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元素在现代城市环境中的设计作用

来源 :科技与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c1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城市环境设计中“传统”与“现代”的交流碰撞在不断提醒着我们对中国元素的重新思考与理解。将中国元素创新性地融入到现代的城市环境设计中,不仅可以改变目前“趋同”的城市设计,体现特色的城市印象,还能够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在艺术与价值观上引起人们的共鸣。
  【关键词】现代城市;中国元素;文化继承;创新
  现代的城市环境设计包括建筑、公园、街道等与人类生活贴近的多种要素,中国元素作为中国人耳濡目染的设计资源,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文化体系。随着全球化文化的冲击与发展,中国的城市环境设计不仅肩负着传承中国特色元素的任务,还面临着现代文明的洗礼。同时,中国元素在现代城市中的巧妙融合也为环境设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抽象理念的潜移默化
  中国元素的抽象理念拥有着广泛的范围,例如中国的民族精神、“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注重“留白”的神韵等等。体现在设计思维上,整体思维、辩证统一、因果循环等理念是设计中体现的哲学感。中庸、大气、周全也是中国设计中的传统思维,“物我交融”的境界也是中国文人所推崇的。下面把抽象思维对现代城市环境设计的潜移默化分成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论述。
  1.1建立城市印象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与风格,追寻城市中传统文化的中国因素并融入到环境设计中,可以建立城市印象,追寻城市“记忆”。城市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其演变与发展不仅是时代的烙印,更是人记忆中的一部分。如同人的人生经历一样,城市记忆的产生需要保持某些程度上的一致性。
  在现代的社会发展中,相当一部分城市在现代化的冲击下急功近利,砍掉十几年前街道边亭亭如盖的行道树、对旧房进行肆意的拆迁、记忆中的一些老街老巷也在不知不觉中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致的高端写字楼或者缺少“人味儿”的大广场。这样带来的效果是城市环境设计的“趋同化”,原有的各色城市韵味在咆哮的机器下慢慢被磨灭。但是,也有一些城市在现代的发展中努力探索,寻求中国元素与环境设计的契合点。优秀的城市环境设计要“快中有慢”,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思索传统的底蕴。城市的记忆与印象正需要对中国元素的合理利用,并在客观的载体上有所呈现。例如上海的新天地,把老建筑进行翻修,对历史进行重新的解读,从而形成了极具文化特色的商业地段,是一个环境设计中保留历史碎片的好例子。
  1.2传承文化内涵
  城市环境是与人接触最密切的客体,也是文化思想内涵的主要载体。中国元素在环境设计中的直接或间接运用都体现着我们对传统文化内涵的传承。从一方面来说,显性的城市环境如公园、步道等设计中可以通过对一些传统元素如园林文化的融入来直接地对人们的生活氛围造成影响;从另一方面来说,庙会、节气节日等一些隐性的城市环境的呈现也是人们对文化的继承。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遗留下来的许多文化观念至今都可以体现在现代的城市设计之中,同时也对人们的审美、价值观以及行为模式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例如在重庆的亚太商谷设计中,就体现着太极思维中整体、阴阳对峙以及变化的思想。
  1.3提升创新思维
  任何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每一代人的创新,体现在现代城市环境设计中的中国元素也是如此。单纯地对元素的堆砌与挪用看似有着中国味道,细细咀嚼之下却毫无味道,只是对中国元素的简单再现。正确的融合方式是一个思考、改造与创新的过程,借助更为现代的语言和手法来体现。中国元素在城市设计运用中蕴含的创新、求变思维同样也可以影响着居民们对文化与自身的重新认识与理解。
  设计中,可以从传统的城市意象和生活场景如夕阳老树中寻求创新,可以在传统的中式生活体验如摇椅品茶里找到韵味,也能在自然之景如田野依依中探寻真理,在创新的过程中,人们可以在中国的文化以及体验中找到真实的自己,并将更多的“创新”提炼运用到生活中。
  1.4增强归属与认同
  诚然,中国的传统文化早已在每一个国人出生之时便深入骨髓,但若没有城市环境中抽象文化因素的潜移默化,再深的影响也会消失殆尽。显然,中国传统的抽象理念正是可以通过环境的依托来增强人们的归属感与民族认同感,在充满钢筋混凝土、钢材的现代生活中保留一份内心深处最纯真的“小桥流水”图。
  2、具象符号的淋漓表达
  鲜红耀眼的中国结、形态各异的皮影戏、大笔捭阖的水墨画以及其他符号、建筑、绘画、工艺等等,均是中国元素的具象代表,物体能够比文化更为直观形象地阐释中国的传统理念。在此只举两例概括性较强的概念进行具体阐述。
  2.1色彩体现
  每个民族都有其特有的色彩风格,这与历史文化、地理民俗均有着紧密的联系。此外,色彩的强烈视觉表达形式也是民族认同感的重要体现。中国的传统色是红色,代表着吉祥与喜庆,红色的喜服、红色的中国结以及红墙的皇家建筑都是典型的中国色。
  色彩的感染力总是直接而有力,这些浓厚的中国色彩可以在一代又一代人中延续流传,带给人不同的惊喜。对于现代的城市环境设计来讲,色彩可以带给人深厚的底蕴和力量,是中国元素在环境设计中的灵动体现。设计师要学会将传统与时尚相结合,让流传已久的色彩在现代迸发新的魅力,感染更多的人。
  2.2线条描述
  从万年以前的陶器开始,中国人便对线条有一种特殊的青睐,因此,距今为止也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图案与纹饰,一些早已约定俗成的符号更是数不胜数。剪纸中的运用、祥云的勾勒、篆刻的深沟以及草书的流动等等都是中国文化中“线条”艺术的灵动演绎,充满了活力与气韵,如一条自然的彩带,连接着传统与未来。灵动的线条中不仅代表着中国人对古往今来的探索与追寻,更蕴含了深厚的情感与血脉。例如,中国桥梁的纹路往往带有祥云的图案,以小见大,虽是环境设计中最为朴实与普适的小因素,却体现了来自本源的内涵。
  3、结语
  如何通过对中国元素在现代城市环境的融合来传承我国神秘美丽的东方气质与素养,是我国的现代设计师以及整个社会都需要重视的问题。中国元素在环境设计中的融合不仅可以提升整个城市的记忆与味道,还能通过对“本源”的探索来加强国人的归属感与自信心。更好的“创新”与“传承”,需要引起我们所有人的思考与探索。
  参考文献
  [1]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J].城市环境设计,2013,76(10):56-61.
  [2]临港新城——中国航海博物馆意象与隐喻[J].城市环境设计,2013,(7):106-115.
  [3]吴承钧,李梦露.“美在和谐”在苏州园林中的体现及对当代环境设计的启发[J].大众文艺,2014,(23):40.
其他文献
目的:制备人肝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HAb18的F(ab')2片段导向抗肝癌阿霉素(ADR)白蛋白(HSA)免疫毫微球(HAb18F(ab')2-ADR-HSA-NP),并研究其体外靶向肝癌细胞和杀伤肝癌细胞的作
目的:了解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时白细胞肌动蛋白的变化及中药昨方WPY对其的影响。方法:蛙皮缩胆囊肽诱发的AEP以及中药WPY治疗的大鼠白细胞肌动蛋白纤维多聚体(F-actin),经TRITIC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一种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以妊娠中晚期出现瘙痒及黄疸为特点,虽对母体无严重影响,但围生儿结局却不良.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剂Tyrphostin AG1478对培养的气管上皮细胞生长以及修复的影响.方法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0.1、0.2 、1.0 、2.5及10 μmol/L)的Tyrphostin AG14
目的构建C3d的真核表达质粒,以期将其作为分子佐剂,提高核酸疫苗的免疫效能.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小鼠补体C3d基因(897 bp),并将其克隆至pGEM-T载体上; 经鉴定其DNA序列正确;
目的比较使用pHSVlac/helper 或pHSVlac/helper virus-free两种载体包装系统进行基因转移时所引起的免疫应答.方法分别将两种载体定位注射到大鼠纹状体内,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受体(AT1R)基因变异是否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有关联.方法采用AT1R基因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对成都地区81例中国人汉族妊高征及205
根据和谐教育的基本要素反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和谐状况,并在坚持和谐教育协同性、渐进性、主动性和匹配性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从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
目的探讨胰腺癌与癌旁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的改变及其蛋白表达的特点,以及其与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甲基化特异PCR(MSP)检测46例人胰
目的探讨竞争聚合酶链反应(C-PCR)在乙型肝炎病毒(HBV)临床检测中的意义.方法根据中国人群最常见的HBV病毒adr亚型基因组序列合成一对HBV特异的引物,并制备内对照DNA,将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