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概述了生物学教学实践中,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和组织,以及对探究式教学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 探究性学习 探究式教学
为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在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实行和倡导探究性学习已变得十分重要。实行和倡导探究性学习,就是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生物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落实探究性学习,既符合现代教育理论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又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通过学习和借鉴探究学习的理论,以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尝试运用,对探究性学习有一些初步认识。
一、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
探究性学习方法的过程一般可分为:问题→假设→推断或实验→检验→结论→交流和运用等基本环节。这种方法既适用于生物学原理的学习,又适用于一些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主动获取书本知识,同时通过一些实验去探寻结论,可使学生的技能、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等各方面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在“生物的新陈代谢”中,有学生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正好是两个相反的过程,这不是没有意义吗?”对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直接回答,而是应当启发引导学生从两者发生的条件、场所、能量的转变等方面展开分析讨论,最后由学生归纳出两者的区别。所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并不是两个完全相反的过程,不能把两者看成是“可逆反应。”在“探究植物种子萌发所需条件”的实验中,首先提出问题:种子萌发受什么影响呢?再进行假设:光照对种子的萌发有没有影响;接着通过有光和无光两种条件的控制,设计实验,并进行观察、记录;最后全班交流,得出结论。需要注意的是:组织好探究活动,要特别重视探究的过程而不是结论,在探究过程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实际情况。因为有些探究性学习的结论是早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的新发现、新见解或提出新一轮的探究问题。
二、探究性学习的组织
探究性学习贯穿于依新课程标准编制的教材中,因此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应该时时不忘探究。
要掌握好教材规定的各个探究活动要达到的目标和侧重点,并且切合实际,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呢?首先精心选题,根据“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热点”的原则,选择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如:沙尘暴和西部大开发等等。其次加强直观,可以通过标本、挂图、录像等背景资料,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样,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导发现问题,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探究性学习要注意安排好课内外活动的结合。教材中的探究活动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利用当地实际情况,创设多样化的、生动的探究问题。如人工模拟制作微型池塘生态系统,观察生态系统稳定性。
大多数探究活动要分组进行。分组进行有利于学生的分工合作以及互相帮助,而且要有计划地评价不同的组或个人,不仅有教育意义,而且对以后的探究活动也有良好的影响。
重视探究活动的总结报告的撰写和交流。教师应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如表格、图形、墙报、报告会等形式,把探究过程和结果生动的表达出来。在以上过程中,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生物学术语,简约而流畅的表达等,这是科学活动要求的素养。
积极发展创造性思维。探究性学习主要训练学生的直接思维,在此过程中,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猜测和假设。如探究“根的生长方向”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根为什么向下生长?”“搭载在宇宙飞船中的植物根如何生长”等。通过这种途径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最终使之升华为创造能力。
三、探究式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出来,多动眼、多动手、多动脑,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运用探究式教学拓宽了学习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的手段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有利于培养生物学方面的人才。
在小组探究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了良好的合作习惯。这种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习惯,一定还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工作,因而顺应了教育社会化的需求,也使教育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相适应。
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掌握更牢固,理解更透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激发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探究式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可激发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总之,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和探索探究性学习,是信息時代对学校教育要求的体现,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在生物学教学活动中,要多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学生只有注重实践并积极参与到实践中,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构建起自己头脑中的生物学知识体系,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逐步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探究性学习 探究式教学
为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在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实行和倡导探究性学习已变得十分重要。实行和倡导探究性学习,就是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生物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落实探究性学习,既符合现代教育理论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又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通过学习和借鉴探究学习的理论,以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尝试运用,对探究性学习有一些初步认识。
一、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
探究性学习方法的过程一般可分为:问题→假设→推断或实验→检验→结论→交流和运用等基本环节。这种方法既适用于生物学原理的学习,又适用于一些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主动获取书本知识,同时通过一些实验去探寻结论,可使学生的技能、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等各方面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在“生物的新陈代谢”中,有学生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正好是两个相反的过程,这不是没有意义吗?”对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直接回答,而是应当启发引导学生从两者发生的条件、场所、能量的转变等方面展开分析讨论,最后由学生归纳出两者的区别。所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并不是两个完全相反的过程,不能把两者看成是“可逆反应。”在“探究植物种子萌发所需条件”的实验中,首先提出问题:种子萌发受什么影响呢?再进行假设:光照对种子的萌发有没有影响;接着通过有光和无光两种条件的控制,设计实验,并进行观察、记录;最后全班交流,得出结论。需要注意的是:组织好探究活动,要特别重视探究的过程而不是结论,在探究过程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实际情况。因为有些探究性学习的结论是早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的新发现、新见解或提出新一轮的探究问题。
二、探究性学习的组织
探究性学习贯穿于依新课程标准编制的教材中,因此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应该时时不忘探究。
要掌握好教材规定的各个探究活动要达到的目标和侧重点,并且切合实际,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呢?首先精心选题,根据“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热点”的原则,选择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如:沙尘暴和西部大开发等等。其次加强直观,可以通过标本、挂图、录像等背景资料,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样,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导发现问题,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探究性学习要注意安排好课内外活动的结合。教材中的探究活动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利用当地实际情况,创设多样化的、生动的探究问题。如人工模拟制作微型池塘生态系统,观察生态系统稳定性。
大多数探究活动要分组进行。分组进行有利于学生的分工合作以及互相帮助,而且要有计划地评价不同的组或个人,不仅有教育意义,而且对以后的探究活动也有良好的影响。
重视探究活动的总结报告的撰写和交流。教师应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如表格、图形、墙报、报告会等形式,把探究过程和结果生动的表达出来。在以上过程中,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生物学术语,简约而流畅的表达等,这是科学活动要求的素养。
积极发展创造性思维。探究性学习主要训练学生的直接思维,在此过程中,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猜测和假设。如探究“根的生长方向”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根为什么向下生长?”“搭载在宇宙飞船中的植物根如何生长”等。通过这种途径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最终使之升华为创造能力。
三、探究式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出来,多动眼、多动手、多动脑,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运用探究式教学拓宽了学习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的手段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有利于培养生物学方面的人才。
在小组探究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了良好的合作习惯。这种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习惯,一定还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工作,因而顺应了教育社会化的需求,也使教育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相适应。
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掌握更牢固,理解更透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激发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探究式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可激发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总之,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和探索探究性学习,是信息時代对学校教育要求的体现,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在生物学教学活动中,要多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学生只有注重实践并积极参与到实践中,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构建起自己头脑中的生物学知识体系,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逐步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