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qinlian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的语言凝炼含蓄,意境深邃,充分表现了汉语之美的多种形式:歌江山美,吟边塞情;或纤柔卑弱,或明快清新;有悲凉慷慨,亦缠绵宛转;有诗仙李白的豁达,更有诗圣杜甫的沉郁。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许多古诗立意高远,构思新颖,语言清新,趣味浓郁。在教学中,我体会到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剖析其语言,探析其趣味,以便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取古诗营养,探索古诗真谛,使学生充实起来,“灵秀”起来。 根据古诗的基本特点,我认为可以对古诗教学进行如下教学:
  1、紧扣诗眼,提纲挈领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它是一首诗的主旨所在,属画龙点睛之笔。只要抓住了诗眼,鉴赏古诗时就能提纲挈领,准确理解诗义。一首诗因诗眼使人更觉灵动与透彻,透过诗眼可以洞悉诗人的内心,可以把握诗歌的精髓。如,王安石的《泊船瓜州》中的“绿”字,经过诗人多次的捻须苦思,改动十多次,终究凝聚成全诗的“眼睛”,这一个“绿”字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万物复苏,千里江岸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又在这无限生机中隐约表达出诗人奉诏回京的别样滋味。“绿”成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外显,凸显了该诗的神韵,使这首诗成为流传千古的经典名篇。
  2. 创设情境,让学生看一看。
  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走进课堂,作为教师,要借助这些媒体向学生传递教育内容,可以使声、形、色融为一体,为课堂教学创造立体化环境,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参与学习,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宽信息传递的渠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古诗教学中,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学生理解诗文内容、再现诗文画面、感受诗的意境、感悟诗情,都有着莫大的帮助,从而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情景交融之意境。 如在教学《登鹳雀楼》时,文未出,声画先行,学生眼前展现的是一幅诗人站在黄河边观赏山川美景的中国水墨画,耳边回响的是古琴演奏的中国古典名曲《渔樵问答》。此时,学生仿佛就置身于诗人当时的情景之中,他们迫切地想知道当时诗人在想些什么,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为接着的学诗明理打好基础。
  3. 编成故事,让学生说一说。
  由于古诗的语言要求凝练, 它就不能像散文那样细细地表述,古诗中会有跳脱的空白。因为这一点, 也就给古诗以无限的张力, 给读者以巨大的想象空间。想象力是人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我们应该利用诗歌的优越条件来达到训练的目的。如《早发白帝城》一诗,诗人是如何" 还" 的?――三峡旖旎风光使诗人陶醉其中?豪饮斗酒,诗兴大发,赋诗百篇?"人逢喜事精神爽",与艄公对话?如此等等空白,都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驰骋上古诗文本所开垦的原野,把想象的结果编成故事说一说,充分体会诗人李白的喜悦之情。
  4、 体会思想情感
  体会古诗感情,是真正读懂古诗的标志。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离不开当时当地的情况。由于时代的变迁,体会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就有困难。如《春望》,其表达的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形式与今就很不相同。小学生年纪小,体会感情尤为困难。怎样引导学生克服体会古诗思想感情的心理障碍呢?(1)适当介绍诗人写作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当地的情况。如教南宋林升的《题临安邸》、南宋陆游的《示儿》、清人龚自珍的《杂诗》,就应该介绍诗作的时代背景,那么,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就减少了难度。(2)以情激情,促进学生情感迁移,使学生和诗人情感产生共鸣,如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启发学生联系自己和亲人的感情,想象如果自己和亲人分处异地时,将如何思亲,遇到过年过节一人独处,心里又会有什么滋味,再体会王维“每逢佳节倍思亲”就不难了。(3)披文入情,从诗的内容探求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作蕴含的哲理。如《塞下曲》,可抓住诗作内容——李广夜里误石为虎,射石没矢的情节,进行分析,体会诗人对李广将军勇武的赞叹之情。(4)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品味。要教学生一边诵读,一边思考诗作内容,在头脑中画画,反复吟味,体会思想感情。
  5、拓展延伸,巩固学习效果
  语文学习,不只局限在课堂上和课本上,真正的语文学习,需要学生们自学求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因此,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就要对作者的时代、人生经历、思想感情等“写作背景”有所了解。伊瑟尔提出的“空白”理论也证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寻找知识生成和拓展的空白,善于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的《草》在这个方面可称经典之范例。诗中“荣”“枯”二字的理解是难点。于老师从一年有四个季节这一赏识入手,让学生先用简笔画画出每个季节小草的样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个季节小草的特点,然后,于老师在黑板上用一条线将四季划分为春夏与秋冬两个时段,请学生各用诗中一个字概括每个时段小草的特点,最后连起来说说。在这个教学片断中,于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巧妙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语言积累和诗意、诗境和谐地形成“对接”,自然而然准确地理解了“荣”与“枯”及整句诗的意思,体味了文字所传达的意蕴。同时,于老师请学生自由上台,自由发挥对“春风吹又生”的理解。在活跃、充满生机的自主学习中,学生既理解了诗意,又感受了小草的欣欣向荣。
  总之,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课。在古诗的教学中,诗句的理解, 基础知识的训练固然重要,但最终还是要归宿到能力的培养上。 我们在教古诗要时注意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一是朗读能力; 二是理解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三是诗的欣赏能力。因为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另一位先哲也曾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些都说明了培养能力的重要性。对于古诗教学来说,它也是十分重要的。 总而言之,把握好以上三个环节,小学古诗教学就能达到思想教育与知识教育并重,基础训练与能力培养兼顾的目的。
其他文献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更好的落实这一指导思想,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我设计了一堂以自主合作为模式的课堂教学。分别以学生熟悉而喜爱的小动物如:小兔、小松鼠等命名各小组的名称,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整个课堂安排了游戏,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应该完全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应该是一堂完美而生动的课。  当到小组讨论时,我信步走到学生中间,一幅让我深思的场面呈现在我的面前,只见一个组的组员
期刊
突发事件管理和危机管理已经成为公共管理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主要内容。旅游作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项重要社会活动,旅游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
【摘要】藏区受语言环境、行为习惯的影响,学生利用汉语进行日常对话、课堂教学交流的积极性不高。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可以从激励学生开口、鼓励学生开口、加强训练的方法来引导。  【关键词】说话训练想说敢说会说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叶老以精辟的语言阐明了口语训练的重要性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目前,藏
期刊
【摘要】文章详细论述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重点分析了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整合教学的困惑,并就此提出了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整合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整合教学困惑与对策  一、前言  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广泛阅读,学生才能积累语言,才能提高语言的表述能力和接受能力。千尺之台,起于垒土。只有充分的阅读,才能有精彩的写作。阅读是知识积累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通过阅读
期刊
人类社会已经步人了崭新的二十一世纪。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发展的时代、挑战的时代、竞争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新时代里,教育将继续担负着振兴经济、振兴一民族、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关键。新课程、新教材是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编制的。每一位教师都要有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都要经受新课
期刊
反思,是对过去所做的事情进行的经验总结,是寻求事物发展的重要手段。我们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就是要进一步优化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
期刊
【摘要】在课堂上,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 让 学生在童话中有兴趣地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学习。开展不同的竞赛,巧用好胜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学习。利用电教手段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  习等。  【关键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现在的孩子头脑聪明,但是很多孩子都怕语文课,怕写作文,主要原因是没有学习语文的兴致,那么在日常的生活中该如何培养孩子学
期刊
期刊
在经济全球化和农业国际化趋势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农业市场竞争将由国内竞争转向国内、国际双重竞争,农业资源也将由国内配置转向国内、国际双重配置,因此农业生产不仅面临着国内
近些年,计算机技术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中,其中就包括自动化控制领域,特别是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满足自动化控制需求,被广泛应用到仪器仪表领域,取得不小的成就.自动化仪器仪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