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了高职院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创新服务的理念和方式,通过整合馆藏及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建立起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数据库。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和使用网络,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网络;电子阅览室
1 引言
电子阅览室是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传播媒介。集文字、图像、音视频和动漫等于一体的多媒体形态资源中心。它是一种新型的管理、利用和获取电子文献信息服务的综合性阅览室。
2 重视电子阅览室的电子资源建设
(1)建立各种资源数据库。
电子阅览室应建立起馆藏书目、参考咨询、跟踪服务和网络导航等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结合学校开设的专业,恰当地处理印刷型文献和电子文献的关系。引进多种电子图书、期刊,充实馆藏电子资源。
建立资格认证考试专题数据库。如搜集、整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学习辅导,强化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计算机等级考试理论和上机操作;营销师、导游证、酒店管理上岗证、会计上岗证等,所需要的图书参考资料、真题、模仿题、音视频资料和模拟软件等。
开拓深层次的文献信息增值服务,按照用户的多元化需求,经过对文献信息资源的整合,形成“述评”、“综述”、“研究报告”等数据库。加强与其他院校合作、形成稳定的关系,丰富本馆电子资源数据库。
(2)重视灰色文献的收集。
建立教师学术专题文献数据库。如收集本校教师的学术论文、专著、参编的各类高职教材和日常教学开发的优秀课件等。教师承担的市、省及国家级的课题项目研究成果。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带回的各种文件、学术资料等;本校历届毕业生的优秀论文、毕业设计成果;经过加工制作成电子资源。
要建立对本馆自建电子资源、购买及免费使用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连续地、系统地采集和积累的有效管理机制。并按一定的主题编制出与之相配套的二次文献。面向社会开展信息需求的收集、调研工作,把获得的对口行业领域的最新动态资料,充实到馆藏电子资源库中。
(3)加强精品课程“网络课堂”的建设。
网络课堂作为实体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为学生提供视、听和练习等全方位感知体验。通过网上讨论、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博客和QQ群等,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与学习资源之间、师生与行业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
电子阅览室与学校教务处教学管理系统“无缝链接”。把公共基础性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专业教学课件和辅导影像资料等,链接到网络上。为学生构建课件点播学习的平台,使之成为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第二课堂”。
3 加强电子资源宣传工作
(1)开展主动宣传服务。
图书馆主页是学生了解和使用电子资源的门户。主页界面的内容大致包括:“图书馆使用指南”、“新书目推荐”、“期刊索引”、“用户信息教育培训”、“读者论坛”、“网上留言”和“网络教室”等专栏。
可以利用图书馆园地、校报、校园广播、校内有线闭路电视等。来宣传图书馆。新生入学后开设“怎样利用图书馆”讲座,播放《走进图书馆》录像片,发放《电子信息资源服务指南》。开设文献检索课,不定期开办《师生与文献检索》、《信息·知识·情报》及《怎样利用网上图书馆》等系列讲座。并将这些材料制作成电子资源。在校园网上建00群、博客等,举办各种类型的网络知识问答、竞赛、书评和名著导读等活动。
(2)建立“网络导航站”。
图书馆设立“学科馆员”、“网络辅导员”制度。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图书、报刊、出版机构、数据库等网址。推荐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电子资源,阅读网站目录。引导学生使用一些知名的信息门户网站上的“知识库”,如百度、新浪、雅虎等。各种数据库在补充更新后。应及时发布公告。最大限度地方便师生使用。
4 提高学生的网络信息培养
(1)对学生进行网络信息教育的必要性。
互联网已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和生活中虚拟的新型生存方式。但目前大多数学生不会使用或不能独立地使用网络系统进行查询、获取所需文献信息。图书馆应采取专题讲座或举办短期培训等有效的方式,使之逐渐地掌握信息检索知识。
当前,网络游戏中还存在着变相赌博、暴力杀戳、形形色色的文化入侵、色情和下流粗俗等不健康的内容。这就要求图书馆发挥教育职能,主动地收集沉迷网络游戏形成网瘾不能自拔,自毁前程。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惨痛案例。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对学生进行网络信息素养教育。
(2)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质。
对学生进行自律意识、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教育。宣传有关网络法律、安全保护方面的知识。签定“文明上网承诺书”,实行“实名”上网制。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法制观念。构建健康文明、安全有序的网络环境。
5 拓展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功能
(1)图书馆是学校素质教育基地之一。
在图书馆主页上开设“红色记忆”栏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教育。图书馆与学校行政管理部门,如团委、党委联合,建立网上“团校”、“党校”,定期制作、上传有关课程的课件,辅导学生的政治学习。完善德育教育所需的资料,如重大节日、纪念日,将有关的文字、图片和视频、历史书刊目录、检索方法及存放地点;放到网上供学生查阅、摘抄、下载及打印等。特别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配合党的生日,组织“七一”书刊、图片等资料,开展网上展览、专题党史知识的讲座及竞赛活动等。
(2)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指导学生开展“学业规划”、“职业生涯设计”等活动。邀请校外专家、企业家来校作就业、创业指导报告;推荐各类创新人才的成长经历、事迹;本校历届优秀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并邀请他们来校作创业实践的现身说法。把这些音、视频录像资料制作成电子资料。搜集报纸、期刊及网络等媒体上有关行业社会人才需要的信息,提供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并及时发布相关就业信息,放在图书馆主页上。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咨询、参考服务。
(3)开展网上心理健康教育。
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生理、心理实际状况,定期推荐相关心理学专题书目;组织心理学、政治课教师及聘请校外心理学专家开设讲座,并将书目、讲座的声像及稿件,制作成电子资源。通过“心理论坛”、“QQ网上聊天室”、博客和电子邮件等形式,与学生及时沟通、互动,热情地倾听学生心中的困惑。认真地做好学生的心理咨询、辅导、治疗和干预工作。
6 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1)思想素质。
图书馆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有爱心、热爱学生、熟悉学生心理特征。有高昂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牢固树立起尊重信息知识产权及保障信息安全的观念。具备较强的信息服务意识,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2)专业素质。
增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具有扎实的图书情报学、管理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知识基础。具备较高的信息收集、分类、加工整合、导航与发布等能力。要不断地接受新知识、技术和继续教育。采取全脱产、半脱产及网络学习教育的形式,参加各种类型的进修培训和学术交流会。实现从“信息守门员”到“知识管理员”角色的转变。
7 结语
网络化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富有个性化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获得超越自我,团队学习等成功体验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实现高职院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从“游戏型网络”到“学习型网络”内涵的根本转变。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网络;电子阅览室
1 引言
电子阅览室是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传播媒介。集文字、图像、音视频和动漫等于一体的多媒体形态资源中心。它是一种新型的管理、利用和获取电子文献信息服务的综合性阅览室。
2 重视电子阅览室的电子资源建设
(1)建立各种资源数据库。
电子阅览室应建立起馆藏书目、参考咨询、跟踪服务和网络导航等文献信息资源数据库。结合学校开设的专业,恰当地处理印刷型文献和电子文献的关系。引进多种电子图书、期刊,充实馆藏电子资源。
建立资格认证考试专题数据库。如搜集、整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学习辅导,强化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计算机等级考试理论和上机操作;营销师、导游证、酒店管理上岗证、会计上岗证等,所需要的图书参考资料、真题、模仿题、音视频资料和模拟软件等。
开拓深层次的文献信息增值服务,按照用户的多元化需求,经过对文献信息资源的整合,形成“述评”、“综述”、“研究报告”等数据库。加强与其他院校合作、形成稳定的关系,丰富本馆电子资源数据库。
(2)重视灰色文献的收集。
建立教师学术专题文献数据库。如收集本校教师的学术论文、专著、参编的各类高职教材和日常教学开发的优秀课件等。教师承担的市、省及国家级的课题项目研究成果。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带回的各种文件、学术资料等;本校历届毕业生的优秀论文、毕业设计成果;经过加工制作成电子资源。
要建立对本馆自建电子资源、购买及免费使用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连续地、系统地采集和积累的有效管理机制。并按一定的主题编制出与之相配套的二次文献。面向社会开展信息需求的收集、调研工作,把获得的对口行业领域的最新动态资料,充实到馆藏电子资源库中。
(3)加强精品课程“网络课堂”的建设。
网络课堂作为实体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为学生提供视、听和练习等全方位感知体验。通过网上讨论、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博客和QQ群等,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与学习资源之间、师生与行业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
电子阅览室与学校教务处教学管理系统“无缝链接”。把公共基础性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专业教学课件和辅导影像资料等,链接到网络上。为学生构建课件点播学习的平台,使之成为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第二课堂”。
3 加强电子资源宣传工作
(1)开展主动宣传服务。
图书馆主页是学生了解和使用电子资源的门户。主页界面的内容大致包括:“图书馆使用指南”、“新书目推荐”、“期刊索引”、“用户信息教育培训”、“读者论坛”、“网上留言”和“网络教室”等专栏。
可以利用图书馆园地、校报、校园广播、校内有线闭路电视等。来宣传图书馆。新生入学后开设“怎样利用图书馆”讲座,播放《走进图书馆》录像片,发放《电子信息资源服务指南》。开设文献检索课,不定期开办《师生与文献检索》、《信息·知识·情报》及《怎样利用网上图书馆》等系列讲座。并将这些材料制作成电子资源。在校园网上建00群、博客等,举办各种类型的网络知识问答、竞赛、书评和名著导读等活动。
(2)建立“网络导航站”。
图书馆设立“学科馆员”、“网络辅导员”制度。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图书、报刊、出版机构、数据库等网址。推荐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电子资源,阅读网站目录。引导学生使用一些知名的信息门户网站上的“知识库”,如百度、新浪、雅虎等。各种数据库在补充更新后。应及时发布公告。最大限度地方便师生使用。
4 提高学生的网络信息培养
(1)对学生进行网络信息教育的必要性。
互联网已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和生活中虚拟的新型生存方式。但目前大多数学生不会使用或不能独立地使用网络系统进行查询、获取所需文献信息。图书馆应采取专题讲座或举办短期培训等有效的方式,使之逐渐地掌握信息检索知识。
当前,网络游戏中还存在着变相赌博、暴力杀戳、形形色色的文化入侵、色情和下流粗俗等不健康的内容。这就要求图书馆发挥教育职能,主动地收集沉迷网络游戏形成网瘾不能自拔,自毁前程。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惨痛案例。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对学生进行网络信息素养教育。
(2)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质。
对学生进行自律意识、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教育。宣传有关网络法律、安全保护方面的知识。签定“文明上网承诺书”,实行“实名”上网制。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法制观念。构建健康文明、安全有序的网络环境。
5 拓展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功能
(1)图书馆是学校素质教育基地之一。
在图书馆主页上开设“红色记忆”栏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教育。图书馆与学校行政管理部门,如团委、党委联合,建立网上“团校”、“党校”,定期制作、上传有关课程的课件,辅导学生的政治学习。完善德育教育所需的资料,如重大节日、纪念日,将有关的文字、图片和视频、历史书刊目录、检索方法及存放地点;放到网上供学生查阅、摘抄、下载及打印等。特别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配合党的生日,组织“七一”书刊、图片等资料,开展网上展览、专题党史知识的讲座及竞赛活动等。
(2)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指导学生开展“学业规划”、“职业生涯设计”等活动。邀请校外专家、企业家来校作就业、创业指导报告;推荐各类创新人才的成长经历、事迹;本校历届优秀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并邀请他们来校作创业实践的现身说法。把这些音、视频录像资料制作成电子资料。搜集报纸、期刊及网络等媒体上有关行业社会人才需要的信息,提供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并及时发布相关就业信息,放在图书馆主页上。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咨询、参考服务。
(3)开展网上心理健康教育。
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生理、心理实际状况,定期推荐相关心理学专题书目;组织心理学、政治课教师及聘请校外心理学专家开设讲座,并将书目、讲座的声像及稿件,制作成电子资源。通过“心理论坛”、“QQ网上聊天室”、博客和电子邮件等形式,与学生及时沟通、互动,热情地倾听学生心中的困惑。认真地做好学生的心理咨询、辅导、治疗和干预工作。
6 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1)思想素质。
图书馆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有爱心、热爱学生、熟悉学生心理特征。有高昂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牢固树立起尊重信息知识产权及保障信息安全的观念。具备较强的信息服务意识,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2)专业素质。
增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具有扎实的图书情报学、管理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知识基础。具备较高的信息收集、分类、加工整合、导航与发布等能力。要不断地接受新知识、技术和继续教育。采取全脱产、半脱产及网络学习教育的形式,参加各种类型的进修培训和学术交流会。实现从“信息守门员”到“知识管理员”角色的转变。
7 结语
网络化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富有个性化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获得超越自我,团队学习等成功体验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实现高职院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从“游戏型网络”到“学习型网络”内涵的根本转变。