音,他却转换自如。从广播到电视到大屏幕,从译制片到专题片到电视剧,再到动画片、纪录片,他有条不紊地做着,广泛涉猎,不急不躁。
  李立宏嗓音浑厚深沉,具有智者的韵味,其配音的人物与其声音丝丝入扣,浑然一体,得到业内广泛好评。他的戏路非常广泛,配的角色或憨厚或精明,或奸诈或真诚,不拘一格,每一个角色都被他演绎得入木三分,为原作画龙点睛。2011年,李立宏担任主要配音演员的美国译制片《阿凡达》获得14届华表奖优秀译制片奖,这个奖是李立宏多年来艺术成就的最好见证。
  “我比较随和,喜欢替对方着想,配音时会不自觉地站在角色的角度。”电影导演吴天明在听完李立宏给某角色的配音后受到触动,说“后面有戏,我找你演啊,能把角色配音配得这么到位的人,演的一定更到位。”
  多年的积累,让《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主动找到他做配音显得很自然,“真不知道为什么找我,也可能是同行推荐的。”
  事实上早在学校时,李立宏跟陈晓卿就很熟了。可是从毕业之后到《舌尖》之前,俩人因忙于各自的事业,却极少碰过面,这是他和纪录频道的第一次合作。“见面后陈晓卿告诉我,所谓中国美食,是与国人最贴近的东西,谁都关心,离不开。当时定的基调,就是要用离人较近的叙述方式。近,但要时刻保有好奇心,调动起观众的情绪。那是他把我叫去配第一季解说词时说的话。”
  要求自己“站在碗里”
  第一次配《舌尖上的中国》是在北京北四环附近的工作室,作为经验丰富的解说人,李立宏计划当天完成3集。50分钟一集的纪录片,两个小时录一集是他的节奏,但是就在那天,没想到录完第一集时天都黑了。跟之前的工作相比,显然既费劲又严重“超时”。
  按理说美食题材很轻松、配起来很快才对,但他要保持好奇心,状态不对就不行,更不能赶时间。“配的时候不觉得,配完才意识到进度还是挺慢的。”
  还没看到画面之前,李立宏会先拿到一叠解说词做准备。他感觉《舌尖上的中国》和以往的纪录片不同,需要一种“很近”的感觉,就像他解说的羊肉拉面,好像有个小小的人儿就站在汤碗里,说着词,吃着面。
  然后,节目组编导给他录一遍“模板”,什么位置对应什么解说词、什么画面,熟悉了之后李立宏才开始真正的录制,实际录起来当然不是一遍就过的。
  其实总导演陈晓卿“要有好奇心”的要求,对李立宏来说并不难,凭着多年的积累,他可以随意控制发音、语调及解说的感觉。虽然一直有着录前先看一遍画面的习惯,但这一次李立宏改变了方案,“我要保留第一次观看时的好奇。”他录前唯一的工作,就是仔细消化了全部解说词。
  他的注意力全都放在画面上,稿子只是用眼睛不经意地瞄着,保持着对那些让人垂涎细节的新鲜感。但此时,分歧出现了,“因为用的是那种比较随意的感觉,分集导演和录音师会认为我某个词没有说清楚,会喊停。”李立宏的处理没有得到年轻导演的认同,但此时陈晓卿会在一旁问:“怎么了?我觉得可以啊。”也许是同年龄段的人有着相似的理解,对于李立宏给予《舌尖上的中国》的轻松风格,陈晓卿感觉很合适。
  《舌尖上的中国》的首次录音就在这样的磨合中完成了,前后录了半个多月,完成时已是凌晨。听起来,这个声音的确离食物、离观众很近很近。“我现在有些后悔,当时没能和每一位分集导演详细解释自己的理解,所以第一季有些地方听起来还是规整了。”   《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引起的强烈反响,一点也不亚于热播的影视剧。对于以现实生活原始内容为素材的纪录片,为了记录人类社会,体现真实的生活,声音的介入是不可避免的。声音作为纪录片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已然成为重要的艺术元素、叙事元素、审美要素。除了李立宏老师的旁白介绍,纪录片中还有食物加工过程中发出的声音,也是整个纪录片不可或缺的声音元素,大大增强了观众对片子的好奇心。
  例如,《舌尖上的中国》吃粽子的细节。粽子有清新的粽叶味道,香气扑鼻的糯米味道,但糯米黏性带来的食欲,我们不会特别注意。当粽叶与糯米分离时的那个声音,也是引起食欲的一种体现,听到粽叶与粽子分离的声音时,视觉与听觉互动,声画同步,给人最大限度的真实性感受。李立宏称之为“被声音勾起了吃的欲望”。
  因《舌尖2》一夜走红,但不会解说《舌尖3》
  2014年初,看到《舌尖》第二季台本时,李立宏发现人的故事多了,而他正好擅长处理和人有关的内容。“我习惯将自己投入其中,这和纪录片客观观察的风格相悖,所以有些风险,我会经常提醒自己掌握一个度。”
  对李立宏来说,《舌尖2》的配音是个苦差事,虽然看着各色美食,但对大江南北的美食除了看就是说,一口没吃上。每天面对的只有剧组盒饭,这种差距成了一种煎熬。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正式进入声音制作阶段的时候,北京还飘着瑞雪。陈晓卿发了一个微博,“录音师说,刚才有杂音,是李立宏先生的肚子在叫”、“今天的录音并不顺利,原因还是来自李老师肚子里的咕噜声”。这个话题让李立宏有些不好意思,“有时配音时间太长,又是这样的内容,控制不了生理上的反应。”之后他补充说,“为了不让类似的情况发生,后来配音时连茶水都不敢喝,免得自己饿得太快。”
  最有趣的是,李立宏在配音期间,还不好意思地指指屏幕上鲜艳欲滴的泡椒说:“赖它!赖它!”可见口舌之欢,人皆爱之。
  一帧帧唯美清新的画面,一道道美味佳肴,一个个动人心扉的故事。2014年5月,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在央视刚播出不久,就好评如潮,仅广告就超过亿元。尤其是《心传》一集,将上海菜浓墨重抹推上前台,而且表现手法类似武侠片,令人耳目一新又颇感震撼;而《家常》却充满了亲情和温暖,观众能够隐约感受到《秋刀鱼之味》的味道,令人在体会饕餮的同时领悟人生百味。
  《舌尖2》让观众感受到了什么是声音的魅力,李立宏浑厚大气的声音诠释了我国的美食。从舌尖上的中国,到味蕾中的故乡,影片所展示的厚重感,体现了该片的独特性——“通过美食这个窗口更多地看到中国人、人和食物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
  短短几天内,能“烹饪”馋死人的“好声音”的李立宏,就成为了微博乃至整个网络的热门话题,不少网友在感叹深夜味蕾被刺激深深怀念妈妈的味道的同时,片中旁白浑厚而饱含磁性的声线,娓娓动人的解说词,使得此纪录片犹如“美食版《动物世界》”。
  更绝的是,后来一听到李立宏的声音,很多人立马就会想到片中各种色香味俱全的美食,还有吃货惊呼,“听他说话就会饿”。
  李立宏现任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导演表演系副教授、表演教研室主任。主讲课程:演员艺术语言基本技巧。最好玩的是,《舌尖2》的成功,也让这个长期做着译制片解说的大学教授,破天荒地跟综艺娱乐搭上了边,甚至被《天天向上》邀请去做明星嘉宾,跟汪涵兄弟几个侃大山。“工作20多年,从没人知道我的名字,直到这部纪录片火了,连带着我也火了。”这是“舌尖上”的李立宏第一次以真面目示人,也让更多人认识了他。“心里有点酸酸的,我这么一个不娱乐的人,竟在娱乐节目中出名了。”他幽默地说。
  “配《舌尖2》真是长知识的过程。以前做饭不那么主动,烧肉、烧排骨都没做过。现在不仅兴趣非常浓厚,也敢做了,请家里人吃后都说还可以嘛!”
其他文献
中文片名:《我的个神啊》外文片名:PK(Peekay,来自印地语,译为喝醉的)导演:拉库马·希拉尼编剧:拉库马·希拉尼、阿西奇.乔希主演:阿米尔·汗/安努舒卡·莎玛/桑杰·达特/波
槽罐车是供运输和临时保存各种液体、粉末、气态和半液态货物的车辆。这种运输方法的优越性在于货物有很大的安全性、没有包装材料的开销、装卸工作的机械化水平高。分析国
“他就像个过河的卒子,单枪匹马地和严阵以待的王作战,这残局持续了五十年,而对峙本身就是胜利。”——北岛《蓝房子》善恶对峙的电影模式我们并不陌生,但大部分电影对恶的展
五、挺杆与挺杆导管体对噪音的影响(一)挺杆与杆挺导管体孔配合间隙对噪音的影响发动机装配时,如果将下限尺寸的挺杆与上限尺寸的挺杆导管体孔相配,运转时在气阀室处就能听
发动机性能指标一般是通过室内试验来确定的。本文系日本汽车柴油机性能试验标准。文中介绍了柴油机试验内容、试验设备的安装及精度要求、测试方法和试验结果的整理。用文内
以聚丙交酯为代表讨论了可生物降解聚酯纤维的结构特征与生物降解性能,对聚酯类纤维生物降解的机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指出聚合物的分子质量及分子链结构、聚集态结构。环境的
小儿包茎是一种常见病,4~14岁小儿包茎约占32%。本院1995年2月~1997年3月应用气囊扩张器治疗小儿包茎160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本组病例中,4~8岁106例,8~14岁54例,萎缩型包茎96例,肥大型包茎58例,炎性狭窄型包茎6..
我们于1995年10月~1996年7月,应用思密达治疗新生儿腹泻30例,并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50例新生儿腹泻患儿病程5天以内.无明显中毒症状,大便呈稀糊便、稀水
安钢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安阳钢铁集团公司卫生防疫站杨林义,席金龙,胡世范本文报告了1995年10月对安钢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调查,本次共检查的2589名学生,发现寄生虫者1121人,感染率为
小儿恶性肿瘤是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国内有关儿童耳鼻咽喉肿瘤的报道甚少。为了解小儿肿瘤在住院病人中的发病情况,以利于增强对小儿肿瘤的诊治,现将我科1978-1997年间收治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